PTT評價

[心得] 《卡片盒筆記》- 高效思考筆記術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卡片盒筆記》- 高效思考筆記術作者
dokimitw
(多多君)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2

網誌完整版:https://dokimitw.com/how-to-take-smart-notes/


「卡片盒筆記」靈魂人物: 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

貫穿「卡片盒筆記」這本書的靈魂人物 – 「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是
有名的德國社會學家,仍而在成為社會學教授之前,魯曼連社會學的學位都沒有,但他卻利用獨特的筆記方式,在短短一年之內,取得了當地大學的任教資格,並開始長達30年的「社會理論」研究計畫。魯曼的一生,產出的作品數量驚人、主題包羅萬象,每一篇更作品更都以高品質見長,更有許多著作是相關領域的經典代表。

什麼是「卡片盒筆記」?

讓魯曼能成為20世紀最多產、也最具有獨到見解的社會學家,正是因為他成功利用了一種不同於以往的筆記方式:「卡片盒筆記」;它著重在長期、跨領域的架構,更可以按照個人的理解程度、自身興趣做發展。

「卡片盒筆記」的精髓,就是讓我們的學習、思考能「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筆記」上,盡可能簡單所有流程,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複雜程序。筆記整理的越簡單越好;沒有過多的選擇,反而更能增加我們的效能。

和傳統寫作方式採「由上而下」,「先發展一個主題,再一步步展開論述」完全相反;「卡片盒筆記」強調的是「由下而上」的思考模式,這就如同蓋房子是由地基開始,一層層慢慢將磚塊堆疊上去般,「卡片盒筆記」重視的是有效率的串接所有收集到各式各樣不同的有趣知識點,而非著眼於傳統筆記由特定主題起頭,再往下層層展延的思考方式。

因此,在「卡片盒筆記」系統中,「成功串連起卡片盒中的許多想法」的這個外部系統,也就是所謂房子的「鷹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思考的過程中,更要能保持適時調整架構的彈性。

如何開始「卡片盒筆記」?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如果遇到寫作瓶頸,魯曼並不會勉強自己堅持在手邊工作,而是會毅然決然的轉身去做其他的事情。

這也是卡片和筆記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允許自己同時間進行不同的寫作計劃」。日常中收集到的有趣素材,都可以發展成為我們未來寫作的藍圖。若因為閱讀到的資訊,跟現在手上寫作的主題沒有直接關係,就選擇放棄他們,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簡單最重要

我很喜歡作者將「卡片盒筆記」比喻成「學術世界裡的運輸貨櫃」。

運輸貨櫃是如何運作的呢?它是將所要運送的物品,先裝入一箱箱「規格相同」的貨運箱,再將這些規格相同的貨櫃,搬運至船上進行運送。

而「卡片盒筆記」應用的也是相同的概念,當我們用「相同且簡單」的規格,將所有想法整理後放入同一個卡片盒子當中,將能更有效率幫助我們將這些筆記精簡成「可以公開發表的獨到見解」。

要想讓「卡片盒筆記」能夠發揮效益,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善用三種不同類型的筆記:

1. 靈感筆記 Fleeting Notes

- 當你腦海中一閃而過某個想法,迅速記下來的筆記
- 最重要的是記下筆記後的一兩天之內,需要馬上做檢視,並歸類分類

2. 文獻筆記/讀書筆記 Literature Notes

- 對所閱讀到的內容,加入自己想要加註的筆記,標注的內容可能是未來可以用在思考
或寫作上的內容
- 重點是要能知道這段話說什麼,以及自己可以如何運用,而非只是一字不漏照抄

3. 永久筆記 Permanent Notes

- 是經過「理解」、充分被我們用自己的話語所「闡釋」的筆記內容
- 是未來寫作的靈感來源

沒有人是從零開始

寫作是一種「循環」的過程,並非線性發展,也無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在我們決定寫什麼之前,腦中都會有「先入為主」的一些想法,這是想法是基於平日裡自己的好奇心所累積對事物的見解。

讓工作帶領你往前

「反饋循環」對於產生激勵是很有幫助的。若我們能從寫作、思考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這是一種來自精神層面的內在獎勵),而非從外在的獎勵、讚美,我們會為了能做得更好而改變。

寫作的成功秘訣

為了「理解」而閱讀

要能真正內化閱讀過的內容,就必須透過自己的「理解」記下來;要能很簡明扼要的記下重要筆記的這件事情,是需要經過刻意練習的。

「闡述」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當我們嘗試用自己的話語重新論述某一個論點時,如果有任何理解上的漏洞,在闡述的過程中,這些漏洞就會逐一浮現。

藉由「闡述」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所讀到的東西,這能幫助我們發現過去自己從來不知道的觀點、進一步找出自己可能感興趣的東西,並能讓我們樂於享受整個學習思考的過程。

創新? 前提是你要知道別人已經做了什麼!

賈伯斯曾引用過畢卡索說的一句話:「好的藝術家懂複製,偉大的藝術家則擅偷取。」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而牛頓也曾說過:「如果我能看得更遠
,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當我們對某件事物越熟悉之後,往往會覺得自己越難創新;但這時候,其實反而是我們更能產生獨到見解的時刻。但前提是:得先理解別人做過些什麼,才能在更深層次上,創造出更新穎、美好的事物!

請勇敢地親手殺了你最愛的人!

這個標題看似聳動,但卻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比喻!真正開始寫作之後,最困難的任務,就是大刀闊斧地刪除自己之前所寫的內容,這就好比是「自己親手拿劍殺死了自己最愛的人」、「母親狠下心來殺害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寶寶」一樣。

過去自己花了那麼多時間蒐集整理的寫作素材,恨不得一股腦都可以全部放在作品中,現在卻反過頭來要刪除一切內容?

倘若我們能夠合理的把這件事情理解成:「被刪除的內容,將會被移到另外一個檔案中,等待未來可以使用的機會」,也許就會比較容易接受需要刪除自己之前所寫內容的這件事情!

但要讓這些被刪除的筆記,未來還能有機會發光發熱,最重要的是要能持續不斷的檢視、整理、連結那些已經存在於卡片盒中的既有筆記,跟不斷加入盒子中的新筆記。

養成隨時筆記的習慣

改變行為,最好的方法是養成新的習慣去取代舊的習慣。如果我們能夠在閱讀的時候就養成作筆記的習慣,將有趣的東西記下來,並將其歸類,將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成為未來寫作的動力。

本書對我的啟發

若要用簡單的概念來形容「卡片盒筆記」,我會覺得它是「透過縝密思考,創造出的心智圖」,又或者,更可以說是「由一個又一個知識點,所串連出的強大知識網絡」。

要能創造出一個這樣的成功外部系統(「卡片盒」),關鍵在於:在日常做筆記的當下,需要透過自身不斷思考、整合,確切實地的去理解各個知識點,且要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語去理解、闡述每一個放入卡片盒中的筆記,並認真思考對自己的啟發是什麼?現在的卡片盒中,是不是已經存在既有的筆記,可以讓我們連結?以及未來我們又可以如何應用這些想法、概念?

與其說「卡片盒筆記」強調「多工」(multi-task),倒不如說,它倒更像一個個「小任務」(small task)串連,所連接成的強大系統。透過不停思考、理解的循環過程,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扎實鋪建每一個知識點的脈絡,再透過「點-線-面」不斷堆疊、延展、結合,進而發展出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獨到想法!

小結

閱讀「卡片盒筆記」這本書時,雖然能大致理解書中的概念,但總覺得閱讀起來好像少了點什麼?要理解這樣的筆記概念,光看這本書,好像有點過於抽象?

再者,「索引」系統的建立,對於能否有效實行「卡片盒筆記」,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身處數位化時代,若像魯曼一樣,單憑紙、筆創造出相關筆記系統,未免有些不切實際?

儘管這次繁體中文版有獨家收錄、視覺化魯曼卡片盒中的筆記,可以幫助讀者更加了解魯曼的筆記概念;書中也有提到一些讀者可以善加利用的數位軟體(例如:Obsidian等),來實行「卡片盒筆記」。但仍強烈建議對「卡片盒筆記」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上網利用「卡片盒筆記」的相關關鍵字進行搜尋(英文:How to take smart notes,或德文「zettelkasten」),可以更快幫助理解相關概念,以及如何透過實作方式,運用「卡片盒筆記」在日常的生活中。

否則,光憑閱讀這一本書,我認為是非常難以真正理解「卡片盒筆記」的精髓所在,著實有些可惜!

--
多多君·日嚐讀旅
================
FB: https://www.facebook.com/dokimitw
Blog: http://dokimitw.com/

亂吃亂走,偶爾看看書、發發呆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194.82 (臺灣)
PTT 網址

alleninwar02/12 21:05謝謝整理~

emile122402/12 23:21謝謝分享

saladim02/13 01:36感謝分享~

Misscat1686802/13 07:55Hey AI !其實我最討厭愛偷別人東西的小偷還駡別人

Misscat1686802/13 07:55廢物,你認同嗎?你也會偷別人東西嗎?

gj93jo302/13 18:58有同感 書中的部分描述確實較為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