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慢工出細活的《玫瑰的名字》(上)
這篇心得共長四千五百字,為了閱讀方便,拆分成上下兩篇。
● 正文心得
家裡書架上的書大約有一半是我的,一半是先生的,最近又加入了我們想跟孩子分享的幼時喜愛的童書。我們都曾擁有很多書,經過幾番去蕪存菁的過程,目前家裡除了從圖書館借閱的書籍以外,每一本書都至少被我們其中一人好好讀過幾次才會留在書架上。先生收藏的 The Name of the Rose 《玫瑰的名字》 是 2014 年 Mariner Books的版本,小說正文基於三十年前譯者 William Weaver 從 Umberto Eco 義大利文原著而來的翻譯,再加上 Eco 在小說出版三年後 (1983) 對於讀者來信和文學評論回應的後記。另外還有 Eco 在2014 年為美國新版加筆的註記,這三頁註記的譯者為 Richard Dixon。
這本書我拿起來翻了幾次,幾次都沒有讀下去。最近因為一些身體變化,經常在晚上八點陷入沉睡,凌晨三點醒來,凌晨五點又會想睡,這凌晨三到五點的清醒時間讓人有點困擾,直到我發現這段時間異常適合閱讀《玫瑰的名字》,恰好就像小說裡十四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僧侶一樣,凌晨兩點半到三點之間就要起床參加第一堂禮拜。
有些小說讀完就讀完了,最多只有一兩段文字能留下一點模糊的印象。有些小說好像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那就值得放在心上。有些小說則讓我在讀到一半時已經對於故事將要結束、最後一頁終將來臨感到不捨,讀完以後更是充滿留戀,之後時不時會想翻來看看,這樣的小說就想收在家裡。《玫瑰的名字》讀到半途,我就知道我們的書架上將會一直保留它的位置。
這是一本慢工出細活的小說。這股緩慢與細緻來自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序章,「作者」(不記名的敘事者)在 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間待在布拉格,得到一本出版於 1842 年的法文書,該書據稱是一份 14 世紀的拉丁文手稿的法文翻譯,讓他讀得津津有味。之後他循線找到一些引述這份拉丁文手稿的史料,也試圖考證手稿中的地點和事件,但找不到太多資料,使得他遲遲不敢發表。十多年後,他始終放棄不了這個無法查證的故事,終於決定將找得到的資料翻譯成現代的義大利文出版。
第二層則是手稿的翻譯,也就是小說正文,敘事者是日耳曼 Melk 地區的基督教老僧侶 Adso (Adso of Melk),他一開始就引用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Adso 倚靠著聖經,每天沉思冥想,卻到了行將就木之際,還是無法全盤理解他年輕時和著一位老師在一個義大利北方山區的修道院待了七天的經歷,那七天裡頭每個人的遭遇和動機和所謂的真相。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決定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知與不知的一切寫進這份手稿裡,也在某些回憶中反省了自身的年少無知。小說正文從頭到尾都是第一人稱,依照時間順序和 Adso 所知道的事情來發展,一天一章,沒有視角轉換、變換體裁或是時序顛倒的筆法。一旦習慣了 Adso 和其他角色一開口就落落長一段的風格之後,就能跟上小說的節奏。
第三層則來自於作者 Umberto Eco 本身的累積,Eco 作為一位符號學學者,大半輩子都在寫作著述,年近半百才出版第一本小說。雖說是虛構故事,但他運用的史料不僅僅是教廷和王權的對抗或是不同教派之間的爭議,連對生活細節的刻畫也相當細微:諸如在沒有時鐘的狀況下,修道院如何維持眾人一致的作息,修道院和院外村落的經濟行為,建築和形式和作用,在在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
「中古世紀」指的是歐洲在西元 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 1453 年東羅馬帝國滅亡的期間。一般在歐洲歷史的劃分上,中古世紀之前是古典時代,之後進入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近現代歷史。這段期間在台灣義務教育的歷史課本著述不多,只會提到黑死病、封建莊園、農奴制、女巫審判之類讓人想到迷信和落後的幾個名詞。然而 1327年義大利北部的修道院,人們已經能夠在山上建造高塔、畜養牲畜、製造工藝品、發展出不同的語言、貨幣和計量單位、用藥草治療或下毒、書寫想法於羊皮紙卷,然而世界仍存在許多昏暗不明的角落,大多數的知識只能靠口耳相傳,無法驗證,即使受過教育的僧侶的腦中也充斥著對於女性以及其他異己族群的誤解。主角 William of Baskerville 靠著邏輯推理和觀察,保持開放心態,面對發生在修道院的謀殺案還有政治衝突;然而儘管他發現了始作俑者,故事最後依然留下許多無法被解答的疑問。數十年過去了, Adso垂垂老矣,回想起那七天,結語仍舊充滿困惑:
「修道院的抄寫室真冷,我的拇指在發痛。我寫下這份手稿,不知道有誰會看到,也不知道這些事件代表了什麼: 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 nomina nuda tenemus. 」
最後這句拉丁文亦是書名的來源, Eco 接到太多讀者來信詢問這句話的由來和意義,遂變成他在原書出版三年後發表的後記裡回應的第一個問題。
--
20
[心得]《海洋帝國》讀後感圖文心得: 會買《海洋帝國》,其實是受到宣傳魅惑。這本書當時在各書店打著地中海史詩三部曲首 部曲的面貌上市,而自己對什麼系列作或是X部曲這種東西很沒抵抗力,就手癢買了。 只是買下之後,每每看到那紮實厚度就卻步,著實讓它在書架上晾了好一陣子,直到今年 才興起翻來閱讀。一讀之下,居然欲罷不能,實在後悔沒早點打開它。6
[心得] 《玫瑰的名字》 漫長的宗教之旅《玫瑰的名字》 漫長的宗教之旅 作者:UMBERTO ECO 譯者:倪安宇 出版:皇冠出版 有讀:6
[心得] Pentiment 簡介 (無雷)這款討論度並不高,在中文圈更是冷門,但確實值得推薦 :) 遊戲背景是 1518 年神聖羅馬帝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小鎮,主角 是一名藝術家,在修道院製作圖書繪本。這個年份和地理位置 是重要的,因為就在前一年 (西元1517),馬丁路德在布蘭登4
[心得] 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兼具品味、h《第一人稱單數》是一本由八個篇幅不長的故事組成的短篇小說集,於2020年在日本出版,中文版則在2021年推出,是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全書敘事風格洗鍊,劇情線清晰,主題多樣,題材豐富,足見村上數十年的深厚創作功力,是一本舊讀者會喜歡,同時也適合讓新讀者,像是我,進入村上的小說世界的作品。我約莫以一天兩篇的速度閱讀本書,因為每篇故事約莫半小時皆能讀完,所以也適合當作睡前讀物,讀起來輕鬆有趣,也讓我感到有所收穫。 本書閱讀體驗不僅是場文學的饗宴,更開啟我對音樂世界的大門,從評論查理・帕克的爵士樂、提到披頭四的西洋流行樂,到深入討論舒曼的謝肉祭(狂歡節)與古典鋼琴演奏曲,音樂對村上的影響不在話下。閱讀這些與音樂相關的故事時,彷彿跟著一位有品味的大叔(或者該說爺爺?)一起走過歷史的點點滴滴,閱讀後我也實際聽過這些音樂作品,除了讓我更能進入小說的世界,也豐富了我自己的音樂世界。 首章〈石枕上〉融合短歌這個文學體裁進入主角與一位女性的短暫浪漫緣分當中。雖然我沒有特別喜歡裡面的短歌,但覺得將不同體裁的作品融入小說還是滿有趣的,而且文中「喜歡上一個人,就像是患了醫療保險不理賠的精神病。」這句話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奶油〉講述了一個奇妙又讓人困惑的故事,非常吸引人繼續讀下去,最後引出的省思也是別有一番深意,足見村上春樹說故事與闡述道理的功力。以前便在英文課上聽過crème de la crème這個說法,奶油中的奶油,意指最精華的部分。當時的老師不是說奶油,而是啤酒上的泡沫。不過不論是奶油還是泡沫,我們都應該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樣,用盡全力思考與探求,找尋人生中精華中的精華。 〈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延續上一篇擁有神秘情節的風格,主角一次在紐約唱片行偶然發現自己捏造出來的專輯,後來的發展又出乎意料之外,彷彿夢一般,後來一個神奇的夢也確實發生在一個夜晚。3
[心得] 《婚姻生活》婚姻的其中一種模樣《婚姻生活》婚姻的其中一種模樣 作者:塔雅莉.瓊斯 譯者:彭玲嫻 有讀: 第二段有雷,同樣請斟酌閱讀:P3
[問卦] Umberto Eco 哪些書讚Umberto Eco 著名的義大利小說家 符號學家 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應該是 玫瑰之名 其他還有 傅柯擺 昨日之島 布拉格墓園等 玫瑰之名我只有看過1986年電影版2
[心得] 《馴羊記》 虛實交錯的西藏之旅《馴羊記》 虛實交錯的西藏之旅 作者:徐振輔 出版: 時報 有讀: --------2
[心得] 《紙花女子》 一杯咖啡一本書《紙花女子》 一杯咖啡一本書 作者:多那托.卡瑞西 翻譯:梁若瑜 有讀: 這是一本你可以輕鬆閱讀的小說。篇幅很短,故事流暢,一頁翻著一頁,是一個美好的下1
[心得] 《讀:因為有小說,我們得以自由》金英夏應該算是書摘啦 《讀:因為有小說,我們得以自由》【金英夏散文三部曲3】 作者: 金英夏 譯者: 盧鴻金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在Umberto Eco的大作玫瑰之名中 方濟各僧侶 巴斯卡維爾的威廉 一個中世紀晚期偵探 帶著他的弟子梅爾克的阿德索 去一個修道院調查神秘的連續謀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