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持續買進》四個大道至簡的投資理財法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持續買進》四個大道至簡的投資理財法作者
wackynoteis
(Waki瓦基)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3

《持續買進》讀後心得:四個大道至簡的投資理財法
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just-keep-buying/

很久沒有跟大家分享投資理財書了。我最近讀到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可以幫我們突破投資理財的迷思,幫我們建立清晰的投資策略和心態。我特別摘錄了這本書的四個重點跟你分享,分別是:個人理財的最大謊言、為什麼要投資股票、為什麼你不該買個股,以及什麼時候買股票比較好。

這本書在說什麼?

《持續買進》的作者是資料科學家和投資專家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他在書中以生動風趣的口吻,搭配豐富的資料數據,挑戰一些常見的投資迷思。這本書會引導我們透過客觀的思考方式,加上正確的投資心態,建構屬於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作者鼓勵我們不要只依靠直覺或盲目接受投資建議,而是透過客觀的數據分析,來形成自己的投資策略。

作者發揮了他身為資料科學家的優勢,把故事和數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持續買進」的投資策略。他在書中強調,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只要長期持續地購買,就可以穩紮穩打地累積財富,這種策略能獲得的報酬,甚至超越了那些只在市場低點時購買的投資者。

更有意思的是,這本書不只提供了全新的投資視角,同時也建構出一套完整的投資架構,主要分成兩個部分:儲蓄、投資。「儲蓄」的部分會教我們該存多少錢、如何存更多錢、如何沒有罪惡感地花錢。「投資」的部分會教我們為什麼該投資、該投資什麼,以及該在什麼時間點投資。無論你是投資新手或老手,無論你現在的財務狀況如何,都能從書中獲得很實用的方法。

以下分享四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收穫。

1.個人理財最大的謊言

這本書讀起來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作者會用數據「打臉」我們一些錯誤的認知。像是在投資理財的領域,他就指出有一個「天大的謊言」,那就是「光靠節省支出,你就能夠致富」。像是我們會在網路或者報章雜誌讀到這種文章標題〈省下每天一杯咖啡的錢,幾十年之後就會成長成好幾百萬〉,或者其他類似的「省錢」或「省吃儉用」的小訣竅。

但是作者指出,像是在美國,所得收入屬於後段班 40% 的家庭,他們的稅後「收入」和生活「支出」只能勉強打平而已。對於這些人來說,如果他們光是靠著「省吃儉用」,反而會嚴重影響到生活的品質,導致吃得更不健康、生活得更不開心。因為光是「基本的生活支出」,就已經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可運用資金,這時候還要叫他們少喝一杯咖啡、少吃一頓大餐、少看一場電影,說這樣可以致富?這就是最大的謊言。

光靠節省支出,是無法致富的。

作者指出,最牢靠的致富之道其實是「增加你的收入,投資於生財的資產」。

特別是對於年輕人而言,要善用自己的「人力資本」來提高收入,像是出售自己的時間幫某間公司工作、出售自己的技能和服務、具有專業能力的人可以開班授課,如果你夠有商業頭腦,你甚至可以銷售一種產品,賺取可以規模化的、可持續性的收入。

還有最後一個,也是最常見的創造收入的方法,就是在職場往上爬。因為根據資料,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平均花了 32 年才能創造出他們的財富。創業者創立一個事業的平均年齡是 40 歲,因為他們具備兩樣年輕人沒有的東西——經驗、金錢。而這兩樣東西可以從哪
邊獲得呢?答案很簡單,傳統的職涯路線。

所以,作者大力推崇我們可以走傳統職場途徑來提高收入,雖然剛起步的幾年不會讓你變得超級有錢,可是這會讓你學會如何跟別人合作,以及發展專業技能。事實上,朝九晚五的工作仍是大多數人創造財富的途徑。他在書中寫道:「對於所有剛起步的人而言,認真投入你的正職工作,同時深化專業技能、培養多元興趣、學習溝通與建立人脈,絕對是最重要也最值得投資的事。」

結論就是,雖然這些增加收入的建議,聽起來會有點辛苦、有點慢,可是這正是「最牢靠的創造財富」的方法。因為節省支出是有極限的,但是增加收入是沒有極限的。最重要的是,找到方法來增加目前的收入,把更多的錢投入到生財資產。

2.為什麼股票很適合成為生財資產?

延續前面提到的「生財資產」,書中把這些資產分為好幾種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小型企業的投資或加盟、權利金、自己的產品…等。書中針對這些資產類別,先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和利弊分析,接著就是圍繞著「股票市場」來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我在分析這本書的章節脈絡的時候,我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後半部的『投資』都在談股票為主?我後來自己整理出了一個頭緒。因為「股票涵蓋的資產範圍很廣,而且入門的門檻很低」。所以包含這本書在內,很多的投資理財書談到最後,都離不開「股票」這個關鍵字。

我所謂的「涵蓋範圍很廣」,指的是在股票市場裡面,你買得到債券的 ETF,你買得到不動產信託,你買的公司股票本身就代表真實在運作的企業,這裡面當然也包含的權利金、產品跟服務的各種交易。這樣講完一輪,其實股票就包含了前面所提到的各種資產類別。

而所謂的「入門門檻很低」,指的是你可以花幾千塊、幾萬塊就買到股票;相反地,你必須要花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才有可能去買債券、買房地產,或者加盟連鎖店和投資某一間企業。透過股票購買生財資產,雖然起始的金額可能很小,但是你確確實實擁有了某一個龐大資產的「一小部份」。就像你買了某間公司的股票,你就是他的股東,這間公司的營運獲利,都會依據股份的比例回饋到你的身上。

在分析各種生財資產的這個章節的尾聲,作者列出各種資產的比較表,看完之後可能很多人會急著想要挑選股票了。到底買哪一家公司的股票比較好?到底要如何挑選「個股」?什麼時間點買股票比較好?接下來就是這本書的重頭戲,談股票的買賣。

3.為什麼你不該買個股?

市面上充滿了很多讓人眼花撩亂的資訊,告訴我們哪間公司表現很好,然後就大作文章說這間公司的股票多麼有前景之類的。然而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不該買個股」,他身為資料科學家,他就引用了最簡單易懂的財經數據告訴我們真相。

像是作者就拿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來做比較,所謂的「主動型基金」就是背後有一個專業的分析團隊,專門幫投資人「挑選」一堆有潛力的個股、打包在一起變成一檔基金。如果拿這些專業基金的投資表現,來跟美國標普大盤的表現做比較,可以發現在五年的期間裡,75% 的專業基金經理人都輸給了大盤。時間拉得愈常,輸的比例就愈高。就連這種全職的專業團隊都難以贏過大盤了,你就可以想見,像我們這種散戶,一般都被笑稱是韭菜,挑選個股的勝率是非常低的。

此外,作者也提出另外一個疑問:「你要怎麼知道自己很擅長挑選個股?」挑選股票不像是打籃球,教練一看就知道你這個人擅長什麼技能。或者是電腦程式設計師,資深的前輩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善不擅長寫程式。但是挑選個股的能力呢?你要多久的時間才能證明?

是一週呢?一年呢?五年呢?十年呢?

在股票的世界裡面,有太多的例子顯示,極少數的人可能連續十年打敗大盤,但是卻在第十一年翻車,甚至倒賠。股票市場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根據數據,對於挑選個股的人來說,時間拉得愈長,贏過大盤的勝率只會更低。因此作者就提出一個質疑:「為什麼要做你『無法』證明自己擅長做的事情呢?」他指出這種不確定自己在未來哪一天會翻車的感覺,真的很揪心。

當然,作者也不是「完全反對」我們挑選個股。如果我們只是拿資產的一小部分來小試身手,讓自己對股票市場有一點參與感,這種心態反而比較健康。書中提到的比例是 5%
到 10% 之間,而我自己是選用 5% 的比例。像我是用總資產的 5% 去買我支持的公司個股,而其他 95% 都是買大盤。

我的理性頭腦告訴我,這些買個股的錢我不期待會贏過大盤;我的感性頭腦告訴我,這些買個股的經驗和選擇,純粹是為了跟朋友和家人有一些茶餘飯後的話題而已。我認為,投資必須兼顧理性和感性,只是比例的多寡要懂得拿捏而以。

4.什麼時候買股票比較好?

關於買股票的「時機點」是一個大家經常關注的重點。但是作者在書中強調,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只要長期持續地購買,就可以穩紮穩打地累積財富。書中談到買股票時機點的章節,非常精彩且有說服力,我簡單翻譯成白話文給大家了解,而詳細的數據跟圖表我強烈建議大家找這本書來認真看。作者計算了兩種投資方法。

第一種叫做「平均成本法」,也就是無論市場景氣的好壞,未來每個月固定投資 100 美元買股票。白話文就是不用管股票市場是高是低,只要傻傻地持續買進。

第二種方法叫做「逢低買進法」,也就是每個月存 100 元,只在股市下跌的時候才買進,而且是剛好買在兩個「歷史新高點」中間的「最低點」,俗稱抄底。只要股票沒有跌到底部,你是不買的。

你覺得,哪一種會帶來更好的報酬?

直覺可能會告訴我們,逢低買進的策略一定最好啊!哪有可能會輸?結果最有趣的是,根據歷史數據的計算,經過四十年的時間,「平均成本法」竟然會贏過「逢低買進法」。原因就在於,你可能一直在苦苦等待那個「最低點」才買,而把錢放在身邊不敢投資,因此「錯過」了股票上漲時候的複利成長(包含資本和利息的成長)。錯過上漲所造成的傷害,反而比買在最低點的好處,還來的更嚴重。

關於這個現象,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大多數的股票市場,在大多數的時候是上揚的趨勢。而使用「平均成本法」傻傻一直買的人,雖然會買在一些歷史高點,但是他「從來不會錯過」任何的上漲。這也是這本書的書名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持續買進」:你應該盡早投資,且盡量經常投資。

我自己也在前陣子,進行了每半年一次的投資買股票。我採用的方法就是在固定的時間點持續買進,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就是我買股票的兩個時間點。投資金額的多寡,就依照我當時存了多少用於投資的錢,然後就全部投入。我會隨便挑一天,利用 30 分鐘的時間,根本不看當下的價格多少,直接掛「市價單」瞬間買賣完畢,每年就操作這兩次而已。我還採取一種方法叫做「再平衡」,這套方法在書中也有詳細的說明。

長期追蹤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投資績效非常單純,就是跟大盤的表現長得差不多。還記得前面提到的挑選個股會導致的結果嗎?時間拉得愈常,輸給大盤的比例就愈高。所以單純跟著大盤走,就等於沒有輸。這讓我想起電影《KANO》的那句名言:「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這句話在投資的世界,似乎也非常適用。

後記:難易適中的理財好書

整體而言,我讀完《持續買進》之後有一個感想,這本書就很像是《投資金律》遇到《致富心態》之後生下來的小孩。因為對我來說,《投資金律》談到的歷史跟數據比較多,讀起來比較硬;《致富心態》則比較偏重於流暢的故事跟投資心態的探討,讀起來比較軟。而《持續買進》之剛好介於兩者之間,既有數據的支撐,也有故事的點綴,剛好落在一個很理想的甜蜜點。三本都是我心目中的投資理財好書。

如果你對於儲蓄和投資有興趣,想要知道有數據支撐的理財方法,這本書的全面性可以帶你一次了解各種理財資產,還可以幫你建立一個穩健的股票投資心態。投資真的永遠不嫌遲,寧可快點學會正確的投資方法、開始持續買進,也不要呆坐在原地錯過了未來源源不絕的報酬。推薦給你這本充滿洞見和智慧的投資指南,一起在投資的路上踏出穩健的步伐。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13.140 (臺灣)
PTT 網址

Misscat1686807/22 09:02美國後段班40%的人你也説扣掉稅後用於民生支出後幾

Misscat1686807/22 09:02乎就打平,哪裡有多餘的錢做投資?這樣他們薪水必

Misscat1686807/22 09:02須提高二倍1/3每月支出1/3生活預備金1/3投資理財,

Misscat1686807/22 09:02但現在每月民生支出已佔了100%,當然創造收入是最

Misscat1686807/22 09:02好的方法,但收入創造不易也只能省吃儉用度日,我

Misscat1686807/22 09:02個人不鼓勵融資去做任何投資,投資最好有餘裕的錢

Misscat1686807/22 09:02,還有「投資不是想著贏是不能輸」這句話的前後我

Misscat1686807/22 09:02個人認爲沒有差別,投資50萬虧損45萬和投資50萬虧

Misscat1686807/22 09:02損5萬,哪一種輸哪一種贏還是雙輸這對每個人的定義

Misscat1686807/22 09:02也不一樣,所以用「輸羸」來定義投資這件事我覺得

Misscat1686807/22 09:02不是很恰當

kevinapo07/22 16:04我很老實說 我通常不信任投資理財書的推薦文

kevinapo07/22 16:04但我對你的選書品質有信心

kevinapo07/22 16:04加油! 繼續推薦給讀者更多好書

likeshit07/23 08:24All in TSLA

kevinapo07/23 13:47所以總結來說 就是定期定額買大盤嗎?

yanwohlong07/23 22:03有錢一口氣買也行

boombastick07/23 23:08https://youtu.be/Y6HPWoZwqWA 聽完這個其實書就讀

boombastick07/23 23:08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