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成為自由人》:一場成為自己的追尋!

看板book標題[心得]《成為自由人》:一場成為自己的追尋!作者
MAXjames
(麥酷斯)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become-a-free-man/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6MvBul

這本書的作者是獨角獸計畫發起人李惠貞。先前讀過她的《給未來的讀者》,大愛。這次回頭讀了她較早出的《成為自由人》,同樣超愛。李惠貞以自身經歷為基底,細細柔談「自由」這個主題。

【何謂自由】
書名《成為自由人》搭上海藍封面令人悠然神往。但所謂「自由」到底是什麼呢?

很多人可能覺得自由就是隨心所欲。像是很多社畜就很欽羨那些「自由工作者」,不用被公司綁死死。但真的是這樣嗎?

李惠貞認為,自由代表你知道自己有「選擇權」。更具體地說,自由意味著你找到了想做事,而且有能力去執行它。因此,她把自由稱作「成為自己」的第一步。

在她眼中,自由不代表輕鬆,因為它的另一面其實是自律與責任。不受它人管束,意味著你必須為自己訂「標準」,也得為結果承擔最終的責任。鳶屋創辦人增田宗昭甚至把自由視為一種使命感。他對自由是如此定義的:

不是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而是能去做該做的事。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這讓我想到莉娜在《八尺門的辯護人》說的:

因為我有能力幫忙,所以我必須這樣做,我需要這樣做。

或可這樣說,這本書所談的自由是一種能行使「自我」的權利!

【自由的準備】
當然,要擁有如此自由不容易。書中談了許多追求自由所需的準備。這邊揀些有感的地方和大家聊聊。

〔放手探索〕
要獲得自由,你得先學會去探索這廣大的世界。

在這變動劇烈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對人生迷惘。尤其近來AI崛起,很多行業在未來或許都會被取代。連未來在哪都不知道,怎麼還有餘裕思考自由呢?

但李惠貞認為,這樣的未知反而是種解脫。就因為未來難以規劃,你反而可以更放手地去學習,打開好奇之眼來認識世界,而不會被所謂「有用」給束縛。我們所處的世界往往過度重視要學習有用、能賺錢的東西,反而限縮了自我發展的可能性。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人生可以快快過,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地追逐,也可以慢慢過,過程即是享受。它不是一場棋局或零和遊戲,它可以是一座花園,每個人去澆灌出自己的生機。

突然想到這就是《反脆弱》中說的效率迷思吧。追求表面上的有用、效率其實是脆弱的,多元、廣泛地吸收才能建立反脆弱性,找到更多自我的可能。

〔重視過程〕
李惠貞說,生命不該是結果,而是過程。我們常常太害怕失敗與挫折這些負面的「結果」,而遲遲不敢行動。但其實很多時候「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想當初我就是怕自己文筆差,所以做了很多規畫(找書、上課程),蹉跎許久卻還是一篇心得都不敢寫。但在好不容易開始寫後我才了解到很多事情沒先起頭,是不會知道怎麼去調整和改進的。很認同書中的這段話:

先踏出一步不是要把路走窄,而是要每走一步都是拓寬。只要持續向前,就是「進」「步」。

當然,這一路走來並不輕鬆,每篇心得幾乎都是熬盡心思才能產出。但正如書中說的:

人通常都是歷經波折之後,才學會用新的眼光去注視生命的本質和美麗。

這些過程中的來回、煎熬,最終都成了我寶貴的生命刻痕。這邊順便推一下《喜劇開場》這部我非常愛日劇。把如此概念說得很透!

說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每天都身陷工作泥沼又有家庭要顧,哪有這樣探索的餘裕。但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你依然可以累積實力,培養追求自由的條件。李惠貞在書中是這麼建議的:

在還未找到傾注一生熱情的志業之前,不妨盡可能鍛鍊。帶著堅強的心和實力,你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那要鍛鍊那些地方呢?讓我們接著聊這部分。

〔解題力〕
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在訓練「解問題」的能力。而這能力其實不管到哪都很重要。

我們可能會覺得在職場上常被種種框架限制,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其實這些限制反而是機會。如李惠貞說的:

如果覺得勉強,就去想不會勉強的方式;如果覺得無聊,就設法讓它不無聊;如果覺得太複雜,就讓它簡化;如果不有趣,就想辦法讓它變得有趣——創意就是這樣來的。

李惠貞建議,在面對問題時,要問問自己「目的」為何?當你把問題定義清楚後,解題的方式其實可以很多元,甚至可以自己去創造新的選項。

這些年在科技業工作,對如此說法很有體會。剛入行時總覺得製程有問題就是要從工程上硬解。但後來我才意識到,真正的重點其實是要讓客戶順利生產。在這目的下,解法其實可以很多元。比方說能不能跟客戶喬檢定的手法?或是用一些小手段讓流程能先往下走?

換言之,只要確定目的,各種「辦法」都能是解方。這樣的能力正是邁向自由的本錢!

〔溝通力〕
我們的人生幾乎處處與溝通有關。然而即便知道它的重要,卻少有人能做得好。關於溝通,李惠貞的建議是要運用真誠與同理。

真誠意味著要對自己誠實,說自己相信的話,說自己相信的事。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不要逃避,好好面對,把自己的心意傳達給對方,就算不是對方期望的,他也會理解。

同理則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把別人的時間當作自己的時間。許多人在溝通時只是一鼓腦地說想說的話,不在意聽者想不想聽,為何要聽。但正如李惠貞所言:

沒有站在受訊者的立場去思考對話,只是自說自話而已。

當然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這也是溝通力需要不斷修練的原因。

透過探索找方向,經由修練積實力。這些都會增加你獲得自由、成為自己的可能性。

【成為自由人】
在最後的段落,想來聊聊李惠貞口中「自由人」的概念。很喜歡書中說的:

「成為自己」沒有KPI,也沒有終點,不論從人生或工作的角度來看,它都位在一個人存在價值之最核心。唯有不斷地學習,我們才會知道,我們的潛能和熱情能帶我們去多遠的地方。

而當你找到這樣的自己時,很多的機會都會因此展開。覺得書中「個人即是企業」的說法很有意思:

我想像著,未來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企業的景況,工作不再是以企業為核心,工作者圍繞著企業運作,而是以每個人為核心,去發展各種結盟與創造。

獨角獸計劃就是如此個人企業的展現。很多人會問李惠貞說她是怎麼想到這些行動、怎麼規劃未來藍圖。但其實整個獨角獸計畫的歷程幾乎都是由各種「意想不到」的延伸所構成。在她看來,其實只要把握好核心,路就會自然展開。

另外,我也很喜歡李惠貞對獨立的想法。在書中她如此說:

獨立並不意味著不與他人來往,那是封閉,不是獨立。找到自己的獨特性並善加發揮,同時也尊重別人的獨特性,反而會讓我們更容易與他人建立連結。

我想就是所謂的「自由人」吧?擁有自己的「核」,進而與他者連結、碰撞,然後創造可能。真是令人嚮往的一種狀態!

【後記】
如果說《給未來的讀者》談的是關於閱讀的種種,我覺得《成為自由人》要說的則是關於人生的種種。裡面有太多引我思考的地方。

先說工作吧。學生時對工作沒太多想像。畢業後幾乎是理所當然地成了工程師(我同學約一半在台積……)。做了幾年卻也有些倦怠,雖說在外商已經相對自由,但還是會想這是
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讀完此書,突然覺得科技業其實是很好的修練場域。即便這可能不是我的「夢幻」工作,但我依然可以利用它來累積自己的資本!

另外,此書對我經營自媒也有很大的啟發。這三年來步步開展,從部落格、社群到
Podcast。即便覺得好像「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了,卻仍不時會自我懷疑。發文被酸時會沮喪,覺得何苦花時間討罵;發文反應冷淡時又會失落,質疑自己哪邊沒做好。

然後在經營的過程中,雖說認識、發現了許多優秀的創作者,卻也因此常常陷入比較之中。覺得別人好厲害,自己好廢。像是前些日子看到可樂娜寫了這本《成為自由人》的心得。當下覺得寫得也太好了吧!然後就馬上自卑地想:「我寫不出那麼好的東西……」

也因此當我看到書中的這段話時整個被打到:

粉絲專頁貼一篇文,是因為你有很想分享的資訊或觀點,你享受溝通、說服和影響;這篇文有上千個讚、那篇有上百個分享,那只是結果,供我們參考,「原來是這樣」。你可以調整、學習、做不同的嘗試,但那仍是源自於「這就是你想做的事」,你享受過程。

是啊,我寫心得的初衷不是要告訴大家我讀好多書、好厲害,然後獲得很多讚與分享,而是有想說的話、想分享的觸動,這才是我「想做的事」。

想來原本是想跳脫工作做自己的我,卻反而被「成功」的樣板給框住,陷入追求成長的迷思中。想到俗諺說的:「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其實能與書友們一起分享是件再幸運不過的事啊!

很喜歡李惠貞說的:

面對自己,是每個人一生中不斷要克服的考驗。但它是必經之路。去除了恐懼,我們才能真正「看見」。

讀完此書,我彷彿做了一次深入的自我觀察。對自己想追尋的樣貌似乎又更清楚了些。

最後,想將書中的這句話送給大家:

做自己生命之書的作者。
把生命活成一個驚奇。

願大家都能找到自由,成為自己!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40.208 (臺灣)
PTT 網址

kimberly12/15 01:50推唷 加油 此書好看

kaihon12/15 23:06這本很讚

joemovie12/16 12:40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