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科學革命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科學革命作者
DAKOU
(大口)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作者為科學史學者,本書是他的上課講義所發展而成,故為簡略的通論性質,主要是針對科學史上的「科學革命」提出反駁:科學革命是17世紀左右,自伽利略主張地動說開始,人們逐漸發現萬物運行的規律,並擺脫基督教以及亞里斯多德對於「科學」詮釋的禁錮。
「科學革命」的概念為法國歷史學者夸黑於1943年提出,但作者認為整個過程並不是突然的逆轉,而是緩慢的嘗試與轉變,而這個過程中,不但大多數的「民眾」都渾然不知,被現代視為改革者的前人,再怎麼宣稱與以往斷絕,都還是不可避免的帶有以往的遺緒;更重要的是,科學史通常都被當成與人文相對的事件看待,而作者認為,現代科學的討究與浮現,是與社會演進與觀念息息相關的。

「一個新的科學真相能成立,並不是透過讓反對者信服或開悟,而是反對者最後都不在了,然後有一個熟悉它的新世代成長起來了。」馬克斯‧普朗克說(轉自《超級思維》)看到這句話時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科學革命》在講的是觀念交替時,傳統的思維是亞里斯多德的目的論,加上基督教思維認為人是不完全,並不具「認識」世界的能力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就留在經典的詮釋上;但發現所觀察的世界與典籍不同,並有其規律時,機械論即應運而生;但在一切都相當曖昧不明的狀態之下,即使認同「機械理論」,要怎麼認識世界?可以適用的範圍有多大,什麼會被解釋
或是排除,無法解釋的該怎麼辦?舊有的理論在這時候成立嗎?或只是,還沒發現成因而已?當眼見不為憑時,什麼才是真實存在的?

在這個當下,「科學」一詞還沒有出現,都還是屬於「哲學」的範疇。但一再再的觀察與實驗,人突然醒了,在哲學,或說大學的領域,充滿了各種辯論,「科學」原本也是,有許多成因的推斷。但一下子,就被確定下來了,追求的,從想像的爭論變成共同的理解。但共同的理解本身也是充滿了問題,實驗能不能被複製是一件事,但是展現可以接觸到多少人數也是一件事。書中有云,即使到大街上演示,觀看的都常常不到20人,所以推廣度相當低。

只是,宗教戰爭的去中心化、現代國家的興起將權力內置(科學學院的興起,將科學的詮釋權與應用掌握在國家之下)、地理大發現擴展了舊有經典沒有的世界以及天文學的必要,使得科學不得不走向可以實際應用的狀態。
但即使如此,這些科學家(哲學家),都認為科學的發展是在榮耀上帝,至少在「台面上」,沒有人是無神論者。科學至此,都還是宗教的奴僕。那,跟經典不一樣,是為何呢?古人對於世界的認識是完整的,只是一代代的抄寫與誤讀讓它造成了扭曲乃至於現在也常聽聞的聖經的語言只是比喻一樣,取代經典的絕對地位並為科學擠開了新空間。

我對這本書相當有共鳴的是在現代仍可以看到許多對照與延續。「萬物有靈」的目的論,在現代的生物學也能看到相當多的論述,就如同可能大家都不陌生的「生物的目的是延續」,這個說法在《人類大歷史》就被嘲諷:「那麼現代最成功完成目的的應該是牛、豬、雞這種家畜生物」;粒子論在現代仍看得到(但我畢竟不懂物理不知道現代的理解跟過往的差別為何);對事物的理解與掌握的程度到哪裡,科學畢竟還是像信仰,其中有許多假設與不確定性之外,還有許多是我們沒有儀器沒有相關知道無法理解的部份。除此之外,我認為在社會學很多在現象上的觀察是正確的,但
成因未必是真的,或是具有很多可能性,這些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的討論看得到。
多種可能性的科學,這也還是很哲學的思想。至此,社會學或是更根本的哲學,都是某種想像。《人類大歷史》也有說到,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想像力。是想像,是理解,就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查理蒙格所講的,事情如果沒有理論支持就是薄弱的(查理蒙格的「理論」被稱作「思維模型」),但理論本身是否為真實?又有多少科學的支持?都是可以再探究的。

回到這本書的主軸,研究所時囫圇吞棗的讀了一些書,越大越發現還是要回到社會脈絡去談,這也是這本書的主軸。以前都覺得笛卡爾與培根的演繹法與歸納法不是都很基礎嗎?怎麼會被認定是重要的學說?攤開整個歷史,在對「人是否有能力認識世界」都有懷疑的年代,的確是給了重要的方法論。
牛頓三大定律的橫空出世,真的也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我執迷不悟的相信科學。信仰科學當然也有它的問題,不科學的就不重要了嗎?書的最後作了提醒,一種知識類型越是客觀無私,越容易成為政府的工具。近例不免俗的就是猶太人是劣種應予以淘汰,以科學包裝的政治語言,更何況還不是真的。
科學,也只能成為一種宗教與信仰。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我正百無聊賴,你正美麗。
(妳是朵待沽的玫瑰,而我是怕痛的行者)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166.161 (臺灣)
PTT 網址

happyennovy01/11 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