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隱性潛能》重點整理和訪談作者的收穫
《隱性潛能》讀後心得:三個重點整理+訪談作者的深刻收穫
華頓商學院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hidden-potential/
不誇張,這絕對是我寫過最開心的一篇讀書心得。由於出版社的牽線,我有機會寫信向遠在美國的作者本人提問,也獲得了超出書本之外的滿滿收穫。這位作者就是我長期追蹤的心理學家 Adam Grant,我在這篇讀書心得整理了書中的三個重點,加上作者親筆回答我的相關提問。
這本書在說什麼?
《隱性潛能》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他寫的每一本書都讓我愛不釋手(像是《逆思維》和《給予》)。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深刻理解到一個人的成就不只是仰賴天賦,而是取決於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品格技能。他把這種後天養成的能力稱之為「隱性潛能」。
書中結合了大量心理學研究和實證案例,告訴我們如何培養品格技能,像是毅力、主動性和適應力,來持續推動我們的個人成長。作者強調:「進步主要是取決於學習的效果,而不是你付出多少心血。成長跟你與生俱來的天賦無關,而是跟你培養的品格有關。」
我認為這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書中的論點有很多科學實證的支撐,而且很容易可以被讀者實際應用。這本書適合那些對個人成長和自我提升感興趣的人,尤其是希望在職場上突破瓶頸、達到更高成就的專業人士。如果你是正在招募人才的企業主管,你也可以試著用書中的條件來尋找高潛能的人。
一、不可被忽視的品格能力
很多人會用聰明程度、學業成績、學位證書來評斷別人,而這本書透過不同的角度,說明了經常被人們忽略的關鍵。
書中介紹一個涵蓋了一萬多名學童的實驗,觀察「學生接受的教學品質」和「成年後年收入」的關係。研究發現,在幼兒園的時候,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所帶領的學生,他們 20 歲之後的平均年收入比別人高出了一千多美元。你可能會好奇,是因為他們的學業成績比較好嗎?其實不是。
到了中學的時候,其他人的數學和閱讀的學業成績已經迎頭趕上,所以他們的學業成績已經沒有顯著的差異。接著,研究人員深入調查,這些小時候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所帶領的學生,跟其他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導致他們長大的成就更高?
原來,是他們的「品格」。中學老師給予這些學生的品格評價比較高,而這些品格對日後的成就影響更大。這些品格包含了以下四種:
(1) 積極主動:他們主動提問、自願回答、在課堂外向老師請教的頻率。(2) 利社會:他們與同伴的相處和合作的程度。(3) 紀律:他們是否能集中注意力,克制自己的衝動。
(4) 決心:他們遇到困難任務的時候,是否能堅持到底。
這種品格跟天生的「聰明才智」或「內外向個性」是不一樣的。作者說:「個性是你的真性情,是你如何思考、感受、行動的基本本能。品格是你把價值觀擺在本能之上的能力。」所以,個性只是你的日常反映,而品格是在逆境中的表現。
在瞭解這個觀念之後,我寫信向作者進一步提問:「學生從小培養的品格,會影響他們日後的成就。你認為在職場環境中,哪些品格技能最容易被領導者忽視,但卻對個人成長和成功卻是很重要的?」
作者的回答是:「太多領導者仍然專注於能力。但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是靈活應變的能力。這意味著要減少對於天賦的重視,更多地關注學習的意願和能力。在我的領域,這種品質被稱為「吸收能力」(absorptive)。具備高吸收能力的人積極尋求新知識,並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他們經常尋求反饋和建議,內化有價值的見解並過濾掉其餘部分。他們拒絕被傳統的做事方式所限制。」
對於品格能力的理解會讓我們明白,傳統對先天優勢的迷戀,可能導致我們忽視個人的成長潛能,低估了一個人能夠精進的程度。我們需要多關注過程中的進展,而不是起點的優劣。
二、降低期望但保持韌性
對於想要追求自我成長、持續精進的人來說,經常會遇到一個大魔王:完美主義。書中提供了一個有助於擺脫完美主義的技巧。
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時間之旅」(mental time travel)。由於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往往會隨著成就而一直提高,當我們表現得越好,對自己的要求就越高,你注意到的進步就會越少。而作者提醒我們:「欣賞進步的關鍵,在於記住過去的你會如何看待你現在的成就。」
要怎麼做呢?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五年前就已經知道你現在的成就,你會有多麼的自豪?我在腦海中就浮現出五年前的我,當時我連寫一篇文章都痛苦的半死,現在卻能保持每天寫作的習慣,寫的東西還很幸運地有很多人會看。
所以,每當你覺得現在好像「卡住」了,就在腦海中召喚出過去的你,想想自己已經走了多遠、進步了多少。不要太苛責自己,而是繼續向前走下去。
如同書中這段鼓勵的話:「嚴厲的自我批評不會讓你變得更強大,只會讓你傷痕累累。善待自己不是要你忽略自己的弱點,而是允許自己從挫折中學習。我們是靠著接納自己的缺點而成長,不要為了缺點而懲罰自己。」
關於如何平衡自己的「期望」和「現實」的表現,我向作者進一步提問::「關於品格,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史丹福大學發表主題演說時提到:『從地表最傑出的學府之一畢業,可能自然會提高畢業生對未來的期望,但這反而可能阻礙成功,有非常高期望的人,韌性都非常低,而遺憾的是,在成功之路上,韌性很重要。』他接著開玩笑地說:『我希望你們所有史丹福的學生,都有充足的痛苦和苦難。』這段話強調了他相信克服逆境對於建立品格和實現偉大至關重要。難道對自己的潛力有信心的人,不該擁有高期望嗎?你會如何解讀這段話?」
作者給我的回答是:「黃仁勳是當今世上最有智慧的領導者之一。他的觀察與我在這本書中提出的一個觀點相符:『我們應該設定高遠的志向,但保持適度的期望。』研究顯示,高期望會滋生一種理所當然和自滿的心態。最有效的進步之路並不是假設成功是必然的,而是要在追求偉大目標的同時,不失去對挑戰和挫折的覺察。你成長的潛力在於你從挫折中反彈並向前邁進的能力。」
成功不在於你離完美有多近,而在於進步的過程中你克服了多少困難。
三、刻意玩樂的重要性
在我們發揮潛能、持續進步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陷阱在等著我們:過度疲勞。尤其是做事情很用心的人,往往會將自己繃得太緊,最後導致精神和身體疲乏。
對於很多需要日復一日鍛鍊的專業技能來說,很容易因為不斷重複和缺乏樂趣,導致原本很有挑戰性的任務變得很無聊。書中提倡的解決方式是「刻意玩樂」(deliberate play)。意思是你可以重新設計任務,讓它變得具有激勵和發展的性質。
書中舉了籃球教練(Brandon Payne)訓練球員的例子。這位教練訓練的對象是美國 NBA最偉大的三分神射手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柯瑞最近才在 2024 奧運籃球賽大殺四方,幫助美國隊獲得金牌。他的訓練方式就是刻意玩樂。
相較於大部分的基本練習,教練幫柯瑞設計了很多種籃球遊戲,像是在限時 1 分鐘內,要投三分球、兩分球、帶球上籃累積到 21 分,每進一球都要回到中場線重新起跑。這會讓柯瑞跑得氣喘吁吁,但是也模擬了比賽時候的疲勞。如果你有在社群媒體上看過柯瑞練球影片,你會發現他就像在玩遊戲一樣,雖然很累,但總是笑得很開心。
然後,我向作者提問:「你在書中提到『刻意玩樂』的重要性,發揮潛能的方法並不是忍受每天的磨練,而是把每天的磨練轉變成日常快樂的泉源。書中舉運動和音樂的例子居多。那麼,在比較嚴肅的工作場合(例如你所處的學術環境),面對專案的時程壓力和緊湊的工作節奏下,要如何融入刻意玩樂的觀念?是否能舉個例子?」
作者的回答是:「作為一名作家,我的學習目標之一是改善『如何用具體的圖像來呈現抽象的概念』。在寫這本書之前,我試圖用蠻力達成這個目標。我會一遍又一遍地重寫同一段文字。結果,這讓人感到枯燥乏味。
現在,我有了一種更有趣且充滿創意的方法。我嘗試用不同的、我欣賞的小說作家的風格來寫這段文字——從劉慈欣到伍綺詩,從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到嘉布莉.麗文(
Gabrielle Zevin)。這不但更有趣,實際上也更快。
我甚至可以請 AI 聊天機器人幫忙,把這段文字改寫成他們的風格,看看是否我的版本更好。如果不是,那麼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這不再是無意識的乏味工作,而是一個令
人興奮的挑戰。」
在聽完他的回答之後,我也設計了一段類似的 AI 語法,透過我喜歡的不同作家風格,來改寫我正在撰寫的新書內容。這也的確在我的寫作過程中,產生了一種重新編排文字的樂趣。
後記:提高對過程的關注
透過《隱性潛能》的內容我向作者提出了總共九個問題,由於篇幅的關係,我只能先介紹其中的三個給大家。更完整的作者問答全文,之後會再發表出來,如果你想要收到這篇文章的最新通知,可以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我會第一時間用 Email 寄送給你。
除了我前面提到的品格技能、培養韌性和刻意玩樂之外,這本書還包含很多實用的主題。像是如何接納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和尷尬、如何擺脫停擺的低潮重新出發、如何在求職面試與大學招生中發現人才。對於不同身份和年齡的讀者,都會得到不同的收穫。
最後,我想引用美國政治家布克・華盛頓(Booker T. Washington)的這句話:「成功的衡量,不是看一個人在人生中達到的地位,而是看他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所克服的障礙。」每個人的隱性潛能與你的起點沒有關係,而是看你在過程當中走了多遠。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7
[心得]〈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感圖文心得: 對於你來說閱讀是什麼呢? 有公式或規則嗎? 還是你覺得閱讀這種東西還需要人教? 老實 說自己第一次在誠品看到這本書就是這種感覺,覺得閱讀不就書拿起來看,有甚麼好教的 。但之後因緣際會買下此書 (其實只是覺得新版封面很漂亮...),一讀之下驚為天人,有 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你也是苦於讀書找不到方法,讀了就忘,抓不到重點的人,這本7
[心得]《讀懂一本書》心得筆記圖文心得: 你是否總覺得書都讀不進去呢?明明就努力地讀了,但卻往往像是船過水無痕般,看完就 還給作者了呢?那你或許可以試試一個強效的方法:講書。 今天要談著這本《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是中國著名的講書大師,創辦「樊登讀書」, 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是個名副其實的知識網紅。4
Re: [心得]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讀後感剛看完這本書,說一下感想: 大致上有道理,但是致富沒這麼簡單 老實說,致富方法這種東西,變因太多, 可能很難以科學化的方法來證實是否有效 這本書也只是作者以成為有錢人的經驗,以及多年觀察有錢人的共通點3
[心得] 大腦解鎖 理解你的大腦運作部落格圖文版(有抽書活動): 最近閱讀了許多科普書,這本書(2021年出版)是我非常喜歡的其中一本。 作者是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系教授,專長是數學教學。 我想大多數的人,從小都認為數學是不討喜的科目吧! (我算是特例,我從就對數學非常熱愛XD)2
[心得]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讀網誌圖文好讀版: 有緣能閱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是因為上個月讀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這本書,作者引用了"給予"這本書的主軸觀念,也就是將社會大眾區分為:給予者、互利者及索取者三種類型,引起我的好奇心,便去市圖借了這本2013年出版的書。 Give and Take這本書的作者叫做Adam Grant,他是華頓商學院最年輕、也是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教授,專長是心理學,他認為心理學可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 Adam Grant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甚至醒著的時間有一大半都奉獻給工作,但為什麼多數人面對工作缺提不起勁?甚至對自己的工作完全不滿意?2
Re: [討論] 真的有人寫信給作家過嗎?之前為了出國留學 寫給「逆思維」的亞當葛蘭特,他學生回信 「隱性優勢」黃樂仁,作者親自回 「語言本能」史蒂芬平克,作者親自回 「巔峰心智」史考特貝瑞高夫曼親自回1
[心得] 讀《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改變怕失Carol S.Dweck,Ph.D. 著 李芳齡 譯 遠見天下文化 出版 「美國著名籃球教練約翰伍登 (John Wooden)曾說,直到你怪東怪西之前,你都不是一個失 敗者。他的意思是,在你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之前,你仍然處於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裡。p.X
[心得] 恆毅力-卓越並非來自天分好讀網誌版: (以下全文複製貼上) 「持久熱情X堅持毅力是比智商、天分更重要的制勝關鍵」 恆毅力是什麼? 本書作者Angela Duckworth 是賓州的心理學教授,於本書一開始就開門見山地定義恆毅- 部落格圖文版: Podcast有聲版: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是本書名就講完內容在說什麼的書(笑) 。原文書名是:How Do We Know Ourselves? 直翻是「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簡單說,這 本書就是要帶你了解人類常見的心理偏誤,讓你可以更加地認識自己。
- 網誌圖文版: 書籍簡介: 隱藏的潛能(Hidden Potential) The Science of achieving greater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