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how-do-we-know-ourselves/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3voZpk6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是本書名就講完內容在說什麼的書(笑)。原文書名是:How Do We Know Ourselves? 直翻是「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簡單說,這本書就是要帶你了解人類常見的心理偏誤,讓你可以更加地認識自己。
作者大衛.G.邁爾斯是密西根心理學教授。在 Amazon 上看到一則有趣評論,說這本書的作者也是我兒子心理學教科書的作者,足見邁爾斯是個專業與科普能力兼備的高手!整本書用 40 個精彩的心理學知識點,帶你認識咱們內心的無意識「慣性」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與行為。以下會從自我主義、快樂心理與極化偏見等三個點來聊聊這本書。
【自我主義】
人類其實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自我中心。以下就來介紹三個太過「自我」所導致的心理偏誤:
〔一、隱性自我主義〕
人的決策其實我「自我」息息相關。研究發現,人其實會不自覺地喜歡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心理學稱這現象叫做「隱性自我主義」。你可能會覺得喜歡與自己類似的事物這不是廢話嗎?還需要你跟我說?但其實這效應所產生的結果可能超乎你想像。
比如心理學家就發現,人們會喜歡與自己生日有關的數字。此外,我們也特別容易被面部特徵與自己相像的人吸引。甚至有研究發現,人會傾向選擇性或名與自己姓名相近的人當配偶。換句話說,隱性自我的影響可說無所不在!
〔二、鎂光燈效應〕
心理學家托馬斯.吉洛維奇曾做過一個實驗。他請康乃爾大學的學生穿上印有老歌手巴瑞.曼尼洛頭像的T恤走進一個房間,裡面有幾個人正在做問券。爾後,研究人員請學生們猜猜剛剛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們穿了什麼。大多數的學生們都認為在房間的人絕對有一半以上都發現了。但事實上,發現的人僅有二三%……
這現象就是所謂的「鎂光燈效應」。人們總以為自己是鎂光燈下的焦點,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眾人關注。然而很遺憾,別人根本沒那麼在乎你。但好消息是你或許可以放鬆、邋遢點,因為其實沒人會注意到你頭髮亂不亂或是穿了跟昨天一樣的衣服(笑)。
〔三、自利性偏誤〕
人們常常會認為自己優於他人。一個澳洲的研究就發現有八六%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高於平均,只有一%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表現低於平均。心理學家稱這現象叫「自利性偏誤」。
除了自以為優越,人們在解釋事情時也喜歡為自己說話或美化自己。遇到好事就是自己有才能、夠努力;遇到壞事就將原因歸咎於環境不公。像是運動比賽勝利時就認為是自己辛勤練習的結果,但是輸球時就怪隊友或裁判。
要跳脫自利性偏誤的泥沼,邁爾斯有個建議:先承認自己傲慢。只要你先認清自己心理上的偏差,就能開始有意識地修正。
【快樂心理學】
你快樂嗎?不用緊張,我沒有要心靈拷問,而是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和你聊聊「快樂」這檔事。事實上,快樂不只跟自己有關,也與他者和環境脫不了干係。
康乃爾大學進行過一個研究,訪問了大學生、商場購物的民眾和網路使用者,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的生活很無趣,其他人的社交更活躍,有更多的玩樂,生活也更多姿多彩。
但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偏誤資訊可得性」惹的禍。因為相較聽說朋友在家無所事事,我們得知對方外出活動的機率會高得多。現在社群的發達可說放大了如此效應。看著別人多采多姿的貼文、限動,往往就會開始自怨自艾,覺得朋友們的生活怎麼都那麼有趣。事實上,你的朋友可能也有相同的感受。
此外,幸福其實常常是「比較」出來的。人是種很容易攀比的生物。百萬年薪的人會想跟千萬富翁比,千萬富翁則會跟億萬富豪比較。但這種比較其實永無止境。如《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說的,這樣「社會比較」的天花板實在太高了,根本是場打不贏的戰爭。唯一能打贏的方式就是一開始就別參戰。
此外,心理學家還發現人們的幸福感會隨時間消退。比方說你可能在第一次年薪破百時感到無比滿足,但很快地就習以為常。我想到個自身的例子。寫閱讀心得一年左右時,我收到了第一次的出版社贈書。那時真的興奮到整個人要跳起來。但漸漸地,贈書越來越多,過往的悸動就慢慢消失了。想來真的挺不可取,希望之後都能懷著感恩的心來迎接每本書!
【極化與偏見】
最後想來談談個比較嚴肅的議題:極化。
相信大家應該有發現,現在世界的我們看似擁有更多的溝通工具(手機、社群媒體等),但人們卻越發對立,溝通這兩個字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書中提到,有四種心理學推力現象會增加人們的信念分歧:
1.信念固著
當我們用來解釋某事物的證據已不足採信時,如果仍堅持己見,信念就會越發強化。
2.動機推理
人們會為自己所相信的事物提供正當的理由。
3.確認偏誤
我們傾向尋找可以確認自身信念的證據。並選擇性忽略那些跟你想法不對盤的證據。
4.群體極化
想法相近的人如果彼此互相討論,他們的態度就會越發極端、一致。
人們的極化傾向其實一直存在,但社群的興起卻讓這四種推力更加強大。近年歐美各國的極右主義興起就是非常標準的例子。那這問題有改變的可能嗎?這裡分享三個書中提到的方法:
1.反向思辨
練習「反過來」想。試著問自己:「我的論點中最薄弱的地方是什麼?別人論點中最具說服力的一環是什麼?」
2.接觸效應
不同群體只要相互接觸,就能有效降低偏見。德國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安.恩凱爾巴赫就發現,德國反移民態度最強硬的幾個邦,移民人口反而是最少的。
3.覺察反思
邁爾斯認為,其實我們不需要過分擔心偏見,重點是怎麼「處理」這樣的意識。當你意識到自己有偏見的思想時,其實就是踏出改進的第一步。
我想到前陣子反印度移工新聞(分享一下報導者的這篇深入報導):
暌違20年再開國門,歧視移工爭議風波如何因印度再現?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pose-introducing-indian-migrant-workers
很多時候我們會產生偏見,往往是缺乏第二層思考,也沒有親身去接觸、了解他者。很喜歡報導中在台印度人(Indians in Taiwan)創辦者李眉君所說的:「可以幫我聯繫上那些舉辦抗議活動的人嗎?我想和他們好好聊聊。」多點接觸、溝通,人與人之間應該就能有更多的同理吧!
【後記】
這是本非常好讀的心理學普及書。如果對心理學這主題沒太多涉獵,想找一本書切入學習的話,我相當推薦從這本書開始。
最後想聊聊書中對心理學爭議的反思。近來許多心理學研究都被發現有再現問題。如我曾介紹過的《姿勢決定你是誰》裡面提到的權力姿勢,就被發現沒辦法有效地重現。這樣的狀況讓心理學遭到許多質疑。很多人甚至開始覺得心理學是不能相信的唬爛玩意。
關於這點,邁爾斯提出相對正向的辯護。他認為科學本身就是不斷驗證、修正的過程。因此,本來就會有一些被過度簡化的錯誤結果遭到淘汰。事實上,還是有相當多心理學實驗禁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該因為一些老鼠屎而把整鍋粥拋棄。最後僅以書中這段我很喜歡的話作結:
請讓我們教導莘莘學子透過複製實驗汰選真相的重要性;讓我們持續去蕪存菁;讓我們鼓勵學生帶有懷疑主義各色,但卻不以嘲笑科學為樂的思辨式思維;讓我們在幫助學生認識這個處處充滿奇蹟的世界時,心中可以確信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由實證衍生出的人類行為原則都是值得傳授的知識。
讓我們一起懷疑、思考並修正起來吧!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26
[心得] 非理性效應 書摘心得(投資心理學)網址好讀版 「非理性效應」的作者Daniel Crosby是一位心理學家斜槓金融專家,擅長用心理學的理 論討論投資。這本書雖然是在探討投資的心理,讀者也可以把他當討論決策心理的書。書 分為三部分:壹、從社會學、心理學了解人的限制。貳、討論影響投資行為(決策)的四個16
[心得] 《金錢心理學》五個常見的用錢錯誤和解法《金錢心理學》讀後心得:五個常見的用錢錯誤和解法 生動詼諧的用錢寶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圖文好讀 「花錢」是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做的事情。無論是吃喝玩樂、買書看電影、買車買房,所 有的事情幾乎都離不開「錢」。但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花錢買某樣東西嗎?你知道自己6
[心得] 《這才是心理學!》破除偽科學的思維方法圖文好讀版本: 揭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 讀完《行銷前必讀的購物心理學》,我開始想涉獵更多心理學書籍,於是找到幾年前沒看完 的這本《這才是心理學》電子版本,驚為天人。這本書寫的非常淺顯,但卻帶出許多重要論4
[心得] 《不敗學習力》學霸沒告訴你的10個秘密《不敗學習力》讀後心得:學霸沒告訴你的10個秘密 哈佛心理與教育專家劉軒的學習祕笈大公開 圖文好讀 你一定遇過這種討人厭的同學,他考試前會跟你說:「這次考試我都沒準備耶,前幾天都 在耍廢!」結果考試成績出爐,他考了滿分,你考不及格。很嘔對吧?為什麼這些學霸們4
[心得] 墨菲定律大家好,我是瓜居GJ,第一次在book板po文是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網誌,並且分享我最新念 的一本書「墨菲定律」,我的網誌內容主要會以心得分享為主,其餘會是一些生活記事, 歡迎大家交流,謝謝! 網誌圖文版:3
[心得] 《更快樂的選擇》邁向幸福的五個關鍵面向《更快樂的選擇》讀後心得:邁向幸福的五個關鍵面向 五個面向鍛造反脆弱韌性,建立心理復原力! 圖文好讀 在 2023 年 4 月的「走在閱讀路上」線下讀書會,我跟 Jacky 和 Jun 帶大家討論了《 更快樂的選擇》這本書,聊了很多正向心理學的理論和應用,現場的讀者也踴躍分享了他1
Re: [閒聊] ”我”到底是什麼概念這個是哲學上的東西,探討意識的形成 從自我意識的形成開始探討 原始自我:沒有產生意識但是有生理基礎,例如我們熟知的冷血動物 核心自我:感官刺激訊息傳到腦幹的同時,也會傳到丘腦及大腦皮層 此時會產生感受內容,結合原始自我,即會有"這是我的感覺"的感覺!1
[心得] 《飢餓信號》~你是情感飲食者嗎?圖文版: 你是情感飲食者嗎? 我是,前幾天開了沒有結論又不歡而散的會議,會議結束後就去高雄鳳山中華街觀光夜市 怒吃一波。 如果你跟我一樣可能是情緒飲食者,這本書很適合你一讀。1
[心得] 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 這本書集結了20位心理學巨擘的畢生研究精華,以及有趣的生平小故事。作者遲毓凱以淺 顯易懂的方式,將我們人生可能會面臨的課題,由大師的觀點ㄧ一解惑。 這本書區分三大部分,自我與成長、情感與兩性、溝通與社交等主題,每個單元分門別類 ,可以挑選最感興趣的部份,依自己的順序閱讀。-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請於本則貼文『按讚』+『公開分享』索取。 二、獎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