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難以養活作家?台灣真是中文創作的天堂嗎

看板book標題[討論] 難以養活作家?台灣真是中文創作的天堂嗎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時間推噓33 推:33 噓:0 →:76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0537/ 文:上官亂
無出版審查、文學根基深厚卻難以養活作家?台灣真是中文創作的天堂嗎?

近段時間,幾乎台灣各大出版社都在準備2023年1月份的台北國際書展。我聽到一個消息,就是很多出版社都沒有申請到書展期間發布會活動的場地,哪怕是名家的發布會,因為明年參展的機構和新書數量比2022年幾乎多出一倍。為什麼呢?首先是因為疫情緩解了,2022年不敢參加的出版機構如今都準備參展,還因為2021年三月起台灣出版業者可以申請免徵5%營業税,所以,今年台灣的出版社可謂爆炸性地出書。

更重要的,當然是由於國際形勢和兩岸形勢鉅變,台灣成為世界熱門話題,以及香港的言論環境惡化以後,中文出版的自由之地幾乎只剩台灣了。這樣一來,很容易讓人產生「台灣就是中文創作和出版的天堂」的感覺,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僅靠一場書展的火爆程度,當然不能輕易得出這個結論,還需要很多方面的考察。


來之不易的出版自由,讓台灣成為世界第二

台灣的出版和言論自由當然不是免費得來的。直到1999年,台灣才廢除《出版法》,在此前的幾十年,和中國大陸一樣,一直施行著嚴格的出版審核制度。國民黨政府來台之後,還處於「訓政時期」,要求台灣各種出版品的申請、登記均須經國民黨各級黨部審核,如果批評政府,還會面臨刑罰。1952年,當局為了緩和二二八以後的局勢,修正了出版法,雖然不再追究刑責,但是隻要有出版品違法出版審核規定,一樣會被警告、關停。

1953年7月,當局頒布了《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進一步審查出版品。就連國外的媒體都逃不了審查,1959年的美國版「大英百科全書」來台申請著作權,被當局要求必須修改部分地圖與關於「大陸匪偽政權」之用詞。就連當時駐台美軍訂購的英文雜誌,都會先經審核人員的手,用小刀把敏感字眼刮掉,才能到美國人手中。就算到了80年代黨外運動蓬勃時期,仍然發生過荒誕的審查故事,1985年6月,《民眾日報》引述《美聯社》消息,標題「中共將繼續走開放路線,反對超級強國欺侮小國」,結果被以「違反國策、為匪張目」的罪名遭到停刊7日的處罰。

1987年7月,台灣解嚴,《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也失效了,但是「反對共產主義、台獨分離意識」等出版審查兩大原則依然有效,其中,鄭南榕的《自由時代週刊》就是在此審查制度下,成為被查禁和停刊次數最多的出版物,最終也導致了鄭南榕的自焚殉道。

直到1999年,立法院才廢止了《出版法》。從此,台灣的任何出版品都不需要被審查了,這促使台灣迅速成為全世界人均出版量第二的地區,僅次於英國。在這個人口僅2300萬的中文社會,每年共有五千多個出版單位、包含三千多家出版社,共出版四萬本以上的新書,平均每天都逾百本新書出版,這是台灣出版自由才20年就達到的成績,不得不説是個奇蹟。而同比人口14億的中國大陸,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總共才出版社584家,而且出版審核越來越嚴格,加上疫情三年,新書更加難產。因此,對照台北書展的火爆,我們不得不承認台灣的自由之可貴。


豐富的台灣文學,並非華語文學的一個支流

其實,相對於出版自由,更值得討論的,是台灣本土的中文創作水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華人圈都認為港台文學是同等的「文化沙漠」,造就起出版繁榮的根基僅僅在於市場和出版制度。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尤其是對台灣。

過去的大中華本位的文學史中,一直把台灣文學劃歸為中國文學的一個支流,甚至是中國邊陲文學的一個構成。但其實,經過數百年以來數個外來政權的輪替,加上早前就存在了數千年的南島語系口傳文學,台灣文學一直有著非常豐富、複雜的面貌。單從語言來説,就有原住民文學、古典漢文、話語白話文、日語、台語白話文、客家白話文,還有各個傳教士留下的外文作品

從文學源流來説,先是清代的《裨海紀遊》為代表的漢語古典文學,然後到從日本返回的台籍菁英發展出的台灣新文學,在台日裔作家的日文台灣文學,之後到戰後的反共文學,六七十年代的本土現代文學;80年代開始的政治文學、人權文學、女性文學、母語文學,90年代的網絡文學——雖然現在大陸的影視文學IP很發達,但是不要忘了,台灣才是網絡
文學的發源地,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影響了我們整整一代人。

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台灣的文學都是獨此一份的。而且從80年代開始,台灣的通俗文化深深影響著過整個華文地區,古龍的武俠,瓊瑤的愛情,席絹式的言情,是我們小時候租書屋裡的基本配置。拋卻大中華本位的文學史敍事結構,我們會發現,台灣文學的根基很深厚,而且有自己獨特的發展脈絡。

而且,近幾年,由於台灣的人權相關法規的進步,小眾題材又有了更廣闊的空間。BL或是LGBT的內容,曾經濫觴於日本動漫的亞文化,如今,隨著台灣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已經逐漸以台灣本土題材和讀者為主體了。其實還有很多國家也沒有審查制度,為什麼卻做不到小眾題材的繁榮發展呢?正是因為社會制度和文化不夠包容。在某個文學研討會上,就有人舉例,印尼就沒有審查制度,但印尼出版社卻會自我審查,比如出版社購買LGBT內容的版權,只能低調出版,不能高調宣傳,因為會受到抵制。而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會發生在台灣。


在台灣,單靠寫作能謀生嗎?

通常來講,一件事情的進入門檻越低,也就意味著其取得成就的門檻越高。因此我一直很好奇,在台灣這樣出版自由的地方,又有多少人能單靠中文創作謀生呢?誠然,靠寫作謀生,在全世界都很難。在美國,專業作家人口約兩百萬人,但大部份的專職作家年平均收入是兩萬美元左右,不到美國人平均收入的一半,很多人不得不做其他兼職來補貼生活。美國尚且如此,不用説其他地方了。在中國,能夠依靠全職寫作謀生的人也是鳳毛麟角,據媒體的報導,單從網文作者群體來説,上千萬的網文作者中,月收入能過人民幣五千的,不到三成,能達到白領水平的更是不到一成。而在傳統文學領域,更是艱難,倪匡曾説過:「我是全香港唯一全職寫作的人。」可見寫作謀生之艱難。

台灣當然也不會例外。台灣作者的版税通常是10%,這在兩岸都差不多,但是台灣一般首印在1000到3000冊,定價在300元左右,一年半載完成的書,稿酬不過數萬元台幣。即使是大咖作者,一年最多也就百萬元,這和普通白領的年收入區別不大。我看到一位台灣作家的案例,他可謂年少成名,得過很多大大小小的文學獎,可是一直也無法靠賣書謀生。他給自己設定了很低的收入門檻,只要每個月超過台灣最低工資(22k,約合人民幣5千元),他就全職寫作。

而他的收入構成是這樣的:活動邀請、節目邀請的微薄車馬費,專欄稿費,以及書稿費。台灣的稿酬比中國低很多,一篇2000字以內的媒體約稿,在台幣2000元左右(約合人民幣455元),普通的節目通告費,平均在3000台幣左右(約合人民幣682元)。因此,要純粹靠這樣的收入來生活,不僅清貧,而且很忙。這樣會有一個反噬作用,就是作者為了謀生,不得不在這些活動和邀稿裡疲於奔命,回頭來又沒時間潛心搞創作。怪不得,全台灣只有一個九把刀。

那麼,出版社的盈利狀況怎麼樣呢?2300萬人的台灣,卻有數千家出版機構,可想而知,單靠台灣讀者購買,靠台灣書店鋪貨,肯定是消化不完的。獨立出版機構和獨立書店之間,常常是又愛又恨的關係,出版機構恨的是獨立書店回款極慢,獨立書店恨獨立出版機構的是銷量低,經營成本高,但它們的「愛」又是隻有彼此可以抱團取暖。

尤其是近幾年,台灣的書店也剛迎來一波洗牌——由於租金漲價和疫情影響,很多書店倒
閉,2020年全台書店數量就跌破2000家,而座位書店龍頭的「誠品」,這兩年更是連續關閉了台北、高雄的三家店,可見傳統出版和書店之艱難。在大家的印象中,台灣的書店很文藝,不僅賣書,也賣咖啡點心。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單靠賣書幾乎養不活書店。這裡的出版業有個笑話:一對情侶到書店,吃義大利麵兩百五,很便宜,書一本兩百塊,太貴,不買。文藝背後盡是心酸。

不過,台灣政府和民間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鼓勵台灣本土的創作,不管是文字創作還是影視創作,都有很多參賽和獲取政策資助的渠道,只要用心搜索,可以找到很多大大小小的文學獎項。參加文學獎項,不僅有機會獲得極具含金量的資歷,還有獎金可以拿。但是要成為可以養活自己的全職作家,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出書不如出鏡?台灣的包容孕育中文自媒體的繁榮

在今天這個媒體多元化的時代,廣義的中文創作,不止是寫書、寫媒體約稿。用中文表達的影片、有聲讀物、影視作品文本,都算中文創作。很多人只看到中國創造出來的網路神話和網紅造神運動,非常羨慕其巨大的市場和流量規模效應,卻忽略了,在台灣這塊自由的土地上,做社交自媒體,同樣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變現可能。

在台灣,有很多活躍在YouTube上的博主,大家都説中文,但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是,以台灣受眾為主的YouTube頻道主裡有極大部分是説中文的在台外籍人士,包括旅居在台的外國人,還有在台的陸生、陸配。一位法國籍的頻道主就曾經向媒體透露:台灣比較願意給素人機會,只有在台灣,素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變成網紅;台灣也願意給外國人機會,這樣的情況在法國、韓國,不可能發生。同樣,在美國,雖然華人數量達到500多萬,但是也不容易獲得同等影響力。

而在台的陸配和陸生,包括我本人,基本都有同樣的感覺,就是台灣人對外來者的看法相對寬容和善意。而且,有人推算過,單就廣告投放盈利來説,台灣百萬網紅賺到的錢是中國百萬網紅的3-5倍,也就是説,YouTube頻道的盈利能力是中國境內影音平台的3-5倍。

除了在YouTube上創作影片,在Podcast上創作音頻,還可以在臉書、Dcard、痞客邦、
Matters等平台寫文章賺錢。方式很多,依靠讀者訂閲、打賞,或者通過流量換取虛擬貨幣
...都可以把才華和影響力變現。在一個自由、開放、包容的社會裡,你更容易體會到那句話:是金子,終就會發光。因此,從機會多這一點來説,台灣,真的是中文創作者的天堂。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217.171 (臺灣)
PTT 網址

pshuang03/02 23:59前輩作家的作品真的值得一讀

pshuang03/03 00:01目前台灣作家寫的東西不好看 當然賣不好

jyekid03/03 00:20願意給素人機會的另一層面就是 容易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新

jyekid03/03 00:20

showgun556603/03 00:57目前台灣作家寫的東西不好看所以賣不好?

owlonoak03/03 02:40台灣是中文創作者的天堂 那是因為其他地方都是地獄好嗎

Qorqios03/03 02:44!!

skullxism03/03 04:25最後那段是誰推算的

decorum03/03 06:07上官亂是從四川移居來台的作家 在YouTube上也很活躍

decorum03/03 06:08對於兩岸的寫作出版以及影音平台環境 都有豐富的親身經驗

imagewind03/03 07:43看了一下自己買的書,幾乎都是翻譯書籍。

imagewind03/03 07:44工作用的工具書則幾乎看英文版的。

olp12303/03 11:57只買過二個出生台灣現代作家

olp12303/03 11:57洪醒夫及吳明益

micbrimac03/03 12:52不給素人機會 就等著慢性死亡吧 畢竟老的也賣不動

micbrimac03/03 12:53其他在十七十八層 台灣是在地獄中比較上面的幾層XDD

FeverPitch03/03 14:08近年至少就有兩個出第一本書的新人作家賣得不錯 寺尾

FeverPitch03/03 14:08哲也的短篇連作《子彈是餘生》 林楷倫的散文集《僞魚

FeverPitch03/03 14:08販指南》 後者最近又出了短篇小說集《雪卡毒》

olp12303/03 14:14不過國外除了文學其他專業領域都有人寫書

olp12303/03 14:14台灣好像比較少

levs03/03 14:56台灣包容外來文化是因為歷史上多次被殖民跟侵略(現在進行式)

levs03/03 14:56不這樣要怎麼活下去?以前平地上住的平埔族也大多都被漢化了

levs03/03 14:58。我覺得還有因為台灣沒有獨立吧,沒自信,所以遇到外來文化

levs03/03 14:58尤其是先進國家的就很容易被影響。那些外國人也知道台灣人

levs03/03 14:58有這個特性,講講愛台灣就有錢賺了。

levs03/03 14:59之前在某個旅遊導覽櫃台想問事情,櫃台人員兩個都在目送剛才

levs03/03 14:59離開的金髮碧眼白人,目送好久喔,完全不理我們這些同胞排隊

levs03/03 15:01。你寫的這篇我最大的感想是拜託對岸不要統一台灣,我還想繼

levs03/03 15:01續看BL漫畫而且我還沒放棄創作BL小說-_-

jyekid03/03 15:04要看其他國家是否也對相對高位階的yt友善才能判斷 但多數

jyekid03/03 15:04人沒有過兩種文化栽培出身並具備能客觀看待評估的能力

jyekid03/03 15:06例如日本人面對講喜歡日本文化 愛日本的歐美人士是否也有

jyekid03/03 15:06一樣強度反應 抑或只是台灣特有 很難有個科學量化標準

jyekid03/03 15:08還得考慮願意將反應表現在外的民族性

levs03/03 15:42拿日本比不太準,因為是二戰侵略國而且最後還是輸給白人...

levs03/03 15:42戰後有七年被美軍佔領,現在憲法都是當時美軍組的GHQ編的

levs03/03 15:43我是覺得自國跟自國比就好了,一個法國人說我喜歡台灣,跟一

levs03/03 15:44個來台灣做體力勞動的東南亞外勞說喜歡台灣,差別可是很大的

levs03/03 15:45我個人是完全不看那些外籍YT,我講直接一點啦,以前職場有荷

levs03/03 15:46蘭人德國人英國人愛爾蘭人,他們會說牠們在台灣遇到的待遇

levs03/03 15:46(上面那行我沒打錯字^^)

levs03/03 15:50平埔族文化被滅掉,失去自我成為傀儡,被稱讚個幾句就喜孜孜

levs03/03 15:51。看看多少台灣人矯正牙齒,說暴牙沒氣質。幾百年前白人來台

levs03/03 15:51灣看到的景象就是平埔族多暴牙,沒自信到都要弄掉學白人、學

levs03/03 15:51中國北方人。

urban03/03 15:59因為台灣是唯一用中文的民主國家……

oss12345687903/03 18:48但是台灣真的有很多作家寫得很好

wulouise03/03 18:48台灣作家跟全世界競爭,大國光國內市場就能吃

castlewind03/03 19:07本島不就時常靠賣書維生的被看不起不是「作家」 而專

castlewind03/03 19:08業「作家」 只活在各大文學獎跟圖書館採購+吃政府標案

imagewind03/03 19:41光是看世界各國的經典就看不完了。台灣作家的作品對我

imagewind03/03 19:41實在沒吸引力。

creative03/03 22:16扯什麼平埔族

skullxism03/03 22:46還是沒說是誰推算的啊,看不出來對於對岸的影音平台環

skullxism03/03 22:46境有豐富的親身經驗

sin03/04 00:06明明日本人暴牙更多 我朋友拿歷屆女友照片給人看

sin03/04 00:07人家還酸他 怎麼你交的女生都暴牙 啊就去日本交了一堆

info199403/04 07:20看了我的書櫃 都是翻譯文學 哈

widec03/04 07:47簡單說 競爭不贏中國

levs03/04 08:17日本大阪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前陣子有展出南島語族遷移的歷史

levs03/04 08:18台灣是起源 有遷移到日本 有興趣可以查查看

levs03/04 08:19哪國不講講日本 日本也有暴牙但根本沒流行矯正牙齒

levs03/04 08:19雖然現在年輕的有些會弄 可是不弄也不會一直被唸

levs03/04 08:19因為他們審美觀上還算能包容那種長相

levs03/04 08:20這裡是書板還是提一下書好了 最近看了種日子的人還不錯

levs03/04 08:20這本作者從都市搬到農村過農耕生活 跟附近客家人相處的橋段

levs03/04 08:21是吸引我看的點之一 作者本身個性也蠻有趣的 推一下

levs03/04 08:23原住民文化包括平埔文化才是台灣的根 要先尊重根才會有自信

levs03/04 08:23就算不是這些族群 也是可以多了解或一起來支持

levs03/04 08:25遠流2021年重出了台灣調查時代典藏紀念版(鳥居龍藏等人)

levs03/04 08:26每個台灣人或對台灣有興趣的人家裡都值得收藏一套

levs03/04 08:26那些YT外國人只會拍台灣美食說說愛台灣就一堆流量

levs03/04 08:26我們還不如自己看書 靠自己愛台灣 不用靠別人愛我們

creative03/04 10:12平埔族沒漢化的話,現在會用中文創作嗎?煩請解惑

levs03/04 11:04我不懂你的問題。不過認識的長輩是用日語片假名寫平埔祖傳

levs03/04 11:04的歌詞,不一定要用中文。

richardplch03/04 11:05這篇把文學創作和寫書、自媒體混為一談,才會認為台

richardplch03/04 11:05灣是中文創作者的天堂。台灣的確是出書和經營自媒體

richardplch03/04 11:05很常見,但所謂的「文學創作者」在成功的比例中又佔

richardplch03/04 11:05多少?

levs03/04 11:08那位長輩是出生在日本殖民時代,我們現在被中國殖民的這一代

levs03/04 11:08可能無法理解,但那就是她小時候最熟悉的文字語言,要她改

levs03/04 11:08用中文寫她寫不出來,不是一般常見在罵的哈日族的問題。

richardplch03/04 11:28只要找對主題,夠努力,台灣的確有很多機會給廣義的

richardplch03/04 11:28創作者發揮,但文學創作在這其中是非常弱勢的。

semicoma03/04 12:58只靠台灣市場很難啊 但是這篇的意思比較像是因為台灣社

semicoma03/04 12:59會的多元而能成為一個好的內容創作和出版樞紐 再推到華

semicoma03/04 12:59文地區甚至在翻譯後推到非華文市場(比如吳明益小說)

semicoma03/04 13:00然後紀蔚然20年前就說台灣缺好編劇 在我看來這現象仍在

semicoma03/04 13:01持續 而這或許也是台灣很少有比較厚重 能承載巨大內涵的

semicoma03/04 13:02作品 另外就是我覺得台灣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封閉 長遠來

semicoma03/04 13:02看是有些令人擔心的

semicoma03/04 13:03所以我的看法是有這個空間去創作 但沒這個土壤去醞釀出

semicoma03/04 13:03好作品

imagewind03/04 15:29台灣文化有越來越封閉嗎?我怎麼覺得越來越多元。

richardplch03/04 18:08如果封閉指的是減少吸收外國文化影響,那不見得是壞

richardplch03/04 18:08事。台灣有很多自有特色的主題值得創作者在這方面深

richardplch03/04 18:08

castlewind03/04 20:55可以同理長輩日文用慣了的歷史遺緒 但卻不能接受我們

castlewind03/04 20:56現在漢文用慣了嘛(苦笑)

overhead03/05 14:18我不看文學類,愛看實用點的,譬如心理商業溝通成長類

overhead03/05 14:18。這類中我比較偏向歐美經典書籍。覺得幫助度更高些。

arsl40003/06 02:54這篇文章好像忘記科技的存在

levs03/06 08:23不會啊那個長輩不會對年輕人用漢文有意見喔

levs03/06 08:24她是平埔尪姨最煩惱的是族語保存,對政治沒興趣

olp12303/06 14:50被中國殖民那一代只有原住民吧!從明清開始

olp12303/06 14:54但古今中外的經典真得都看不完了

olp12303/06 14:55發現自己買的也是翻譯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