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侘寂》與《再探侘寂》讀後感

看板book標題[心得] 《侘寂》與《再探侘寂》讀後感作者
a102740826
(Ling)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圖文好讀版:
臉書:https://reurl.cc/mRpA71
IG:https://reurl.cc/Kd2RDM

侘寂(Wabi-Sabi),是一種日本獨特的傳統美學意識。所有日本人都會表示自己知道「侘寂」是什麼,但卻很少有人知道該如何解釋它的意思。

本書作者是一位美國人,身兼設計顧問和作家、出版等工作,曾長期居住在日本,他用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從歷史、形上學、精神價值、心境、道德準則、材質特性等角度切入,把侘寂的概念和精神寫在這2本書中。

--唯心的美學--
說到侘寂,眾人對它的第一印象應該是「質樸」,這類物體通常粗糙、簡單、不矯飾,且都以天然素材手工製作。

侘寂是以自然為基礎的美學典範,為生活藝術重新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理性與均衡。作者提到這幫助他解決在藝術創作上遇到的困境,因為在美國創造「美的事物」時,經常伴隨著華而不實的物質主義;而侘寂這種深沉、多面向、難以捉摸的文化,讓作者感覺從中得到救贖。

--美學的蒙昧主義--
某些日本評論家認為,侘寂必須維持神秘、艱澀、難以定義,因為「不可言傳」正是它的特性之一。對侘寂來說,清晰的思想體系是不必要的,把它解釋得越徹底,也許只會削弱它的力量。

在美學的國度裡,理論永遠次於感覺。日本傳統鍛刀匠和鑑定師總是用最模糊、神秘的詞彙,來談論籠罩刀劍的「靈氣」或「靈魂」。

但現今,年輕的鍛刀匠做了研究,以近乎科學實驗室的方式看待鍋爐溫度、金屬組成、韌性、硬度等,或許這些精確性,吹散了供人想像的浪漫色彩,但如果想要把創作這種美學的能力保留下來,這樣的做法似乎仍然是必要的。

--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東西--
侘寂的格言是「物質貧乏,精神富足」,它要我們不要全心想著追尋成功,包括財富、地位、權勢和奢華享樂,而要懂得享受毫無滯礙的生活。

想過著簡單無求的侘寂生活,需要付出努力和意願,也需要做一些艱難的決定。它是在「從物質中得到的快樂」和「從不受物質拘束中得到的快樂」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重視物質的內涵,忽視物質的階級地位--
以體現侘寂精神的茶道為例,進入茶室後,所有人事物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必須卑躬屈膝、彎身跪爬,才能進入刻意設計低矮的茶室入口。

在茶室內,所有「這個比較高檔、那個比較粗劣」的階級思想都是不被允許的,不管是貧窮的學生或位高權重的宗教領袖,來到這裡一律平等。

茶室內的物品也不會從一般造價角度來評等,泥土、紙張、竹子比起金、銀、鑽石擁有更多侘寂的內涵。

【個人心得】
書中有一章將侘寂與現代主義做比較,兩種風格雖然截然不同,但我個人都很喜歡:我喜歡侘寂帶給人「直觀、獨特、有時效性」的感覺,也喜歡像包浩斯主義「光滑、幾何、簡約明亮」的設計感。

看完這2本書,讓我想起去年觀賞的一部日本電影《我的完美日常》,沒有什麼令人血脈噴章的劇情,而是使用許多日常微小事物的敘事鏡頭。劇中主角常帶著底片相機捕捉「木漏」(日文用詞,意指「從枝葉搖曳的縫隙中散落的陽光」),這一張張獨一無二的照片,正展現了侘寂的哲學:自然、禪意、寧靜、感性之美。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3.58.190 (臺灣)
PTT 網址

habodaha01/08 11:57謝謝分享,非常喜歡這類主題

jyekid01/08 15:30推 列入首選來看

weimr01/08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