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超負荷時代:即將崩潰的流通世界》心得
書名:《超負荷時代:即將崩潰的流通世界》/ DOOR to DOOR: The Magnificent,
Maddening, Mysterious World of Transportation,
作者:艾德華.休姆斯(Edward Humes)
簡介:前言中,作者從一次稱之為交通末日的事件中反思汽車的必要性以及貨物點對點運輸(door to door)對於物流體系的負荷及未來可能帶來的交通及運輸上的改變。
全書共分為13個章節:1-3藉由隨處可見的iPhone、鋁罐、咖啡豆,探討背後極其複雜的物流以及反直覺的運輸過程。4-5著墨美國最習以為常的汽車帶來的高昂社會成本及亂象。6-9描述海運的世界;許多港口目前面臨嚴重堵塞、船舶排放廢氣造成環境汙染及貨櫃車加重道路負荷等課題。10藉UPS公司視角,描繪處理每日最後一哩路極其複雜的配送過程,及對於基礎建設老化的憂慮。11-13則揭示著世代用車習慣的改變、無人車科技的興起等對於未來交通運輸的展望。
心得:
此書譯為《超負荷時代:即將崩潰的流通世界》可能看不出作者的寫作重心,但從原書名DOOR to DOOR(點對點運輸)就知道是以汽車為主要對象。作者在書裡大加撻伐汽車,認為這是一個多數時間被閒置的物品,運輸效率低、事故率又高,但這卻是最後一哩路主要的完成方式:海運貨物到碼頭後,需貨櫃車送至內陸;宅急便也是由貨車挨家挨戶運送至消費者手中。而道路是人貨共走的,點對點運輸增加,客車也不減少下,因此已不堪負荷。
作者提出未來可能改變的因子:1. 大陸工資上漲,工廠可能回流。2. 3d列印科技,可讓產品直接製造,大幅減少遠程運輸。3.無人車科技,大幅提升汽車使用率及降低事故率。
想對於物流有更深入了解的讀者可能有些失望,因為篇幅以美國、汽車為主體,且物流和人流混雜,使得注意力有些失焦,不過作者還是供一些不同的著眼點切入,值得一讀。
--
7
Re: [問題] 交通中心掉了,真的會很絕望嗎要講得比較好理解我們可以從近年的自然災害中來找交通被切斷的案例 二戰當時的交通運輸主要還是靠鐵路 我們可以找鐵路中斷的案例 土石流淹沒鐵道 南迴鐵路交通中斷| 華視新聞 201808286
Re: [問卦] 高雄港全盛時期有多強?以轉口港來說 高雄的地理位置反而是劣勢 簡單說明下轉口港是什麼作用 假設歐洲有ABCD四個港口分別要運送貨物到東南亞、中國、日本、韓國 如果都是點對點你就需要16艘船4
[問卦] 為什麼不增加四輪車的牌照稅?台灣汽車太多 為什麼不加課四輪或特大型機車的稅? 把一年的費率調到八萬以上 可以增加國庫收入 又可以鼓勵民眾多塔大眾運輸- 作者:Amy Blankson 艾美・布蘭克森 心得: 科技產品不斷引領人類走向更快速以及方便的生活,但人類似乎在某些層面 還未全面跟上。自己也不斷想像更方便的未來,但卻忽略到我們是否能因為 科技產品而能夠變得更加快樂?隨著網路意見領袖(網紅)不斷向大眾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