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矽谷帝國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矽谷帝國作者
bekeing7
(^^)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網誌好讀版:https://bit.ly/3bcHv5C

這本書可能是我最近幾年看過,對於矽谷科技公司關於公民,政府,創新做過最廣泛且深入的書籍之一了。

https://i.imgur.com/Liox2PC.jpg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未來學者暨國際智庫領導者露西‧葛芮妮,她訪問了眾多企業領導者、重要風投資本家、學者、記者與運動人士等,探討矽谷因其全球影響力必然帶來的局勢,還有對世界上成千上萬人帶來何種公民本身都不知道的影響及力量。

這本書並不像坊間很多的書籍,對於某幾間的矽谷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成功學之類的分析,而是以一個更高的觀點對於矽谷眾多的科技公司對於全世界的社會大眾帶來了哪些影響,這些影響也許在現階段看不出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但是確確實實是帶來了改變。

作者從政府與矽谷公司角度出發,矽谷眾多科技公司因爲科技擴張,進而比從前的政府掌握更多的資訊,現金流,他們擁有非凡的創新速度,企圖去改變這個世界。比較令人擔憂的是,矽谷公司往往將公司間的利益與公眾利益捆綁在一起,以ㄧ個『可以創造更好的世界』的使命作為公司創新的根本,不可否認的,我們也的確從這些公司的創新中得到很多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但問題是,當有許多公眾議題需要考慮更多面向時,我們是否能將許多需要政府主導的事情交給私人公司?

矽谷權力越強,政府權力便越弱。

我們很難判斷,比起政府,究竟矽谷是真正擁有不同或是更優越的創新方式,又或者是更有錢,會說嘴。矽谷與政府的確有其本質上的根本差異。
『毫無疑問,除了科技經濟之外,很少有其他經濟部門會像這樣願意把幾千萬美元交給一群看清,熱情,想做些新事的人,真心祝他們好運。多數的冒險行為並非公部門的文化。』

這些公司狹帶了大筆現金,還有政府遊說部門,他們可以操縱媒體以及各種管道,把各種議題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過去,我們利用各種方式產生政府,而政府在政黨或是民主下,至少還產生某些異質性,各政黨黨團以他們的方式,來引導各種政策。但是,對於矽谷公司來說,真正決定幾間公司方向的,搞不好就是那少少幾十人,而這幾十人,手握比某些國家更高的現金,以更有效率的方法來做事,這樣仔細想下去,慎思極恐。

而由於矽谷高層組成十分單一,手握高權的大部分都是白人男性,受過良好的教育,企圖用他們手上的資源反轉社會,但會不會他們的思考的面向太過單一且不具異質性?他們真的能知道了解跟他們處於不同種族不同階級的人們的痛點嗎?作者闡明,政府雖然被大多數人們認為是反應遲緩,且無法創新的組織,但在考慮多種複雜議題上,政府反而更能優先處理公眾利益大過於私人利益。

有人會說,那基金會呢?矽谷不是成立很多基金會,試圖去解決很多政府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嗎?許多重要的基金會不僅會資助某些議題,更會試圖影響政策。他們不只資助某些他們希望能影響的政策的某些事,更會非常刻意安排。有策略的制定議程,希望政策能走向他們偏好的社會秩序或是社會變革模式。而這些基金會也跟這些有錢的矽谷公司一樣,基本上是不透明的運作,沒有人監督,也沒有人可以制衡。而這會讓這些基金會有可能會走向我們其實不樂見到的結果。

媒體第四權正在被矽谷取代

臉書,Twitter,和Google 並不只是社群媒體平台,某種程度上,因為這些社群形成了人們的資訊網絡,這些媒體已經不僅僅是當初矽谷公司成立時的單一目的,他們可以藉由演算法來『帶風向』,更甚者,他們自己成為真正的第四權。他們引導了人們想要收到的訊息,想要參與的話題,甚至是『他們想要你看到的資訊』。

紐約艦隊街的編輯群和紐約的新聞大樓曾經代表著『第四權』,是一種制衡當局權力的力量,隨著矽谷越來越掌握著新聞週期與線上言論,這就形成矛盾,我們希望社群公司能夠加強網路上的內容控制,讓我們免受假新聞與網路濫用的危害,到底該由某套演算法來做比較好,還是由臉書選定一群帶著個人偏見的人來做比較好?而這當中的拿捏該放在哪裡?

推薦延伸閱讀 後真相時代 :https://bit.ly/31HRfl8

隱私 vs 便利。你選誰?

作者點出,矽谷試圖想要影響的產業,已經橫跨社群,醫療,教育,金融,媒體,甚至是很多國家的網路事業。但是由於作法不同,往往招致的批判跟讚許也會不同。而隨著矽谷公司更多的以『免費』來換取我們的生活隱私,個人數據,我們也不禁懷疑,究竟在便利或是隱私之間,我們如何拿捏?

隨著人工智慧,科技與資料數據不斷改變,融入我們生活的所有層面,許多新的服務和系統將會是出自民間公司之手,而非個國家,於是這些矛盾問題必會持續發生。在一切都與科技相關的時代,隱私與道德的概念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國家該如何保護國民?例如醫療科技公司號稱能夠遠端判讀你的個人健康狀況,並且能夠先知灼見的知道你可能會遇到的健康問題,但是代價是你必須將你自己的健康數據交出去,而非存取到國家設立的公共衛生機構,你願意嗎?

跨國的矽谷企業將會…?

矽谷公司在全球擴張中,面臨了不同的國家的法令與文化,而這當中,也產生了很多法令認定的問題。例如最近加州法院裁定Uber 司機都視為僱傭員工,或是Airbnb在歐洲市場面臨的繳稅問題。矽谷公司很難再以單一的角度,單一的需求去切入市場。例如,在最深最深的結構上,歐美對政府的態度也不同。美國人對政府不信任,但對市場信任; 歐洲人則是信任政府,不信任市場。

所以,在美國,群眾會習慣擁抱矽谷科技,他們的所在地,就好像是一個美好的烏托邦;而另外一方面,歐洲市場則是把矽谷公司視為另外一種跨國霸權公司,以一貫的小心翼翼的態度來面對矽谷科技帶來的創新。

科技的應許之地

在矽谷公司所描繪的世界裡,有著潔淨的能源,有效率的政府與公平且有用的教育,矽谷心中的理想生活,與地球上這種『混亂』的生活格格不入,而且隨著各種不平等,全球化與科技創新變得更加先進,兩者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這些描繪出來的景象,讓我一直聯想到之前推薦的另外一套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這個小說是在描寫夠創新的公司,一直受到政府的壓迫,最後創新者終於拋下舊世界,憑著科技去建造了另外一個無政府卻夠有效率夠幸褔的亞特蘭提斯。

推薦延伸閱讀 阿特拉斯聳聳肩 https://bit.ly/3hKRykO

第三次強權 = 矽谷創業家?

矽谷能提供的東西,確實威力強大,充滿活力,十分誘人。矽谷現在也因為得到消費者的支持與認同,而佔據主導地位。然而,矽谷究竟還需要消費者的支持與認同多久,必須嚴正考慮,因為時間一過,就很難再對矽谷的作為有任何控制。

最後,我覺得很有趣的描述是,我們經過了幾次的世界強權洗牌,第一次是民族國家的殖民世界,改變了一次世界種族的風貌,接下來則是由民族國家支持的跨國企業,例如大型橡膠公司,而我們的第三次世界強權將會是這些野心夠大的創業家,而不是民族國家。

推薦延伸閱讀 The fourꀠhttps://bit.ly/3bdBdmm

平心而論,作者對於這些科技公司的看法,有些是蠻中立的看法,但是對於有些評論則太過於武斷與悲觀。也許身處其中的關係,我反而對於這些新科技能夠帶給我們多少生活的創新抱予期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者點出了很多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的面向,例如矽谷與政府的關係,與教育的關係。這本書很能夠帶給人對於矽谷這個充滿創新,行動力,的詞彙,多一點思考與評判。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40.84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