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心得]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為什麼要讀書?

看板book標題Re: [心得]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為什麼要讀書?作者
ariel92
(ariel)
時間推噓 3 推:4 噓:1 →:1

時不時能在板上(或其他地方)看到「為什麼要閱讀」這類問題。
實際上,這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之於我,只是單純喜歡,並享受閱讀的過程——但我
也喜歡看不同的人分享對於「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所提出的觀點與經驗,因為覺得對同一道題的各自表述很有趣。

昨天無意間翻開了《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Leading Matters: Lessons from My Journey)這本書,
一開始只是被作者漢尼斯的背景吸引,
(以下為博客來的簡介:漢尼斯曾任史丹佛校長長達16年,是美國大學校長平均任期的兩倍。任期間帶領史丹佛被《富比士》評為「全美頂尖大學第一名」,對學術與產業的貢獻甚巨,不只是圖靈獎得主,更有「矽谷教父」的讚譽。曾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邀請,參與科技領袖晚宴,與賈伯斯、祖克柏、施密特同為座上嘉賓。本書分享的10項領導原則,是他40多年職涯、25年領導之路精髓,旨在建議現在與未來的領導人,發揮影響力,留下長遠的貢獻。)
及至看到漢尼斯在「第八章 求知欲: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中提及他對於閱讀的體驗和自身的收穫,我也感覺獲益良多,甚至想去將影響、造就出這樣一位出色人物的書也找出來看看。
以下節錄部分內容分享,而原書有更多他自身的經驗值得一看,推薦。


閱讀是最好的禮物
我想我總是保持著適度的求知慾。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很樂意花幾個小時閱讀百科全書。20世紀50年代,當我還是個年輕男孩時,我的父親,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師,經常上夜班,而在多年前的那些晚上,我母親通常會給我們讀書,那些年中,我們讀了幾乎所有弗蘭克滅j姆(Frank Baum)寫的「綠野仙蹤」系列故事。我母親對閱讀的熱愛,是她給予我的最好的禮物之一,但我那時還未意識到這一點。
10年後,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對社交活動、派對和各種雜七雜八的事兒並不感興趣,這些事往往會佔據許多一年級學生的時間,包括我大部分的室友。我更則專注於滿足我的求知慾。
儘管我沒有交很多朋友,但我在第一學期成績很好,也因此說服了學院院長,允許我在春季學期選超出學分要求的課程。春季學期沒開始幾個星期,我便收到了母親給的生活費,但沒有平時的信件,只是一個簡短的信息,說她有視力問題,但不用擔心,她很快就會再寫信給我。一個月後,爸爸打來一個電話催我趕快回家,因為我母親因患癌症而奄奄一息。那天晚上我爸爸在火車站接我,告訴我說——你媽媽的日子不多了。同樣是在那天晚上
,正當我們說著話,醫院打來了電話——我的母親走了。那一刻,我們這個有6個孩子的
家,如同天塌了一般。
大約一週後我回到了學校,但我很難專注——我的學習不再吸引我投入其中,我沒有了在
情感上支持我的人。那個學期我表現不佳,令人欣慰的是,6月一到,我又能回家了。
我的家人和我是如何從這場悲痛的經歷中走出來的呢?多虧了我的外婆。她體貼、耐心而又溫柔,她放棄了自己的生活,並在其後幾年與我們共同生活,在照顧我年輕的兄弟姐妹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我,回來和家人朋友們在一起後,也恢復了過來。雖然母親不在了,但我意識到她給了我太多太多——對閱讀的摯愛、對大千世界的求知慾以及如何在人
生前路上運用這些禮物。本質上,我的母親一直陪伴著我,而我也一直努力以一種讓她感到自豪的方式過著我的生活。

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
直到今天我仍然是一個貪婪的閱讀者,因為學習讓生活更有趣。沃爾特椰蒔藹J森在《列奧納多溯F楫漵_傳》中寫道,達楫漵_在他筆記本里,用了7200頁來記錄勾起他好奇心的東西——這是他不懈追求知識和深入探索未來可能性的明證。我懷疑自己也有類似的永不
滿足的學習慾望。除了個人享受其中之外,這種持續一生的好奇心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給了我很大幫助。它使我能夠與世界和未來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當我的領導職責從相對同質化的工程學院,擴展到涵蓋各個領域且異質化很強的整所大學時,突然間,我深刻地意識到我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斯坦福大學大約有100個系所和教育項目,在許多學科中,我所知道的比在該領域學習的本科學生還要少。
我馬上就努力拓展我的閱讀面,探索一些看起來關鍵的領域,以及我幾乎不瞭解的領域。作為一名科學家,我最大的挑戰之一是瞭解那些重要的人文學科。雖然我的妻子是一位來自藝術世家的藝術家,她曾教過我一些關於視覺藝術的知識,而我對小說的熱愛也讓我接觸了一些文學傳統,但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我開始閱讀《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該書著重於介紹文學和歷史領域的重要書籍。許多書比我通常選擇的書更偏重學術,但為我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在這一點上,這些書的確很有價值。
最重要的是,我專注於「讀懂」我新的領導角色。長期以來,我視林肯為導師,但現在我拓寬了視野,開始嘗試理解是什麼讓西奧多溼僑絢痋B林登楓钂姣鼎峔銗L領袖變得偉大。約翰遜尤其讓我著迷。儘管他因越南戰爭而晚節不保,但他在內政方面擁有最好的表現,在現代可能僅次於羅斯福。我想瞭解約翰遜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並在羅伯特極d羅的書《參議院的主人》(Master of the Senate)中找到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我一直喜歡閱讀歷史書籍和人物傳記,以瞭解那些偉大的城市、國家和文明的軌跡。現在我把閱讀的重點放在探尋領導力、歷史突破和歷史災難的謎題上,特別是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歷史災難。我閱讀偉大領導者的故事,來瞭解他們的習慣,瞭解哪些特質讓他們取得成功,看他們如何應對危機,如何對待成功以及如何面對失敗,這可能更重要 。
由於沒有幾個同事能和我談論領導力的問題,所以我就與過去的這些人物進行「對話」來尋求安慰和支持,他們面對過遠大於我所面對過的挑戰並幸存了下來,這一點讓我感到欣慰。很顯然,1785年的問題必須轉化為21世紀的問題,但我驚喜地發現,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核心要旨竟然保持著一致性——在動機、行動和決策方面的一致性。
例如,是什麼讓喬治殿堬措y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成功地領導著一支裝備不足、訓練欠佳的軍隊,打敗了準備充分的英國軍隊?我瞭解到,華盛頓的領導特質和他的戰略至關重要。
在英國的體系里,軍官是貴族階級,而士兵不是,這反映了英國人的階級體系。作為一個富裕的地主,華盛頓本可以用相似的方式組建他的軍隊。但相反,他選擇把大陸軍團中的士兵當作他的同事,而不是他的下屬 。當然,他仍然掌控大局,下達命令——每個人都
明白他是領導,但他不把士兵當作附屬品,不把士兵當作外人,他這麼對待士兵,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士兵以近乎無法想象的忠誠為他而戰鬥的原因。
文學、傳記和歷史——它們就像實驗室,我們可以測試和學習重要的經驗教訓,而無須將
自己置身於那些艱難險阻中去。閱讀失敗的案例,幫助我認識如何避免一些錯誤,以及如何像經歷過的人那樣復蘇過來。我認識到,最優秀的領導者不光要接受失敗,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為此承擔責任,並努力化失敗為成功。
華盛頓在長島和曼哈頓幾乎敗北,但他挺過來了。林肯在很長時間內,曾錯誤地堅持任用喬治歲薛J萊倫(George McClellan)將軍。而在錯過了許多能早日結束戰爭的機會後,他才得以學習並成長為一名總司令。一些領導者從失敗中恢復元氣;另一些則沒有。我從他們每個人歷經的考驗中學到了東西。
接受成功的加冕很容易,但在理想情況下,你會認識到,為你工作的人應該獲得至少與你一樣多的桂冠。承認你錯了並且為你的錯誤承擔責任並不容易。這是許多領導者誤入歧途的地方:他們將失敗歸咎於下屬。責備他人不僅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實際上,這樣做還會破壞你作為領導者的威信。
在考驗人的時刻,偉大的領導者展現出他們的真實特質。格蘭特將軍承認,在冷港戰役(Cold Harbor)最後一戰中的災難性指揮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數千人因此失去生命;而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諾曼底登陸前夕就預先寫好一封信,表示如果諾曼底登陸失敗他願意接受一切指責。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如果你不能承擔失敗的責任,你就不應該承擔領導者的職責。
我還從閱讀中學到,偉大的領導者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他們已經對先前的失敗復盤思考,並制定了新的策略去追求成功。他人可能著眼於領導者的成功之處,但偉大的領導者會從各個角度分析自己為何失敗,直到對此瞭然於心。這不是內疚或自責;這是在學習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在這些領袖對失敗的分析中,我瞭解到了一種範式:他們採取了一種科學的求證方式,對失敗進行實證分析,瞭解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錯?哪些可以改變?如何能夠沿著學習曲線進一步邁向成功?所有的領導者,不僅僅是總統和軍官,還有科學家和企業家,都需要謙遜、勇敢和智慧地直面失敗。
我曾問過艾薩克森為什麼要把許多領導人的缺點一並寫下,包括愛因斯坦、喬布斯和富蘭克林。他說:「我想表明,即便一個人有缺點和失敗,但他仍舊可以非常成功。」是的,我們都有性格缺陷,都會犯錯誤。但重要的是,要盡可能地避免犯錯誤,如果犯了,接受錯誤並從錯誤中恢復過來,然後繼續前進。
我在試圖推進新建紐約校區的工作中遭遇了失敗。我渴望獲得成功,但當現實情況不支持時,我只能把斯坦福大學從這筆交易中拉了出來。在我第一次嘗試擴大本科招生時,依舊遭遇了失敗。在那種情況下,我意識到我沒有提出有利於擴大招生的有力論據。我吸取了教訓,在下一次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在探索了偉大領導者的成功和失敗之後,我在更大範疇理解了這些失敗。我沒有把失敗歸咎於他們的個性。相反,我認為失敗是領導力的一部分,因此我也很快就恢復元氣。
我還會將自己的錯誤作為案例來教導別人。當我向學生講述創立美普思公司的故事時,我分享了我作為一個缺乏經驗的企業家犯下的最大錯誤。儘管當時的技術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我們這三位年輕博士,因為幾乎沒有任何商業經驗,放棄了董事會專設的創始人席位;所以即便我們是創始人,也未能保有足夠的決策權。因此,董事會在沒有參考我們的意見的情況下做出了許多重要的決定。這些決定並沒有扼殺公司,但它們放慢了公司前進的步伐,而且它們提高了公司上市發行的資金門檻——增加了大概2000萬美元。這便是我最大
的遺憾:我們的錯誤將導致更多所有權被稀釋,我們像是從為公司努力工作的員工口袋里掏錢一樣。我們這幾個創始人後來都再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我經常分享這個故事,希望別人能夠吸取教訓,避免這樣的錯誤。
最後,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或研究領域,身居怎樣的領導位置,你都可以通過保持好奇心和向他人學習來為成功以及失敗做好準備。



※ 引述《wackynoteis (Waki瓦基)》之銘言:
: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網路什麼都有,為什麼要讀書?
: 人的一生有限,但是讀「書」可以體驗我們無法抵達的境界
: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only-reading/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齋藤孝,他的作品涵蓋教育、學習、閱讀

: 思考領域,同時也是一位熱愛閱讀的愛書人。致力提倡「讀書習慣」的他,對於網路和
: 位化帶來的資訊爆炸,他在這本書的開頭這麼評論道:
: 「網際網路雖然有大海之稱,但十之八九的人都像在淺灘上撿拾貝殼,鮮少有人潛入深

: 。明明只要潛下去,不但可能遇見不曾見過的深海魚,還會發現一望無際未曾見過的世
: 。所以即使面對同一片海洋,但會怎麼做卻因人而異。」
: 他認為觀看說書影片、閱讀網路文章都無法取代讀書,因為讀書最大的作用,不在於吸

: 資訊,而在「體驗」。只有當我們投入閱讀一本書的「過程」,才能深刻體驗到書本作
: 的思想,進一步鍛鍊自己的思考力和人格素養。
: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也不斷思考作者說的這句話:「一旦養成讀書的習慣,讀起書來

: 會越來越輕鬆,而且能漸漸深化知識、思考與人格。」對於我自己而言,養成讀書的習
: 之後,的確為我帶來了三個階段的成長,以下我將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到一張圖上。
: 三個階段 https://imgur.com/Q5QLNBb
: 1.對世界充滿好奇:知識
: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閱讀的最直接好處,就是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見聞。我常聽人說

: 書讀得越多,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有夠少。直到我自己真正開始讀起書來才對這句話
: 生共鳴,也激勵我自己對世界產生更多的「好奇心」,想要學習更多的知識。那麼,我
: 要如何透過閱讀,增長自己的知識?
: 首先,從閱讀的「廣度」開始,挑選不同領域和類別的書籍,不要設限、廣泛地閱讀。

: 如我自己從投資理財開始接觸閱讀,然後對金融歷史和商業模式產生興趣,後來又對職
: 管理和自我成長的書籍愛不釋手。這個階段,為的是開啟閱讀的廣度、培養出閱讀的興
: 。
: 接著,是閱讀的「深度」。以投資理財為例,我起初只是為了學習投資賺錢,就從投資

: 工具「股票」和「債券」開始研究。然後,再學用什麼方法投資,如何衡量投資的報酬
: 風險。最後,探究為什麼要投資、金錢的意義、用錢的心理。一層一層地往下挖掘。
: 最後,是閱讀的「密度」。作者說的很直接:「一個主題連續讀五本,便是A級。」我

: 初對於投資領域很陌生,但仍然硬著頭皮找了好幾本經典著作來讀。不同作者,對同一
: 事情,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連續看同一個主題書籍的好處就是,你會發現哪些事情
: 共同的本質,哪些純粹是作者個人觀點。
: 《跨能致勝》這本書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

: 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我後來試著把投資的觀念「連結」自我成長的策略
: 發現兩者在「複利效應」和「看長不看短」之間的驚人相似之處。
: 此外,「複利效應」的概念,也能連結到讀書的速度。我在《雪球速讀法》的書評曾經

: 享過:「真正的速讀其實是累積腦中雜學資料庫的過程。起初緩慢、辛苦、沒效率。漸
: 地,當資料庫累積到一定的量,開始出現雪球效應,才會讓整體的閱讀速度越來越快。
: 因此,「知識增長有如細胞分裂」,當你開始透過閱讀累積知識的時候,就像是細胞分
: 一變二、二變四,再變成八、十六…一開始看起來沒差異,但分裂次數越多,差異越大
: 一年只讀個兩、三本書感受不到這件事,但當你一年可以讀五十本的時候,事情會很不
: 樣。
: 2.向一流人物學習:思考
: 俄國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層金說過:「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

: 。」我認為讀書最棒的一件事,就是能透過偉大人物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更進一步的
: 界,則是知道這些偉大人物如何「思考」一件事情,反問自己:「如果換成是我會怎麼
: ?」
: 我認為在讀書的前、中、後階段,「帶著問題去閱讀和輸入資訊,用學到的新東西去思

: ,再用別人理解的話輸出」,這種閱讀的方法,對於提升自己的思考方式最有幫助。
: 首先,「輸入」是帶著「問題」去閱讀,問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 然後是把書裡面的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連結,對自己提問:「對我來說,這個觀念相
: 於什麼?我會怎麼做?」最後是放入自己的「情感」,問自己:「我喜歡這個說法嗎?
: 個觀點為什麼讓我感到憤怒?」
: 其次,「思考」的邏輯和方法,可以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用作者的角度思考:「為

: 麼他認同這個觀點?是基於什麼事實?」第二階段是用自己的角度思考:「我認同嗎?
: 什麼?」例如我在讀完許多人奉為理財經典的《富爸爸窮爸爸》之後,就整理出了我認
: 和不認同的觀念。
: 最後,「輸出」的第一種方法是「寫推薦文或評論」,最好能用簡短的文字記錄自己讀

: 之後的想法和心情。第二種方法是「講出內容給別人聽」,如同作者提倡的:「要深化
: 考,對話是最好的方式。」讀完一本書就講給別人聽,比起單方面的吸收,更能有效轉
: 成自己的思考養分。
: 對於這整套輸入到輸出的讀書方式,我自己正嘗試著以「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做為實踐

: 範例。雖然我們離那些偉大的人物很遠,但是透過這樣的練習過程,那怕只能多接近他
: 一些,我的內心都會感到無比雀躍。
: 3.面對生命的態度:人格
: 作者認為讀書對一個人的「人格」培養很有幫助,人格就是個人的「知識、思想、情感

: 性格」綜合而成的狀態。你或許會想,人格應該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性吧?難道人格可
: 後天養成嗎?答案是可以的。如果仔細觀察組成人格的四個元素,會發現人的「知識」
: 「思考」,恰好可以透過讀書來提升。
: 當我們透過讀書增長知識、磨練思考,就會進一步影響自己面對外界人事物的「情感」

: 然後對自己的「性格」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透過讀書,你可以用這種「由外而內」的
: 式改變自己的人格。然而,反過來想,讀書也能做到「由內而外」的方式,可以讓我們
: 自內心的改變,進而影響自己的行動。
: 首先,問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最出色的,莫過於心理學家法蘭克

: 顧他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寫成的《活出意義來》這本書,他這麼說:「不是你對生命有
: 指望,而是生命對你有何指望」。賦予自己活著的意義,就能承受任何磨練。
: 然後,再問自己「有哪些偉大人物的典範?」我們遭遇的各種困境,其實許多人也遭遇

: 了。讀書可以讓我們透過偉大人物的傳記,瞭解他們遇到類似的困境時,會怎麼想、怎
: 做。我們可以去探索那些讓自己產生共鳴的故事,認識古今中外的各種價值觀,尋找屬
: 自己心目中的典範。
: 最後,問自己「我該採取什麼行動?」當我們懂得賦予生命意義、探尋典範之後,就能

: 更宏觀的視野,改變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態度改變之後,我們採取的行動也會跟著改
: ,進一步去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思考,來貫徹這份由內而外的改變。
: 誠如作者所說:「生命態度比勝負更重要。」透過閱讀,讓我們可以一邊探問人生在世

: 意義,一邊挖掘更深更廣的知識和思考,這正是人生真正的樂趣。
: 後記:閱讀使人生更深刻
: 最近我讀到兩本同樣是談閱讀的書,《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比較偏商業書

: 的閱讀指南,談怎麼去蕪存菁和畫重點;《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則額外涉略了更多
: 文哲學的範疇,談了更多生命的意義和思想的境界。
: 這本書也讓我領略到從作家齋藤孝這樣的愛書人眼中,透過閱讀讓他看到了什麼樣的世

: 、開拓了什麼樣的視野。他在書中還推薦了40多本橫跨不同領域的經典書籍,我也挑了
: 些放到自己的待讀書單中。
: 總結這本書給我的收穫,想要達到「讀書能抵達的境界」,我們可以用「由外而內」的

: 法,從知識、思考、人格向內探索。我們也可以「由內而外」,從生命的意義、心中的
: 範、採取的行動逐漸改變自己的人生。
: |讀書,是生而為人才能領略的喜悅,是我們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深

: |的最佳手段。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5.81.102 (臺灣)
PTT 網址

hwider09/28 08:47謝謝分享

hwider09/28 08:48想讀艾薩克森寫的傳記

viaggiatore09/28 09:16這本書的其他感想,也推一個。

xufuu09/28 09:21推分享 但是編版上看得有點吃力 後面幾段密集到不行

Pluviophile09/28 16:20一大堆亂碼

wackynoteis09/29 22:29謝謝分享,我買了好幾本艾薩克森寫的傳記但還沒讀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