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戰爭的荒謬與苦難
「在我心中,
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是巴爾扎克,
但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
——毛姆
因著這段話,
花了約40個小時,
總算將這本收藏已久的大部頭巨作(對岸的線上版)從頭到尾看完。
小時候看過兒童版,
大概記得主要的劇情走向——
比方,英偉的安德烈公爵最後會陣亡,
而安德烈曾經的未婚妻最終嫁給一名以小時候的「標準」肯定無法認可,
但現在卻覺得十分「宜家」的皮埃爾爵......
至於實際上最精彩的法國皇帝拿破崙率60萬大軍由西而東大戰以亞歷山大一世為首的俄國軍團,那是幾乎完全沒有印象的。:D
誠如托爾斯泰在書中也提及的:
書寫歷史的文字很難不受到書寫著本身的影響。
比方,在以法國為出發視角的作品中,
橫掃了義大利、奧地利、埃及、普魯士等地,
使得歐洲多國君主寢食難安的拿破侖經常被認為是「軍事天才」;
但,在出身俄國的托爾斯泰筆下,
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瘋子、屠夫、侵略者的成功與後來的兵敗如山倒,
不過是眾多的「偶然」(或者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加總在一起的結果罷了!
針對這部分,毛姆也說,
「托爾斯泰的歷史哲學有正有誤,
這很像他在《什麼是藝術》一書中闡述的藝術哲學,
既有真知灼見,也有偏見謬誤。
雖然我的學識還不足以詳細探討他的歷史哲學,
但我從不懷疑,
他之所以花費大量篇幅描述莫斯科大撤退,
目的在於闡明他自己的歷史哲學觀點。
這也許能算是優秀的歷史文獻,
卻不能說是出色的小說。」
而如果回歸到書中主角們本身——
看到整本書中迷倒一眾貴族豪傑的娜塔莎最終成為不在乎自身外表,
凡事以夫為天的家庭主婦等,
主角們回歸日常的情節時
在瞠目之餘,感覺也就像毛姆最終所評價的——
「七年後的尼古拉娶了一個有錢的妻子,
並有了孩子;
此時,
皮埃爾和娜塔莎也住在尼古拉斯家裡,
同樣結婚,生子,
但卻再也沒有了過去的激情和理想,
曾經對於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一去不返。
儘管他們依然相愛,但他們變成了庸人。
經歷過生活的艱難困苦,
他們開始變得平靜,
也陷入一種中年人的自足。
過去漂亮、活潑、招人喜愛的娜塔莎,
變成了一個婆婆媽媽的家庭主婦。
過去英俊瀟灑、神采飛揚的尼古拉溼僑策咫珓h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鄉下地主。
皮埃爾變得更胖,
還是那副好脾氣,一點都沒更聰明。
這個結局雖稀松平常,
卻有著深刻的悲劇意味。
我想,托爾斯泰沒有故意設置一個更加激烈昂揚的結尾,
只是因為他明白,
人生的結局不過如此。
他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是的,人生的結局不過如此。
※ 引述《kniteness (持續前進每一天)》之銘言:
: 網誌好讀版: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tw/2017/05/blog-post_25.html#more: ---------------------------------------------------------------------------: 俄文小說裡卻寫滿了法文?
: 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的鉅作「戰爭與和平」,描寫了十九世紀初拿破崙在歐洲呼風喚雨的
: 時代,他在歐洲接連戰勝了奧地利和普魯士,並率領六十萬大軍進攻俄羅斯,引發了俄羅
: 斯衛國戰爭。小說藉由三個俄國貴族的戰時生活和心靈轉折,來描寫這段大歷史。
: 有趣的是角色對話很多是由法文寫成的,因為當時俄國貴族在聚會中往往是用法文交談。
: 當時的法國文化風行全歐洲,俄國貴族以講的一口流利法文為高尚,法國根本是當時俄國
: 的「文明母國」。但是另一方面俄國人又痛恨法國人在歐洲挑起戰事,並且入侵他們的祖
: 國。在俄法戰爭開始後,俄國人同仇敵愾,約定好聚會不再說法文,結果有些貴族還得聘
: 請俄文老師來補救一下母語呢!
: 荒謬的戰爭觀
: 書中描繪的戰爭情節也和一般的小說很不一樣,他淡化了英雄的色彩,轉而描寫戰場上高
: 度的不可預測性。每場戰爭的內容往往是這樣的:元帥在帳內開會,洋洋灑灑的決定了戰
: 略方針、發表了數個命令,結果真正在執行的時候,沒有一個部隊在約定的時間內到達指
: 定的地點,所有部隊各行其是,然後在出乎意料的地方遇上敵軍,接著就這麼乒乒乓乓的
: 打了起來。無論是法軍還是俄軍,基本上都是這麼回事。
: 從單一個士兵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這些貴族子弟兵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無不想著要怎
: 麼衝鋒陷陣、怎麼斬殺敵軍,結果子彈一飛過來,落馬的落馬,逃竄的逃竄,往往跟本搞
: 不清楚自己身在何方。結果不是受重傷死了、就是活下來拿到勳章。
: 作者強調了戰場上的不可預測性,營造出一種戰爭的荒謬。拿破崙帶領的這六十萬人,就
: 這麼浩浩蕩蕩的開進了俄國的邊境,將領滿心的以為之前的勝利都是主帥深思熟慮之後做
: 出明智判斷所造成的結果。但是同樣明智的頭腦,卻在博羅金諾戰役失靈了,兩軍發生了
: 慘烈的消耗戰,從此法軍逐漸瓦解,最後敗逃回鄉。拿破崙還是以前那個聰明的拿破崙,
: 但怎麼的就突然不管用了呢?
: 從俄國陣營這邊來看,也沒有比較高明。將領發出的命令,執行狀況都是慘不忍睹,博羅
: 金諾戰役俄軍同樣也是損失慘重,甚至情況比法國人更糕糟,甚至被迫放棄首都莫斯科。
: 但是這成了唯一明智的決定,撤退保留了生機。然後法國人在莫斯科裡就自己瓦解了,於
: 是俄國人得到最後的勝利。
: 作者用這一種近乎諷刺的方法描寫了這一場十九世紀初幾十萬人從西歐打到東歐,再從東
: 歐打回西歐的浩劫,並且深深影響了那三個貴族家族,並且改變了他們對人生的看法。: 戰火下的人性
: 書裡呈現了托爾斯泰的歷史觀、宗教觀和愛情觀。皮埃爾經由長期的探索和經歷,終於了
: 解神存在於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生活的步驟、是一種隨遇而安的心境,能夠為周遭的人帶
: 來平靜和快樂。瑪麗雅擁有堅定的信仰和高貴的品德,造就了她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麗
: 。
: 安德烈擁有全部角色裡最出眾的能力,但卻遭受最沉重的打擊。第一次的打擊讓他放棄了
: 爭逐名利,轉而關心身邊的家人。第二次毀滅性的打擊,更讓他成長,不只愛自己的家人
: ,更要愛自己的敵人,並且寬恕別人曾經的過錯,一切留下的只有愛。
: 娜塔沙則是擁有全部角色裡最討人喜歡的個性,是所有人都會喜歡的女主角,但是她太年
: 輕,不懂得愛的本質,只能盲目的相信眼前吸引她的就是愛,於是險些釀成大錯。但是最
: 後她還是能看見對方善良的本質,有了好的歸宿。
: 一千多頁的書本裡有好幾百個角色,每個角色的個性都是那麼的鮮明,以至於可以輕易的
: 的表達對每個角色的好惡,讓人融入十九世紀的俄國貴族社會,以及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
: 。
: ※ 英國BBC電視台在2016年拍攝了全新的「戰爭與和平」影集,據說大獲好評,而且顏值
: 超高!但也有人說劇集裡淡化了戰爭元素,變成了「貴族與愛情」。
--
爆
Re: [閒聊] 巨人的結局評價會回升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句話套用在進擊的巨人這部漫畫經典上,我覺得也是適用的。 我的想法可能跟絕大多數版友不一樣, 但在我心中,進擊的巨人結局完全對得起他長年下來的高水準和好評, 在我眼裡,進擊的巨人就是一個現代版的薛西弗斯神話。16
[討論] 請問各位都有讀過<戰爭與和平>嗎?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經典名著<戰爭與和平>想必很多人都聽過 但可能看到書的厚度就止步了 像我就一直掛心上卻沒讀過 但最近俄烏戰爭 又讓我想到這本書 請問大家有完整讀過嗎? 另外讀這本書是不是要先具備甚麼知識呢? 像是俄國的歷史文化 政治發展 宗教信仰 之類的 否則怕會看不懂9
[好雷] 拉辛正傳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首先 我先說說一點負評 看印度片 不就是要看歌舞 結果沒人跳舞是怎樣7
[心得]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閱讀版本:中譯本。木馬文化。草嬰譯。 閱讀時間:2020年11月間。 一、故事線 (一) 奧斯特里茨戰前 人們雖有感於戰爭隨時可能爆發,但仍繼續過著奢華的日子。他們不願也沒有能力採取5
[問卦] 哪些書年輕時看不懂?有些書年輕的時候看不懂、或是讀不下去, 必須等到有點年紀、有點閱歷才知說什麼。 不要跟我說什麼女人,什麼台籍作者! 連假重讀一些書籍,年輕時不懂的地方突然懂了, 才知道為什麼這些書被奉為文學經典、世界文學。4
[問卦] 有沒有小說經典不褪色的八卦?一般而言,走商業路線的通俗小說,雖有可讀性, 但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成為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小說, 應該都是藝術性高,且蘊涵令人深省的思想以及作家人生哲學的作品, 諸如曹雪芹《紅樓夢》、魯迅〈阿Q正傳〉、林語堂《京華煙雲》、鍾肇政《台灣人三部 曲》、李喬《寒夜三部曲》、東方白《浪淘沙》、紫式部《源氏物語》、夏目漱石《心》2
[問卦] 「戰爭與和平」能寫續集了嗎?戰爭與和平 是俄國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歷史戰爭小說 以當年拿破崙進攻俄國為背景 充滿寫實主義 可以說非常經典的歷史小說 看起來 是不是可以寫續集了呢?1
[問卦] 寫戰爭與和平的托爾斯泰在想啥俄國第一大文豪 托爾斯泰 寫了戰爭與和平 相信俄國人都看過 裡面宣揚了人道主義與反戰思想 看到了俄烏戰爭1
[心得] 人生是苦,但終有微光-讀《人性枷鎖》【人生是苦,但終有微光】-讀《人性枷鎖》 好讀粉專版: 「無論偉大或是渺小,其實都不具任何意義。我們交出作品之後的褒貶都不重要,只有全 然享受創作當下才是重點。」X
[閒聊] 知道台灣沒救了口味都變了以前還是死忠的的時候 小說只看日本俄羅斯中國的 很多西歐的 那個口味就不對 不過 現在知道台灣在 某群人的惡搞下沒救了 發現 幹 整個口味都變了 奧斯汀都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