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續.下流老人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續.下流老人作者
plumate
(負負)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28

ISBN:9869412698
続・下流老人 一億総疲弊社会の到来


貧窮,年輕時候的我從不覺得是問題。

究竟是因為當時的我天真?

還是當時的社會氛圍讓我以為,即便貧窮我也能向前衝?



這本書是《下流老人》的續集。

就像作者在序裡所提到,我看完《下流老人》時,我想的是,除了書中提到的社會資源,該怎麼讓自己不要變成下流老人,因此我也預期這本續集會是這樣的內容。

但這本書進一步指出我對貧窮這個問題的理解有多不透徹。



整個社會架構隨著時代的變遷走出了與過去不同的情況,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但人似乎還反應不過來。

本書中作者強調福利制度與轉型為大政府的必要性,初次閱讀這本書時,我對此非常認同。

然而這次的疫情,卻讓我開始出現一些無解的困惑。



的確,在貧窮面前,各種社會保障都顯得無比重要,但在人口老化面前,究竟如何是好?

認真來說,目前的國家制度是由歐洲而來,因此無論在思想或文化,對於政府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歐洲國家是相對健全的。

發展到美國就轉型為小政府,強調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

但在此次疫情面前,不論是繳交大部分收入支持國家推展福利制度的歐洲,還是追求小政府的美國,都應付不過來突如其來的大量醫療需求。

此處所說的並非防疫的效益,而是資源需求的議題。



也就是說,支持福利制度的立場認為,弱勢人口增加到某種程度,那將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議題。

但目前看來,多年實行福利制度的歐洲,可能也由於人口老化,稅收使用已相對吃緊,一旦面臨突然的醫療需求,政府將無力提供支援。

然而,長期支付大量收入給政府的人民,在信任政府或財務規劃上,也失去了自保的能力。

反過來說到小政府,就會出現如同本書中提到的情況,由於貧富差距,多數人民沒有醫療保險而諱疾忌醫的情況,並不會減少整體的醫療支出,因為多數進入醫院的都是嚴重的狀況。

更別提人口老化,越來越多的醫療需求早已讓資源的使用上十分緊繃,同樣在面臨突然的醫療需求時,政府也無力提供支援。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面向的思考,尤其在台灣健保負債的情況持續提升,要怎麼使用稅收與是否擴大政府規模,都需要仔細評估。(令人頭痛。。。



其實書中提到的大部分觀點我都滿認同的。

例如福利制度不應區分受眾的觀點,就像圖書館、公園這些設施並不會限制使用者,而是有民眾需要就能取得。

例如健保的存在是因為國家希望省錢,希望人民不會因為醫療費用太高而到最後需要更多的醫療資源。



更深刻的,是關於書中提到「不要怕麻煩他人」的思想。

這在我之前介紹過的《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裡頭也像這本書建議的相同,「不要等到走到盡頭的時候才懂得尋求幫助」。

關於這部分,細細思考會感覺到某種深意。

年幼時,一般有能力的父母會培養孩子去學許多才藝、興趣或技能,即便是家境普通乃至困難的父母也會鼓勵孩子多看多問多學。

為自己多留一些後路,不怕無路可走。

但隨著我們成年,出社會工作後,走在「前路」上,卻不知不覺的忘了回顧「後路」的狀況。

有些隨著年紀增長已經走不了了,有些年久失修早已封路。

但我們卻沒有為自己新增一些道路,讓我們在遭遇什麼狀況時,能改走另一條路。

例如,人際支援、社會福利……這些額外的知識先備。

是自尊抑或老後生活的資訊真的如此不足,讓我們完全忽略預先準備的必要性?



潛藏於此的,還有人們的不安全感。

除了各種個人事件引發的不安全感,還得回歸到情勢變遷加劇的情況,讓人們寧可只要拿到錢。

某些政治人物也因此認為既能讓選民開心,又能省下多做決策可能失敗的風險,而選擇方便行事。

希望政府能理解自己的身分。

曾經我滿贊同無政府的哲學,後來我才認知到,那樣的社會是極度排除異己與不穩定的,每個個人都得變得十分強大才得以生存。

由此可知,當時的我是多麼自大與無知,而社會上認為這種思想正確的人,除了像曾經的我一樣的人,就是那些已強大到即使去到什麼都沒有的地方都能活得很好的人。

反過來說,當政府贊同「只要把稅金發給人民,而非讓整體社會變得利於生存」的想法,也就是贊同了政府可以不存在的哲學。

若是如此,政治將不是個學問,只要誰大聲就能獲得更多利益,整個社會就會更形破碎與分裂,這絕非我們所望。



這本書除了讓我知道其他國家也正面對一樣的困境,以及他們如何討論這相關的問題之外,也釐清了一些我思考這個議題時有的疑問。

例如他們提到稅收增加與經濟成長的相關性。

稅收增加,降低消費,經濟負成長。這聽起來好像是對的,但這個關聯性排除了稅收帶來的效益。

或者說,假如我們無法解決前述,稅收不當利用與貪污或其他可能的問題,那這個趨勢是絕對的。

若稅收合理使用於提升全體社會的易居性,那將會成為一種吸力,除了令人民更願意待在這個社會中,也會讓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與人才更願意投資。

此外,我想提到一點。

本書在後續提到,人們對於自身處境(貧富差距)的無感,源於中間階層的沒落。

也就是說,在我們大部分人身邊大多圍繞著所得不隨時間增加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以為自己很正常,但那其實是越來越多人加入了中下階層的行列。

那,所謂的追求經濟成長,是成長了誰呢?

究竟應該追求少部分人的經濟成長,還是提升基礎而全面性的福利來幫助大多數的人民提升呢?

隨便假設一下,讓全中小學的學費減免,幫助到的是那些不覺得有什麼用的人多,還是那些甚至湊不出學費的家庭?

這並非仇富,而是以整體社會的效益來看,一旦基礎生活平均水準提升,那社會上的問題也能全面減少了。



但這種同步提升的方式,一方面對於沒有政府也能活得很好的人,這些福利不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對連稅金都繳不起的人而言,這些福利他們根本不好意思去使用。

若持續這個情況,那這個社會制度仍舊會充滿各種危機與漏洞。

於是作者提出本書的另一個重點,「共存型再分配」模式。

但這也是我最懷疑是否能實踐的模式。



先講一下這個模式的定義。

書中,不知道是不是我沒看到,但從「共存型再分配」模式中,有個作者沒提到的這個模式的理念,那就是「尊重」。

每個人甚至每種生物都有自己最適應的區位,食衣住行的狀態建構出我們最基礎的一般消費。

我就是我,不是另一個人,所以我最了解的也只有我自己的生活模式。

有些人一個月五千元可以活得很好,有些人一個月就是要花上幾萬幾十萬,這是每個人的習慣,說實話,旁人是沒有資格置喙的。

而共存型在分配模式的概念就是,假如一個人追求的是五千元的生活水準,那就只需要努力到這種程度,繳這種程度的稅,政府給予的保障也就是這種程度,而另一個人需要的是幾十萬的生活水準,那同樣就繳到那種程度的稅,保障也就是那種程度。



可是,即便不討論這個模式與書中提到,所有人皆可使用的基礎設施這類型的福利該如何依照個人支付的不同做分配,或必須同步採用兩種稅制,各方面的細部規劃。

仍須考慮到現實世界的通貨膨脹與各種機會與意外的可能性。

除非全世界的人們都不再想過更好的生活,否則經濟發展必定帶動通膨,那……所謂的五
千元,24年後的價值若只剩兩千五,我們該如何倚賴這個模式?

當然,模式是可以調整的,只是必須建構於大眾對於理財皆有一定的認知,否則認知的落差將會讓這個模式變成在造夢。

一旦人們以為投入的資金足夠,未來卻得不到相應的保障,整個社會的崩解絕對會比一直具有危機感的社會更為嚴重。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這麼說,但真的得感謝此次的疫情讓我看清這本書所描繪的世界仍有所缺陷。

這也是當時第一次看完本書時的困惑之處。

最理想的政府,自然是以造福人民為主軸,提供各種生存的保障。

但以個人而言,假如每個人都相信,甚至信仰,某個政府能完全保障自身的安穩,那就過度依賴了。

究竟多大的政府最適合目前的社會,的確值得探討。


--
https://plumatefufu.blogspot.com
https://www.instagram.com/plumatefufu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6.117.193 (臺灣)
PTT 網址

viaggiatore10/18 14:37雖然我認為台灣社會的風氣跟日本人嘴上講的:不要給別

viaggiatore10/18 14:38人添麻煩。那種感覺不一樣。

viaggiatore10/18 14:39而且台灣的資源及人口數都跟日本不同。在這回疫情中

viaggiatore10/18 14:39看上去明顯比日本的效能還好很多。

viaggiatore10/18 14:42老人長照跟疫情處理同樣是衛福部在弄,說不定這方面

viaggiatore10/18 14:42台灣的情況也比日本好很多。

iamalam200510/18 15:06認真推

iamalam200510/18 15:07不過我想作者應該不是以疫情這種特例為出發點在寫書

iamalam200510/18 15:07的啦,這真的是百年一遇....

viaggiatore10/18 15:16ㄟ不是,我提疫情只是想說明台灣負責老人政策的部門

viaggiatore10/18 15:17參照日本作者提的危機,也許比日本機構更有效能

viaggiatore10/18 15:18因為他們日本老人社福已經前景堪憂了,我可以理解小

viaggiatore10/18 15:19林善紀說武漢肺炎真是恩賜,那能解決日本重荷,也知

viaggiatore10/18 15:20道難怪他講完了被一堆人罵....

s3138895710/18 23:14日本走在老齡化的最前端,臺灣還需要虛心學習再進步

plumate10/19 00:14可能我沒有表達的很好。

plumate10/19 00:14書中最大的擔憂是全民的貧窮化,而作者認為較好的解決辦

plumate10/19 00:14法是提高相應的稅收,提升政府的效能。而我思考的是,大

plumate10/19 00:14政府與小政府各有優缺點,所謂提升政府效能應該提升到什

plumate10/19 00:14麼程度?全民如何監督與控制擴大的政府權力?而疫情引發

plumate10/19 00:14我的思考是,若因政府擴大其影響力,讓人民失去警覺(不

plumate10/19 00:14論是用了什麼手法或輕視了問題的嚴重性),那也本末倒置

plumate10/19 00:14了,但這就牽涉到個人的知識與判斷能力了。因此,最後才

plumate10/19 00:14會結論,以社會的角度來看,當然期待有一個最適合這個社

plumate10/19 00:14會的政府;但以個人來說,還是要裝備好自己才行。並沒有

plumate10/19 00:14比較優劣的意思。

iamalam200510/19 00:24感覺你會對21世紀資本論有興趣XD

iamalam200510/19 00:26還有最近出的"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

plumate10/19 07:33喔喔喔好喔來去找來看看

TohnoMinagi10/19 11:32只澄清一點,台灣長照有可能比日本好絕對天大的誤會

TohnoMinagi10/19 11:33日本未來面臨照護人力不足確實是隱憂,但比台灣早20

TohnoMinagi10/19 11:33年的發展,以及當今介護與在宅醫療體系的完善,絕對

TohnoMinagi10/19 11:34不是台灣這種花小錢壓榨外籍看護就鴕鳥能比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