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最高學習法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最高學習法作者
dogpa
(狗沛)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2

本書透過十二個面向來探討學習的方式,不同的面向都有仔細地琢磨去分析
,並運用作者腦科學家的科學經驗驗證每個面向的學習模式。

文本和口語:
本章作者說明聽覺進入腦袋的路徑模式,為什麼吵雜的環境中我們能分析特
定的聲音並進入腦袋。主要的路徑當中為兩側聽覺皮質區接收聲音 → 左額
下迴阻擋不必要的聲音 →需要解析的聲音透過 布洛卡 威尼克網絡 進入腦
中理解形成語義。並在本章說明其實在閱讀的時候我們腦中會有一個聲音進
入上述的循環。古代人類在圖書館其實是用唸書,在八世紀書籍開始使用空
格後才開始無聲閱讀的模式。所以在同一時間下人類沒有辦法同時分辨兩個
聲音,在教學者方面在教學時可以搭配圖像跟自己的口述聲音若要使用筆記
,電腦筆記適用淺層記憶(大量)但容易削弱學習狀態,手寫筆記適用深層
記憶(細節)且能增加學習的狀態。

2.圖像和口語
本章作者說明在同一時間聽覺跟視覺可以同時進行接收並處理,視覺的處理
速度要快上聽覺約20倍左右,麥克格效應會讓視覺去影響聽覺接受以致接收
到錯誤的資訊,聽覺也會因為視覺影響而有不同的預測及判斷。在教學的狀
況下可以多使用視覺的影像且保持一次出現一張畫面即可,並且避免過多視
覺強烈的圖片或影像以免造成艾登堡效應。圖表需要分析主旨所以與一般的
照片並不相同。

3.空間
本章作者說明了記憶的相關知識。海馬迴是通往記憶的門戶,而海馬迴內涵
位置細胞,位置細胞會在視覺狀況下建立心理地圖,位置可說是記憶的初始
,當心理地圖開始建立後大腦會開始對位置做預測判斷,所以說若空間不一
致會影響判斷失常,主因在於心理地圖被破壞後需重置,若是用在學習上可
增加記憶點。實體紙本在閱讀上會建立立體感而多了電子閱讀沒有的空間感
,也能增加記憶。若需要避免安逸的狀況發生可破壞大腦對空間判斷的預測


4.情境與狀態
本章作者提及作者叔叔在自家後院的鐵鍬高爾夫遊戲,叔叔能在自家後院一
直透過鐵鍬將高爾夫打進桶子內,但轉移場景後卻無法成功,原因在於過度
依賴「自身後院」的這個情境。作者也提及了水下潛水記憶單字的實驗,再
度回到水下受試者的單字記憶量比在陸地上的受試者多了百分之三十五。科
學的驗證在海馬迴旁的PPA(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得到結果,在有背
景的環境中,海馬迴旁PPA的活動叫空白背景的活動量還大,藉此可以得知海
馬迴旁PPA會在海馬迴開始記憶時一起將背景一起寫入記憶內,而成為記憶的
一部分。另外情緒也會增進記憶,有些狀況需要在不同的情緒當中才能增加
。作者也提醒記憶要成型需要約莫三次的接觸且需另外加上情境跟環境的因
素。所以在學習時若是需要大幅度變動的學習則要避免情境跟狀態的依賴。

5.多工能力
本章作者說明在執行相關任務(日常)相關的程序會透過「側前額葉皮質
(LatPFC)」的載入大腦,所以一般我們常說的多功能力其實是在這個區域不
斷載入不同任務的規則及程序,而決定載入的順序則由「腹側注意力網絡」
決定,若遇到突發狀況則會由此載入更高順位的程序來執行任務。在不同任
務切換的同時會產生感官死角來增加反應時間並犧牲準確性以及記憶,任務
的轉換也會降低海馬迴的運作。但透過實驗世界上還是有約莫5%的超級多功
高手。一般人誤解的一心多用其實是一件主要任務搭配其他「習慣且無需思
考」的任務,所以我們才會錯誤認為自己是多工高手。而慣性的動作被儲存
在「大腦紋狀體」內隨時可以使用。作者也在本章提醒要避免被科技影響導
致一心多用的狀況發生。

6.交錯
本章作者先舉例網球練習正反手截擊的順序的不同來說明,意元集組
Chunking(習慣)在大腦中動作被放在基底核這個組織,透過「前輔助運動
皮質」去呼叫,固定後相當難修改,Steve Nash 舔口水罰球拆解偶發意元會
影響投球若能在交錯狀態下訓練也能對未知的狀況有較好的反應高但交錯訓
練上的缺點在與在訓練過程中「訓練」成績會較差但在實戰中會有很大的收
穫。交錯訓練只適合需要高度變化的技能,若是像鋼琴有「固定」的順序就
不適合。交錯資料研究能擴大認知領域。刻意與交錯算是不同的領域若是相
同的技能可以用「刻意練習」先教會再交錯無腦用時再交錯。

7.錯誤

大腦前扣帶皮質在預測跟現實不同時會產生錯誤正波,形成錯誤警報,但警
報響起我們是否行動仍有我們自己決定,會由我們自己決定是否修正錯誤或
是忽略這個錯誤,忽略錯誤的話大腦的貝塔值不會啟動,若選擇處理錯誤,
大腦貝塔值會升高去處理並修正這個錯誤。回歸到現實狀況,若我們一直灌
輸資優生這個一直很優秀的概念,就會開始害怕失敗,進而在警報響起時會
一直去忽略錯誤,進而最終不敢面對失敗。作者也說明若是一直存在錯誤,
便會一直去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型進而提升自己對於錯誤的對抗能力。並說明
錯誤的四個階段察覺,分類修正跟自主。作者也提到若有人能提及你的錯誤
反饋,那將加快你面對錯誤的能力,如同速限指標一樣,若可以再增加現在
的時速更能提醒錯誤正在發生。還有一種錯誤會與現實共存,就像是長大了
會知道聖誕老公公不會來,但你仍會接收這個錯誤事實一直存在在你生命中


8.回想
本章作者提及記憶的重點。記憶鐵三角為編碼、儲存與提取。作者舉例了森
林步道的案例,記憶如同森林步道般,若很常有人經過跟使用軌跡就會越明
顯,若是越常在提取記憶的話對於記憶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作者也提及三種
提取的方式複習(外在淺)、再認(內外搭中)以及 回想(腦內連結深),
若一直提取記憶的話就像經常走出森林步道的痕跡,對於學習的幫助會很大
,Anki閃示卡就是一個幫助提取的過程。而作者也有說明畫重點只是幫助「
複習」並不會提升再認以及回想。

9.促發
本者作者說明促發對於學習的重要性,概念促發為營造一個主題後對於其主
題的聯想,期待促發為先建立一個標準或是環境後,讓人去對於這個狀態產
生一個判斷或標準,策略促發為透過伎倆來啟動連結,好比電視廣告的洋芋
片廣告,讓你邊看邊吃下更多薯片。作者也在本章提及第一印象的建立特別
重要,若建立之後要修正有相當大的難度,若是較為輕鬆的座談就不要穿西
裝以免讓大家覺得要正襟危坐,若真的產生第一印象則可利用高反差來破壞
第一印象的建立。

10.故事
本章作者提到記憶與一定數量的聯想綁定作者舉例古代的鐘塔作為延伸會讓
你對這座城市的各個區域去產生連結,那鐘塔就是故事連結的起點,因為記
憶與聯想綁定再一起。而第一次的故事也會成會後續類似故事的一個標準,
作者在學習上鼓勵要去針對你說故事的人去設定故事內容,也讓聽者去分享
故事,聽故事的時候人會分泌催產素,讓人更能去對這個故事增加連結性,
另外也需要針對聽故事的人去設定故事的難度增加印象。作者也分享了故事
三要素 「實質要素」「 精神要素」以及 聽故事的人。

11.壓力
作者在本章說明壓力如何去增進學習,先提及「情緒」和「感受」情緒是生
理反應主要有六種(喜悅恐懼憤怒驚訝悲傷厭惡),感受是心理反應,進而
將六種情緒演變成各種形容詞(高興悲喜不堪尷尬等)。「壓力」就是感受
的一部分。壓力如何去增進學習呢?首先壓力出現時皮質醇分泌攻擊海馬迴
神經元,後正腎上腺素通知杏仁核,杏仁核分泌ARC蛋白進入海馬迴與皮質醇
戰鬥,戰鬥過程中會分泌「第二型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2」,戰鬥結束
ARC蛋白會灌溉FGF2使其增加數量並修復神經元,兩週後長出更多神經元。壓
力也是維持大腦運作正常的一個關鍵,因為會定期分泌FGF2,所以作者建議
可以透過適度的壓力以及情緒去增加記憶。若高度壓力會造成短暫的記憶抹
除,可透過漸進式肌肉鬆弛(握拳放鬆)深呼吸來減緩壓力造成的記憶抹除
,也可以透過其他個人的方式來減緩壓力。

12.分散
在本章作者先說明由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提及的遺忘曲線,
在記憶一天過後會有75%被遺忘,所以作者提及了「分散練習」,主要原因有
三:一,可以維持多樣性學習環境也會稍微不同去增加記憶。二,不斷去「
提取」會去增加對於形成深刻記憶的次數,進而延緩遺忘曲線。三,鞏固,
好比是將資料儲存在大腦的某個位置,而鞏固大多發生在睡眠的階段。鞏固
不會立即產生回饋,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去驗證效果,所以藉由增加「
提取」的次數去增加「鞏固」的次數。作者也提醒我們全新的事物不太適合
分散,需要先累積一定的知識再去分散練習,另外分散的時間質量也需要注
意。作者也分析了單次學習與分散的不同,單次的學習(抱佛腳)會有短暫
顯著的提升,但遺忘曲線會接管後續然後就遺忘了,而多次學習在過往長期
的記憶會更清楚清晰,如同馬拉松追聚會根本記不得中間很多的細節。
--

十年的功聚成燦爛
那一分鐘的夢
生命舞台發光的人
絕不是只會說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56.25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dogpa (118.167.56.250 臺灣), 06/19/2021 15:50:03 ※ 編輯: dogpa (118.167.56.250 臺灣), 06/19/2021 15:55:45 ※ 編輯: dogpa (118.167.56.250 臺灣), 06/19/2021 15:56:25

j239255306/20 00:43每段開頭為什麼要用看不清楚的字體顏色

expiate06/21 09:13是啊 好難閱讀

dogpa07/07 09:36抱歉格式設定有誤QQ

※ 編輯: dogpa (118.167.42.252 臺灣), 07/07/2021 10: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