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白馬走過天亮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白馬走過天亮作者
biemelo157
(瓜瓜)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作者簡介
《白馬走過天亮》一書由言叔夏所著。言叔夏,本名劉淑貞,畢業於東華大學中文系、政治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博班。她的作品曾榮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九歌年度散文獎等等,其較新的著作為 2018 年出版的《沒有的生活》。

書籍簡介
《白馬走過天亮》是一本散文集。全書由三個篇章構成,分別是《輯一:霧路》、《輯二:無風帶》與《輯三:光年》,三個篇章共收錄了 27 篇散文。文章的主題不一,大抵是描述自我的狀態以及與過往回憶的連結。言叔夏的筆觸相當詩意,又善以寓言作為喻詞,令她的散文在俗世散文的框架內呈現別樣的風采。

本篇心得我會分享我念完本書的感觸,可能會稍微主觀一些,並且不會介紹太多書籍的內容,大部分的篇幅我想留給讀者閱讀時去享用。自然,文末也不會有閱讀本書時的章節筆記,畢竟本書是散文。對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尋本書書名,一些分享得獎作品的網站上有收錄書中的幾篇文章。

心得
「黏稠的憂傷」是我在網路上看過某某某對本書的評論,我對此不以為然。

《白馬走過天亮》一書的基調,以光譜來說,確實稍稍偏黑,書中不乏黯色的話題:「母親帶著我自殺」或是「在房間裡孤獨終老」等等。但我在閱讀完全書時並沒有感受到一般在閱讀哀愁主題時,胸口會出現的壓抑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帶點清新的平淡,像是一位坐禪的老僧,不燃線香反而用著香氛蠟燭那樣的感覺。

也許是作者的文字特色,除了寓言式的譬喻,更多的影響是前呼後應的寫作手法,例如在《辯術之城》中的一句「因為後遺的力道無所不在。我有時便感覺暈。」便在描述不同場景但相同感受時重複出現。另外,言叔夏的修辭顯得比較純樸,書中對情感進行描繪時,除了大量使用意象(沙漠、房間、影子、冰河......)外,基本都是用平鋪直述的手法,像是舞台劇中鎂光燈打在某個角色身上時,角色開始碎念的台詞。一樣拿《辯術之城》中我很喜歡的一段來舉例:

「很痛很痛、不是魔術表演。有時我們真的吞火。兼職的雜誌社寫了電郵來。說這些東西通通要改。吉普賽人代表什麼?地下鐵又代表什麼?七樓的茉莉為什麼必須七樓而不是六樓八樓九樓?跳得太空他們就什麼也不懂。就只會說:不過都是符號罷。我很想說所謂符號也不過就是盾牌,你真的被燒過炸過燙過你就壓根不會想要碰。根本不會特別想要讓誰懂。你們不懂只是因為,你們沒有比我更在其中。我書寫不是為了我表演,又或者我是表演罷,是因為我不願直視那傷口。」

我感覺這段話就是寫給我看的。「你們不懂只是因為,你們沒有比我更在其中。」在閱讀完本書的每一篇散文,我總是會回頭再簡單的大略瀏覽一次。我想找啊,想找那些作者藏在文字背後的,藏在那些詩化的段落側面的,那些有意無意、極有可能只是我憑空臆測出來的東西。所以本書帶給我的感受不是黏稠的憂傷,甚至不是憂傷。在書中不斷提及「海邊」這個意象時,我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海」在每一篇文章所處的地位。有時還真覺得可恨,書中並沒有標出每一篇文章的書寫時間軸,或是作者書寫這些文字下的狀態。

我只能猜,藉由各個篇章帶給我的籠統印象去猜。我懸想言叔夏窩在洞穴般的房間角落,百葉扇並沒有被拉下,因為她總是在晚上寫作。斜斜的月光悄聲潛進作者的角落,把粉紅色的筆桿拉長成一段淡淡的影子,影子淺得幾乎肉眼辨認不出,但我知道影子就是在那裡,就像我看不見木星但確信它正在軌道上翻轉。也許影子的末端是支離疏的腳踝,抑或淺色的影子終究被袋蟲蒐集成蛹,言叔夏就是在這樣的影子旁拿著筆一晃一晃,將筆將身體將思緒無數次的晃回幼時與母親前往的海邊。

那每一次的晃動帶來的感觸是一樣的嗎?別說情緒了,我甚至懷疑每一次回想的「海邊」都不是同一處海崖。我在本書的每一個段落裡都做著類似的掙扎,每每都是初極狹,但每讀一字下去便彷彿若有光。於是追逐意義的閱讀行就這樣開始了,最終,我抵達的地點是豁然開朗的。

為這篇心得做個總結吧。《白馬走過天亮》一書中,每篇文章都值得再三玩味。作者詩化的文筆讓我們看見散文的另一種體現方式,且作者描述的情感多是意象多半朦朧但又不難理解,我很喜歡書中好幾處表達情緒的方式(最喜歡的一句是沙漠裡免不了有很多的海市蜃樓)。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喜歡閱讀散文的朋友,當然,若是平常沒有讀散文習慣的人或許會認為本書稍嫌晦澀無趣吧。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94.73 (臺灣)
PTT 網址

mangomuachee08/02 21:02推~~

qwdqaq332108/03 11:41推,很喜歡這本

celya622308/07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