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讀房慧真《草莓與灰燼》:關於他者之眼

看板book標題[心得] 讀房慧真《草莓與灰燼》:關於他者之眼作者
Anil1462
(嗣風)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7

https://i.imgur.com/a640zyt.jpg

讀房慧真《草莓與灰燼》:關於他者之眼
/
這是我第二次讀房慧真的書,而對於他的上一本書:《像我這樣的一位記者》,我也相當喜歡,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本身細膩的觀察與思考。但相對於上一本關於採訪的書籍(不太確定要如何定義,散文?隨筆?),這次的這本《草莓與灰燼》很明確是一本散文集。一樣簡單說說我的個人看法:

1. 觀察之眼
  相對於一般的散文集將焦點放在個人的生命經驗敘述,並從對於生活或生命的觀察產出思想或流露情感,這本書卻很大量敘述他人的事件,並透過細膩的觀察把情感一絲一絲地釋放。這種敘事的方式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觀察地很仔細,並用著一定的距離來觀察事件,使事件的敘述很有層次也很明朗。簡單來說就是段落架構很明確,會很明顯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沒有一個段落脫離事件本身,能解決很多散文「講太遠」要「繞回來」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卻也比較缺少個人。相對於詩的猜想和小說的切割,我個人會比較希望能再更清楚看見作者的感受,但她的散文中沒有太多的「她」,讓我覺得有點可惜。這樣的書寫模式或許與作者本身的記者專業背景有關,我猜。
  關於外在觀察和內在探討的文章,我個別會推薦散文集中的〈你需要粗工嗎?〉和〈從婆羅洲來的人〉。前篇敘述台北這個城市裡辛苦掙扎的人,書寫之細膩使人閱讀時,寒毛直豎。後篇難得論其身世,但是是從其父親的身世切入,是散文集中少見刻劃內心的篇章。

2. 細膩的書寫
  房慧真的細膩體現在兩處,一是觀察,一是文字。觀察的部分在上述內容中已經提及,是對於社會、城市,甚至是一個小人物的行為舉止,都能很細緻地描繪。另一方面則是文字的使用,其表達都能細膩刻劃當下所要表現的情感或狀態,並以十分優美的詞彙將當下的場景,比喻的方式也很貼切。總結來說是「共鳴」,至少對於我個人來說,她的文字與比喻可以很大的共鳴。如果平時對於城市書寫有涉略的話,或許也能同感。這部分我推薦〈規馴的身體〉,如果有在台北生活或工作,會很有同感。

3. 沉浸感
  在閱讀房慧真的文章時,我個人能產生很強烈的帶入感,我稱這個為沉浸感。這樣的沉浸感就彷彿我跟著作者的腳步,跟著她去看她走過、看過的每件事和每個人,甚至有時候會讀到背脊一涼。而當接收到的情緒太過大量或沉重時,甚至需要稍微闔上書休息一下。這部分我推薦後半部敘述歷史事件的〈草莓與灰燼〉和〈牲口列車〉,文章主題是對於德國納粹歷史事件的反思,讀起來雖然像是文獻的再整理和呈現,但透過房慧真特殊的書寫手法,能夠讓人深入且感受到事件的沉痛。
/
  總結而言,這是一本好看的散文集,推薦給對社會或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如果認為散文集都是充滿作者個人的情緒,而不喜歡閱讀此種文類的話,或許這本是一本不錯切入的散文集;但如果想要很深入的情緒描寫或思想刻劃,或許這本就不適合。最後一點小提醒,即是在閱讀前,或許需要建立一些心理建設,避免過多沉重的情緒壓倒自己。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30.105.53 (臺灣)
PTT 網址

HmmHmm08/01 10:28

onsun08/01 11:58很喜歡她的文字 但這本好像講什麼都會回到勞動的身影?最

onsun08/01 11:58後沒看完..還是有點想多看一些你1.說的那些 更個人的東西

onsun08/01 12:19印象中這本的小螺絲釘們也沒有個人的感受(?大概是沒天超

onsun08/01 12:19熱不想上班只能麻木上班的心情吧

onsun08/01 12:20讀者和這本書的連結是社會現實面

onsun08/01 12:20的..很容易有沈悶感(不是內容沈

onsun08/01 12:20

onsun08/01 12:22然後沒抽到作者親筆題詩的 我傷心啦

沒抽到幫QQ確實如果上班回家再看這樣的社會題材,真的會心很累。但或許可以從第三部 分看下去,會談到他的家人多一點,或許可以看到比較多一點他的個人感受。

Qorqios08/01 12:50

※ 編輯: Anil1462 (140.112.229.122 臺灣), 08/02/2022 00: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