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致富心態

看板book標題[心得] 致富心態作者
dogpa
(狗沛)
時間推噓27 推:27 噓:0 →:2

作者:
Morgan Housel 摩根・豪瑟

心得:
變得富有相信是每個人內心中一個都想達成的願望,但富有的定義究竟是什
麼,我相信也因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答案。若是我們想要從普通人變成富
有的人,應該怎麼達成?我認為要回歸到最根本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的思想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表示:
「思想(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一切的根基在於我們如何去定義自身的金錢觀念以及理財態度跟經濟知識,
從而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與理財決策,這才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地方。本書從
根本的地方,也就是心態面來帶領讀者,若是想變得有錢,我們應該具備什
麼樣的思維,進而調整我們的行動,最終變得富有。

1.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
相信大家都有看一個人沒有的時候,我們透過自己的理智與經驗來看待一個
做出與我們個人常理完全無法接受的行為。這並非我們認知這個人是有問題
的,而是這個人透過他個人的判斷做出他的決策。如同理財行為內,我們可
能無法理解別人為何要做當沖,或是隔日沖又或者是為什麼要存股又或是擁
抱被動指數與跟大盤。一切的根源都是我們無法感受別人的行為背後的感受
。通常的狀況我們只能單向被動接收別人行為帶來的訊息無法親身經歷,不
同的成長經驗也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思維,進而左右每個人的決定。

書中舉例在若干年前歐美國家對於富士康在大陸的「血汗工廠」感到關注與
同情,認為某種程度上這些工人遭受到剝削與不好的對待。但從另一篇親友
在所謂「血汗工廠」的回應中,作者表示自己的阿姨在血汗工廠任職之前的
職業是妓女,到血汗工廠後身體可以不必再被剝削。從報導與回應當中我們
看到了兩個光譜的視野看待「血汗工廠」這件事情的反應。所以沒有人是真
的瘋子,只是我們的出身環境經驗遭遇的不同影響了我們的認知。


2. 運氣與風險:
經濟世界裡之所以能夠一直保有新的話題與內容,我認為運氣跟風險帶來了
許多不可預測的結果有關。作者闡述關於比爾・蓋茲能夠崛起的一個原因。
西元1968年約有三億三百萬的高中生,當中一千八百萬住在美國,約二十七
萬住在華盛頓州,約十萬人居住在西雅圖,而只有三百人就讀湖濱中學。湖
濱中學在1968年購入了電腦Model30,而比爾・蓋茲1968年進入該學校就讀,
跟夥伴保羅・艾倫與電腦結下了不解之緣,爾後促使了微軟的成立。而比爾
・蓋茲其實還有一位一起鑽研電腦的夥伴肯特・艾文斯,但因為在高中遭遇
山難而離開人世。對比兩人的機運有了不同的結局。書中引述諾貝爾經濟學
獎得主羅伯・席勒之言:

「運氣在投資成功的結果中所扮演的確切作用」

運氣與風險往往是一線之隔,我們無法預測下一步未來會如何,也就讓運氣
與風險左右了我們的結果。而我們能做是在這兩面向當中找到自己適用的模
式。


3. 貪得無厭:
「一但有錢就會做出瘋狂的事」是這個章節一開始的警語。滿足感是這個篇
章所探討的重點,適想自己是否可曾思考過,究竟要擁有多少資產自己才甘
心停止追逐?這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作者舉例拉傑特・吉普塔的案
例,從印度的孤兒成長成麥肯錫的執行長風光退休後持續在聯合國發揮影響
力,就身家在當時估計超過一億美金。基本上這樣的概念已經是想做什麼就
做什麼的狀態了,但吉普塔仍不滿足,想要將身家提升到十億美金進而開始
想透過一些「手段」持續提升身價。在2008金融海嘯時透過內線交易獲利,
但也因此鋃鐺入獄。這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訊息,究竟何時我們自身才會停下
腳步。作者認為最困難的理財技能是如何在實現目標後停止追逐,可能我們
一開始月入三萬,漸漸地提升專業能力與技能逐步接著突破月薪十萬,但再
往上我們是否有一個天花板告訴我們這樣就好了?我相信這也是每個人要面
對的課題。而作者也表示,許多有極大獲利的潛在機會其實都不值得冒險。
如同詐騙集團般與販毒,可以快速取得高收入,但這樣的狀況又能持續多久
呢?


4. 讓人混淆的複利: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是愛因斯坦曾經的論述,對於過往尚未踏入理財
世界的我來說無法感受這句話強大的地方。但在這幾年開始自己進入投資市
場後,我漸漸理解這句話帶來的真正含義。巴菲特的身價與其公司波克夏目
前的市值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們知道巴菲特透過優良的選股以及長期的
投資獲得目前的資產。作者表示巴費特845億的身家中有815億是其65歲後才
取得的,正代表透過複利後時間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回報。而複利在初期對一
般投資人來說根本說不上是獲利,以致於很多人會採取激進的投資策略與手
段。而對作者來說,巴菲特的技能是投資無誤,但真正的秘訣在於時間。巴
費特從年輕時就持續跟查理・蒙格一起進行投資,時至今日才取得巨大的成
就。

作者另外從硬碟容量來探討複利的威力。1950年IBM製作出3.5MB的硬碟,時
至今日相信大家在選擇硬碟已經不是以MB作為參考單位,而是TB。時間的堆
疊成就出複利的結果。作者也表示地球冰河時期的可能成因也與細微的降雪
量有關,緩慢的氣侯變遷促使了一個長期的冰河期來臨。好與壞都是可以透
過複利來放大結果。


5. 致富與守財:
致富是一回事,守財是一回事。這句話我認為是這個章節的核心。作者在本
書最前面介紹了羅納・詹姆士・瑞德的故事。一位平凡無奇的普通人,做著
普通的工作,但是在92歲過世時,遺留財產高達美金八百萬。為何平凡人能
夠在死後留存這麼多錢,原因在於他將存款都投資在績優股身上,透過時間
與複利的力量使他資產上升。這告訴我們守財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會看
到周遭的人士在風生水起時浪擲金錢,但過了幾年後你無法再聽到他的「好
消息」。

作者引述反脆弱作者塔雷伯所言「具備優勢條件與求生能力是不同的事」,
作者將求生能力轉變到守財的概念中提出了對三件事的重視。

一、不僅是豐厚報酬創造穩固,更是讓複利創造奇蹟。
二、按照計畫修改計畫而不是死守。
三、極端性格與緊盯阻礙發展的事物。

透過上面三件事情,我們才有可能在致富或有餘韻時,提升守財的能力。守
財也某種程度是一種安全邊際的展現,若是安全邊際越高,你可以不必擁有
更多的優勢,也能輕鬆活下來。


6. 長尾效應:
作者提出的這個概念在我剛閱讀的時候仍一知半解,透過維基百科的解釋有
了概略的雛形。作者介紹了藝術品商人漢斯・貝格倫,購入了一大批藝術品
,等待幾個商品成為黑馬被看中進而提高成交金額已獲得巨大利潤。這樣整
包的概念可以使我們縱使投資時某些商品或標的失敗時,在其他商品推漲價
值時仍可以達到獲利的結果。作者也說明在一般指數投資中,整體報酬來自
其中7%的公司,這樣的結果也展現長尾效應所帶來的結果。我們可以透過一
些失敗的投資標的來成就一個成功的商品。網飛、亞馬遜等公司中也能觀察
到這樣的行為模式。

而關於長尾效應的有趣案例,作者說明人類就是一個展現。宇宙空間中無數
銀河系恆星系統內,就我們「目前」的認知,我們只有看到地球有生命跡象
。這也是一個長尾效應所示範的案例。


7. 自由:
財務自由大概是這幾年一個很熱門的觀點與話題,我們可以透過一些行為使
自己達到這樣的狀態。作者表示掌握時間就是金錢給你的最高紅利,對於人
類而言時間是一個不會再增加的資產,所以能夠花錢買到時間會是一件最棒
的事情。而所謂的金錢價值如同作者論述一樣,可以在起床時做任何自己想
做的事,而不是趕著上班等待下一個月的發薪日。擁有資產也能夠在遭逢經
濟危機時能有更多時間度過,而不是急著找到下一份薪水而被迫改變自己的
生活。時間更是影響幸福的關鍵,對比1950年代與現今的人類,兩者的經濟
狀況已有完全的不同,但在幸福的感受度兩者沒有太大的差異。作者提供了
一個有趣的觀點,過往因為地理與環境因素,生活中的競爭者可能僅是一個
城鎮或城市內的人,工作時間也是相當固定,下班就是真正的下班。現代科
技的影響下我們的競爭對手變的是全世界的人,也拜科技所賜我們抵達下班
時間很多時候並非真正的下班,我們仍要花時間動腦思考工作上的事。所以
真正的自己還是在於不管何時都能控制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8. 超跑車主的謬論:
超跑、豪宅、遊艇都能彰顯一個人的財力,進而讓我們可以得知他的資產能
力。但對於作者來說,這些物品並無法真正使我們看到資產的主人,因為我
們在看到這些東西時,我們看的是物品的本身而非物品的主人。這個論點與
一些透過這些物品張顯自身的人有著極大大的矛盾與諷刺。很多時候人要的
只是一個尊重與羨慕,但往往的在我們看到那些物品的時候,我們已經忽略
那個人的存在了。


9. 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
眼見為憑是一個我們日常的認知,但有些時刻我們所見僅能代表我們看到的
一部分,無法代表背後帶來的真正樣貌。作者認為房子或是車子等等外顯資
產可以讓我們快速得知一個人的經濟輪廓,但我們無法得知他真正的經濟樣
貌,可能背後揹負的貸款我們無從察覺。所以對作者而言,財富的認知我們
往往無法將看不到的狀況納入考量,多數時刻事實擺在眼前所以我們無法反
對。但很多時刻財富隱匿在這些外顯事物下,你無法輕易看到別人的存摺或
是股市資產。

作者認為有錢是當下的狀況,財富是隱而不見,能給你未來購買物品的一種
選項。金錢跟運動的概念也是一個類似的模式,作者引述運動研究發現人們
高估運動健身所消耗的熱量,在其後攝取的熱量是原本消耗的兩倍。這樣的
模式反映在金錢使用上也能成立,有時候我們以為收入是持續的於是開始負
擔我們無法負擔的物品,名牌包、進口車、更大的房子,到最後某一刻或遭
遇危機時才發現無力承擔。

想要跟需要,始終是一個偉大的課題。


10. 存錢:
「你唯一能控制的要素會產生最重要的事」,把錢存下來就是我們在投資與
執行經濟活動時我們能控制的事情。作者認為儲蓄率與累積財富息息相關,
多數時刻與報酬無關。而另外重要的是,財富的價值與你的需求也有關係。
有時候我們會需要一個目標或是理由才能開始儲蓄,買一棟房子或是車子、
孩子的教育經費,但作者認為儲蓄不需要理由即可執行,可以為了存錢而存
錢。擁有儲蓄的資金更能掌握你自已的時間與想做的事情,而這樣子是作者
認為更重要的一種貨幣類型。


11. 合理勝過理性:
有些時候我們會依照自己設定的估值或計算模式來看好投資標的上漲或是下
跌,但有時候我們會看到相反的結果而訝異。但是在投資市場中這是相當常
見的結果。在某些醫學認知中,發燒對人體的好處比壞處多,但多數時刻我
們發燒時就透過藥物控制,這樣的醫療行為某種程度上破壞了人類透過發燒
來增強抵抗力的可能。可能我們會覺得這是什麼論點,但某些層面來似乎有
點合理。投資行為中,有時候我們會想追求絕對理性,但投資市場參與者是
人,理性往往無法成為一個絕對行為模式,各式各樣的人帶著情緒進入投資
市場,所以作者認為,財務決策只要合理即可,縱使有些不理性的地方存在
也能被接受。並且我們要有餘韻去面對更糟的時刻,畢竟這樣的情況不會永
遠沒有發生,我們能做的是在合理的狀況下面對最糟的狀況挺過風暴。


12. 意外:
回顧歷史,在人類與經濟活動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案例發生,我們會
看到許多類似的案件不斷出現在歷史當中,我們會以為每次的發生都不太一
樣,但是否真的不一樣呢?作者認為在綜觀歷史長河時,我們研究的歷史長
度越長,我們越能看到與現今不一樣的狀況。而仔細推敲歷史,那些已經成
為歷史一部分的人們若是沒有在那個時間點做出某些行為,我們的世界是否
還會像目前一樣?這也是我們可以去深思的地方,所以永遠保持對歷史採取
開放態度,我們可以爬梳歷史,但更要思考的是,未來在創造歷史的時刻可
能是我們無法想像到的光景。


13. 預留犯錯空間:
「對計劃做計劃」是這篇章我覺得有趣的一句話,有點饒舌,但理解後能體
會到這句話所帶來的意涵,相信大家在日常時刻會針對一些想做的事情執行
計畫,可能是都會預測事情順利執行,但現實情況總不盡人意。財務系統內
我們也需要對於這樣的狀況保留空間,若是這樣的空間越大我們越有可能在
運氣或是現實情況不好的時候更加保有決策的空間而非是被迫現實改變我們
的決定。作者告誡在涉及金錢的事情都應該預留犯錯的空間,巴菲特對於波
克夏以及比爾.蓋茲對於微軟也都採取類似的模式,保留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作者說明二戰德軍在設計坦克並投入戰場時沒有想到老鼠會啃食坦克內的
電線影響德軍前進與部屬,所以對於任何事情,我們要能有空間面對錯誤而
不遭受到大量傷害。


14. 你會改變:
如果此章所言,我們都會改變。綜觀個人成長過程,你是否有發現自己與原
本小時候設想的自己有一點差別。而我們在設定目標也會因為自身的影響而
使得目標執行變得困難,原因也在於我們會因為自身會改變變得使目標因為
個人改變而被迫隨時調整。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能夠接受自己已經改變的事
實。


1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每件物品都有價格」,是我覺得這章最能代表的一句話。我們起床活動身
體必須燃燒我們的熱量,上班獲取薪資必須花費交通費用前往公司,投資活
動會收取手續費等,都可以看到每件事情都有背後所必須付出的成本與代價
。只是我們有時候只會著重在金錢的部分。而投資市場的波動性也是如此,
我們遭遇起伏的狀況進行投資,背後都有存在的成本,去面對收益或是虧損



16. 你和我:
相信大家都有遇到一種人,追逐市場熱門標的並且跟隨潮流進行投資,而這
樣的人結果大多投資績效都不會多好。作者告誡我們要小心不同玩家所給予
的線索,若平常是長期投資的人突然接到短線消息的話,很難從這樣的消息
中解讀投資機會,畢竟投資模式不一樣,若貿然接受當作參考進行投資,通
常會造成虧損。我們通常會滿心期待收到的消息進行投資後會有獲利,但作
者的論點是貪婪的結果事後才會知道,我們無法保證獲利,更有帶來我們無
法理解的虧損,所以這樣的情況我們對於他人消息肯定要確認再三,確認自
己正在玩什麼樣的遊戲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更表示不加入遊戲就不會有被說
服的危險,注意自己跟他人的不同,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17. 悲觀主義的魅力:
本章作者受先探討樂觀主義,作者認為樂觀主義不是相信每件事都會很好而
是發生挫折後我們仍然能正向看待事情。悲觀主義是在進行投資行為時一個
強大的吸引力,我們對於樂觀的財報或是消息大多平淡看待,但是在下跌或
是熊市時,我們會看到許多人不知所措紛紛詢問其他人的意見,這就是悲觀
主義帶來的影響。而藉由悲觀主義我們在面對不確定的因素時更無法藉由合
理的思考來進行決策進而做出一些誇張的決定。作者表示50年內因為心臟病
醫療技術所拯救的人比卡崔納颶風所造成死亡的人還多,但大家還是會關注
在悲劇的數字身上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數字。


18. 當你相信任何事情:
人類的世界喜愛創造故事,從小我們就聽著童話故事長大,但在致富的路上
故事相當危險,若是我們依賴故事進行投資可能會遭遇到很大的危機。如果
現在盛行的投資詐騙,為什麼大家會去相信把錢掏出來,就是因為大家相信
故事,而去忽略風險存在。作者表示當我們選定一些想要相信的觀點我們就
會花錢,如果我是皮卡丘粉絲一樣,誘因是個強大的消費動機。而在投資時
,我們因為很常遭遇一些無法解釋的行為與情況,我們更容易用故事合理化
我們未知的結果。而另一種故事的表現就是我們會信奉所謂的專家意見,股
海老師、投資機構等進而改變我們的決策行為,這樣也帶來相當大的危機。
所以在執行投資計畫時,盡可能只關注在自己身上而對其他的事情保持觀望
求證的態度。


19. 觀點總匯:
這個篇章作者彙整了前面的觀點重點,再次提醒我哪些是我們在致富路上應
該具備的概念與思維。


20. 我的告白:
最後的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角度出發說明自己的觀點,其中我覺得有同感的
是財務獨立的狀況不意味停止工作而是我們能夠有選擇工作的權利。另外告
誡我們在投資時,不要將全部資金押入在投資市場內,在遭遇危機時能夠優
雅的看待上漲或下跌的狀況。而這些觀點對閱讀完此書的我收益良多。


--

個人閱讀網誌:https://liferpg2021.medium.com
個人說書頻道:
APPLE:https://reurl.cc/Enbdlg GOOGLE:https://reurl.cc/kZ8Ab9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41.18 (臺灣)
PTT 網址

a200600302/06 23:16這本書很推薦看 樓主的心得也很讚

funami08702/07 00:18感謝分享

castlewind02/07 01:46好詳細的摘錄跟心得

bgworld02/07 07:39謝謝心得

joemovie02/07 08:16翻譯爛透了

sakota02/07 10:02謝謝心得整理!我也覺得翻譯有點不順

Simplebest02/07 12:49

kingright02/07 13:01分享推

toke02/07 14:00推 正在讀這本但有點吃力,有心得分享太棒了

hiimlove02/07 17:07

luby198802/07 17:35去年看過最棒的書,很適合普通人的財務哲學

mepe101802/07 21:47

TIEW02/07 22:23推,我有買這本

habodaha02/07 23:10謝謝分享

dogpa02/07 23:40感謝各位回覆

sonia120802/08 08:45

lites02/08 09:28詳細的分段心得分享 好棒

morgankhs02/08 18:25

niravaabhas02/08 20:57感謝您的心得,還沒看過的我收穫不少

Chopin25325302/09 20:05

bbo6uis12202/10 01:22

kennethlin02/10 10:25先推

js0107868702/10 23:18

djmay02/11 23:36這本蠻不錯,新手初學者也適合,推原po心得

legendrl02/13 21:43推心得

aa556602/14 17:49翻譯真的…很多句子都要一看再看

applesheep02/15 22:47推 感謝引言 受用無窮

youngerwu04/30 13:15好整理推

ID323809/17 14:51整理跟歸納寫得很好,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