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WOL大聲工作法》內向者必學的自我展現

看板book標題[心得] 《WOL大聲工作法》內向者必學的自我展現作者
Murphy69
(Vio)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好讀網誌:
https://amberhsiaonote.com/workingoutloud/

你覺得自己卡在目前的工作上動彈不得,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嗎?你因為身為內向者,不擅長表達自己,難以在職場上被看見而感到困擾嗎?近年流行的 WOL 大聲工作法,或許就是為你帶來職涯改變的關鍵。

看完此工作法創始人 John Stepper 的 WOL 大聲工作法:最新透明工作術,開放個人經驗,創造共享連結的12週行動指南 後,我想大聲推薦這本書給你,如果能對你有幫助,那就太好了。

什麼是WOL大聲工作法?
WOL (Working Out Loud) 工作法是什麼?作者花了許多心力思考,該如何明確定義它。他後來找到較為確切的敘述是:

WOL 是一種培養關係的方法,可以幫你實現目標、發展技能、探索新議題,或展開職涯的下一步。

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關係?工作中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的情境,往往與自主感、能力感、聯繫感、使命感息息相關。WOL 工作法強調五個要素,讓我們能積極地將這些能帶來快樂的元素灌注至工作中。這五個要素包括:

>有意義的探索:選擇一個目標。例如想更深入了解某個主題、想探索新領域、想認識同伴。
>人脈關係:列出哪些人是我的典範,已經在做我想做的事、過著我想過的那種生活。
>大方分享:試著與清單上的那些人連結。大方分享,以不求回報的心態給予回饋。
>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看見「我試了這件事。我做了這件事。我學了這件事。我喜歡這件事。希望你喜歡或覺得它有用。」
>成長心態:追求進步,追求個人成長,而非績效成果。

總結來說,WOL 工作法是藉由不吝分享工作及所學,使自己在那個領域被看見,甚至擁有話語權。加上主動與相關人士連結,進而開展出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

作者舉例,一位基層職員因為執行 WOL,持續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進行書寫。公司主管發現他在現有職責以外的能力與特質後,將他調到新部門、賦予新職務。他得到機會能做有興趣的事,自然能從工作中得到更大滿足感。此時,他的職涯成長,並不是去應徵一個既有的職缺,而是主動創造一個為自己量身訂作的職缺。

我想推薦WOL工作法給你的三個理由
1. 能給自己一個探索目標的契機
「我覺得我好像不能做現在的工作一輩子。」
「想換到不同產業,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好想躺平。」

在跟身邊朋友聊天時,發現幾乎人人都抱持著對於工作的迷惘。究竟是把工作視為一份餬口差事、職業還是職涯途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或是還沒有答案。看到 WOL 工作法的第一步是選定一個目標時,或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心想,可是我就是不知道目標在哪裡啊!

作者也知道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目標是什麼,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此他花了不少篇幅給我們建議。新創企業在起步時,常使用精實創業概念降低風險--先以最小規模推出原型產品,測試是否可行,取得消費者回饋後快速地改良、調整,再正式上線。

這個概念,也可以套用於正在探索目標的人身上!透過一些原型實驗,例如訪談正在過著自己想要生活的人,或是先嘗試看看想做的事情,得到身邊人的回饋之後,再去改善、調整下一步行動。

我很喜歡作者的一句話:「我們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所以,想破頭、花時間煩惱也無濟於事。不如先去試看看,並透過認識更多人來擴大視野。如果發現這個目標不是自己想要的,換一個就好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也是重要的收穫!

2. 明確教你如何建立弱連結
許多的書籍、文章都提到弱連結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提到,如果要找到工作,弱連結的點頭之交時常比強連結的朋友更重要,因為弱連結可以讓我們進入我們不屬於的社交網絡。大人學的文章也曾提到,「弱連結」對我們的理解雖然片面,但經常是中性偏好的。這將會是機會開始的好立足點。

WOL 工作法,正是著眼於人脈關係帶來更多機會跟資源的可能性。書中不只談弱連結很重要,更強調了建立弱連結的心態基礎。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以下兩點:

面對他人,要有利他心態

利他,是展現自己的重要前提。心態愈是「利他」,從那段關係中獲得的效益愈多。WOL無關於他人的認同或否定。不是期待掌聲或回應,只是想貢獻一點自己的東西作為贈禮。

想跟一個人從陌生人發展出弱連結,從利他開始將會更順利。作者細膩地舉了許多案例,第一次留言給對方時可以怎麼寫,寫信想得到進一步請教時,怎麼寫能讓對方更樂意回覆。換位思考,大方拿出可以分享、提供的東西。不用擔心自己一無所用,一句感謝、經驗分享、心得分享,對別人來說都可能有所助益。

面對自己,抱持成長心態

在展現工作時,可能會有感到挫折的時候。對此,作者建議我們練習成長心態。挫折是來自沒有達成目標?那麼一開始先設定簡單的目標就好。每天慢跑一小時很難,可以先從一週兩天開始;一小時還是很難,就先從15分鐘開始;如果還是很難,那就從觸摸跑步機開始。追求的是進步,而不是績效。

也不要因為害怕自己還不夠好,而不敢分享。每當這種念頭浮出時,我會想起職涯實驗室創辦人何則文說過的一段話:即使你今天只有50分,但你還是可以教20分的人。100分的人可能會來說你做得不夠好,這時只要跟他學習就好了。這句話也是我寫部落格的重要動力,即使還不夠好,但只要有人覺得有幫助,那就很好了。如果有人告訴我哪裡不夠好,我就能變得更好了。

3. 內向者也適用的秀出自我價值法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內向者,乍看書名的大聲工作法這幾個字,可能會心生抗拒。不過作者認為,WOL 工作法反而是適合內向者的好工具!對內向者來說,書寫是比面對面社交還要容易的。透過社群媒體展現自我,能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及時間,其實是內向者也能善加運用的方式。

如果平常不喜歡使用社群媒體,可以考慮從職場屬性相對高的平台開始。例如公司內部網路、LinkedIn,都是作者認為展現工作力的好起點。

身為平常不愛在 FB、IG 分享生活的內向者,在閱讀這本書後,也意識到在社群平台讓自己被看見的重要性。除了這個部落格外,我選擇更新 LinkedIn,讓上面的資訊更能表達出我所重視、所經歷及所學,希望至少讓別人搜尋我的名字時,能在 LinkedIn 看到更多與我工作成果相關的東西。

推薦給想要工作得更開心,正在尋找該怎麼做的你
在網路時代,可被搜尋到的點滴足跡,都會成為他人對你的印象來源。Working out loud,是以利他的初衷,在網路上主動建立個人形象,與他人產生連結,創造更多機會的主動出擊法。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不只是推廣一種新工作思維,更提到許多執行 WOL 時可能會卡關的地方,並一一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做。

在實際執行面,書中也提供相當明確的指南。每章最後都有練習題,另外也整理成 12 週練習本,鼓勵大家組成 4-5 人的WOL 圈,以同儕教練的力量一起進行 12 週 WOL 計畫。

即使你目前還不需要這樣的行動,看完這本書後,也能感受到分享的力量。我發現自己在看完這本書後,更常主動給人回饋跟感謝。過去常會遲疑:對方會不會覺得很突兀?如果他沒有回應怎麼辦?現在則練習抱持利他的心態,其實在分享當下,就已經得到能力感(有能力付出)、聯繫感(正與他人連結)的滿足!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90.219 (臺灣)
PTT 網址

toshism05/09 08:51

Dassbass05/31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