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讀後感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what-death-taught-me-about-living/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bSmgnU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作者筆名就叫「特掃隊長」,相當直接(笑)。從一九九二年入行後,他就一直負責遺體處理、淨身納棺或遺物處理等業務。這本書是由他的部落格文章集結而成,透過他清掃職人的獨特視角,帶我們重新思考「生與死」這個主題。
【特殊清掃】
由於職業的特殊性,特掃隊長可說是看遍了各種死亡現場。例如,書中描述了一個往生者已經死亡一個月的公寓現場,光讀文字就讓人眉頭緊皺:
當時窗戶爬滿了無數的蒼蠅,下方則是黑壓壓一片的蒼蠅屍骸。房間中央有一團腐爛穢物,一半還留在被褥裡,一半則融化到地板外面。不用說是往生者遺留下來的痕跡化成了那攤液體。
還有人死在浴室,結果因為屍體腐爛嚴重,在清掃時居然發現許多牙齒散落在浴缸底部。而讓我印象最深的則是一名以車為家的死者。會住在車上,不難想像一定是人生遭遇什麼困難。最後,由於身體虛弱加上天氣酷熱,他竟然就在車內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特掃隊長到達時,後座到腳墊都已經被腐敗液體鋪滿,看了很不忍。
面對諸如此類的慘況,清理過程自然不會太體面。節段清理割腕自殺者房間的段落讓大家感受一下:
我蹲在地板上,默默地從角落刮除這些血痕。這是一項非常需要耐性的枯燥工作。人血乾掉的部分就像硬脆的麥芽糖,很容易剝除;半乾的部分則像一層厚厚的蠟,不是那麼容易刮掉。至於未乾的部分就像擦拭半溶的巧克力。
好在,書中不是只有這些慘烈地描述。像特掃隊長說,他一進門就會快速從房間各個角度勘查需要清掃的範圍與細節。畢竟要是不小心錯估就得賠本工作了。顯然作為職人,很多時候還是相當實際的。
而特掃隊長除了清理死亡現場,還有做接體員或禮儀師等業務。這些現場又是另一種風景。比如,他提到許多家屬會在遺體入殮時放進往生者生前愛吃的東西。但要是放入水果和飲料這類水分多的食物就不好了。這些食物不但會讓火化時燃燒不完全,有時甚至會弄髒遺骸。好在,台灣似乎沒有這樣的習慣,不會有這種困擾。諸如此類的分享可說稍稍沖淡了這本書沉重的調性。
【留下的人】
雖然許多現場的描述相當吸眼球,但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並不是這些獵奇現場,而是特掃隊長遇到的「留下的人」的故事。
比如,書中提到一位父親硬是要求特掃隊長讓他一起清掃兒子的死亡現場。雖然特掃隊長推說這是他的工作,但這位父親卻堅持不肯讓步。「好歹我也是他的父親啊。」他說。最後凹不過,特掃隊長便與這位父親一起分工合作完成了這趟清掃。雖然覺得這位父親有點固執得過分,但好像又能夠理解這種心情。
還有一位委託人,除了想處理亡妻遺留的物品,還想順便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物。「我要拜託妳處理的遺物,也包括我的在內喔」他說。而他之所以會這樣做的理由,是不想死後造成兒孫的麻煩,所以想趁早處理好。很佩服這樣認真面對自己死亡的態度。
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兒子委託清掃母親房間的案子。原本委託人表示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帶走了,剩下的物品都可以處理掉。然而,特掃隊長在整理過程中意外發現一個放在最深處,很難拿出來的紙箱。因為外觀很老舊,特掃隊長原以為「這肯定要丟的東西」。但當他正要搬走時,卻發現上頭有個標籤,寫著往生者的兒子,也就是委託人的名字。因為感覺可能有點重要,便特別請委託人回來確認。
沒想到,盒子裡裝的竟是委託人小時候送給她母親的東西。有生日賀卡、母親節禮物,還有他畫的畫。委託人雖然嘴巴上說著「真是的,留下這些垃圾也沒用啊」,臉上卻露出靦腆的笑容。讀到這邊心整個暖了起來。媽走的突然,其實到現在我都沒勇氣整理她房間。或許有一天當我準備好了,可以試著翻翻看吧。說不定會有驚喜呢。
【凝視死亡】
除了各種清掃故事,特掃隊長在書中也藉由形形色色的事件,帶出對於死亡的一些反思。
書中提到,中世紀歐洲有句名言:「記得我們終將死去。」只要是人都終有一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即便是已經相對開明的現在,我們很多時候仍然很難提前認真地去思考死亡這件事。很認同特掃隊長說的:
我一直覺得思考死亡有助我們了解此生的意義,每個人都應該在活著的時候思考死亡的輕重。
不過特掃隊長也強調,這種態度並不一定只會帶來正面的力量。若只是表面地理解「人會死亡」這個事實,反而會讓人覺得生命虛無、難以掌握,進而以此為理由去逃避不想面對事物。他將這種狀況稱之為「死亡依賴症」。特掃隊長認為,要擺脫這症頭,便需要真誠地「面對」死亡:
唯有坦然面對死亡時,我們才能無所畏懼地活得精采燦爛、消除心中的黑暗,我再次體會到為了在面對死亡之際了解生命的可貴,我必須更努力、更認真地活著。
這讓我想到《與成功有約》中以終為始的概念。很多時候當你從死亡回推,便能跳脫煩亂的當下,從而更長遠地思考自己到底想追求的是什麼。唯有認真意識到人會死亡這件事,才能真正了解生命的可貴,進而更好地去享受活著的每個時刻。
【後記】
去年陸續讀了《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做工的人》和《我的黑手父親》等職人書籍。對我來說,這本書又是一場不同領域的探看。特掃隊長的字樸實簡單,有省思但不會有說教感。這本書與其說是要提供解答,反而更像是特掃隊長透過自己的職業所聞不斷探問的過程記錄:
什麼是命?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亟欲探索這些課題的本性不斷在搖撼著我的內心。我不斷自問自答,也不顧一切地將這些想法發表在部落格,並嘗試將部分內容付梓成書。
關於生死這道題,其實不會有一個一體適用標準答案。很認同特掃隊長說的:
人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而活?生命為何如此重要?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死亡應該如此被忌諱害怕嗎?我其實沒有答案,因為這些未知正是我們一輩子的人生功課。
過去的我當然或多或少思考上述的這些大哉問,但多是點到為止。某種程度來說,媽媽的離開可說是強迫我更早去面對這個人生的重要課題吧。當然,現在的我還沒有很好的答案,但我相信探索的路已經展開!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16
[問卦] 活著就要面對死亡生命總有盡頭 人活著就必須面對死亡 意外什麼時候會到來沒有人會知道 你會害怕死亡嗎? 還是只是怕痛而已?8
Re: [實況] 大道朝天 完結結? 大道朝天,說的是生死。 說的是生死,就會涉及兩個重要命題,一是存在,二是虛無。 虛無主義是懷疑論者最終的形式,他們認為既然人終將一死,那麼世界及生命(尤其是自 身)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8
[心得] 繪本 Why Do Things Die? 為什麼會死掉?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好讀圖文版 繪本 Why Do Things Die?6
[心得] 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最近追這部劇,把手上的兩本書再看了一遍, 再看一次仍是很感動,分享給版友,原文在medium: 以下為原文貼上 Netflix最近有一個很紅的韓劇《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 故事是改編自一個韓國的遺物整理師金璽別之著作4
[情報] 公視台語台、華視《孔雀魚》開鏡公視台語台、華視《孔雀魚》 2023/07/20開鏡,拍攝中。 角色:演員 :尹馨 Ivy YIN Shin :安心亞 Amber AN Xin-Ya3
[推薦] 認識韓國的書-離開後留下的東西書名:離開後留下的東西 作者:金璽別 出版社:商周出版 大推這本書《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韓國人寫的,是一位「遺物整理師」的工作故事。 幾年前看過類似的書是日本人寫的《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職業是「死亡現場清理3
[情報] 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主角介紹《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劇情簡介: 主角彥廷是一名死亡現場的打掃清理員,他的工作除了幫死者與家屬把現場環境打掃 乾淨,也清掃每個死者與家人、朋友間的不安與放不下的過往。 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有個過不去的坎,都有些原諒不了的人,忘不了的事,而當生命 到了最後一刻時,我們又能帶走什麼?3
[心得] 提早面對死亡的恐懼:《死亡與生命手記》網址好讀版: 今天想要來談談「死亡」這件事,這可能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願談論,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的主題,卻是每個人必然經過的道路,也是我們每一個身邊的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但是卻 不敢談論,猶如說出口就會發生似的,也就缺乏在遭逢這種人生困境的時候,可以依靠或 紓解的心靈支持。3
[心得] 《重啟人生》從哈佛教授學到的生命體悟《重啟人生》讀後心得:從哈佛教授身上學到的三個生命領悟 研究幸福的哈佛教授的重要生命領悟 圖文好讀 「微不足道的不是我的人生,而是世俗的紛紛擾擾。」這是一句邁入中老年的人們,覺得 自己不再重要、不如以往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的感慨。年輕時候追逐的外在成就,不會跟2
[問卦] 命案現場清理人的卦?今天(應該是昨天)在圖書館翻到一本 是描述命案現場清理人心情的書 那種描寫死亡的書看時總有點不安 所謂命案現場清理人, 像殯葬業者,說可怕也不會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