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分享] 請說人話/農場文記者變身寫作教練,突顯內容產業

看板book標題[分享] 請說人話/農場文記者變身寫作教練,突顯內容產業作者
rehtra
(武英殿大學士爾雅)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2

請說人話/農場文記者變身寫作教練,突顯台灣內容產業的向下沉淪?


(※ 文:請說人話,熱愛內容產業的書店店員,以臉書粉專進行一場社會觀察實驗。)

最近有位小有名氣的知識型網紅,打著「高效寫作教練」名號出書教人如何快速寫出爆紅文。該作者標榜自己曾效力於知名新聞媒體,且屢創百萬點閱佳績,擁有快速產出優質爆紅文的能力。

本書還找了洋洋灑灑二十餘位各界名人聯名推薦,頗有一股權威專業氣勢。然而該書簡介雖鉅細靡遺寫下作者豐功偉業,對於作者有哪些代表作卻隻字未提。新書出版後,開始有讀者對其專業度與經歷真實性提出質疑,希望該作者能提供他口中的「百萬點閱爆紅文章」,讓讀者驗證其專業素質。該作者對相關提問均閃爍其詞,只以「過往的拙作恐無法完全代表在本書下的功夫」,一句話輕巧帶過。

拿不出作品的爆紅寫作教練?

該作者在新書文案裡,不斷以知名媒體工作經驗與百萬點閱寫作實績替自己的寫作能力背書,那麼她擔任新聞記者時的工作表現,理所當然需要被放大檢驗。作者既然在簡介中滿懷自信地表示曾屢創「百萬點閱爆紅千字文」,何以要求提供作品時,這些爆紅文就成了「過往拙作」?若無法提供實績,讀者又該如何驗證書中理論是否可行?

也因為他拒絕提供作品,他口口聲聲的「屢創百萬點閱」的真實性亦無從得知,成了謎中之謎。百萬點閱很難嗎?要看這百萬點閱到底怎麼計算?該新聞平台的平均點閱數落在什麼區間?才能知道相比之下,百萬點閱數字是否超群絕倫?是否足以證實他的寫作實力?

然而,在網路討論中,也有支持者認為所謂百萬點閱是否為真,並不重要,因為文章好壞不該靠點閱數據下定論。確實,文章素質與爆紅與否無關,那麼撇開點閱數字,該位作者的文章素質又如何呢?

一年內從農場文記者變身寫作教練

要談文章品質,檢驗過去作品是最快最直接的方式。該位作者擔任記者期間寫過哪些題
目?是搭熱門議題的順風車?是標題騙人的劣質農場文?是獨立開發的原創議題?這些都足以檢視他是否具備新聞從業人員、文字工作者、寫作教練的專業素質。

可惜上網搜尋該作者過去新聞作品,最有名的卻是一篇將「草間彌生」誤植為「渡邊直美」的文章,成為網路笑柄廣為流傳,而且這篇文章距離該位作者新書出版時間不過短短一年。其他文章雖未見同樣離譜錯誤,卻多是取材自PTT、Facebook、Dcard、YouTube的熱門題材,將其改寫為標題聳動的農場文,就連其個人社群貼文,反應亦相當平淡。綜觀其作品,看不出身為寫作教練的文字格局與選題能力,也無法驗證他是否擁有讓各式議題爆紅的文字渲染力。

針對將草間彌生寫成渡邊直美一事,作者曾在網路上大方認錯,然而話鋒一轉,卻把錯誤歸咎於新聞產業追求時效性使然。身為記者,理應明白「正確」才是新聞的核心價值,是記者、媒體單位建立公信力的關鍵。為搶流量求快,卻連基本的事實查核都沒做,不只毫無專業素養可言,更同時踐踏新聞產業與讀者。

令人失望的是向下沉淪的出版業

新聞報導是最多人閱讀的其中一種書寫類型,倘若充斥素質低落的農場文,無形中將潛移默化改變大眾閱讀思維。而內容產業一旦為求盈利,以點閱數為唯一審核標準,這種被扭曲的閱讀思維,終將回過頭反噬文字工作者的創作空間。如果一位記者在職期間不肯對作品負責,離職後卻以寫作教練自居,試圖成為內容產業的KOL,聽起來未免過於諷刺。然而在這個遍地KOL的年代,以誇張、片面的文字自我包裝,也算不上什麼惡事。整起事件中,最令人失望的其實是出版社對品質把關的標準日漸沉淪。

網路時代,任何人都能把自己包裝成寫作教練,但身為讀者,我們仰賴出版社的專業把關。如果出版社為求營利而替一位不尊重文字與讀者、輕賤新聞專業的記者出版寫作教學書,我們不禁要問,台灣的內容產業與群眾的閱讀水平,要向下沉淪到什麼地步?

互相吹捧拉抬的模組化網紅,牢不可破的共犯結構

網路上愈來愈多宛如同工廠出品的「模組化知識型網紅」,循同樣的包裝手法發跡,再互相吹捧,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同溫層,獲取話語權。他們的經歷有被審慎檢驗過嗎?他們的知識厚度是否一如他們聲稱,足以成為內容產業的領頭羊呢?

出版社找網紅出書無可厚非,但理應發揮自身對內容的專業,給予網紅們適當的寫作指引,並對成品嚴格把關,才能對內容產業行成正向循環。若出版社自我貶低為編務機器人,書籍出版後又仰賴同一批網紅推薦書籍,這一批互相吹捧拉抬的網紅與出版社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共犯結構。網紅們獲得聲量名利,出版社獲得收入,而用行動支持出版業的愛書人,則成了唯一輸家。

當我們厭倦IG上修圖修到面目全非的風氣,我們是否忘了,文字的力量仍遠遠大於
Photoshop的表象。在內容農場文爆炸的年代裡,媒體業與出版業對於內容產製者的背景審核與過往作品,不該更嚴格要求嗎?

這些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新聞網站為了追求流量,因而充斥粗製濫造的農場文。打開任一新聞網站,要找到一篇沒錯字的新聞難上加難。比起新聞業,出版業的內容產製時間更長,要求出版業者對內容更嚴格把關,給予讀者更嚴謹的成品,並不算太過分的要求。如果出版社跟進新聞業的腳步開始自我沈淪,喪失對內容把關的專業能力,關於內容產業的未來,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6571548


--

★hqq 不求書多,求有用書多,有看的書多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45.49 (臺灣)
PTT 網址

medama08/30 23:16確實

applewarm08/31 20:10騙。當騙點閱、騙讀者變成“學問”。出書大概也只是包

applewarm08/31 20:10裝的一環,接下來一定還有一連串作為要完成這種局

hermithsieh09/03 03:26沒錯,但其實這種騙也騙不多啦,更多的是騙人投資還

hermithsieh09/03 03:26是幹嘛的比較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