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112年化工應屆正取心得

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112年化工應屆正取心得作者
gigifanyijun
(萁萁)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基本上今年考試,每過幾天就會上來參考前輩的心得
所以今年考完就來分享一下!

一、背景

台中私立應屆考生,一開始沒有想到研究所這條路,混到大二結束才想到要讀研究所,學期成績很爛,大概30%左右。能看的都是主科,其他選修都是低空飛過,沒辦法只好去
考試。

二、考試成績

學校 單操/工數 化熱化動 英文 總成績

台大化工 54/27 56 28 備1X

清大化工 50 73 X 正取

成大化工 27 35/49 19 X

台科化工 51 31 X 備1

中央化工 48 69 X 正36

三、準備過程

大三上~大三結束

上學期基本上就是維持一週兩部影片或三部影片,我個人是會把單操輸送和化動化熱平均分配,盡量不要太偏科。其實是因為配合學校課綱,想說這樣學校考試能舒服一點,也確實是很舒服,最大的障礙在學校和補習班講的偶爾有衝突,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老師的微信,只能自己翻原文書或跟學校老師討論。
下學期開始有工數課程,雖然工數是佛系看看,但還是有好好的上課跟抄筆記。影片開始是只要沒上工數就只少一天一部,簡單來講就是每天上一次課,工數、單操、化動熱都可以,除非有出去玩還是啥的不然都盡量保持。
在五月中的時候因為確診所以改雲端在家中看,在七天隔離一口氣把單操跟化動熱看完,其實那個時候剩下化熱純物質混合物和相圖那三章而已。
其實大概三月開始,我會斟酌拿講義算一下題目,因為一開始的影片距離三月也是四五個月前看的,我怕到時候複習會很痛苦,而且其實複習前面的同時看後面的影片,我覺得可以更快幫我整合整個科目!

7~10月

這時候工數進入後半段,而化工主科也開始有暑假班,這段期間蠻無聊,因為影片看完了沒東西做,補習班有出每週作業而且是分章節順序,所以我開始用二倍速重看影片來對筆記,看完影片就寫106前的習題,然後做作業交出去,每週一個輪迴。每天平均讀7個小時左右,已經扣除吃飯跟休息,因為這時有用那個叫ypt的軟體來計時,那個時候很緊張看到一堆大神都讀14小時以上,當時真的覺得自己讀太少會考不上。
這時候最大的障礙大概是畢業專題吧,我這組都是考研究所的,扛了很多專題的事情,苦了。

11月~12月前半

這時候開始有題庫班,因為我做了一件很乖的事情,我拜託我爸給我題庫班的錢成功所以才報名。題庫班的冷門單元今年還好有用到,吸附塔、Boundary layer都有考到,運氣很好,然後這時候我很迷惘,到底要不要做濃縮筆記我猶豫蠻久的,還是要直接開始刷考古比較好。我後來決定先做筆記,但我的考前筆記好像有點太厚,基本上就是講義的超級濃縮版本,跟一般大家知道的不太一樣。我是用平板寫的,單操輸送跟化動化熱都寫了一百頁左右,裡面的順序不一定跟講義一樣,寫法是先寫觀念,再寫出題方向,再來解題策略其實一開始只有八十頁左右,但很多都是我後面寫考古,發現很多都是原文書才有或是講義沒有寫太深,只好自己翻原文書補上,或很多要注意的地方。當初寫還想說可以用來以後可以當家教,後來想想不對啊誰研究所還用家教但也來不及了。
濃縮筆記包含所有單元真的是我最花時間寫的東西,集中寫了一個半月才寫完。但這個整理過程讓我對所有觀念都更加深厚,有一點點像自己編講義的感覺,這對我後來的考古題有非常大的幫助。

12月後半~過年(考前)

剩下最後四十五天,我開始寫考古。基本上是先一天一張,只寫107~109三年,只寫我考的這些學校。每天寫完再一口氣改,睡前訂正,當天比較早寫完就抽時間看工數。然後一路到這15張寫完,把想補充的補充到濃縮筆記裡。寫什麼科目我就會在寫前先翻一遍我的濃縮筆記,然後再寫。一開始都要翻超久,後面其實基本上都把整份背起來了。我最後才寫110跟111,因為暑假班跟題庫班都快把這些題目背起來了,果然寫完基本上不是100也有80,其實都有點懶得寫這兩年。
我一月初學期結束後就開始9點睡4.起,因為我每天都要睡滿七小時,而且我起床又要滑滑手機醒腦,所以只好設定這個時間才能習慣到時候考試要早起(我沒錢訂飯店)。過年就快快樂樂休息幾天,在倒數8天時開始做最後總複習,其實就是練練錯題,翻翻筆記,看看原文書之類的,然後開始寫工數考古,不讀工數我也不知道要幹嘛。

每所考試的考前一天,我會把該學校的107~111年題目看一遍,在腦中解再看答案。但我後來發現有漏洞,因為今年第一所是考清大,也是我的第一志願,但我後來發現欸那我不是越後面的學校才越能複習完所有的題目嗎。頓時很扼腕考前沒有提早做這件事情,但也來不及了。

就這樣考試結束了。

四、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籍

原文書部分:Fogler, Smith, sandler, 3W, Bird
其他部分:化工綠皮、化工製造所(蝦皮跟作者買的)、補習班出的考古書

五、心得整理

先講各科心得:

單操輸送的話,輸送的部分真的都那樣,根本就是同一套換皮而已。只有質傳稍微多那麼些特別的地方。流力我覺得只要能清楚分辨有什麼作用力在流場中就可以了,好多解不出的其實就記得回到化工最基礎的balance,有時候真的會突然就解出來了。熱傳我覺得只要能搞清楚題目再問什麼,其他真的還好,Steady state或Unsteady state、有無電熱、是否流動之類的,剩下都很好辨認。質傳稍微雜一點,但印象中今年的除了台科和成大有考出「很質傳」的內容,好像其他還好,也可能是我忘了而已。三種輸送的Molecular
transport equation和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一定要搞清楚,基本上就這幾個在跑而已。
今年單操很少,有考也都很基礎,就不多贅述。

化動化熱今年算中規中矩,除了台科和成大(還是中央)今年考了統計熱力學的範圍,其他學校應該都算還可以,而且今年化動非恆溫出超少,反而觸媒中央直接可以算拿來定生死,直接50分甩在你臉上,沒準備就下去,好在考前有剛好把觸媒的原文書內容看一遍。

工數的話我有點後悔,完全沒想到會考證明題,也是我自己爛,以為會跟往年不會相差太多,因為太晚準備,矩陣向量直接放飛,只有讀ODE、拉氏、傅立葉這些而已,不過拉式有在台大矇到一題,至少分數不會太難看,算運氣還可以。

英文是永遠的痛,成大分數有正取但英文20分才過門檻,我英文超爛我對不起我自己。


讀書心得:

這部分就比較我自己主觀,我個人覺得做那份筆記真的幫助很大。我一開始寫考古時很擔會瘋狂超時,我還要想辦法練。結果除了清大單操常常寫滿以外,其他的考卷基本再久也80分鐘以內可以寫完。留給我自己非常多時間,當然相對來說我後面都在努力保持時間一的情況下減少粗心的可能和寫字太醜的部分。
我覺得考古不用寫太多,我只寫了前五年,我覺得考古只是用來看出題方向,其他沒什麼好參考,畢竟不太可能出一樣的!
原文書肯定要看,我輸送、化熱、化動都有看原文書,除了釐清觀念,還有時候會給你矇到類似的出法或是一些小公式,大推原文書。
每天不用讀到吐血,最重要的是找到你適合的複習方式,這很重要。
是否需戰友我覺得見仁見智,我個人是沒有,我只會跟朋友偶爾抱怨讀書好累,極少在討題目什麼的,比起自修室我更愛在家讀書,我覺得不要看別人去哪讀就以為比較好,找個自己舒服的地方吧~

六、結語

感謝我的家人支持我考研,考前五個月也女友也沒有吵要出去玩,願意等我考完再說,而都會給我鼓勵什麼的。這一路走來也是多貴人,希望文章也能幫助到未來的考生。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46.99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gigifanyijun (49.217.46.99 臺灣), 03/29/2023 19:59:55

Bird111103/29 20:16推 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