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港片全盛已過?為何如今「不見代表作」
※ 引述《godofsex (性愛戰神)》之銘言:
: 港片全盛已過?為何如今「不見代表作」 粉絲淚:這時期才有
: TVBS新聞
: 2024年4月6日 週六 下午2:32
: https://i.imgur.com/0P26U26.jpg
: 1980、90年代,香港電影主宰了整個華語圈,許多港星也紛紛來台發展、出唱片,直到現: 在許多的經典電影,還是會在有線電視重播,讓不少人相當回味,但就有網友認為,最近: 幾年港片根本沒什麼代表作品,因此讓他好奇「香港電影是不是只能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記: 憶?」
: 周星馳主演的《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周潤發出演的《英雄本色》、《賭神》: 等電影,都是不少人一看再看的經典電影,就有網友在網路論壇PTT八卦版上,以「有人: 發現港片已經完全沒落了嗎?」為題發文表示,80、90年代港片主宰華語電影界,但有人: 發現現在港片完全沒落了嗎?
: https://i.imgur.com/um5ybqn.jpg
: 這位網友提到,最近十年港片根本沒什麼代表作,一大票港星也都跑去中國發展了,因此: 他直呼「香港電影是不是只能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記憶」。
: 許多人也有感而發的提到「英屬香港時代才有這種背景」、「被中國磁吸,拍片也有限制: 」、「沒有成龍、周星馳、李連杰演的香港片,當然會沒落」等看法。
: https://i.imgur.com/Ig7i0vA.jpg
: 事實上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是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題材百花齊放,票房記錄不斷: 刷新,電影總產值甚至超越印度的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只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 國,加上不少電影公司遭到黑道把持,才讓香港電影業因此一落千丈。
: 新聞網址:
: https://ynews.page.link/qC12U
你這個觀點只對了一點點 還對不到一半 只對了一點點
而且你對的那一點點還有一部份是錯的
1.開放好萊塢
香港是什麼時候開放好萊塢電影的呢??
照你這說法應該是回歸後吧??
大錯特錯
香港電影開放美國電影在1897年 比回歸還早100年
也就是說 香港從來就沒有不開放好萊塢電影
問題不在於好萊塢電影沒有在香港上映 因為有
問題在於西片根本打不進香港
問題在於香港人根本不看西片 而是超級愛看港產片
當時美國有兩種20世紀風靡的片種 正好香港人都是不愛看的:西部片 跟 科幻片
香港人不愛看科幻片這我在本版的文章有介紹過
香港人為什麼不愛看西部片呢?因為港產的功夫武打片和武俠片
滿足了西部片客群的香港觀眾
香港在港產片黃金的70~90年代
集合各種片種 百家爭鳴 淡出的邵氏 如日中天的新藝城 龍頭老大的嘉禾
還有更早的協和 黎應就陳勳奇的永佳 鄧光榮鄧光宙大榮跟影之傑
向家的永盛跟中國星 王晶的晶藝 以至於後來的杜琪峰的銀河 劉德華的天映
長城製片廠的銀都 (楊受成的英皇比較晚 要到1999年了)
各種片種都有 各種娛樂故事都有
對香港的觀眾而言 他們已經習慣於觀看五花八門的港產片了
那時候香港的製片完全不怕好萊塢電影(西片)
記得當時星際大戰風靡全球 就香港港產片三大老闆邵逸夫鄒文懷石天沒在怕的
你拍你的太空歌劇 我拍我的刀光劍影
這個情形在1993年的侏儸紀公園才發生逆轉
侏儸紀公園是香港影史中第一個對港產片產生威脅的西片
之後好萊塢敲開了消費者的心房與消費習慣
慢慢才演變成西片在香港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情況
2.來自台灣的資金與票房
這點也不太對 香港電影全盛時期 是賣整個東亞+東南亞的
東亞的韓國日本 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都看港產片
台灣是不是重要市場 是 有重要到沒了港產片就會沒落嗎?不會
記得有一年是香港賀歲片強勢壓台 忘記是幾年了
那年新藝城嘉禾聯手出擊 三部賀歲動作片佔據台灣賀歲檔期的票房榜
台灣這邊的學者電影出的賀歲片反而被壓過了風頭
那年是港產片在台灣票房最高的一年 但是拿總量總票房來看
也只有香港的一半
對幾百萬人口的香港 對港產片的票房是兩千萬人口的台灣的兩倍
在台灣的港產片票房最高的年分 在港產片賣到日本美國的年代
真的不是什麼砸了飯碗就會餓死的比例
至於台灣資金影響力就更少了
因為台灣資金投資港產片與其說是及時雨 不如說是插股
試想想 港產片黃金年代 香港本地資金就足夠拍出年產量幾百部電影了
香港黑道是巴不得把黑錢猛往這個池子裡放 把白花花的正經錢洗出來
台資是把水勺的水注入池塘 還是往乾涸的河床注入豪雨呢?
而台資在回歸後撤走 反而是中資與紅資進入港產電影產業的窗口
事實上是無縫接軌了 完全沒受到影響
曾慶紅的弟弟曾慶淮當年就是在做這項任務的
現在曾慶淮的女兒曾寶寶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真正影響港產片沒落的原因完全不是你說的那些
以下三個才是重點的因素 而且三個因素都跟中共和香港回歸有關
1.競爭變多
港產片的黃金時代 亞洲是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與市場佔比能比擬東方好萊塢的
所以港片才能外銷各地 連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 最大的文化娛樂也是由東傳入的港片
這是香港文化影響力最大的時候
但是看看現在 韓國電影與電視劇崛起 是世界等級的文化現象
以"養消費者習慣"的角度已經反超香港久矣
回歸後中國磁吸大量港台影視幕前幕後人才 搭配自家藝術底子深厚的科班與幕前幕後
在短時間內於影視方面快速成長 不但品質成長 量是也海量
對華人市場的瓜分更是攻城掠地 直接分薄了港產片的比例 成為港片最大競爭者
印度寶萊塢崛起 以強烈的歌舞特色與浮誇演出效果保住南亞一隅 並且向外發展
連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也都發展出自己的影視產業
台灣沒能發展出與香港競爭或取代的國片市場 但跟東南亞各國一樣
依然保有相當程度的國產片產業 同時受好萊塢大片影響遠遠超過港產片消費
前有虎 後有狼 隔著太平洋還有美國飛來的老鷹
港產片面臨的威脅跟競爭 與黃金時代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的
2.人才磁吸 幕前幕後人員外流
如果說上個重要因素 中國影視只是最大競爭者這個角色
那這個因素 中國就是直接影響者了
97回歸後 大量香港影視產業人才 燈光 美術 布景 道具 武指 動作 劇本 統籌 特效
被中國以高薪與高待遇吸引至中國拍戲 而且還出現過以劇組為單位移動的現象
這當中有不少人最終究選擇定居中國 或是大部分時間留在中國工作
所以港產片面臨過一波人才荒 在人力資源的角度面臨了青黃不接的階段
打個比方 你各位喜歡臭的抗日神劇 其實很多都香港導演拍的
他們去中國拍戲 發現待遇好 拍著拍著就接了十幾套戲了
不知不覺 他們比小粉紅更抗日了 這點中國的網友也笑過
說抗日神劇都香港人拍的別老賴我們
這就出現了很尷尬的現象:你有戲想拍 還不見得找得齊人
拍戲是重度人力集約的模式 必須有一組幾十人到幾百人的團隊
在一段時間中集中合作生產才能完成
所以少了一半的人 你會少拍超過一半的戲
打個比方數字不一定精準
邵氏如果有300個可以互相支援的幕後 可以組成10組人
互相排班支援 可以在90年代的三個月內拍出20部預算中上的戲
那剩下100個幕後的天下一 在今時今日 三個月內是拍不出7套戲的
可能能拍出三套就偷笑了
這就是人力規模的優勢 也是現在港產電影人才荒的劣勢
更別提 現在拍電影比以前難拍多了 以後有空我再介紹
你戲都拍不出來了還怎麼賣??以前一年幾百套戲 就算大多數粗製濫造
依然可以承接發展出成熟且旺盛的消費群體
現在一年最多20套戲 超過一半都冷門 要怎麼發展??
3.創作力枯竭 中共害的
說這個這位朋友就不舒服了 但是是事實所以還是得說
中國有個機構叫做廣電總局
以前廣電總局審港產片的模式是這樣的:
香港拍片 上交廣電總局 廣電批核 不滿的地方要求改進 改好後把把改正版
(通常是刪剪版或結局正向版) 廣電核可發版號 然後這隻片在中國戲院上映
所以你會發現2000年初期一堆港產片有兩個版本
通常那種看X版的在網路上看到的跟我們在戲院看的不一樣
我們看到馬軍明明被洪金寶摔死了 怎麼他看X版的王八蛋馬軍最後在吧檯喝酒?
就是這個原因 X版來源是廣電版
這個時候的香港電影創作自由還沒有被荼毒得很厲害
勉強還算是維持了一個一國兩制的模式
而香港自己的影業還能勉強維持自主跟自由
差不多到了2010年代中期 15年16年的時候
最後的自主在爾冬陞主席的金像獎頒獎中飄散了
爾冬陞當時說 有時候我們最需要恐懼的 是恐懼本身
這句羅斯福的名言 其實背景是2016年一部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的"十年"
這部電影相當不和諧 講了非常多未來香港"可能"會變成怎樣的寓言(如今證明幾乎為真)
讓當時的主辦獎項的香港電影協會與各大娛樂新聞風聲鶴唳
擔心什麼時候中共與特區政府會封殺這部電影的入圍資格的氛圍下而說的
201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爾冬陞說了這番話
同時"十年"榮獲201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年度最佳電影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之後就是港中衝突加劇的年代 作為香港文化傳播的標兵 港產片被力求"自律自肅"
電影人的創作類型逐漸向幾個主要安全類型縮攏
所以歌頌警察的警匪片 跟 緬懷過去時代的人物傳記片變成安全的類型
只要最後正義必勝 正義的警察贏了 邪惡的賊匪輸了 就可以安全地拍
香港電影變成單極化 越來越多的片種被限縮在"安全"的創作範圍
而人畜無害的小清新作品 例如淪落人 麥路人 媽媽的神奇小子
以及苟延殘喘的賀歲喜劇跟報復性消費下高票房的黃子華片
也成為了"安全"的劇種
故事最怕的不是一個故事被說幾百次
只要是個好故事 即使重複被說幾百次 都會有人欣賞
故事的死亡 在於明明是全新的故事
但是觀眾已經像是看過了幾百遍一樣 能預言接下來的發展跟結局 乏味與陳腐
當故事再也無法給觀眾帶來體驗與感動 這才是故事死亡的瞬間
像是現在香港電影的創作方向一樣
也像是越來越容易預測的"警匪片"一樣
這才是香港電影創作力枯竭的原因
上頭明著壓 下頭搞自律 上下一起炒好這桌樣板的大菜
這才是港產片風華不再的主要原因
競爭激烈 人才凋零 創作枯竭
其實還有小因素我沒講 就是能帶動票房的演員枯竭的問題 算是第二項因素的延伸
不過我覺得這篇文章夠長了
總之香港電影的衰落不是單一因素 但是全部因素 或多或少都跟香港面臨的
整體社會與產業的困境 以及這個困境的元兇
程度不一的關聯 有的稍有影響 有的千絲萬縷
把這個"房間裡面的西邊大象"排除在外 你永遠無法知道為什麼港產片會淪落至此
--
港片落寞,中國磁吸因素估計佔九成,而台灣市場並不
足以支撐大量電影票房,建議覺青別再台灣看世界。
他講的是台灣開放好萊塢電影
台灣開放好萊塢電影之前, 有不少院線是專播港片
這個論點是王晶自己講的
真的,有功夫片誰要看站椿對射的無聊西部片
台灣自己電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最大問題是國片蠢
到讓回來再看的觀眾再失望一次
人才磁吸才是衰敗重點,產業都不產業了
至於港片?我現在看第四台還是看得下去10年前片子
,但這十年看不下去,這問題大了
20年前港片亂拍也好看鞥,現在港片認真拍還是難看
看看新九品芝麻官改編成什麼樣就知道房間裡的大象
厲害
以前港片亂拍也是有產業人才在經營的
兩相對比就知道有沒有產業人才真的非常重要
90年代初新藝城跟德寶都倒了,香港票房的成長也挺
不過片酬工資的高漲
當年許冠傑200萬片酬已經是驚人,90年代時每個大咖
都比這高了
台灣資金很重要,你以為龍五拍電影是靠自己的錢嗎?
是台灣蔡老闆給的好不好
當年包括周星馳電影,劇本都是各種天馬行空荒腔走板
,但拍攝量大,一個導演一年最少能出一片都算產量低
功力用磨也磨的出來。一部好片是十幾部爛片陪襯托出
好萊塢每年還是大量B級片,這些電影創造的工作才成
就電影工業發展
90年代後的港片很多都粗製濫造,花在明星的片酬比製
作費高
推 講得不錯
功夫被翻拍就被臭到不行,即便全香港劇組也沒用,因
為中國產業環境就速食化,一堆網紅整形臉,禁不起磨
練的武打戲,好像大家都只想草草了事。
優質文章,推!
沒錯中共才是最大禍首 以前港片特色是大膽敢拍
看現在翻拍的一堆老港片 通通陣亡
功夫沒有被翻拍,那只是演員訓練班實境秀的一個橋段
加入中共国的味道就會變調 他們為什麼沒察覺這點
港片的水準都還有,但比較像文青系所以不賣座
香港的院線全面都被中國滲透或超強影響下,也是重要
因素。不給你排院線,能怎麼拍?
推認真討論
優文
後面新故事的比喻好強
Push
不對啊,好萊塢最近一堆老片翻拍其實也都爆死,大
家都是貴古賤賤
就跟你問老人 那些新翻唱好不好聽,他們都會牙起來
一樣
沒有中共元素,以前那一堆禁忌玩笑拍出來,也不符
合這個時代的審美趣味
推認真解析 忽略中共的因素真的很可笑
當不再把港片當港片的時候 就可以忽略中共的因素了
變成一樣的形狀 就沒什麼好看了
推
以前港片一堆調侃中共的暗梗,現在敢?
所以是港片沒落是在於中國大市場的磁吸效應?那如果
香港不是歸化中國而是美國也通啊~因為人才只會大市
場走 就算強也是大國國片強 在地港產片沒落是必然
就跟國語歌台灣不會再有代表作一樣
邊陲文化無法進入主流的道理
專業文
台產國語歌其實還是有當代經典啦
只是也必須融入電影中 比如說月老的如果可以 跟當
男人戀愛時的茄子蛋
當時台灣資金並不少 龍祥、學者等都是港片大金主
安全劇本好萊塢也是各種政確審察
好萊塢翻拍新舊一比較高下立判
只有SJW不能接受以前的審美趣味
推認真
推
專業打臉文
推 優文
不管!反中就是反智啦!
推~
推這篇
推
KKC發文就推
第二點台灣資金是王晶本人說過的 在圓桌派好像
31
Re: [討論] 香港電影毀於濟公和大話西遊升 : 直接斷了香港電影的後路 : 裡面王晶又沒提到大話西遊 標題寫得好像是一部濟公害的11
Re: [討論] 為什麼台灣這麼愛看+9片?這個論調真的很幼稚 那好萊塢的教父 四海好兄弟算不算美國+9片? 香港的英雄本色 最近重新上映的天若有情 跟古惑仔算不算+9片 日本也有一堆極道片 石原裕次郎 高倉健 小林旭 都拍了一堆 21世紀也有三池崇史的熱血高校系列18
Re: [新聞] 馮淬帆怒批王晶「害慘很多人」 高喊:記推 tmlisgood : 王晶最紅時期根本不是香港電影黃金期,而是由盛轉衰 03/23 14:37 → tmlisgood : 的黑暗期,當初德寶、新藝城、嘉禾時期才比較像是 03/23 14:37 → tmlisgood : 黃金期 03/23 14:37 推 tmlisgood : 後來德寶、新藝城都倒掉,市面上充斥一堆王晶爛拍 03/23 14:40 → tmlisgood : 的戲,花幾個禮拜就拍出來粗製濫造的作品搞壞了市 03/23 14:4013
[請益] 以前香港電影票房為何都這麼好最近在看周星馳的wiki發現 發現很多經典香港電影的票房都是遠比在台上映好很多 例如九品芝麻官 票房在香港港幣賣了3000萬,但是在台灣才1000萬台幣8
[問卦] 有沒有以前香港電影裡的經典台詞香港電影,又稱港產片、港片,始於20世紀初期,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全盛時期年產量 超過三百部,為香港贏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此外,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 一大盛事。 小弟只有想到 1.開個六給他讓他贏莊家一百塊6
Re: [討論] 港片是什麼時候開始進入黑暗期的?香港的轉捩點在1993年 王晶雖說是周星馳的濟公在台灣賣不好造成台灣片商反彈 但是台灣片商早對香港製作方的囂張不滿 加上政府想要進入WTO與美國的301條款壓力所以也希望開放洋片 所以台灣開放洋片是遲早的事- 所謂港片沒落 和 中國審查無關。原因如下: 1、港片輝煌時期,99%的電影都是閤家歡、不涉及政治紅綫的商業電影,到現在也是放在中 國的影音網站隨便看。同樣的爆米花電影,當時每年拍幾百部,現在拍不出來,自然和審查 無關。 2、台灣、歐洲有自由,電影產業相比二十年前是發展了、還是同樣萎縮了?所以自由和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