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哥吉拉-1的製作成本在美國引起議論
降低十倍成本對現在的好萊塢可能太難,日本的業界現況也不見得可以直接參考
但把成本砍半的製作方式還是有人在嘗試的
今年的《AI創世者》用8千萬預算拍出近乎2億成本大片的質感,在上映當時也有獲得一些討論
導演蓋瑞斯愛德華有在專訪聊過,認為現在好萊塢片商為了降低風險,完善的製片計畫反而成為包袱也越來越臃腫:
為了防止意外降低風險,所以制定了很完善龐大的製片計畫 ->
龐大的製片計畫牽一髮動全身,一發生意外就要耗費更多成本補救 ->
為了防止意外再度發生,所以制定了更完善更龐大的製片計畫 ->
如此週而復始、惡性循環
而蓋瑞斯愛德華的嘗試是,更靈活自由的製作和拍攝流程,例如:
- 前製時只有大略的概念,後製時才完成完整的美術設計
- 拍攝時會清場使現場維持在只有四五人的小團隊,這樣才可以靈活自由的多拍多嘗試
- 多多利用現成的實景,少用藍幕綠幕甚至完全不使用動作捕捉
- 後製時和特效團隊充分溝通,靈活運用拍攝到的素材
當然不是每個導演或每部片都可以比照辦理(蓋瑞斯愛德華也是說他算是在實驗)
但從《AI創世者》到《哥吉拉-1.0》正好都凸顯出現在好萊塢大型商業片,在成本控管和執行能力上都有明顯的結構問題
--
基本還是那些簽大片酬的影星 那一塊就在那邊要付$
賠錢能解決的 你多慮了
好了啦 還在牽拖影星 我就問老鼠賣崩的片 有幾個是
拿高片酬的?
最多的大概也就史嘉蕾2000萬吧 但是史嘉蕾在其他片
也有證明自己的實力 所以這鍋跟她有關嗎
不論制片演員導演特效就連送便當 賠錢能解決一切
史嘉雷至多2000萬左右 小勞勃道尼大紅後2000萬起跳
不過窩說得是 不管電影推出後有沒有賣崩/拍得爛不爛
影星的大片酬成本就是凍在那裡 尼要回收就是大票房
美國就極端資本主義市場 就有人以為片商都白痴白白
給影星高片酬 自己最聰明 嘻嘻
回收不了甚至虧損 就是現在這樣,美國片拿日本片來
比較檢討 嘻嘻勒..原來如此,那你慢慢校好了
照某樓邏輯運動比賽給球員高薪也是白痴 慣老闆邏輯
環太1也沒大牌 還不是拍的好
原來是日本拍的 嗯,先看過再說 很少有好看的
為了防止意外,所以制定大企劃,結果意外怎麼更常發
生?
可以取材日本 宣傳低薪降成本 壓榨美國奴
其實只要片拍得好看 觀眾根本不在意你花多少錢
影星值那個錢你要讓他發揮票房號召 不然純屬浪費
注重CP值是拍不出大片的,看看卡麥隆
商業片賺錢最重要,誰管你會不會變大片
他其實也沒說給高薪是白癡,他只是說影星的薪水就在
那,花費就是那樣,自然要想辦法回本
高報酬代表高成本,高成本代表要高票房才能賺錢,
好萊塢覺得只要高成本高品質,高票房應該也順利。
但這就像你看隔壁拿國小考卷考100分,就覺得我考數
學奧林匹克應該也能100分般一廂情願
想保底的是資方,最好導演都照套路拍
但導演通常忍不住手癢就想試看看別的(可能是題材
、手法、製作流程)
像是大衛芬奇喜歡一個鏡頭不斷重來磨掉演員習慣的
套路,也是增加成本的拍法
一般做生意人事成本怎麼也要三四成 兩億大片給幾個
首演千萬高薪也合理吧
一個鏡頭當下不斷重來的成本應該還是比整部片都拍完
後才發現這邊不對那邊不好然後大隊人馬重新召集補拍
來得低吧?
米老鼠現在問題比較像這種,在案子推進時沒辦法
立刻反應,常常等到成品都差不多出來了才又改。
這跟好萊塢制度有很大關係,況且分成獨立製片跟影業
我自己猜啦,迪士尼從漫威電影的經驗學壞了
從2008年鋼鐵人在沒有完整劇本的情況開拍,摸著石
頭過河開始,後來凱文費吉為了避免影迷看漫畫猜故
事降低期望值,讓拍攝現場也長出時間分支,導致大
量召回補拍、VFX部門困在各種被修剪的時間線但是
這些片結果都大賣,高層因此覺得fix it in post真
的可行,該好好把關的源頭就鬆了
兩種的製片方式差很多,AI那部是獨立製片最後才吸
由福斯的子公司來發行,靈活度跟影業要拍片的流程是
差很多的,還真以為影業們不想降低成本來拍嗎,這些
高層都是名校畢業在業界有一定程度才能當上影業高層
但也受限於影業就是要養很多人,很多隱藏成本是拿來
做黑的,只能說影業的層級牽扯的人少輒數百動輒上千
不是你說要靈活、要現場重拍就能做到的
不然這些高層最後省別人的錢了,這樣他們才能放進
自己口袋,現在影業的問題在於對於怎麼吸引觀眾上
戲院已經迷失了,任何砸大錢弄出來的特效跟聲光效果
有幫助,劇情方面討好少數族群、團體就有用,但忘了
娛樂產業吸引人的東西是什麼。昨天看了哥吉拉覺得有
找回以前小時候的哥吉拉的感覺
美國特效公司可能一堆年薪十萬鎂的 日本絕對領不到
b級片鬼片搏一把看能不能大賣,大賣成系列作就一直
拍下去
風飛鯊都能拍到6了,奪魂鋸11???
爆
首Po其實這事在推特也算有一陣子了。 簡單整理一下,一開始是一個義大利記者通過訪問跟其它資料, 「猜測」哥吉拉-1的製作成本約1500萬美金(約22億日幣), 隨著哥吉拉-1在美國意外得到不錯的口碑與票房後,影迷與討論者紛紛注意到這項資訊。69
美國編/導/演的薪水佔比高, 跟他們經紀公司夠力、工會強勢都有關係吧 (導演或編劇有經紀公司這種事, 在台灣似乎很難想像,有律師就不錯了?) 片場工作人員如攝影/燈光/場務/錄音/梳化服多半也有工會沒錯,X
我還是有個大問題: 山崎貴是不是骰子型的導演啊? 他之前拍勇者鬥惡龍、大和號都拍超爛,但是這部哥老卻好評如潮; 我本來因為山崎貴三個字不敢去看,現在都想進場了... 真的,聽到山崎貴就怕怕的,感覺很不放心?43
查了一下髒辮到底怎麼回事 一般做法是像影片中,原髮跟店家準備的「髮絲」編在一起 而根據人魚髮型師的說法26
其實那是在拍片方才會覺得花太多很不合理 電影工作者大概覺得要花這麼多錢拍不如錢給我就好啦XD 但站在花錢的那方 也就是電影公司或母企業來看 其實它們看法是從周邊產品就能不停回本1
你說的有部分對,以前電影稍微打平 甚至稍微有點虧本都不要緊 靠樂園門票靠賣玩具長尾收入 做公司賺多少錢沒關係 但有沒有看起來穩健的現金流很有關係30
(文長恕刪) 我是真的覺得很對不起原PO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誰能想得到 打臉會來得這麼快 台灣時間12月11號的文章 就這樣被美國時間12月12號凌晨的報導打臉了8
有看孩之寶今年的財報的話, 其實玩具是賺錢的,卡片遊戲是賺錢的,電腦遊戲是賺錢的, 雖然玩具營業額有萎縮,但還是正利潤, 今年真正虧損最多的,是Hasbro Entertainment部門, 也就是拍電影電視劇的部分,
87
[閒聊] 哥吉拉-1的製作成本在美國引起議論其實這事在推特也算有一陣子了。 簡單整理一下,一開始是一個義大利記者通過訪問跟其它資料, 「猜測」哥吉拉-1的製作成本約1500萬美金(約22億日幣), 隨著哥吉拉-1在美國意外得到不錯的口碑與票房後,影迷與討論者紛紛注意到這項資訊。46
Re: [新聞] 破紀錄!魏德聖《台灣三部曲》8天集資2000萬 網淚推:我是希望魏導別再搭實景了 能用特效就用特效 這是Blender創作家Ian hubert自己搞的電影的製作片段 因為團隊小所以進度很龜速28
Re: [討論] 魏德聖再發長文痛批:有錢人的世界怎麼了?一般好萊塢發行一部電影, 通常是由電影公司/發行人 委託製片人開始的 前製階段 製片取得劇本後,規劃預算,10
[討論] 先別管勝利號了 台灣編劇能好好講故事嗎如題 先別管浮誇勝利號多少成本 更多的是反烏托邦片 概念先進 成本低廉 例如 使女的故事 也先別講 這種複雜的故事11
[請益] 日本電影是不是不太公布製片成本?一般大家可以從製作成本*2~3 來推估這部電影的回本線在哪 好萊塢片不管真假 好像都至少會提供一個數字給大家參考 而日本好像就不是這樣8
[討論] 蓋瑞斯三部電影:哥吉拉/俠盜一號/創世者蓋瑞斯.愛德華,一位英國導演 其實窩是在今年看過《A.I.創世者》後才記起他的名字 創世者影片開端那段混合虛構跟現實的世界觀簡介,確實讓窩回想起哥吉拉2014的片頭! 他真的算是很有想法的導演吧? 風格讓我想起《第九禁區》,但顯然蓋瑞斯喜歡大格局 可惜的是,AI創世者的世界觀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介紹,七年的時間應該是構思了更多內容 大致上,窩對這三部的排名: 星戰:俠盜一號>哥吉拉2014>A.I.創世者4
[好無雷] A.I.創世者 科幻史詩磅礡鉅作《A.I.創世者》8/10分 由《俠盜一號》《哥吉拉》的導演蓋瑞斯‧愛德華所執導 描述一個人類對抗A.I.的故事 整體來說 史詩感很強5
[好雷]AI創世者 冰箱裡沒有機械人的自由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影片影評2
Re: [問卦] 我朋友簽本票拍電影,還不出錢怎辦這就告訴你製片的重要 之前看李安的書講他拍父親三部曲的時候 雖然是相對小成本,但一樣是找來專業的 製片團隊,控制預算、規劃拍攝,比方說 哪幾齣戲哪幾個景放在同天拍這些都是事
24
[閒聊] 票房差的好看國片10
[選片] 恐怖片推薦?5
[請益] 有沒有跟紅豬很像的片?2
[情報] 2024 中國 金雞獎 得獎名單3
Re: [閒聊] 萊恩雷諾把女浩克在死侍金剛狼戲份砍光3
[選片] 餘燼/魔法壞女巫1
[情報] iTunes多部$90起寒戰.海角七號.本日公休1
[問片] 小孩在破解遊戲1
[ 雷] 餘燼1
[好雷] 《女兒的女兒》,身份束縛之外,她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