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為何對台灣
文章標題: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為何對台灣電影產業是「百害一利」?
文章內容:
https://i.imgur.com/YmkQ2oT.jpg
朋友問我為什麼這麼討厭魏德聖,甚至討厭到要寫篇長文。齋主我非是電影產業相關人士,但對電影確實有幾分了解、憧憬和理想。若說我心中有什麼對於台灣電影的夢,大概就是希望未來電影產業能規模量產工業化,讓產業相關人士,能建立起整套的電影規範,推演出屬於台灣電影的商業化公式,讓台灣電影擺脫賠錢貨的標籤。
雖然這個目標很遙遠,實現的方式也模糊,但我卻能清楚的知道,魏德聖豪賭的電影製作方式,長期來看對台灣電影只是傷害,而且這種方式所能累積的產業經驗值也相當有限。
若是魏德聖自己找倒楣金主投錢拍電影也就算了,這次電影專案還與政府相關優惠有關,更何況魏德聖還向群眾搞起了募資,根本就是搖著民族主義大旗,拉著所有愛電影的觀眾,以及整個電影產業,陪他一起搭上通往地獄的直達車。
我首次認識到電影是門很花錢的事業,是距今20多年前的《鐵達尼號》。詹姆斯卡麥隆為了沈船時的真實感,電影團隊複製了鐵達尼號的右舷,而這項決定不只是複製船的成本高昂,就連拍攝成本也隨之提高,畢竟製作團隊為此還得特地找個足夠大的水箱,才能進行後續拍攝。
在《鐵達尼號》的幕後花絮中,明眼人都能感受到其工業化程度和高昂的成本,以及優秀的管理制度。1997年的《鐵達尼號》成本高達將近3億美金,不過這部電影雖然昂貴,但後續數十年的回收,只怕是10倍不止,更何況還得了一堆獎項。從那之後,電影成本的紀錄就不斷被刷新,《加勒比海盜》、《阿凡達》、《魔髮奇緣》、《復仇者聯盟》久而久之,隨著通貨膨脹和全球化,再也沒人能準確計算到底哪部電影比較貴了。
或許因為台灣人都帶些自卑性吧。當台灣觀眾進戲院看著好萊塢的大製作大場面電影時,總會幻想著某天台灣也要來這麼個一部燃燒經費的電影。正如魏德聖幾次在訪談中所說,難道台灣人就不能有個超越《阿凡達》的夢嗎?
記得當年《海角七號》意外爆紅後,魏德聖於幾次訪談中,都是用著同樣的說法募資。那是個《阿凡達》統一全球票房的年代,這股熱情燃起了台灣人也要有個史詩電影的心。當時魏德聖挾著名氣,確實贏得了不少電影人或金主的支持,乘著這股氣勢,加上媒體持續的報導,《賽德克巴萊》上映了。
劇情不知所云,重點模糊不清,節奏掌握不佳。成本高達7億元《賽德克巴萊》,理應要14億左右的票房才可打平,但最後總票房卻只有8.8億元,其中國際市場的票房甚至只有7千萬元。
口碑不佳的事實,也從上下部曲的票房差異得知,上部曲《太陽旗》的票房4.72億,而下部曲《彩虹橋》的票房掉到3.18億元。雖說結構相連的續集電影,票房上多少會因此打折,但也可見許多觀眾進場看了電影,是抱著失望而離場,對於次月上映的《彩虹橋》當然也是興致缺缺。
https://youtu.be/EqDpO-ChZik
這樣的製作規模超過了台灣電影產業經驗所能負擔的極限。台灣從未有過這樣的電影製作,管理方式遠遠不足,不管是在電影製作時的成本控管,又或者如此大批電影團隊的管理,都嫌經驗不足。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花了一堆錢在沒必要的事務上。
不過這樣的巨型電影投資,對於電影產業者的經驗,倒是很有幫助。電影從業人員能藉著這類超規模的製作,接觸更專業的技術和團隊,也理應會因為規模的增大,導致分工變得越加細緻,專精的電影技術也能更加頂尖。
事實上,魏德聖本人會有如此大製作的夢,也和過去這種製作經歷有關。2002年上映,由陳國富導演的《雙瞳》,魏德聖在其中擔任要職,而這部電影就是由好萊塢投資製作的。當時團隊人員曾在訪談中多次提到,《雙瞳》帶來的經驗和影響,絕非是僅僅只是一部電影。
「小孩開大車」的優點,就是能增加產業經驗值。但相比於優點,缺點是更加致命的。事實上台灣電影市場消費力雖然足夠,好萊塢大片的全球票房,甚至能排上前10名。不過台灣人口就只有2300萬人,相比於美國好萊塢以全球為市場,中國超大的內需,日本破億人口,韓國5000萬人口,印度寶萊塢的市場更大,甚至相比於英法德的歐陸市場來說,台灣的人口數就是這麼不多不少,製作及資金的規模當然也無法與他國相提並論。
「開大車」所代表的就是強行壓榨電影產能。台灣電影圈熟知的金主們,約莫有個百來個,這些活菩薩多半都不計得失的投入資金到電影產業中,只為了圓一圓電影夢。假設活菩薩們每年共同的資金就是這麼多,再假設這些資金規模能產出的電影就是10部,而這10部電影就是10個團隊分別練兵的機會,未來也會有10部電影的公關活動以及後續新聞。
今天硬是要將資金聚集於一部電影,那這部電影必然要比其他電影來得保守,也必定要有資金回收的相關保證,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一個比一個還政治正確,因為沒有團隊和金主想惹爭議和麻煩,這些紛端都會導致票房上受到損失。
因此若台灣想拍個大製作超規模電影,考量到票房收益問題,則必然需要選擇個不單屬台灣的普世價值,如此才能走出台灣市場。《台灣三部曲》關於西拉雅族的題材,又能引起國內多少消費族群的喜愛和助益呢?這題材不僅是不保守,更是冒著風險極高的豪賭。
活菩薩們過去投資電影,對於資金能回收多少雖然心裡有數,但至少得有個至少的說法和回收比例。活菩薩們未來才會繼續電影產業中擔任活菩薩。否則一部電影慘賠後,心灰意冷的菩薩們,怕是也失去了救世之心。並且雖然電影產業者能在一部大製作電影中分工得更細,但導演、編劇等處於產業更核心的練兵機會,反而因此喪失。
對於電影產業來說,對於新題材、新手法、新技術的嘗試,是需要個別導演和編劇從中摸索的。因此將資源集中於一部電影之上,雖然在短期內將有許多成果和經驗,但以長期來看絕對是弊大於利。
https://i.imgur.com/RdRrAxS.jpg
根據文化部統計,台灣每部電影的平均製作成本,已經從幾年前的6000萬台幣,降至近幾年的3000萬台幣上下。2018年,每部國片的平均成本約在2813萬,而當年度發行了64部國片。經此換算約可得到每年國片製作總成本約落在18億新台幣。魏德聖導演所計畫的《台灣三部曲》預算為45億新台幣,平均成本落在15億,幾可與台灣電影年度的總成本相論。
關於電影成本和票房的關係,我簡單說明。你在電影院買一張300元的電影票,並不會全額交付給電影公司,畢竟戲院也是要賺錢的。根據簽約分成方式會有些差異,但大抵來說可粗暴的將分潤視為50%,也就是300元中有150元將分給電影公司一方。按此比例來說,成本高達45億元的《台灣三部曲》,若要打平製作成本,則票房則須達到90億元。
為什麼說《台灣三部曲》必定慘賠?從票房結構上來說,就清楚得多。台灣每年國片年度總票房約在7到9億,就算9億全被《台灣三部曲》通吃,也必須要花費整整10年,才能至少與成本打平。馬上就有人反駁,這樣一部大製作的電影,怎麼可能將其視為尋常國片?
台灣戲院的票房榜首,依舊由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佔據榜首,票房高達11億元,而這幾年上映的強片《復仇者聯盟4》則是9億。換言之,僅有3部曲的《台灣三部曲》,每片至少得是這些強片的3倍熱潮,才有機會將成本打平。事實上,即便是台灣整年的年度票房,也不過100億台幣左右,也只能勘勘與《台灣三部曲》打平並小賺,這是怎麼想也不可能達成的成就。
有人說如此製作的電影,單靠內需怎麼可能回本,自然得放眼國際,將市場定位在全世界。《賽德克巴萊》的國際票房僅有7000萬台幣,而《KANO》於日本的票房約為3500萬元,在香港約1700萬元。兩片都證明了在當前,單純的本土歷史題材非是電影製作上的保守選項,而是高風險題材。
https://youtu.be/PvBvkp-r4C4
事實上,台灣外銷成績最亮眼的電影,應是2018年由林孝謙所執導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台灣票房約2.4億元,加上於香港、新加坡、中國甚至馬來西亞都有驚人成績,全球票房最終達到48億新台幣。可《台灣三部曲》要想複製如此熱潮,除題材應更具備普世價值外,成本的控管更是至關緊要,畢竟《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只有僅僅只有3000萬元台幣左右。
我非常不能明白,為何魏德聖總希望實景拍攝搭配歷史重現,事實上這也是我最反對魏德聖計畫的原因。電影拍攝與歷史重現,應是兩門全然不同的需求。電影拍攝講求視覺表現,對於鏡頭拍攝不到的細部,因為有成本控管上的需求,自然不會被重現。
舉個最好的例證來說,就像是主播台上的主播,她們可能下身穿著運動褲或棉褲,因為鏡頭並不會拍攝到半身以下。如果要追求歷史還原,那場景及道具的成本將無限攀升,除了要請來專業的歷史和美術團隊做顧問之外,最後歷史還原後的美術,也不見得會受到消費者喜歡。事實上,所有的歷史電影,都因應了觀眾喜好而調整了美術。反之若投了觀眾所好,那這個電影實景,又還具有多少歷史價值?
現今多半實景拍攝的電影,幾乎都與成本考量有關。當然導演們都是喜歡實景的,畢竟實景拍攝才有那種「拍電影」的味道。但考量到劇組人員的機票、食宿、搭景或封街的成本等等,若這筆帳稱得上划算,才會選擇實景拍攝而不以動畫特效取代。舉例來說,諾蘭在2020年的《天能》,劇組人員即因為讓片中有幕波音747爆炸的戲,人員考量到取景、拍攝和後續等問題,乾脆買台747的外殼來爆破,而非用電腦特效處理。
事實上如今大型電影工業,完全的實景拍攝已然不多。就算不論英雄、奇幻或科幻電影,哪怕是都會愛情電影中的場景,我們見到的背景、景物、路人或前景,都有可能是用特效取代。
特效對電影產業的影響極深極大,不只有效解決了許多瑕疵,甚至還能創造天氣條件,降低臨演數量,甚至最根本的降低劇組交通費用。有人可能會說特效合成看起來就是假假的,但我卻說電腦特效才是讓電影產業真正降低製作成本的方法,也是影視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絕不是什麼實景拍攝。
實景拍攝並非不好,但為了拍攝而搭全景,真的是已經被淘汰許久的思維。即便今天我們假設這投入的電影預算,全然是為了產業練兵,那這些預算也應該投入到特效上。無論是扶植本土特效公司,還是培植編導與外國特效公司之間的合作默契,都不該是投入到搭實景拍攝。
搭實景最後的結果,就是資源通通被浪費在電影看不到的地方上,而對於團隊所累積的經驗,也難再下一部電影重新運用。反之若投到特效公司上,不但經驗可反覆運用,規模化流程化後,也能順利將此類經驗和技術,下放到連續劇或偶像劇上。
https://youtu.be/zYIAbY5q7kM
我更加不能明白的是魏德聖說因為打造的實景沒好好利用很浪費,所以乾脆將這些搭好的實景,打造成歷史主題樂園此一決定,為此魏德聖不但與地方政府和部分財團合作,計畫用百餘億元打造「豐盛之城」樂園。魏德聖提到:
我希望這裡會是讓你「動腦」的娛樂場,完全不想打造那種有滑水道、雲霄飛車的傳統遊樂園。
遊樂園經營並非那麼容易。國內遊客數量最多的遊樂園分別是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六福村、劍湖山樂園及九族文化村。除卻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因為交通便捷及票價親民之故,每年入園人次達到200餘萬外,知名如六福村也僅150萬左右,而劍湖山及九族只能在100萬左右徘徊。
老牌六福村在幾年前大砍員工前,虧損連連,幾近成為六福集團的大包袱,而劍湖山早已虧損多年。更別提那些因為虧損而收攤的遊樂園,如悟智樂園、布魯樂谷及台灣電影文化城等。更何況,「豐盛之城」半點遊樂設施都沒有,到底期望能有多少遊客?
遊樂園普遍虧損並非台灣的特有現象,即便招牌響亮如迪士尼樂園,巴黎迪士尼也虧了十多年,香港迪士尼自開幕以來皆虧損,只有東京迪士尼能連年賺錢。那「豐盛之城」這個名氣和魅力都不如迪士尼的樂園,又要如何說明能賺錢?
台灣最有國際吸引力的景點,應是國立故宮博物院,但其遊客數量也不過近400萬,這還是建立在故宮交通較為方便,且位於台北市內。關於樂園經營,已有更專業的人士,以自身經驗和知識,提醒該團隊切勿太過樂觀,文章於此。
魏德聖還有一種說法,要透過「台灣三部曲」替社會留下文化資產,也給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歷史教材。但我真的很好奇,魏德聖在《賽德克巴萊》上映前,幾次媒體採訪下來,也強調歷史教育的重要性。
但我真的很想請教任何看過《賽德克巴萊》的人,在看完以後到底對賽德克族了解多少
? 對日治時期的認同衝突了解多少? 對彩虹橋的信仰和概念又懂了多少? 當時投入的資源也不計其數,但最後換到的歷史文化教育,又還剩下多少?
事實上,社會不會因為一部電影,就喚醒人們對於歷史教育的重視。如果真有部電影能有這樣的渲染力,我相信這部電影必定也不會是幾百年前,和如今人們連結較淺的原住民故事,而更應該是著重於現代台灣共識之所以得以形成的相關歷史故事。我認為台灣人的自卑性,這些年來確實有些過頭了。
台灣的歷史就是年輕。歷史年輕的國家,照樣有其價值,我們不會因為投入資源去挖掘歷史,就變成其他有著淵源由來的古國。文化發展也不會因為對原住民文化的深掘,而有什麼發展和前進的改變。我們就是我們,熱蘭遮城、西拉雅族、甚至豐盛之城都是過去曾經的歷史沒錯,但對社會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把握我們的今時今地,思考著怎樣的未來才是我們所希冀的樣貌。
有部分台灣人,很討厭所謂「小情小愛小確幸」風格的電影。但我卻覺得這類電影不只在本土及外銷票房上很成功,某個層面上也代表著台灣的文化樣貌。我們確實夾在美國和中國兩大強權中間,過去還曾經是反共的第一島鏈,但這個隨時有可能擦槍走火的小島,竟然享有多數民主國家都難擁有的社會福利和幸福指數。
「小情小愛小確幸」又如何? 比起整天大歷史、大格局、大場面的國仇家恨,但人民卻連幸福都難有來說。我反倒認為,台灣的「小情小愛小確幸」是無比獨特的文化符號,其實也不見得不得引以自豪。
========================
附註:雖然是兩年前的文章,但今天看起來卻沒什麼違和感
魏德聖依然是那個瘋狂燒錢拍電影的導演,至於這樣燒錢對台灣電影是好是壞
我們或許可以從這篇文章的說法窺見一些端倪,值得深思
--
牆倒眾人推 黑魏產業鏈動得很厲害 目的就是要打壓台
灣民族意識
這篇是兩年前的舊聞? 那麼當年大概被魏粉噓爆了
咱們市場太小 不然魏這種玩法放國外其實也還養得起
不至於到動搖圈子的程度
真的是通往地獄的錢坑,大錢坑
推
認真推
兩年前這種文是超級大逆風欸
他不是連配音都要實景嗎
一樓的言論也可以轉換成 當初挺魏就是洗臺灣價值
推 不會控制預算的導演不要再拍了
那個計劃當年一看就是會賠死的
現在魏導被看破了 也不要再用臺灣價值去護航了
講真的,就是who care 西拉雅啊...
推
把魏德聖跟臺灣價值綁在一起真的不好啦
換句話說,他如果不要用這種方式執行,早就可以拍出
一系列充滿台灣民族意識的作品,到處去參加影展到處
宣揚了。
這些當初就不少人講了但就一堆人不看現實面
先不提台灣內有多少人對這題材有興趣(提了傷感情
當時護魏隊還會嗆,沒拍出來你怎麼知道一定賠
在國際市場上這題材絕對討不到便宜的
愛台灣 愛台灣 愛台灣 愛台灣 讓世界看見台灣
冷門題材不是不能做 但你又沒有好萊塢的宣傳力度
三部曲拍不成根本是上天眷顧台灣
國際市場根本不用想
就算是好萊塢,拍原住民的歷史題材也沒成功過
說什麼賠錢這樣想就不對了,應該是說賺到一部45億的
電影 + 9億的票房,賺爛了賺爛了
這文還是別拿出來冷飯熱炒好了= =
1樓,一樓,1F剛好就是在證明,檯面上主張振興台灣
電影的人,都是想為政黨政治服務
那寫不出好劇本做出來賠一屁股,實屬正常
什麼牆倒眾人推?那時候誰敢講不同的聲音馬上被噓報
兩年前的文章,當時魏的三部曲話題很夯,哪有牆倒
眾人推。我很佩服兩年前能有這麼深入分析的文章,可
惜魏聽不進去。
民族意識就是當初希特勒拿來洗腦上位用的
電影就是娛樂產業!卻硬要跟民族主義、政治、教育搞
在一起毫無必要!
其實他45億台灣三部曲時 就一堆人在嘴他了 不是沒有
建議魏先生改行出來搞政治好了!
每次都要搖著台灣的大旗 金主找不著 才來找粉絲們伸
我記得兩年前大概五五波吧 有批評他的 也有說
不試試看怎麼知道行不行的
2年前的文章一針見血 希望可以點醒夢中人
要多少人進場愛台灣 才可以補平那些成本虧損 從這想
純噓喜歡把電影娛樂事業當成為政黨服務的韭菜
1F那個一看就知道是反串的阿
不過就算那幾十億分成其他電影 也不會浪費金錢時間
去看
其實不去管他花錢的問題 魏依舊是台灣的大導演啊
鬼滅甚至大大小小 還有瘋狂粉絲 20~30刷 才有那票房
最起碼拍的片都很喊得出名頭來
一般觀眾可能就很直覺得想說啊人家不是有很多名片
看個電影幹嘛還去管幕後的問題之類的
牆倒眾人推? 是不是有人以為這篇是新文章??
有些側翼都跳車了 要切割還是要硬保你們商量一下
這篇是兩年前就發表的舊文 當年肯定大逆風
聽到成本至少45億很多人就下車了吧
當年這篇是真的逆風
的確我只想看爽片,歷史三小是什麼
台灣人自卑性要不要改一下?改成台灣電影人之類的
這篇很久以前看過了 應該也是這裡的版友 電影版應該
是五五波
當年五五波是因為大環境因素吧...
否則45億拍這三部曲片,常理判斷都知道不行
板上還搜得到啊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
我就單純看電影 誰跟你自卑
商業上註定慘賠,只能從其他層面試圖解釋它的"價值"
45億其實不多 中國剛上的封神三部曲是30億人民幣
當年的護魏隊很多啊,不可質疑你的魏導
約是130億台幣 只要台灣三部曲能在中國爆紅就能回收
台灣三部曲在中國賣...睡吧,夢裡甚麼都有
人家封神三部曲拿3倍台灣三部曲的預算都沒在怕了
比悲傷更悲傷全球票房48億!!!!!!
靠 這是神吧
大環境因素是啥 台灣當時的消費能力變成十倍了嗎
所以重點只有一個 台灣三部曲不能只靠台灣票房
商業上從來都不行,是"其他層面"讓當年變成五五波
這就是所謂的大環境,再講就會超出電影版的討論範圍
推!
但是台灣三部曲註定不會有國際票房
推
如果我是中國水軍公關公司直接洗爆魏是台獨 片就不
能上
前面就有稍微提到,就連好萊塢拍原住民歷史題材,就
2021/01/14 的文章,當時支持的人還是不少吧
說魏去中國人騙錢 太天真
算片中已經塞滿了商業元素,結果照樣爆炸
#1V_wzGyT (movie) 兩年前版上就有這篇了 朝聖
當年五五波是因為那時候台派獨派主義盛行
政治正確通常就會做出一堆錯誤決策
賽德克巴萊在中國不行,台灣三部曲怎麼可能大賣啦
賽德克巴萊還是因為抗日,中國人才有一點人想看
之前就一直臭他了 只是一堆盲從信徒狂護航
朝聖兩年前版上這篇舊文 底下推文真的戰很大
所以台灣三部曲就算塞商業元素,可能也走不出台灣
好扯 可以賣到全球 票房48億 屌打 = =
自信點,把可能去掉
中國那邊的人口 可能可以回本 台灣呢 就單靠愛台灣?
推
去朝聖了一下板上的這篇,當年的護航推文真的很有
趣XD
大概找了護航id 變了嘴臉改駡魏了,中影發聲明後變
魏公司不敢發
支持的一人斗內一萬就好了 現在看起來就是只有鍵盤
也不意外,當時風頭正盛還有死忠粉,政治正確的時勢
台灣價值就是這樣被消費跟情勒到讓人反感,不再單
純的回到電影本身討論,有太多不必要的意識參雜其中
現在FB還是很多鍵盤魏粉啊,但只喊加油,不贊助一
毛錢
已經被台派搞得一聽到台灣意識就反感,滿滿的情勒和
理盲。魏德聖就是搞臭台灣意識的推手之一
所以魏提出的願景確實打動到一票人啊
支持他某種程度上是在幫自己做一場偉大的夢
魏應該是認為只要政治正確 政府早晚會出手相救
聽起來跟邪教有87分像
當年作者在臉書發這篇也是被罵爆=.=殊不知先知
你如果會去看「湖南三部曲」再來討論台灣三部曲在大
陸有沒有人看吧,神經病
中國歷史第一名票房的片245億台幣(戰狼2)
能把台灣三部曲拍到阿共幫你官推 就可以拚拚看www
要嗆這篇作者那也要有一定的程度
前面說到中國的「封神三部曲」看預告感覺很讚欸,
中國的電影工業越來越成熟,特效大片越拍越好,拍這
種題材雖老套但才會賺錢啊,這種大成本神話題材也可
以賣到其它亞洲國家。
這文看起來好像專業,但是看到花這麼多篇幅講實景
拍攝因為成本不流行,就看看就好,特效根本沒比實
景便宜,而且那還是在壓榨工作人員下的條件下,爭
這個根本沒看到重點。
台灣三部曲的構思其實很好也很值得台灣人知道,只是
實話總是刺耳
我會希望是由李安這類的導演接拍,不是魏導就是了
非常同意. 當年看到要蓋遊樂園就想說這人應該瘋了
說不定人脈還能湊到更多資金,反而更能夠成功。
馬力歐樂園, 哈利波特這種主題式樂園都是全球爆紅
資金資源也能真正善用
的IP才有這個膽量去蓋樂園,而且也是與人合作的模式
特效有很多種應用方式,不是都要全CG
至少會有817萬人進場支持吧
向國外影集一堆看似在實景街景上拍攝,其實都是演員
一個大眾還不熟悉的某年段的歷史題材作為主題樂園.
林北從海角時代就在臭魏 用台灣價值騙錢
還不設置純娛樂設施 這樣妄想賺錢我真是想不透
要確定他拍這個是「神話」題材欸
台灣滿滿充滿價值的北七
這人就是個夢想暴發戶
在綠幕前演出再合成實景拍攝的背景,這樣比全實景拍
前兩年魏知道電影版駡他,特地提出來說 網友不懂他
最懂
攝好控管拍攝環境,也沒全CG那麼貴
但你看他對主題樂園的構想卻是不要有遊樂設施…根本
不是賣IP的主題樂園
沒有遊樂設施的樂園不是不行,但是你IP要有號召力啊
吉卜力公園就沒有任何遊樂設施,又在名古屋那種尷尬
的位置,票還是照樣搶爆
所有案例都表示你得要有全球知名的大IP才有可能做
這種IP主題.魏的主題連台灣都沒多少人知道了
搞民族意識?張藝謀和吳京更厲害
不用想太多,頂多就是九族文化村的馬雅探險XD
對齁,當初還有護魏隊,好熟悉的名詞
不拿公家的錢,你要蓋樂園我完全沒意見
不認同這麼內需導向的看法跟結論 魏德聖的功力如何
是一回事 要是大家的想法都如此古板 侯孝賢永遠拍
不出悲情城市
如果是拿納稅錢去圓你自己的夢,簡單來說,吃屎
以前是滿欣賞他的 因為它的確拍出不錯的電影.海角七
更何況,那個樂園如果跟政府掛勾
號. 賽德克我都覺得是滿好的電影.只是這人的說話真
看起來又是個超大型的掏空弊案
讓人無法喜歡. 而他的計畫又非常天馬行空
魏已經用了這麼多機會證明他自己了,他的東西就很
明顯走不出去
主要問題就是成本控管啦 其他扯到電影題材的都是欲
加之罪
只要不拿公家的錢,你去騙財團投資算你厲害
主要是講話的方式好像每個人都欠他的一樣.
《悲情城市》沒有喚起對歷史教育的重視嗎? 詹宏志
是一個相當迷信國外大於國內市場的監製 而他也的確
有讓侯導賺錢
我嘗試把電影品質與導演個人分開來看.可現在對於導
演的觀感的確影響到了去支持電影的意願
原著小說看了我覺得沒什麼商業吸引力可言就是...
如果能募到45億算他厲害,愛怎麼拍都行,問題是他
計畫裡面又有政府BOT就是個超大問題
歷史教育www 用這種鬆散薄弱的理由花別人百億的錢
你甚至還不是什麼教育專業的研究者 只是個半路出家
的電影從業人員
悲情城市成本多少?票房又多少?LP比雞腿
這作者偷渡概念,把台灣電影侷限在小確幸,內容有深
度廣度的電影不等於就是必須花大錢製作場景,魏德聖
的作法縱然不對,但也絕對不會因此得出台灣只能拍小
確幸這種結論上面去,這是在壓縮台灣人民的自信跟
跟創作者的創造力,居心剖測。
最後一段很不同意
而且他憑什麼認為小確幸,就代表台灣
我想他最後一段指的是 你想要談大格局,你也得先有那
「台灣人就是只配小確幸,其他的不要想」 這樣社會
永遠不會進步。
我認為他最後一段根本自慰錯方向
個資本去談. 小確幸題材容易賺錢.你先賺夠了錢再去
反手打手槍,比較慢出來,然後很得意
拍你想拍的歷史題材. 要拍擺明不會賺錢的也可以,那
利在那???
大格局不一定要花大資金啊,那是劇本導演等等的文
化內涵與實力問題,不能說沒有錢所以不該想大格局。
作者沒有說台灣只配小確幸電影吧 作者是說 有時候小
確幸電影不一定會輸給大場面
現在魏德聖不就是因為他要花大資金嗎? 假如只花2,30
事實上就台灣人口太少 沒辦法養成本這麼高的電影
就算是大導史蒂芬史匹伯,也是要拍一堆賺錢的商業片
直接說 沒錢有沒錢的做法,別自己亂搞亂花錢不節制
3000萬 根本也不會有這些討論
從這幾年上Netflix的台劇來看 這結論也不見得差太遠
讓片商開心,才能支持他去拍那些屬於猶太人歷史的東
而且沒有錢你就是得拍一些小確幸來賺錢啊...看看大
佛普拉斯 也不是大場面 人家也頗具意義
這篇的主旨不就是在說魏的做法會讓群眾與金主有"
應該說格局不夠 不是只能小確幸
西
假如要搞"有意義的教育題材就得花巨量的錢且無法回
本嗎?" 假如魏沒有提出這麼誇張的計畫也不會有這篇
再來是魏導有嘗試過小確幸,不就 52Hz,死得難看
所以先拍出觀眾喜愛的電影,不要一開始就打高空
很多有深度的歐美經典電影也不是花大錢搭大場景拍出
來的,所以不用以資金問題去限制台灣現在&未來所有
的導演不該有所謂大格局的想像。魏的資金爆掉是他
個人問題,跟台灣只能拍小確幸根本是兩回事。
那時候敢質疑魏導根本是被駡翻吧
他本就不是科班出身,沒受過電影正統訓練還是有差的
台灣只看眼前的經濟根本不在意以後的發展
推
最近那個big我就很期待..
沒有人說台灣導演不能拍有格局有內涵有深度有價值的
所以他作品緊扣台灣意識,以情感面博取觀眾眼光還
算奏效,但一旦脫離這個主軸,它的劇情安排就很不OK
重點不是題材,而是要拍能夠賺錢的商業電影,這就是
題材,問題是出在你的規劃是拿45億去丟在海裡面
台灣手工電影業目前最缺少的東西
這篇文不就是在說因為魏個人問題導致未來想走這條
路的人更為艱難嗎
這應該跟大導個性有關,海角就矇到吃到飽,其他普普
他的理想電影畫面就是台灣歷史意味濃厚大場面氣勢磅
看起來很高端大氣的那種是他真正想拍的東西
要深入探究台灣歷史,紀錄片終究是比較適合的體裁
花費也不會那麼高。紀錄片也不是就一定要拍的死氣沉
沉的,網飛上一堆外國紀錄片都編排的相當生動有趣
引人入勝。
為小情小愛小確幸點讚
好文
推一個 一個情勒巨嬰害慘電影工作的故事
兩年前這個論點怎麼會是逆風 賽德克之後很多人都已
經看清魏德聖了 整天只會做夢跟乞討
寫的很好
其實近期的影集 人選之人 的方式也不錯.
當時批踢踢已經多數看破了,但臉書被罵得不得了。
看到魏就噓
賽德克巴萊上映前魏德聖的確是當時台灣電影界的神
但賽德克上集上映後 我相信很多人走出戲院的感想跟
我一樣 「蛤?花了幾億拍出來的東西就這樣?」上下
集的票房差異就是這樣來的 然後他後面每次出來情勒
跟乞討一次就越令人反感
導演只做夢,這人重現實
比較會騙錢的澎恰恰
推
說真的要信魏德聖的人不如去玩線上簽賭 橫豎都是騙
你去簽賭的勝率至少還高一點
拍電影不能想著賺錢,而是我們獲得了一部上億的電影
提馬力歐 哈利波特 是在反串嗎?=_=
有本事自己拿錢出來拍怎麼花怎麼賠都沒差,畫超大餅
成本拉超高結果一直要人要政府拿錢出來就別怪別人審
視如何回本
大陸拍電影 他們牆內去查很多都說是在洗錢
我怎麼都想不通 台灣電影沒他會死嗎
他這幾年忙著到處拐別人的錢來花 請問貢獻了什麼
賽德克巴萊前為什麼他就是神?? 莫名其妙
大格局不見得要花大錢?好 你回頭看一下魏德聖了嗎
?魏大夢想家看起來就是想繼續吹氣球那種 覺得搞不
好都是因為給我的資金成本不夠多 不然你要什麼 我
都土法煉鋼出來給你 那篇的原意是認為台灣可能還不
夠成熟 同樣的資金成本可以早就更多電影團隊出來
而不是孤注在魏夢想家 這明明看起來就很難回本的大
泡泡裡面
所以台灣還是適合萬年學生片
賽德克巴萊屌打現在台灣一堆鳥電影
唉
鄉民上個班都跟老版斤斤計較確要有錢人不計代價的
投資電影
所以賽德克芭樂 有大賺嗎?
賽德克很讚啊怎麼了
呵呵 劇情不知所云 笑死
格局是抽象的,指電影裡面傳達的內容深度、思想等
等,不是指場面。 小場面也可以蘊含大格局。
教育不計成本啦,推啦
如果有錢人那麼蠢怎麼不是你當有錢人
別什麼咖都往神壇上擺
我也覺得賽德克上 拍的還行 但有賺嗎?還是該開心
他心裡一定知道不可能回本 但錢都別人的就沒差了
當鴕鳥 拍拍手 感謝那時有個傻子金主去幫忙扛那些
債務 然後每次都這樣 無限循環嗎?
重點是現在台灣電影演技糞到不行 劇情才叫不知所云
好嗎 還在推給小情小愛
支持有理念的導演很好 但不要無限吹捧
但魏這種理念讓人不齒 全世界都該幫他圓夢
這篇就有寫賽片雖然票房大於成本,但是加上分紅
哪裡是為了台灣 他是為了成就他自己
實際上是慘賠
魏先生真的好高騖遠,以為全台灣都要成就他的理念。
要不是這次 讓人看到 想去 喔 原來當年那個傻錢的
冤大頭金主是郭 好奇 大部分一般人民百姓 看到賽德
克 想的是魏導好棒棒 有多少人還記得傻錢的金主是
郭 真的榮耀都在魏身上 有誰感謝過金主?沒有 都說
義賊好厲害 能跟有錢人挖到錢=_= 現在變成主動設局
的壞人了 笑死
推
支持魏的一人斗內一萬就好了+1 不要只會鍵盤支持
這敘述可以縮減為:魏導不適合當製作人。
看到開始綁架台灣價值就是墮落了
寫的好棒
這篇寫得很好而且面向很廣,也提得出數據佐證,蠻
有閱讀價值的
愛國 是惡棍最後的堡壘
金主滿身銅臭味 萬惡資本 魏粉不屑為伍
笑死了 沒有郭大冤頭大撒幣 圓個屁夢
賽德克下集賣爛的原因一部份是,台灣這邊注定要打
輸,人家要羞辱你還打不贏,跟現實有87%像,這樣觀
影心情很不舒暢
我有解法:斑斑看電影,國軍看電影!
靠北喔 屁那麼多 他以為他侯孝賢 楊德昌 啊?
他的豐盛園區 就是這樣打教育部的主意的吧 以國族
情操教育為名 要全國各級學校組團去朝聖+灌頂
不好意思我看到小孩開大車都一直想歪
當年55波吧 用屁眼想也知道45億不可能
純噓當年ptt哪是五五波,回頭去看兩年前的討論串明
明風向跟今天差不多,最保守說也是八二波好嗎
魏就不懂綠幕阿,所以整天在那邊實景硬幹
所以1F到底把家產祖產賣掉ALLIN了沒?
好笑,魏號稱台灣價值,結果卻是跟外省人拿錢
樓上 不然你以為義賊這種tag是哪來的XD
簡單來說就是想到把鬼島搞成魔界世界觀三部曲
電影是一門好生意。懂得就懂
我看這作者是沒有台灣價值喔 覺青準備出征了
人家會情勒本票都可以影射 其他台灣導演會嗎?不會
嘛 所以他可以這樣搞
頂多就是賊 義賊還把錢給窮人了 他是自己揮霍
台灣人就愛被情勒 你罵也罵過 沒辦法啦
一樓太急了
推
一樓急切到 讓人覺得是反串(笑)
唉看來作者是不懂魏導的成本概念 賽成本7億票房9億
那啟不是總共賺了16億嗎
以前還以為樓上的講法,是魏的抒情浪漫,結果看來他
是真的這麼想的才會有今天
認真推
什麼兩年前是大逆風,不喜歡魏德聖的文章都看了好幾
年了,那來什麼大逆風
"搖著民族主義大旗 通往地獄的直達車" 確實如此
台灣人超愛被情緒勒索 執政黨就是這樣搞的
我也是台灣三部曲開始募資後 完全無法支持魏的
不過這篇作者真的很勇 小心了
那樂園講法完全就是要逼著政府也跟他一起大虧特虧
蠻有道理的
推
一個一般娛樂電影都拍不好的人,一直叫你愛台灣給他
錢拍歷史片,笑死
不捨得花錢還拍什麼電影
原來迪士尼樂園除了東京 很多點賠錢啊XD 還這麼勇
繼續拍魚人小美
精闢到把他的臉打爆
這篇文章 是不是每年都要貼一遍阿
大推
還在那邊台灣小晴小艾 2009的痞英就是台劇大場面的
巔峰 只可惜後面有機會搞大螢幕大場面的電影版被金
鐘搞爛了呵呵
加油
某人確實是該被淘汰 嘻
推
東京迪士尼的收益實際上跟迪士尼關係不大
1. 台灣不是國家,台灣是地名
2. 即使台灣成為國家,也只會是個三流的小國
看過海角七號只覺得 有人會投資這白癡?
版上就很討厭小格局電影
但台灣撐不起大製作電影是事實,至少要兩倍於台灣
的人口才有可逆
以前港片全是低成本小製作,連現在日本電影都很少大
製作真人電影了
樓上是中國人嗎?中國的一省:地名
就連寶萊塢大製作史詩電影也屈指可數
ㄊ
有點意思
別再吹捧小情小愛小確幸這種自甘墮落的文化
鬼島最可悲的是左邊有個講著同樣語言十幾人口的市場
上面有兩個相似文化的大國,島周圍有取之不盡的票房
卻他媽只能拍一堆爛片拿獎自爽
嚴格說起來兩年前就早已經不是所謂的逆風了
當時魏就被臭爛了吧
活在自己世界的人,能有什麼 世界接軌能力?
出不了國際的市場 只空有想法沒用
讓日本人自己開東京迪士尼,應該是迪士尼公司最後悔
的決策之一,因為東京迪士尼讓世界看到迪士尼樂園可
以做到多優秀,但與此同時,迪士尼自己直營的樂園
卻面臨各種計畫縮減、cost down、搶錢的狀況
就排擠到其他有潛力的導演阿,別的不說6500萬郭台強
給5~6個新銳導演,說不定還比較好。
灌高台灣就4.5億 3部曲45億為什不行
那題材就是小眾,怎樣可以有票房?
那這樣的話小美人魚或迪士尼近幾年的爛票房,無法
靠樂園補回來XD 我是不認為黑人魚玩具是能賣到多少
當時魏就被臭爛了,哪有五五開
Q_Q
文化相近,你要確定耶!中國人只看主旋律電影
《小時代》放在今日能有什麼票房
所以說台灣就只能拍一些小成本的電影而已
以這篇文章的想法來說,台灣電影大概會繼續沉淪
魏粉很兇的
挖,兩年前寫的放到現在完全無違合
當年就講過了 有些人就是聽不進去
台灣票房上限這個當初就一堆人提過了
啊就一意孤行
這篇在fb下被罵很慘耶...風向超妙XDD
去看關鍵評論FB下的留言 超好笑
這裡風向比較微妙吧!
在乎風向者,帶風向人也
當年就覺得賽德克很難看,媚日又扭曲歷史,偏偏到處
都是護魏隊
不是自己的錢當然隨便燒
先知誠實推
好文
還牆倒眾人推咧… 是當初出來講魏導的都會被扣帽子
…
説人偷換概念,其實偷換概念才是某些發文。文意只
不過是説台灣的小清新電影是特色,又沒説台灣只「
配」拍這種,自己腦補延伸
商業電影投資有賺有賠 人家就拉的到金主 討厭人家還
拿全呆丸電影界資源在那道德綁架!噁心
多數人只能一張票+鍵盤支持而已啊,鄉民鍵盤支持很
夠意思了
要主打民族情感對中美日那種人口上億的國家可能還是
有足夠的市場撐得起來 但台灣的電影如果只以這個為
賣點 內容又拍不出國際級大片的深度和廣度 要怎麼期
待後續的成本回收能順利==
愛台灣這一概念真是越來越噁心
而且以這次事件來說 中影好歹是實實在在的把錢拿出
來給你拍電影 鍵盤護魏隊除了幾張電影票 對拍片本身
是有什麼實質幫助
拍爛片,完全不會想看
魏德聖從賽德克巴萊的時候,就看得出來他是個超越現
實的理想派了吧
魏德聖就覺青代表沒人有意見吧
他就是個有夢最美然後義無反顧的殺進去的類型,但幾
乎沒有其他配套措施
當然也不是不能先做再說,橋到船頭自然直嘛,但魏導
就是連船都還沒好就急著跳江,然後再來喊大家救救我
邏輯清晰,論述很好
簡單說就是魏的眼界太小,不知道如何有效率的完成電
影,還想靠10年前那套土炮方式作業
與其說土炮作業,不如說幻想實景才叫真功夫
中肯
很中肯的文章 魏就是好高騖遠 拜託醒醒好嗎
其實不是題材或元素的問題,而是你講好聽是在賣情懷
、講難聽是在用這些元素來情勒投資人和社會大眾,而
不是好好拍一部電影;而當你想靠情勒賣片時,就注定
走不出台灣。李安的臥虎藏龍難道是什麼大眾化的題材
嗎? 武俠元素對歐美人而言絕對比原住民對抗侵略者
還難懂一百倍,但還不是賣得嚇嚇叫。
台灣價值= 滿滿的鈔票
魏導的成本控管能力真的很失控 偏偏當年海角偶然的
成功導致他高估自己的能力
好萊塢會這麼主流跟成功就是因為他們考量是先考慮
商業化目的 後面才是附加的 這就是資本市場 的規律
看現在迪士尼那些教育神作賠多慘就知道電影脫離娛
樂本身的目的只會四不像
我不知道我在噓什麼
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 可憐
米老鼠自己有錢政治正確,你魏導沒有
推
講的蠻好的
燒這麼多錢的片子卻沒什麼故事性,只想睡
批評容易 做事難 嘴砲與夢想者的差異
什麼?? 2018年國片有64部??
是我看錯嗎?
台灣國片產量有這麼多??
不支持魏導不愛歹丸!滾!
就是用台灣這個名子騙騙一些智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