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盜金行動之極短心得
片名:盜金行動
The Resistance Banker
IMDB:6.9
心得雜感:
最近無聊在NETFLIX按進去的荷蘭片
,2018發行,劇情不贅述。
在二戰納粹肆虐歐洲期間,荷蘭無法
倖免於難,為了抵抗外辱,一群銀行
相關事業的有志之士,抱著我不入地
獄,誰入地獄的堅定情操,運用類國
債方式資助國內的抗爭行動。
然而面對家人的羈絆、親人的牽掛,
這群志士仍然義無反顧撩落去,令人
動容。
2小時3分的片長,沒有浮誇的場面,
只有寫實的經過,當然也有一小段刑
求逼供的驚悚畫面。
片末也交代劇中主要人物的發展,是
相當引人入勝立基於真實歷史故事的
電影。
--
※ PTT 留言評論
11
[好雷] 眼簾下的戰影 (Netflix 丹麥片)Netflix 今天上架的丹麥片《眼簾下的戰影》是部二戰片,但絕非讚頌盟軍英雄或愛與勇氣的經典二戰片套路,反而另闢蹊徑地沈重冷靜談出一種「神性」。話說英美二戰片常拍救世英雄、法荷比二戰片常拍佔領區善惡眉角、德國二戰片則全心投入歷史檢討... 不過近來兩部 Netflix推出的二戰劇情片我覺得都有新觀點:一部是去年十月上架的荷蘭片《被遺忘的戰役》,端出英國荷蘭與納粹三方少年做平衡報導、談出了亂世之中身不由己五味雜陳的無奈;而今這部丹麥片《眼簾下的戰影》,則幾乎純由居民視角看待這場不屬於他們的戰爭。 丹麥文片名 Skyggen i mit øje 中文直譯「我眼中的陰影」,這「陰影」所指為何呢?首先恐怕是居民視角的「空襲」:本來鳥語花香的原野與村鎮,天空突然有引擎聲來了黑壓壓的巨鳥陰影,這「盟軍飛機」是來解救我們的上帝還是降下天火的惡魔?這兩者不但都有可能、甚至常常根本一體兩面!畢竟炸彈不長眼睛打納粹一定也波及居民,而本片拍的英國皇家空軍 1945/03/21「迦太基行動」Operation Carthage 更是血淋淋:英軍本來三波攻擊要炸哥本哈根蓋世太保總部「殼牌大樓」、誰知第一波有人不慎墜機墜進一間女學校、於是第二波誤認目標夷平女學校! 這應該是丹麥人在二戰揮之不去的集體陰影,查查維基就知這間「聖女貞德女子教會學校」Institute Jean d’Arc 當天死了 18 個大人與 86 位孩童!本片片尾字幕也沈重地把一個個名字全部列出來(真數一數其實數字略有出入)… 這種 collateral damage 雖然在歐洲多國多城所在多有,但一次八十幾個小孩還佔 80%、在對孩童格外珍視的歐洲任何人都難以忍受!也許這題材已有一種丹麥國家「集體創傷」甚至「信仰危機」的重量了,這信仰危機在任何戰爭中也都不陌生:上帝不是無所不在嗎?為什麼祂看見這許多悲慘卻坐視不理?甚至難道這天火就由祂降下? 天上的「飛機」疊合人們仰望天空對「上帝」的渴求與疑惑,就成了本片談「空襲」的獨特切入點,也由此安排哥本哈根的群戲角色們。空襲前首當其衝體驗創傷的,是一城一鄉兩個孩子 Henry & Eva:Henry 住在農村與世無爭、村里的大姊姊們穿戴漂亮搭著轎車去參加婚禮,誰知英國戰機看到轎車就當是納粹軍官全數消滅!於是目擊的 Henry不但自此恐懼天空更陷入「失語」、成為他的信仰危機等待片末「奇蹟」;Eva 住在哥本哈根日常上學,但在街頭都可目擊蓋世太保處決反抗軍!這令她從此吃不下早餐,宗教故事說「不吃的孩子會死」?但也許她的不吃反換得奇蹟?7
[好雷] 被遺忘的戰役 De Slag om de Schelde (Netflix 荷蘭片)今天上架 Netflix的最新荷蘭二戰片《被遺忘的戰役》The Forgotten Battle,這英語片名有點酸酸的,因為它在如今世人(尤其全球電影觀眾)的二戰心智地圖中還真是邊緣:二戰歐戰電影不是拍後期美軍英雄、就是拍前期英軍苦撐,或是拍法國反抗軍日常周旋、亦有拍德國軍民反省檢討;至於其他邊緣國家呢,丹麥挪威捷克波蘭乃至波海三小國,都紛紛拍他們慘遭納粹入侵的「第一戰」,荷蘭也拍過他們第一戰「鹿特丹大轟炸」;而部分忍辱負重和德軍和平共處苟且保命者,則多半只敢拍拍他們搶救猶太人或吃吃納粹豆腐的故事... (軸心盟國輕輕放下就毋須多提) 這次《被遺忘的戰役》談 1944/11/08落幕的「斯海爾德河戰役」Battle of the Scheldt,荷語片名就直接用這戰荷文名稱 "De Slag om de Schelde",這戰主力是在二戰與在今日影界都相較邊緣的加拿大軍、混以一點也有大空降但不及美國 101師出名的英軍滑翔機空降兵,加上已忍辱負重和德軍相處多年仍偷送情報的荷蘭反抗軍、以及歷史怎麼看都該死但死前也要得到救贖的德軍... 就這樣以一部地主國荷蘭片、將戰爭中多國少年主角連結在一起!少年們面對戰爭,不管是哪個陣營都有其青春激進的熱血、也一定有世故大人苦苦拖著他、但還要他們親自上陣才得到成長。 話說這 Battle of the Scheldt,又不是英美兩大國的英雄戰役,除了戰史迷之外幾人知曉呢?沒關係本片片頭地圖動畫從「諾曼第大登陸」開始細細說明:盟軍長驅直入打到九月直入比利時、1944/09/04解放布魯塞爾重建比利時政府、同一天更解放了 Scheldt河口大港安特衛普可供盟軍補給!因此片頭 09/05這天德軍向北經由荷蘭撤退、荷蘭人人也都歡欣鼓舞聽說「加拿大軍就在對岸」解放之日不遠了... 只可惜,希特勒鐵了心要重兵武裝 Scheldt河另一岸的荷蘭南疆錫蘭省 Walcheren島、誓言由此徹底阻止盟軍推進:這地方一天在德軍手中,大港安特衛普就無法補給。 只是這時候,同在對岸的英軍都專注在哪裡呢?就在觀眾可能看《諾曼第大空降》已耳熟能詳的「市場花園作戰」,蒙哥馬利的攻擊重心都放在這裡,當然我們看《諾》劇也都知道這仗有多硬,何況是希特勒誓言斷絕盟軍補給的 Walcheren這河口重鎮了。因此,本片在英軍線這邊,請了《哈利波特》系列中小時反派長大變帥的「跩哥馬份」Tom Felton壓陣固英美票房、但讓他帶真男主角大吃英國豆腐:他們滑翔機空降兵浩浩蕩蕩要前進「市場花園作戰」的後方打 Battle of Arnhem ,但途經 Walcheren一下就被擊落了,沒英國大仗可打就來 Scheldt河口打加軍小仗吧。4
[好雷] 絕世女英豪 Kenau (2014 荷蘭片)有一年去阿姆斯特丹跨年,因為訂不到旅館就住了旁邊的 Haarlem幾晚,在火車站前看到他們在 16 世紀末「荷蘭獨立戰爭」抵禦西班牙的「哈冷圍城戰」Beleg van Haarlem (1572-1573) 雕像,分別是軍隊領袖 Ripperda 和後勤領袖 Kenau、剛好一個是男子軍一個是娘子軍!後來聽說荷蘭有拍 Kenau的戰爭傳記片在 2014 年推出、今天翻翻 friDay 影音才發現居然有上架!心裡抱著期待卻又有點怕受到傷害:當時看到這雕像時令我心折的,是男女兩邊雙劍合璧抵禦外侮,但看到這部單以女方英雄 "Kenau"為名的電影時,又猜想會不會描繪什麼不為人道的性別壓迫? 看完後,我慶幸地看見「性別壓迫」並非電影主軸、但一個千年傳承下來的「性別不公」處境仍寫實地存在、只是反而這哈冷圍城戰是個「兩性平等」互相看見的契機!話說這位中年女主角 Kenau,字幕翻譯為基努李維的「基努」,的確上網查查 "Kenau"這字都會自動被修正為 "Keanu" XD 但其實它發音為「K腦」,幾百年來都不是荷蘭文中流行的女性名字,片末的確也告訴我們因為這位 Kenau的事蹟而讓這名字被和「悍婦」劃上等號、因此荷人取名都避而遠之... 不過 Kenau的史實存在也是充滿爭議的: Kenau 這市民女子在檔案記載真實存在,她跟著丈夫在城裡做過幾種不同的農產貿易事業,她也有在哈冷圍城戰的末期被疏散出城,也在不久後荷蘭反攻收復哈冷之後回來從事造船業,丈夫死了她也帶著幾個孩子把事業做得欣欣向榮到 1588 年才死。不過「戰爭中的 Kenau」呢?則是有戰時日記提到「有個叫做 Kenau的女人」跟著女人們來去挖土鞏固城牆築防禦工事、也跟著在城牆上投擲石頭與燃油抵擋西班牙軍隊、彷彿以這名字代言「哈冷戰場的女人們」... 誰知在 1673 年與 1773 年的戰勝百年紀念 Kenau被堂而皇之當個人紀念、到 19 世紀浪漫主義年代成為女英雄!3
[好雷]金權性內幕The King在Netflix上用「王」這個關鍵字隨意搜尋時看到這部《金權性內幕》。對這片名有點印 象,想說也沒有找到別部想看的片,就決定看看。兩個多小時的片,意外流暢,劇情的推 動、角色心境的轉折,都讓人會想續看下去。看到中後半,甚至結局,才明白這真的是一 個「王」的故事(難得Netflix沒有亂推?)。有點不懂台灣片名為什麼要翻作《金權性 內幕》,但這部片的實際內容跟這片名實在有點不合。1
[普雷] 偽畫大師 The Last Vermeer (2020)有二戰議題又有歐洲眾星雲集而很有商業片賣相、本來好像有要上台灣院線的《偽畫大師》,結果沒上院線而悄悄在串流平台上架了,我就在 friDay 影音打開來瞧瞧。我個人對此片史實主角的其人其事是早就知道了,甚至愛看電影的觀眾可能三年前已看過荷蘭片《真假維梅爾》拍過同一位史實主角了,但看完這片後才發現:看來它是預設廣大觀眾並不知道這位主角背景的、連英語片名 “The Last Vermeer” 也只說「最後一幅維梅爾(的畫)」,只是當台譯片名堂而皇之取《偽畫大師》時就已破了梗,不免喪失了本片所設計的視角所要創造的趣味。 本片的視角,從《抓狂美術館》渣館長兼《謊畫情人》渣藝評 Claes Bang 飾演的虛構荷籍猶太裔加拿大軍官主角 Joseph Piller切入,讓他去調查片名這「最後一幅維梅爾」案件、並步步認識這史實案件的爭議被告 Han van Meegeren。這個案件是:納粹佔領荷蘭時,許多納粹高官尤其赫曼戈林花大錢買了很多荷蘭國寶級畫家 Johannes Vermeer(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男主角,柯林佛斯演過!)的大作,也就是有人在當藝術掮客販賣荷蘭國寶給納粹,其來源不明極可能是從荷蘭受難的猶太富商那侵佔來的... 這可是大逆不道的「通敵」可以槍斃的! 電影開場就先來一場路旁槍斃戲製造恐怖感,畢竟斯時荷蘭剛從五年納粹佔領走出來,過去曾與納粹來往的都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位疑似搜刮荷蘭國寶賣給納粹的 Han van Meegeren 就是一例,而碰巧主角 Joseph Piller的妻子也是一例只是沒被揪出來,本片就從這妻子為切入點在這兩位男主角間建立了的連結,可惜這連結不太明顯、而且讓連結成立的角色背景設定有點複雜:Joseph是猶太人、納粹佔領時還加入荷蘭反抗軍、後來輾轉逃到加拿大當了加軍軍官回來,納粹佔領的這五年夫妻是完全分開度過的;只是妻子在佔領期間有沒有與納粹魚雁往返呢? 根據 Joseph 查 Han van Meegeren 的案子時查到的照片看,是有的!當然 Joseph 自己也是小白臉會跟女同事調情(女同事是《霓裳魅影》Vicky Krieps但完全被浪費!Claes Bang則成為「渣藝術偵探」完成他「藝術渣男三部曲」XD),因此抓到妻子戰時偷男人他也沒資格批判... 只是且別說偷情、就說是非正義吧,我調情的是為盟軍效力的好女人、妳偷情的納粹軍官可是大惡人!於是夫妻倆即使戰時分離兩地都很難熬都可能犯過錯、但 Joseph 本著戰後盟軍與荷蘭那「黑白分明」的正義感就是理直氣壯自命高一截。他的正義感也罷了,荷蘭的「獵巫」狂熱更恐怖百倍!1
[好雷] 海軍上將:德魯伊特 Michiel de Ruyter (2015 荷蘭片)以前在戰史版上就看過幾位版友提到 17 世紀荷蘭共和國海戰題材電影《海軍上將:德魯伊特》,最近發現 CATCHPLAY+ 也有上架就打開來看。雖然 CATCHPLAY+ 上的是德語配音版本、把原版的荷語發音和敵軍說過的英法語台詞都給取代了,看起片來多少有點不太夠味... 但整體仍看得相當過癮!關於本片故事的歷史細節、以及電影對這段的歷史挪移、還有幾位歷史人物的歷史面貌虛實,戰史版上 jimmy5680大的文章都談很多了,有興趣的觀眾去找那篇最清楚。我這篇就專談些電影的議題、角色的塑造、與呈現的手法,這未必都忠於史實、而更像是電影說故事的訴求。 此片時代背景是荷蘭共和國中期、也是荷蘭黃金時代末期、介於第一次英荷戰爭 (1652-54)、第二次英荷戰爭 (1665-67)、與法荷戰爭 (1672-78)之間,此時的荷蘭一方面是歐洲最新銳且欣欣向榮的「共和國」、另一方面共和國的「尼德蘭七省」其實就是七個傳統封建貴族領地,因此這時的荷蘭內政治理很複雜:貴族方面有世襲的各省「執政省督」stadhouder、其中「荷蘭省督」勢力最大實質就是共和國國王,而平民方面則有市民菁英選出的各省「大議長」、其中「荷蘭大議長」勢力最大、在荷蘭執政懸缺時可以擔任共和國實質元首! 而本片男二 Johan de Witt 就是 1653-1672 這段時期的「荷蘭大議長」、正是荷蘭「第一次無執政時期」的共和國實質領袖!在他手上將第一次英荷戰爭的戰敗經由和談達成止血、並在十幾年間培育共和派勢力以阻止荷蘭貴族「奧倫治親王」再次執政、是全心要革除貴族統治將荷蘭打造成市民統治的共和理想國!當然本片並沒把這些荷蘭歷史 ABC都講清楚,只透過片初 Johan de Witt的就職演說點出本片聚焦的時代衝突: 荷蘭,作為歐洲最年輕的共和國、更有大航海殖民貿易欣欣向榮,是歐洲所有封建老王權的眼中釘、就連荷蘭自己也有很多平民渴望奧倫治親王統治... 但不管保皇派還是共和派、我們就是同舟一命的荷蘭、應該放下成見團結向外呀!要保皇、要共和、還是要團結?就成了本片的核心議題,這種小國外部強敵環伺內部分裂對立的情境還頗像我們台灣 XD1
[好雷] 永遠的富里奇 Forever Rich (Netflix 荷蘭片)本週 Netflix上架一堆影劇中,我第三部打開的是荷蘭片《永遠的富里奇》Forever Rich,號稱是 Netflix第一部自製荷蘭電影呢!但說實話,光從這個中文片名翻譯就令我興趣缺缺、看男主角那個樣子還一口銀牙更令我有點倒胃,男主角是唱 rap的但我個人也沒那麼愛 rap、甚至他講起荷蘭文的咬字與腔調還真令我越聽越不舒服 XD 我不知道光從片頭這幾分鐘的第一印象有多少觀眾會愛啦、但我是用了極大耐心慢慢看下去的... 但沒想到撐到 10 分鐘左右竟突然眼睛一亮、從此精神一來目不轉睛直看到結局! 開場十分鐘,只是簡單的角色介紹而已,談一個從荷蘭低收入戶社會住宅出身的白人男孩 Richie ,談他如何自小就好動唱跳喜歡拍片嚮往著「成名」、長大還真的變成當紅饒舌歌手正在彩排翌日演唱會!這段開頭很容易令人以為本片是又臭又長的「音樂家故事」、像是許多傳記電影般要拍音樂產業百態與創作心路歷程了... 但 10 分鐘處開始劇情急轉直下:他本來名利雙收正在人生的頂峰、突然被一群面具搶匪拿刀威脅搶丟了金錶和手機,更糟的是跪地求饒的窩囊樣被搶匪錄下上傳網路了、他本來憤怒戰鬥的 rapper 形象一落千丈危及事業與家庭! 於是電影由一部看似嘻哈樂種的「音樂傳記片」類型、突然搖身一變成為「狂亂夜」類型,讓觀眾看著他如何由人生頂點快速跌落人生谷底、又怎樣拼著一口口氣鋌而走險力挽狂瀾。比較有趣的是,要說本片算不算「音樂傳記」或「音樂人生」故事呢?好像也都算,因為從他這一夜慌亂之間做出的決定與去找的人們,就將一次次顯露他童年長大至今的心理空缺與扭曲意志;從他一次次舉動被人看見或被自己拍下後產生的效應,又將一次次揭露這社群網路時代音樂產業製造明星的亂象:你可以因為一點飛來橫禍就瞬間變狗熊、但你瘋起來鋌而走險反而變英雄。 沒辦法,誰叫這位 Richie 的走紅就和「網路形象」息息相關:他從一個看惡名昭彰的社宅社區 “1112” 起家、當個 rapper 也是以「黑幫嘻哈」包裝出憤世嫉俗壞小子形象、尤其透過每事必推的 YT 和 IG 等各種社群媒體露出成為荷語嘻哈當紅炸子雞!但,他真的是 1112 社區出身嗎?他真的混過黑幫嗎?他真的幹過各種危險鳥事嘗遍人間險惡嗎?這一切在網路時代都真真假假、可能是真實經歷的誇大也可能徹底是形象工程。於是數以萬計的觀眾樂迷與 followers中,眼紅或不爽的也越來越多,許多在網上酸言酸語捕風捉影質疑抵制,有人則抵制到現實來釘他孤枝了。- 這是我在日本的 Netflix上找到的荷蘭 YA 片,表面的故事格局很吸引人,它多采多姿的 2010s末荷蘭少年風情也令人眼睛一亮,它故事中的青年創業、社群宣傳、網紅文化也處處充滿英美 YA 片尚未出現的最新潮活力!只可惜這部電影儘管外貌很漂亮、題材很新穎、也綻放過一些活力的火花,終究還是拍得零零落落地,甚至故事比重失衡、劇情發展太過硬要,終究成了一部普通以下的耍笨 YA 片。 電影圍繞在一間新創企業的口紅品牌「初吻」"First Kiss"上,它在十年前由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單親媽媽 Suss 創業,十年下來慢慢打開通路做出成績,她七歲的女兒 Roos 跟著媽媽玩口紅一路半工半讀到了如今十七歲,母女倆也招募了一堆少年創意開發與行銷團隊,準確貼近年輕人的需求與脈動,並善用社群網路經營與人氣網紅推薦,在荷蘭國內口紅市佔率達到了第一!把作風老派貴氣的傳統品牌「巴黎顏色」"Couleur de Paris"給取代了。 此片前十分鐘,大體就在打造這個「初吻」口紅品牌的青創世界觀,他們除了 CEO Suss 之外完全就是年輕人創意團隊,他們百無禁忌什麼種族與性向的人都能來,他們租用一間荷蘭到處可見的廢棄教堂當總部與工廠,他們受到各種網紅與年輕媒體爭相報導,少主 Roos 每天開直播帶領網友直擊公司與工廠內部,令她也成了個網紅每天走在學校到處有粉絲... 我覺得可以說,本片最傑出的就是這青創世界觀了,美術與製作設計將這「初吻」品牌打造的栩栩如生極有說服力,令無數白手起家小本經營的創業青年看了應該都能振奮不已! 不過很遺憾,當觀眾開始期待劇情主軸更深入探討這青創公司的運作與文化時,電影馬上把主軸移走了,移到 CEO Suss 自己的私人恩怨上:原來,那間傳統品牌「巴黎顏色」的 CEO就是她姊姊 Jeannette,他們兩姐妹自小個性就大不同,姊姊嚴格有紀律力爭上游打造大公司、妹妹波希米亞性格充滿玩心開個青創小公司竟還打敗姊姊大公司、更糟的是兩人的爸爸一直都比較疼愛波希米亞風隨興生活的妹妹... 於是,姊姊 Jeannette要大復仇了,誓言搞個大事件把「初吻」First Kiss變成「最後一吻」Last Kiss !然後堂而皇之併購過來變成自己的。
- 二戰片歐陸戰場故事很多,過去美國二戰片為主流時,拍的當然都是 1944 年六月諾曼地登陸後美國英雄解放歐洲的故事,不過近年歐洲商業片在二戰題材上也表現也越來越多,倒是有很多作品不拍戰爭後期大決戰、而拍戰爭前期的驚懼開始。舞台設在 1940 年四月的有丹麥片《開戰日》與挪威片《國王的抉擇》、設在 1940 年五月的有法國片《隨心所欲的五月》、設在 1940 年六月的則有英國片《敦克爾克大行動》、《最黑暗的時刻》與《真愛收信中》... 這中間,也在五月被快速併吞的低地國家荷比盧呢? 1940/5/14 鹿特丹大轟炸 二次大戰自納粹侵略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卻按兵不動開始的「假戰」時期,就在八十年前的 1940/5/10結束。在這天,德國同一天進攻荷比盧,盧森堡一日被攻下,比利時有萬全戒備更有英法撐腰但也苦戰 18 天不敵,比較特別的是只撐了四天的荷蘭:荷蘭在一戰時就成功維持中立、整個國家認為二戰仍可保中立、因此戰間期軍備廢弛幾乎停留在一戰水準;荷蘭雖為希特勒避免盟軍海空後患而須奪下的區域,但以直搗法國來說真正要以主力面對的是比利時,荷蘭則是小規模速戰速決最重要。 因此,面對荷蘭雖實力不對等但仍頑抗拖延的態勢,德軍採用了針對平民城市中心的戰略轟炸,展開 5月14日「鹿特丹大轟炸」殺雞儆猴逼荷蘭投降,果然奏效。這部 2012 荷蘭片《亂世戀人》Het Bombardement就在談這轟炸,也乾脆把開戰前 5/9到轟炸日 5/14 這段時間的民間日常都拍了,佐以當時荷軍與德軍都有拍攝準備拿來政宣使用的戰爭紀錄影像,以一般市民驚訝的視角看見戰爭從生活景觀中慢慢逼近。它的六天歷程之歷史地理時序大致都嚴守著史實,只是安插了一對男女主角為了一個天真的理由穿越荷蘭從沿海到內陸見證好多戰爭事。
- 【吐槽影評】《藍海奇蹟》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 Outer·生活工作室 比起那種廣告打很兇的 Netflix 原創電影,我比較喜歡原創的小品,像廣告打很兇《活 屍大軍》就讓人很失望,但另一部也是 Netflix 原創的《藍海奇蹟》就讓人看完之後開
11
[血腥雷] 神鬼戰士2-普雷 偏血腥6
[請益] 哪裡可以看 沉默之丘(2006)?4
[請益] 有沒有右派題材電影?3
[有雷]《神鬼戰士2》你以為史詩,結果是政治劇3
[好雷] 紅色一號 Red One2
Re: [請益] 異教詭屋到底哪時上映啊?4
Re: [討論] (有雷)咒算是神片還是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