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好雷] 刺蝟與女王 My Queen Karo (2009 比利時片)

看板movie標題[好雷] 刺蝟與女王 My Queen Karo (2009 比利時片)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昨天看了串流架上的比利時片《琴遇克萊歐》,看到十幾年前以《刺蝟與女王》一鳴驚人的比利時童星 Anna Franziska Jäger長大再出道!於是翻出 DVD回頭瞧瞧這部《刺蝟與女王》My Queen Karo 。當年我在國外看這部,90% 荷蘭語 10%法語又沒英文字幕就硬看下來,當年只覺人在歐洲看歐洲片自由奔放如喝水般自然,現在待在台灣看才覺得台灣當年有上這片還真是大膽 (!!) 這裡有達頓女郎 Déborah François 寬衣解帶也還罷了、有紅雀舅舅 Matthias Schoenaert到處遛鳥沒在害羞的、故事場景簡直天體營還開放雜交、甚至十歲男孩女孩也跟著裸睡還親親抱抱!

這樣真的沒有兒福問題嗎?如果是今日不論台灣還是歐美應該都跳到黃河洗不清,不過曾經有一度歐美嬉皮就是這樣長大活過來:經過二戰重建的 1950s與學運浪潮的 1960s後歐洲到了反文化運動狂飆的 1970s,許多嬉皮讀多了左派嚮往著共產又看不下城市重建的「都更」破壞,乃針對閒置地產與廢棄房屋發起 Squatting「佔屋」運動,聲稱與其讓你們投機政商大炒地皮破壞土地驅趕人、不如由我們左派嬉皮佔屋抗暴建立我們的公社!嘿嘿時至今日「佔屋」或「公社」這些左派潮流還潮不潮呢?如今「共產」兩字已徹底臭掉沒人要聽了,但當年 2000s還是進步青年的主流!
https://www.moviemeter.nl/images/cover/54000/54878.jpg



也許有一代 1960s出生的影人都是那時代背景長大的?譬如丹麥導演 Thomas Vinterberg就曾以他童年跟著父母的哥本哈根公社經驗拍過《丹麥共居生活》Kollektivet (2016),比利時這邊也有同一世代的女性影人 Dorothée Van Den Berghe 以童年跟著父母在荷蘭佔屋長大的經驗拍了這部《刺蝟與女王》My Queen Karo (2009)。話說小孩適合跟著爸媽一起佔屋過著嬉皮生活嗎?在這兒福完善人人把小孩當寶的 21 世紀當然不可能,但在 1970s那反文化風起雲湧的年代可真煞有其事要打造非蘇共式的左派理想國,生下孩子當然直接帶進沒有金錢沒有私產的四海一家烏托邦!

也許就像我們 2010s許多爸媽會把小朋友和小嬰兒帶去街頭遊行吧?反正吃定了那時政府很軟(!) 只要一聲「警察打人」就默默退下 XD 於是那個街頭運動的美好年代各種反核廢死與反都更遊行都有天真孩童搖旗吶喊的身影... 那此片《刺蝟與女王》大概就是屬於 1970s的異曲同工:年輕父母激進率性不畏政府權威、讀了些書覺醒了心靈就要來改革社會、理想國簡單清楚怎奈保守權貴口稱拼經濟腦裡只有錢、那我們大人戰鬥也帶小孩孕育理想心靈就是最好的教育!當然這種教育是有其好處,至少孩子野外求生自力更生事事動手做,比起電視電動汽水可樂的沙發兒童好得多。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lcYf0CTIXnsb01NDHeyJIJXISBV.jpg



故事背景:懷抱左派理想的比利時嬉皮情侶 Raven & Dalia,荷語區爸爸配法語區媽媽生下雙語女兒 Karo 不知不覺已十歲大,他們在 1970s正在鋪天蓋地開發新市鎮的保守比利時覺得鬱悶待不下去了,決心帶著 Karo 來到「佔屋運動」正風起雲湧的荷蘭阿姆斯特丹來參與左派反抗的浪潮!開場第一鏡,平平是平的不得了的比利時到荷蘭,過了國境就覺得另一邊是應許之地連空氣都清新了起來!跟著歡欣大人滿懷雀躍的 Karo 也撿到了她初到荷蘭的童心禮物:一隻小刺蝟 Iglo ,牠是我在荷蘭第一個朋友、就是我荷蘭夢想的具體化身、荷蘭新生與 Iglo 都會一起欣欣向榮。

看多商業片的觀眾看到這種橋段都知叫作「立旗」啦 XD 就像無數移民懷抱美國夢一般,本片他們這荷蘭夢若能圓夢當然雞犬刺蝟都升天、但若不幸荷蘭夢碎這刺蝟恐怕小命將不保 (!)。當然接下來還是有好一段處處心花怒放的童心佔屋蜜月期:這裏有好大的牆面任我壁畫塗鴉、有好大的空間給我盪鞦韆、有好多叔伯阿姨都是一家人、大家各展長才帶我到處探險學好多玩意兒,出去學校上課雖然一時有點不適應、不過自己田野走跳長大比電視兒童都靈活奔放、爸爸會好多手工媽媽會設計衣服人人都羨慕、一時間我就像是這阿姆斯特丹理想國人人捧在手心的 My Queen Karo!
https://static.vaf.be/storage/files/10326/crop-1280-720-n/ZW5P9277.jpg



只是這「理想國」的高遠理想也開始出現種種不對勁,好像不能說這理想本身有什麼不對,但是落到自己身上來時總莫名激起心底無以名狀的空缺與激憤。這種左派理想國的成功與失敗當然具體就是「國家模型」尤其是「經濟模型」,不過電影當然從最引人注目的「親情」與「愛情」開始挑戰 Karo 的意識:公社最重視「四海一家」fraternity,也就是要人人平等共享取消私有財產不分你我,因此一個空間大家共享不可隔牆、所有資源大家共享不可獨佔,只是當父母之愛及於每個孩子不分你我時 Karo 不免開始鬱悶、情人之愛亦及於每個男女時(!) 她的世界觀也開始動搖!

在此本片開始由小見大直指許多左派理想的盲點:社會主義認為人人四海一家不分你我,但事實上把起妹打起砲來就有分你我,當爸爸 Raven看上了更率性不羈的荷蘭妹 Alice,就把老實持家的媽媽 Dalia晾在一旁還在她面前跟新歡滾床!竟還有臉聲稱我們公社「四海一家」每個人的身體與感情都是共享而非獨佔的 XD 但這種喜新厭舊只是假「自由」之名行「放縱」之實,卻不自知那自由在物質與精神上都正累積傷害。另外人們需要心靈寄託但公社拒絕信仰、人們需要公平交易但公社拒絕貨幣、需交涉外界但公社拒絕承認私有產權... 這最終只能是閉門造車的虛幻烏托邦。
https://s.yimg.com/vu/movies/fp/mpho/66/64/26664.jpg



年紀才十歲正在人格養成期的 Karo 於是遭到撕裂挑戰:理性上,她從小跟著爸媽早把這一切公社理想都學了個全,童言童語都早已把「拒絕私有」「取消貨幣」「財產共享」「四海一家」朗朗上口根深蒂固;但感性上,當看見自己的父親不再只是自己父親、自己的心愛之物不再只屬於自己、甚至母親的良人也不再只屬於母親而也屬於其他阿姨時,那與生俱來的家庭與人性價值觀都已搖搖欲墜。只是編導 Dorothée Van Den Berghe 非常小心翼翼謹守「童心」,畢竟那恐怕有七成來自她自己童年經驗,一個孩子遇上這些不可能如大人般理性面對,只會訴諸童心的歇斯底里:

當大人衝突她雖不懂但隱隱覺得不對時,會讓自己寄情鞦韆一盪再盪圖個穩定感、但在每次擺盪間又將莫名憤懣化作童心攻擊!當爸媽出現撕裂她也不知誰對誰錯如何面對時,她也會睜著汪汪大眼這邊拍拍那邊抱抱用童心去「盧」,渴望化解大人的理性激憤就看在孩子份上和稀泥過去;當其他孩子加入要分她親情分她空間分她心愛之物時,家長理所當然的「我們要分享」她只會跳上跳下暴走賭氣就是個小孩;而當大人世界陷入冷戰毫無解決誠意就放著爛時,她自找樓下妓女 Jacky那靜謐角落,聽那共產東歐輾轉來此的存活哲學,任何烏托邦都會幻滅終要靠自己。
https://images.kinorium.com/movie/shot/453558/w1500_641529.jpg



我們當代事後諸葛都知左派理想終究要幻滅、共產政權終究要倒台、甚至連社會主義在這撕裂世道下都快沒了空間... 而本片,光從 Karo 小小眼睛看見的大人荒唐中,就已預視了爸爸 Raven以基本教義堅持的公社模型無法走下去、反倒媽媽 Dalia願委曲求全順應世道終能欣欣向榮,只是從小跟著這「基本教義」教育長大的 Karo 終要學習自處面對。面對的方法,就總結在片末兩個意象,一個希望一個絕望令人不勝唏噓:對公社模型還帶有「希望」而閉門造車沈潛等待的、等待的結果終究只會是絕望;反而早已「絕望」而能自立自強的,面對什麼未來時勢都有面對的能力。

那抱著希望反致絕望的意象是「刺蝟」Iglo,看牠那麼可愛無辜都令觀眾暗叫不要呀;而那承認絕望反致新機的意象是「游泳」,正如妓女阿姨 Jacky再三叮嚀「不論學的是游泳還是其他」重點是「你能自己做到」的獨立自主。共產主義終要傾頹的、本片公社終要毀滅、甚至 Karo 的爸媽也終要破裂,曾經理想美好的希望果實就這樣黯然下沉到河底... 然而學了游泳拿了救生執照也學了自立自強的Karo,反而是絕望世道下唯一仍能撿回一點希望果實的那人。想想 Karo 一路不適都硬著頭皮面對了、甚至調整自己很快交新朋友找到新生活,也許這就是心隨境轉的童心底氣吧?
https://i.imgur.com/EvGzzEP.jpg



結果要說本片是左派電影訴求社會正義當個 SJW?還是立足右派直指左派不食人間煙火都幻夢一場?也許這些大敘事都太成人了,這只是部孩子電影從孩子眼光談個孩子的懵懂成長,而這成長與其說左派右派不如說「自立自強」走自己的路。話說「自立自強」在我國近年好像也是個梗?不過既然言者誠心聽者更要認真思索:不論是對左派對右派還是對任何意識型態的「烏托邦」理想、說穿了到最後恐怕都是一場空隨你顧性命 XD 與其給你美好承諾奢言照顧你安居樂業、不如雙手一攤叫你自立自強還更誠實呢。推薦嚮往左派理想與嬉皮風情又不吝批判重審的觀眾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XQATKy7QA&t=9s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55.53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