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教育部留獎 博班第三年7篇paper申請失敗
這是一篇申請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失敗的心得文XD
由於不清楚審查委員給分的詳細情形
在這裡主要就列出自己的客觀條件還有準備資料
希望能作為類似背景的留學生日後決定準備方向或是是否要申請的參考
申請背景
Education
PhD in Physic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CU) Boulder, 2017-present (3rd year)
Grade Straight A
過去經歷:[錄取] Physics PhD, CU Boulder, Penn State (Studyabroad)
https://www.ptt.cc/studyabroad/E.qeuud8k-v2uk
Research Area
Hard condensed matter theory (量子凝態物理)
Publication
這邊列的是目前最新的數字,二月丟申請之後多了一篇paper跟大概20個citation
數字是從google scholar citation來的
Overall
9 journal papers (including arxiv preprints), 102 citations, h-index 6
PhD Works
7 journal papers (including arxiv preprints), 82 citations, h-index 5
1st author: 5 papers
3 RPBs with advisor
1 arxiv single author, positive referee reports at PR Research
1 arxiv with undergrad classmate (PhD student in US), submitted to PRL
2nd author: 2 papers
1 PNAS experimental paper (1st theoretical author, with advisor)
1 PRB theoretical paper (led by postdoc, with advisor)
Presentation
2 oral presentations at APS March Meeting
1 invited talk at a US university
1 contributed talk at a national lab
some other contributed talks at CU and other places
Recommendation Letter
1 from PhD advisor
申請內容
申請表格
這裡需要填一些基本資料,然後要附一張大頭貼跟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之類的。申請所屬學門也是在這邊選擇。這份資料填完送出後就不能改了,所以要仔細檢查。
書面審查
系所領域之排名及教授聲望 (20%)
這個項目要求提供系所在國內及世界的專業排名。必須說CU並不是一間在一般排名能看到名列前茅的名校,但在物理方面的名次是蠻前面的。這裡我選的是
世界:上海交大2019物理排名13
國內:US News 2019物理研究所排名14
教授的部分,我的指導老師還蠻年輕的,四年MIT博班、三年Princeton博後完之後,2015來到CU擔任助理教授,過了四年去年剛升副教授。他在最近十年凝態物理的一些重要分支有做出不小的發展貢獻,目前5600 citation、h-index 35。我是先寫了一頁的教授介紹敘述他的學術經歷和重要貢獻的領域,然後附加了一份跟他索取的CV。
所申請攻讀之領域對國家之需求 (20%)
這部分我就不確定是怎麼判斷的了XD 我想凝態物理在台灣的發展是有不少重要點的,但審查委員有沒有這麼覺得就不得而知XD
大學以上所有成績單、傑出表現及其他經歷 (20%)
學歷的部分要求從大學以來的所有成績單、畢業證書和目前在學證明。在學證明需要自己特別在文件上註記入學時間、學位別及系所名稱、剩餘博士課程期間證明(預計畢業時間),然後要有學校章戳和承辦人員簽名,這部分後來我有被要求要重新補繳。
個人經歷的部分我是放了一份CV上去,然後在開頭簡要敘述自己的研究興趣。但後來投完看到板上有人說這部分寫了一份個人自傳上傳,也許這就是我少的其中一個地方。
研究計畫 (40%)
在我博班前兩年時,凝態物理出現了一個大家蜂擁而入的熱門領域,帶動這波潮流的兩篇實驗paper在這兩年已經累積了總共2500左右的citation。我在老師的引領下在這領域寫了兩篇paper。這次寫研究計畫主要是參照之前寫的paper的內容,介紹做過的事情然後提出一些接下來能繼續發展的方向。寫了大概英文摘要300字、中文摘要600字、本文英文
3000字。主要架構如下。
I. Motivation
主要敘述自己做的領域
moire heterostructures (eg.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novel superconductivityand correlated phases
在過去兩年發展成凝態物理研究最大的主題,提到還有很多可以探索的。
II. Goal of Research
敘述我們想要利用理論方法探討超導等新奇的物質態怎麼在moire系統出現的。
III. Details and Methods
這邊主要是把之前寫的PRB paper擷取一些概念及方法上重要的片段貼過來修改,然後提出一些沿續該paper可以繼續往前做的方向。
IV. Schedule
這部分是把上述的未來可以繼續做的方向分解成兩年的計畫。
V. Importance
這裡重述自己做的領域在這兩年的蓬勃發展,並且強調我們的理論方法可能可以提供一個清楚的解釋並延伸到其他有類似特性的材料上。
References
內文引用。
Expected Accomplishment
這部分主要是整合Detail裡寫的未來方向和Importance的部分。
我猜我在研究計畫這部分可能少了更多的對於這個領域能帶給物理或科技發展什麼樣的重要啟發的描述,還有對台灣可能的發展幫助,,對於非本行的人可能會比較難了解為什麼這會重要。下次要寫的話可能可以更強調這一點。
結語
其實這次申請前就在想,以自己的背景可能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結果出來真的沒拿到XD
在663人擇優錄取205人的結果裡,自己所屬的數理化學群錄取了19人。本來想說博班的發表紀錄應該可以在申請留獎幫助很大,但結果出來發現自己實在是太天真了XD 可能還是有其他影響更大的因子:學校系所排名、教授聲譽、個人經歷介紹的撰寫、研究計畫讓非專業人士理解的清晰度以及強調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等等。明年假如決定要再申請的話,也許可以朝這些方向再做自己能做的努力。
--
看了看附近得獎分布, 我覺得是review by name
當然我也很好奇評審是誰. 該不會是苦命博士生吧
還是教育部哪個大部分內容都看不懂的專員
台灣要轉型為軟體大國 驅逐邊緣半導體產業 什麼凝態物理
的 有ML AI賺錢嗎
醒醒吧原po 現在改CS還來得及喔
學校不夠大咖+1 真的標準很謎mm
我CS 今年申請也沒上 4樓z大不要亂帶風向
我也要看到成績單才知道
我猜研究計畫寫得讓人容不容易了解是關鍵
就我問申請上有成功經驗的人都是認為研究計畫要易懂
補推回來
\kappa god/
我文章/citation比你多也沒上,不過我領域更慘,高能理
論
抱歉我亂酸一下而已 靠主觀條件給納稅人的錢實在不能苟
同
研究計畫容不容易懂跟研究領域和評委專業直接相關吧
黑箱作業不能服人 這是一人32000鎂的納稅錢啊
覺得留考還比較踏實點,大大們忍一下久海闊天空了
看名字給的
成績單來了 只有一個數字嗚嗚...
我都認為這種多半給獎的都是有關係的,畢竟沒法量化的東
西要怎麼評定優劣?當然認識也不錯的優先了
你申請PHD不也是沒法量化的東西嗎
還是能憑優劣阿
申請phd好歹是同一領域的比較
幫QQ
推分享
台灣這樣玩的 又何止是留獎而已
然後 有一點要說 不管是歐美 甚至是台灣 文章數跟引用數一
直都不是真正的直接關鍵(其實在台灣反而還更看重 只是沒有
關係或對別人有利的話 也不一定有甚麼用)
如果你只因為七篇文章申不到台灣留獎就frustrated 將來可能
還會有其他的類似感受
做物理的 不只一個 七篇文章都沒有 就可以申到愛因斯坦計畫
其實我沒有覺得沒申請到會frustrated之類的,畢竟這個結果算是本來就有預期到的XD 比較深刻的是自己真的經歷到這樣的過程,覺得這件事蠻有幫助的 至少是在博班時體驗到而提前了解,不是最後決定頭洗下去回台灣找教職時才經歷 不過我還記得學長之前有跟我提過愛因斯坦計畫的奇幻事件XD 但說回來記得之前學長也有討論過其實美國學界也是有這樣的情況 我自己是在連兩年申請KITP grad fellow被拒絕的時候有感觸 雖然是可預期的但還是會有些frustrated XD 另外還有一些paper citation之類的也是慢慢體會 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
應該是太理論,台灣比較重實務導向的研究。 我也是做
凝態的~
有做CS理論的大神有申請到過哦 哈佛的大神去年還前年
真的神人就是 博班就citations破千
更正 剛看他沒破千 是破600
有聽說過這個XD
\Kappa God/
對吼 你認得我ID XD
我可以肯定 而且我相信你自己也有自信 你的條件是台灣做理
理 差不多的年齡層裡 條件數一數二的
但很可惜 除非擠入名校並跟了其他子領域都公認的名人 或者
在台灣有關係 不然台灣也不會這些看得很重 有辦法評價的少
數的人 在台灣不具有權力
台灣的環境 會讓很多有能力有潛力的人 失去能夠公平被評比
甚至有效表達自己的機會
同樣的 勝利的人 擠入圈子裡的人 則會盡力的維護這個系統
你還有很多機會擠入圈子 但希望這些失敗的經歷 能讓你將來
成為改變體制的人 那麼我冒著在留學版上惹部分人不快 也算
值得了
但也別太過勉強就是了 至少對我個人來說 其實有很多事情比
學術甚至理論物理更重要
再接再厲,丟了有機會!我是這次二戰才上的!
我雖然不想在板上公開討論隱私 但我之所以選擇離開美國 一
部分也是因為後路的考量(當然 另一部分是我申不到top 10的
fellowship XD 這個你還是有機會挑戰的~)
感謝學長的鼓勵XD 博後fellowship這部分感覺不確定因素真的蠻大的@@ 圈子、人脈等等覺得很重要,也不太確定自己現有的條件夠不夠擠進前面幾間 因為這點還有之後找教職的底子夠不夠的考量 自己從本來想今年秋天就投慢慢轉成覺得可能先按著,多累積一點明年再來投 學長敘述的台灣學術環境我覺得是一個考量未來會不會想回去做教職的重要考慮點@@ 會擔心自己回去能去到什麼地方、在資源上能爭取到什麼做出什麼成果等等 大概過去半年開始慢慢考慮包括這點在內的一些未來計畫 (雖然博三也許還有點早XD) 如果未來有幸能去到好地方做博後,進而在美國找到教職 或是會考慮回台灣找教職 不管如何都希望能有機會把自己比較理想的方式引進現有的體制裡,幫助到後面的人 (不過也是有在聽一些進業界或考慮要不要進業界的朋友的考量做為參考XD)
\Kappa God/
我是留獎有申請到的,最主要關鍵還是你的研究對於台灣或
是台灣相關的產驗或是研究有甚麼幫助,另外審查委員不一
定是你同一個領域 你寫太深或用複雜的英文其實是負面效
果 有點像申請計畫 要著重在跟資助方的需求作連結
然後研究報告用中文以及佐以圖案和圖表說明 不要拿以前
申請用的proposal英文改改就丟出去 審查員也會看你有沒
用心 還是只是想加減丟丟看而已
嗯嗯我有聽說用中文會比較能讓審查人看懂,也比較能增加錄取的機會 應該是我自己錯估了審查委員的組成 明年假如有決定要再投的話會把這點納入考量 感謝指點XD
應該可以去申請各項成績跟評審委員的意見可以比較知道下
次要加強的方向 去年有申請過 但印象中要10天內申請
其實想要拒絕 理由總是很好找的 我也用中文申請過 也是被拒
我申請的資料也照a大的方向、也參考過版上許多人的心得
但一切還是領域、校名最重要 也許有其他因素,但研究成
肯定不是主導
柏木英里老師這麼強也被拒 傻眼==
如果你本來就有RA或TA的話申請到也不會增加你的收入,只是
變相拿台灣納稅人的錢幫你老闆或系上省錢這樣QQ
我之前在caltech申請到時在當TA,留獎的錢大概就一年的stipe
nd,我還以為可以一年不用TA。結果系上說加上學費來比的話
比例上來說只能抵掉三學期中的一個學期。時候到了又說TA分配
的關係不能一個學期不用當,讓我當兩個學期的half TA。
結果實際課堂上分配的工作根本沒比較少,等於我實際上完全沒
有因為留獎受益…
當然拿到的人也可以選擇瞞著學校,而且學校也無從抓起。只是
這似乎不單單是學校自己規定一定要上報而是法令規定的樣子(
他們講的)
這筆錢最好的用法 其實是拿到之後重新申請學校
或者很多學校不像caltech的情況 有這筆錢還是能夠幫助學生
不必做TA 以及更好找老闆
以前有陣子 有些人在鼓吹 應該要給能"雪中送炭"的留學獎學
金 意思是 還沒申請到PhD的人也要能申請跟拿到這筆獎學金
版上還留有討論串
以留獎的審查方式 我覺得最好還是不要這樣 不然大老的愛將
有了錢就更能去更好的學校 從PhD時代就要一路靠資源佔優勢
我當初是在還沒入學時申請到留獎的。然後我問我所有拿到offe
r的學校(包括文中boulder的物理系),全部都回我實拿的總額
不會變…
所以我能想到唯一的幫助就是像樓上講的在說服想跟但經費不
夠的老闆收你的時候或真的RA TA都拿不到的時候。
喔當然還有免掉一部分TA責任的時候,只是我自己沒享受到QQ
有錢再申請的話 可以申到很多更好的學校XD 很多教授都很歡
迎自己帶funding的 可以盡量毛遂自薦
我其實是想說如果老師哪學期經費比較吃緊需要當TA的話 有留獎這筆錢說不定有幫助可以減緩一些負擔XD 畢竟理論組經費也是常常不穩定@@
※ 編輯: peterqlin (67.166.38.115 美國), 06/05/2020 05:34:59boulder推一下,加油加油
\Kappa God/
PUSH
請問一下有沒有電資學群的能分享一下最低錄取分數多少
你那麼優秀 一定有TA跟其他獎學金 不差這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