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公費留學筆試準備經驗分享

看板studyabroad標題[心得] 公費留學筆試準備經驗分享作者
uenneu
(uen)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3

相信不少人都像我一樣,會在準備考試前先上網搜尋前人的經驗,但因為能找到的資訊不多,所以這篇文章希望能給要準備考試的人一些參考。



公費留學我通過筆試兩次,一次是 管理學門,另一次是社會文化與臨床心理學門,共同考科是作文,我沒有特別練習,基本上是裸考。兩學門的專業科目則完全不一樣,因此這篇文章會分別寫管理學門與社會文化與臨床心理學門的筆試準備經驗,下一篇會附上我個人的答題技巧與對題目的看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儘管考試科目不同,我前期的準備程序都差不多:

1. 先把十年份考古題下載下來看一遍。

2. 比對歷年出題方向的變化。

例如:如果往年會考計算題,但近幾年變得不考了,
那我就會花比較少時間在準備計算題上

3. 分析哪些章節出題比例高一點。

4. 據出題比例分配讀書時間。

例如:如果管理學每年都會出領導理論,那領導理論就會花比較多時間念熟

5. 擬定讀書計畫。

用剩餘時間去除以教科書內總共有幾章,規定自己在時間內要讀完哪些內容

6. 做好風險控管

因為讀書時間是照往年出題情況安排的,但過去情況不一定能代表未來情況,因此一樣會分配少量時間在出題少的部分,如果真的沒時間讀了,就評估一下如果沒讀的部份出題了,可能會損失多少?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就犧牲吃飯或睡眠多念一點;如果可以,就對那部份有個基本概念就算完成了。




一、管理學門 筆試準備經驗

非本科背景、大學從未修過管理學院的課,對經濟學是零基礎,至於管理學,我是念組織行為學去考的,準備考試的時間大概是一個半月。
筆試考試成績是:

作文 80幾 (忘記實際上是幾分了)

經濟學 29

管理學 79

後來面試也是得到80幾分,最後總成績是以0.8分之差落榜。



經濟學:

因為沒有基礎,一開始我是看Crash Course Economics 建立一點基本概念,然後上網分別買了總體經濟學(賴景昌著)與個體經濟學(楊雲明),不過個體經濟學只讀了
讀得有點辛苦,除了沒有背景知識以外,也因為我對經濟學沒有什麼興趣,所以到快考試的時候幾乎是放棄的狀態。


管理學:

我用一本組織行為學搞定,因為組織行為學跟管理學的內容蠻常
有重疊之處,而對我來說組織行為學的語言比較容易理解,因此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念組織行為學,如果發現有些內容只有管理學書籍裡面有的時候才會翻一下管理學。讀書的時候會
詞到底是什麼時,就問問google,通常這樣可以找到這個題目要考的概念是出自哪個章節、基本概念大概是什麼,然後再回頭看看書上到底說了些什麼。

既然放棄了經濟學,這科目我就花比較多時間,大概一天念三個小時的書,能做到的看到名詞就寫出定義跟相關研究的程度。



二、社會文化與臨床心理學門 筆試準備經驗



我自己大學跟研究所都是心理系的,這個學門的考科是考研究所時就有準備的科目,但我也不是這兩門專業考科的相關組別,因此等於是考完研究所就沒有再念過這些科目了。準備考試時間大概是兩個月,一天會念上七、八個小時的書,如果讀到覺得煩悶了,我會把書拿給別人,請他隨便翻一頁選一個名詞問我,測試我能不能好好答出來;另外,準備考試時我也與朋友一起組了讀書會,幫助彼此做重點摘要,我覺得有很大的助益。

另外,由於這學門只有三年考古題,因此我額外下載了台大研究所的考古題作為練習。


最後筆試考試成績是:

作文:75

統計與心理測驗:68

人格社會心理學:43

後來面試也是80幾分,最後結果為錄取。



統計與心理測驗

這科目我是向朋友借考研究所時的筆記與講義來準備,另外輔以幾本教科書,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翻翻書本看書上怎麼寫。雖然「統計與心理測驗」是一個科目,但是在大學時卻是兩門必修課,尤其統計還是一整年的必修課,加起來其實內容不少,因此,如同文章一開始時提到的,我先計算了考古題裡的出題比例,確認是統計出得多還是測驗出得多,然後據此來分配讀書時間;另外,發現這三年的考題都沒有計算跟證明題,而且考的東西都是大概念、大方向,蠻像考研究所時會碰到的題目,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拿研究所考試題目作為練習的原因。

參考書籍: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林清山著)

心理測驗學(葛樹人著,疑似絕版了,但博客來還有兩本)
這本我挑章節看,只看重要的理論、測驗編制的程序等等,一些介紹特定測驗的章節全都跳過不看以節省時間。



人格社會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也是兩門不同的必修課,因此同理,先看看考古題的出題比例,然後準備了兩本教科書等級的書來讀。但是看完考古題後會覺得,似乎不是看教科書就可以解決這個科目,因為會出跟華人文化、本土心理學有關的內容,例如:105年、106年都出了兩題跟本土研究有關的內容。而且也會出新概念,例如:自我悲憫、或是要求要求介紹一個新概念跟華人佛家理念的相似之處

這裡說的「新概念」指的是該名詞或理論在二十年內提出,不太可能在某本教科書裡找到的內容,這種就比較像是要靠個人學術背景,如果是平常就有在看這類論文的人會答得很輕鬆,但其他人可能連題目在講什麼都不太清楚。我個人在準備考試期間沒有在這些新概念上花太多時間,大概是稍微了解一下而已,因為從題目上看起來,出題老師應該是會換人,他們覺得重要的東西應該也會不一樣,因此我猜測把握基本功是比較重要的事,不過若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準備工作應該是越周全越好。



參考書籍:

性格心理學(葉光輝)

社會心理學(余伯泉等; 陳皎眉等)

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社會心理學這個科目,所以有好幾本課本一起比對內容,讀起來也很開心。不過如果是為了考試準備的話,選一本看熟應該比看很多本重要。



總結

要唸到什麼程度才夠?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我有空的時候會請別人隨便翻書翻一頁,隨便選個名詞或某個研究問我,測試我自己是否能夠完整答得出來,如果可以,那我覺得就是夠熟了。

但是怎樣叫「完整答出來」呢?

大概是定義、或研究的背景脈絡都能解釋出來,相關研究有哪些可以講出個大概,那應該就差不多了。

我覺得練習時有個很重要的重點是:誠實面對自己,如果在回答的時候有些不確定,就提醒自己回頭再看一次,如果練習的時候得過且過的話,在考時的壓力下恐怕會只記得零碎的片段,導致答題不完整。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有需要的人,預祝大家考試順利。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32.249 (臺灣)
PTT 網址

arsl40007/17 01:10請問大大是念什麼科系的呢?

WTF111107/17 02:10如果是我認識的那位日文老師的話,真的大大恭喜啊

Sulstan07/17 02:59看到余伯泉就想到拼音之爭 呵呵

jackyzhou07/17 06:38推 可是留學回來要被綁定啊

arsl40007/17 18:22華人真的很煩

※ 編輯: uenneu (101.10.108.89 臺灣), 08/27/2020 21:31:03 ※ 編輯: uenneu (86.27.83.153 英國), 10/31/2021 01: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