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私校退場50歲被失業 求職6年碰壁、月薪變8千
每隔一陣子就看到這樣的新聞專貼在此與長串的回應,私自猜想,回應「沒競爭力」、「不意外」、「沒仔細思量局勢還要投入,怪誰?」等的,應該是屬於已有不錯位置或是自認研究內容卓越者。我也認為,如果在國內教職待過十年以上、或是待在非頂尖校院系者,應該普遍不會發表以上言論。
大學的本業本就不是「只搞研發」,那是中研院、工研院、各種法人、大企業投資的研發單位的本業。學校的本業在教育、傳承與銜接:好好地教學、完整將知識交棒、培植產業需要的人才。搞尖端技術、搞卓越研究,那也應該是極少數大學才需要做的事。大家普遍地一邊嫌這些前輩(我還差他們一段歲數)不夠積極與有遠見,又常一邊嫌研究經費與人力短缺,這種接近自私、甚至自大的想法似乎已經蔓延在我們的高教界。我自己就遇過表面上待人謙和、實際上急功好利、睥睨他人的學者(很不客氣的說,這些人正好都是位在頂大的青年洋博或土博),看他們為自己的計畫、發表、地位的積極作為,再比之於他們引領學生的消極態度與做法,我就深感我國的高教除了少子化衝擊,在不久的將來還有嚴重的素養與道德沈淪的危機。
現在資訊發達,不少學門的研究無論在論文發表與計畫議題的提出上比過去二、三十年容易不少(這只是我的概略的認知,請勿聯想太多)。因此,那些學研成果彪炳的青年才俊,除了自身的確夠出色,但也不能諱言沾光於時代變遷,甚至是受惠於目前仍屬狹隘的我國各類學研考評機制。回頭看看這些因少子化被影響的學校教員,先不看他們是否努力,光在學研資源、生源素質就處於極度弱勢;更何況,這些學校的本業就是要培育就業人才,如果動不動就拿「技術」、「研究」去要求,這也太本末倒置了。
我還必須說,他們能夠取得博士學位,甚至有些是碩士畢業一段時間後再度返回校園者,本身的素質與能耐就值得後輩欽佩了。尤其是那些沒家累、沒經濟壓力的(很多洋博自求學至返國定居任教都是靠家裡的,這點如果照現在這種社會忌富氛圍看,鐵定可以帶出一串幹譙回應),等你們有朝一日年歲大了、體力智力差了、有家累了、有經濟壓力了,才會體驗到人生與職涯不是只有這樣而已。
--
可是,教育部科技部那些人就不是那樣想....XD
中肯
本日首推...
中肯推
教學能力差或無心敎學的老師根本沒資格在大學專任,
比較適合去 究機構
我也同意教學是很重要的 但是博士班的訓練幾乎都放在
研究上XD
zzz...
樓上想睡覺嗎?
矛盾和困境就在這裡
什麼鬼,大學教師最大的職責就是研究啊
不然升等看教出來的學生去哪裡才對吧
推!!!這些學校要求做三個行政工作,帶導師班,出期
刊,辦比賽,早上盯打掃,晚上陪校長去各校吃飯等等,
週末還有別的事。然後再上十二學分到十九學分的課,我
看到不少老師快累死還是堅持好好教學,因爲在這些學校
的學生更需要老師。於是只能壓縮自己的研究
說這些老師有多辛苦跟十年前就知道的「前景堪憂」有啥關係
另外,我是不知道本文作者哪裡看到的數據,這十年聘進來的
人在教學跟研究上平均來說絕對都比老一輩的人來的有競爭力
家裡沒有錢出國念書,找錢呀?難道我還要幫你開家庭會議嗎
要早早生小孩有經濟壓力難道還要怪我嗎?
這整篇文章根本就是烏賊戰術,轉移焦點。
還要說回來的頂大洋博態度會導致「道德沉淪」,笑死人了
大部分洋博都是國外學校full funding,哪來的大部分靠家裡
,眼界低以為大家都跟你一樣?
根據最後一段,科技部應該比照懷孕或之前兵役一樣,有家累,
有經濟壓力的人給予通過排序優先,要看在他們年紀的份上保
障年年有計畫,這樣努力的心態以為後輩效尤
蠻中肯的
國外博班特別理工科不止學費生活費都給 最好靠家裡.....
這篇文跟我聽到的不太一樣欸
現在的青年才俊遠比二十年前找教職困難吧?
二十年前的很多不用做得很好也能當上教授才是真正沾
光的吧
是說你也很先入為主欸,你的第一段在做的事情不就跟你
想罵的人在做的事情一樣嗎?先入為主的認為某些人肯定
是怎樣怎樣的
我的大學 算是台灣的頂大之一 以前系上真的有正教授
是沒有博士學位的 現在看來會覺得真不可思議
要說幾十年前比較容易當上教授 似乎是有可能的
沒想到一篇回應可以拉出那麼多回應...不過看來幾位批判的
似乎斷章取義了。大學不是只有頂大,更不是只有研究,以
前我也是認為研究至上,但是真是這樣嗎?更開玩笑的說,
研究對大學教師能當飯吃,但對學生可不見得必然。學理工
的不見得一定要走同樣的路;但培養出有該學科素養與成熟
的品格。雖說菁英可以改變國家,但我們也沒辦法讓人人都
成為菁英。至於有人說在國外念書都有full funding,這大
概也是一半對,這位朋友可能沒遇到攜家帶眷的狀況,也沒
遇過funding斷炊的窘境,這時候不靠家裡,難道靠朋友?不
是每個留學生都能(會)找到銀彈滿滿的研究室(也不要跟我說
跟我說怎不跟有錢的老闆?這答案就跟為何國外待遇好還要
回台一樣是大哉問)。最後,我還是得說,板上各領域的人都
有,國家社會也不可能只獨崇理工,更重要的是要有接受他
人意見的雅量。
學界本來就沒競爭力,後段大學更是沒競爭力中的沒競爭力
國外研究室沒錢,博士班學生大多數也有TA full funding,
建議你不懂的地方別裝懂
攜家帶眷怎麼了?我本身就攜家帶眷靠full funding念完沒靠
家裡阿,再說一次,不懂就別裝懂
絕大多數洋博都有學校full funding,靠家裡去國外念博士的
根本少之又少,知道嗎?
這篇對年輕洋博成見很深呢
要有容人的雅量 不代表要容忍錯誤的偏見
分享個身邊的小樣本 一個沒拿到獎學金來美國讀博的
朋友 是父母早亡 在台灣打了好幾年零工還背了幾百
萬學貸 賭上人生來美國拚搏的 雖然小樣本不是很有
意義 但真的受不了很多土博那種覺得洋博就是條件好
生在好家庭才能出國的酸溜溜心態
看完回覆只能噓,誰跟你在那邊雅量。最後還要戰文科理工?
很多洋博都有機會遇到funding 斷炊 大家都是去找ta 跟家裡
還真沒聽過
從推文來看,網民們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地方,然後找機會
見縫插針,最後樓就歪了。我不介意樓歪,我只希望如果這
些推文的菁英朋友都是在教職線上,能夠拿出頂尖研究精力
的一部分給學生,帶領與幫助他們,那我們的高教一定會越
來越好。至於那些高教精英論的朋友,雖然我也認為菁英很
重要,但面對其他學校是無需這種瞧不起的心態;真要畫那
條門檻線,殘酷點難道只畫到頂大嗎?我回文的本意是認同
幫推 最好都是靠自己 很多出去門檻就是要幾百萬 那些獎學
金哪夠用 更別提斷炊 那麼好拿為何大家不出去 就有看過是
出去還帶老婆 小孩都在那生的拿綠卡 花了家裡五六百萬 然
後回來去四大的 同期台大土博只能蹲私立科大或中後段國立
誰跟你門檻幾百萬,美國學校給的full funding包含學費保險
,每個月還有~2000 usd stipend,不懂真的不要出來丟臉
你拿不到,不代表其他人很難拿,知道嗎?
還有女的去紐約讀碩一年就噴掉200萬的 洋博當然有可能都
靠獎學金 但那是極苛刻算很少數 更別提那需要運氣 沒聽過
讀博讀到出人命的嗎 運氣倒楣點一場空別拿倖存者偏差當例
極苛刻很少數???你確定你跟原po一樣不懂硬要裝懂?我在
美國遇到的洋博90%都有獎學金,你在台灣看世界?
我還知道有人在美國長青藤任教當IEEE fellow勒你可以嗎?
美國獎學金的確就是能讓人讀完不用花錢還能存一點,你是不
是根本沒在美國生活過?沒的話就不用跟你解釋太多,你繼續
幻想就好
拿全獎的洋博絕對不是極少數 就算不是極大多數 也
肯定過半 至於這麼好拿大家怎麼都不出去? 答案當
然是不好拿啊 所以能否出國讀博就是第一輪的篩選了
土博也是能有出頭的機會 但就是必須多證明自己一
次 這一點洋博也是一樣 如果沒能讀到最頂尖的學校
想跟那些天之驕子們競爭就得一次又一次的證明自己
那個叫長春藤,長青藤是什麼?可憐這個知識水準
人家能夠在IVY任教勒 你呢 人家做的到你怎做不到?
你不會連IEEE fellow都不知道吧 鍵盤嘴砲
打太快了 居然沒注意打成青 哈哈
只看美國的話自費念博應該是少數 至少留學版沒看過(?)
被發現打臉就開始扯”我朋友”了?有沒有這麼弱?
如果有人統計過的話歡迎指正 留學版可能是資料最多的了
不用扯到不存在的朋友,要比你跟我來比啊?廢到笑
美國自費念博的是極少數,家裡有錢的大多選碩士拿opt找美
國工作最快
讀博讀到講話跳針又一直噓 去估狗"孟懷縈" 長點見識好嗎
人家拿史丹佛的tenure IEEE fellow 還是中研院院士 你哪
點屁成就比得上? 別給人見笑了
前面噓太多就不再噓了 我只是不太懂c大的邏輯 您認
識院士 跟您主張洋博只有極少數拿獎學金 這兩件事
有任何關聯性嗎 難道孟院士曾經這樣說過?如果是的
話我會很意外 就像上面j大提到的 去留學版看 幾乎
所有錄取文 不分領域 都是拿全獎出國讀書的 我相信
一定有拿半獎或甚至自費的 但絕對不可能佔多數
再提一點 學術的根本就是質疑 身分地位高的人說的
話就全盤接受 那絕對不是做學問該有的態度
提一個別人的名字你是要表達什麼?表達洋博大多自費?可以
用大腦思考一下再發言嗎?可悲
洋博是只有在美國唸博士的人嗎?其他國家唸的該如何稱呼?
別人很有成就,跟你廢到笑的關聯是什麼?
你不是說不存在 現在有又裝沒看到 你這種毫不認錯裝死的
因為我看不懂你突然你扯個「我朋友」是要表達什麼啊
品格其他講的就不用看了 跟小孩一樣
所以你到底要表達什麼?「我朋友」很強這樣?
啊跟這篇的「洋博大多數自費」的關聯是什麼?回答啊講不出
來吼?
你講你自己的誰知是不是也是胡扯硬凹的呢 扯輸就裝死
這邊一堆人不是說美國博士大多數有獎了,你還在裝瞎啊?
還什麼不存在 長點見識多去看看 半瓶水才會不知天高地厚
我講我自己,你講你朋友?笑死,這麼廢?
要比你拿你自己出來比啊,是不是不敢啊?哈哈哈
有沒有拿過美國offer? 有拿過full funding?
你先回應不存在這段 做人有點品 再來跟你扯自費都行
整天講「我朋友」,不會讓你變強啊
啊就不是你朋友,扯什麼?
你遇到自己出錯 就一直狂扯別的 只會讓人覺得可怕 絕不認
你該不會上網查個人名就當作自己交到朋友了吧?長青藤等級
?
快回應啊,怎麼別人突然變你朋友了?
錯 這種態度誰跟你做事誰倒楣 不認錯硬凹到底
可憐,美國博士自費話題被打臉,然後就上網找個人名說「你
有我朋友強嗎」整個轉移話題,你還有什麼招?
你這種就別扯了 自己講錯還一直跳針扯別的
你先承認自己沒見識 才有臉來戰別的吧 有夠弱的半瓶水
還在講「我朋友」?笑死,先證明是你朋友啊XDD 可憐
對美國博士毫無了解+只會講「我朋友」的人說別人半瓶水?
不錯喔難怪只能在這邊自慰
現在又在跳針我朋友 真是丟臉 你先回這條我就跟你回後面
做人有點格調 不要躲躲閃閃 讓人看不起
你是不是那種出去吃飯整天說「我有朋友超屌喔」這種的啊?
那我就同情你了,你可以繼續XD
做人有點格調 不要躲躲閃閃 讓人看不起
回哪條?講重點好嗎?你朋友不存在,因為不是你朋友,要不
要再說一次?
你朋友是不是私底下都在笑你整天講「我朋友」,但你不知道
這樣?
還能這樣扯,實在好笑了 這種硬凹說啥都沒人要信了
樓上應該是土博吧,哈哈哈哈哈
等等 原本在主張只有極少數洋博都靠獎學金 下一句冒出
知道有人在長青藤任教 誰能告訴我這論述的前後邏輯是?
不,我覺得土博的水準應該沒有這麼低
才一個早上就戰成這樣,我先跟大家抱歉,果然網路世界樓
一歪就大亂了。對於我的回文,認同的我感謝,因為大家都
是在個人成就之餘還願意拉拔年輕人,為我們的高教進心力
;不認同的我也期待您締造個人學研巔峰,成為台灣之光。
至於洋博/土博、理工/文法商的論戰,我想每個人自己的經
歷、聽聞的故事,也都只能充作當時的參考,如果差距十幾
年以上,案例間的比較也沒啥意義,就麻煩不要在這邊繼續
了。不過最後,我還是希望大家在回應或推文時能和氣一些
,至少先把前後文看完,不要特意地放大別人的少數用詞。
雖然大家都待在螢幕後面,但這裡是博後板,多數人應該也
是在教職或是研究單位,沒必要把大學生板或碩研板的氣氛
帶過來。感恩。
給原po補推
但這隻突然的「我朋友」轉話題還是很好笑,到底什麼邏輯ht
tps://i.imgur.com/OWruOrH.jpg
補充一下 當年我申請某家ivy 上面就寫phd全獎率是96%
ivy phd幾乎都是五年全獎
他大概想表達那位院士是自費得 不過應該是碩士自費
我不認為她phd沒獎
看推文還以為是數字版 XD
4
講到後段科大困境,因為在科大短期待過,分享一下看法。 後段科大的學生素質的確不好,對於課業的確也很不用心, 也花很多時間在打工賺錢上面,這個是後段學生的普遍現象 ,所以後段科大要思考的是,除了學業外,能夠給他們什麼 可能性,學生如果把你當學店,他們直覺就認為在學校學不5
這篇昨晚寫好,本來想一想還是不要回好了,今天看到新的推文,顯然有人還不死心, 那就來吧。 ※ 引述《htchang (ZZZ)》之銘言: : 每隔一陣子就看到這樣的新聞專貼在此與長串的回應,私自猜想,回應「沒競爭力」、「 : 不意外」、「沒仔細思量局勢還要投入,怪誰?」等的,應該是屬於已有不錯位置或是自9
想想還是回文好了,本來就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有研究所, 或者說,很多後段大學即使有研究所都是為了其他特殊目的存在的, 不這麼必然是純粹為了研究,有跟沒有也差不多。 在原新聞中那樣等級的學校教書本來就是好好把學生教好就好, 他們要負擔的教學、行政、服務的壓力比你我想像的都大得多,X
^^^^^^^^^^^^^ : → Ihsuma: 人在教學跟研究上平均來說絕對都比老一輩的人來的有競爭力 06/16 18:55 ^^^^^^^^^^^^^^^^^^^^^^^^^^^^^^^^^^^^^^^^^^^^^^^^^^^^ 哪些「這十年聘進來的人」? 那些「老一輩的人」? 有競爭力? 請明確列出評量競爭力的方法與標準。24
我無意加入戰局 不過大家在評論不同時代的議題時 還是不要太武斷 只比較數據是不太客觀的 無論是對老一輩 還是對年輕一輩皆是 老一輩博士畢業取得教職的機會比較高6
大學教授有三個重要大項,"教學"、"服務"、"研究"。台灣沒有研究 型大學也沒有教學型大學,只有活得下去跟活不下去的大學。 關於研發的部分,大學教授不研究是謬誤。 在技術就緒指數(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 上,大學研 究屬於TRL1~3的階段,工研院、國研院這種法人落在TRL4-6,公司企23
我自己的求學過程,雖然不算是離奇,但算是比較曲折一些,從國中重考、私立五專、 插班大三、碩士、當兵兩年、在職博士班五年(台積電3.4年工程師、工研院2年副研究 員)、私立科大助理教授、國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我對於培養的專科老師,一直都是非常感謝,當初帶領我走上專業的啟蒙,所以我每隔 一陣子,就會回到專科的校園走走,探望當初教導我的師長。其實近年探望,都有感受16
可是,私校退場這種狀況從1990年後廣設大學政策 +少子化後, 沒多久就知道了。少則數10年,多則20年就知道會發生的事情, 這些當事人當時少說也是中壯3X歲。難道都不知道? 還是說要在賭賭看,看能不能65歲下莊?說真的40歲以後只有大 學任教經歷,如果不找教職,大多真的沒有甚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