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私校退場50歲被失業 求職6年碰壁、月薪變8千
大學教授有三個重要大項,"教學"、"服務"、"研究"。台灣沒有研究
型大學也沒有教學型大學,只有活得下去跟活不下去的大學。
關於研發的部分,大學教授不研究是謬誤。
在技術就緒指數(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 上,大學研
究屬於TRL1~3的階段,工研院、國研院這種法人落在TRL4-6,公司企
業屬於TRL7-9。
所以大學不用做研究?那研究所就可以廢了。台灣的問題在於研究什
麼?需求是那邊來,目標是甚麼?這個是政府要檢討出來的,V model
怎麼切? WBS怎樣展開?那些技術?難點?可以細畫成一個研究項目
然後給複數的大學/Lab去突破開發。科技部、教育部沒這種人。
以目前來說由下而上的科技部計畫基本上就是個笑話,就算教授有很
棒的研究成果,也無法落實到TRL4以上。因為科技部裡面沒有可以銜
接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過渡的協助,基本上就是各玩各的。
再退一萬步,如你所說的 "學校的本業在教育、傳承與銜接:好好地
教學、完整將知識交棒、培植產業需要的人才。"
那產業需要的"需求哪裡來?" 經濟部?科技部?教育部?勞動部?那
這樣的學校是否需要研究所?還是與技職體系衝突?因為教授不用研
究,專心教學就好,那這樣的教授是否碩士學歷就可以任用?純教學
真的不用博士學歷,這樣學校薪水也可以少付不少。
我是理工領域,只看理工這塊的話,可以看看" 跨越現實與未來的邊
界: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透視"這本書,理解一下政府怎樣
使用大學完成國家發展目標。
※ 引述《htchang (ZZZ)》之銘言:
: 大學的本業本就不是「只搞研發」,那是中研院、工研院、各種法人、大企業投資的研發: 單位的本業。學校的本業在教育、傳承與銜接:好好地教學、完整將知識交棒、培植產業: 需要的人才。搞尖端技術、搞卓越研究,那也應該是極少數大學才需要做的事。大家普遍: 地一邊嫌這些前輩(我還差他們一段歲數)不夠積極與有遠見,又常一邊嫌研究經費與人力: 短缺,這種接近自私、甚至自大的想法似乎已經蔓延在我們的高教界。我自己就遇過表面: 上待人謙和、實際上急功好利、睥睨他人的學者(很不客氣的說,這些人正好都是位在頂: 大的青年洋博或土博),看他們為自己的計畫、發表、地位的積極作為,再比之於他們引: 領學生的消極態度與做法,我就深感我國的高教除了少子化衝擊,在不久的將來還有嚴重: 的素養與道德沈淪的危機。
--
不要問我從哪來,我只是一個浪跡天涯的工程師....
--
讃!
問題是 所有大學教授都應該做研究嗎?
台灣沒有在分研究型和教學型大學 但現實就是 不必要也不
可能所有大學教授都投入研究
術業有專攻 研究跟教學也是兩回事 早該劃分清楚的
Linethan,不能同意你更多了。^_^b
※ 編輯: MasterChang (111.242.232.129 臺灣), 06/16/2020 15:00:05推,但是"科技部、教育部沒這種人"太過武斷
就真的沒有啊!!又不是第一年出社會,怎麼那麼單純!! XD 你知道統籌規劃國家科技發展政策、資源分配、重大計畫審 議與管考及籌辦重大科技策略是誰工作嗎?那個單位在行政 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而且沒啥人。 我上面講的那本書可以看一下,那個裡面講的才叫產學研合一。
同意術業有專攻,但就是沒有成熟的講師制度,也沒有成
熟的 liberal arts 學校啊
現實就是,就算要教學升等也要出論文,要兼顧,難
大推這篇 還有另一點是許多學校為了補助不斷升級綜合
型大學 某種程度是一種去專業化 目標是教學型OK 但偏偏
大部分學校仍自詡是研究型大學 最後結果只是學店化而已
像MIT一直以學院層級存在 仍不損其專業影響力 是個好例
MIT是中文翻譯會讓人誤會 其他體制都跟研究型大學相同
不是什麼以學院層級存在 他底下有一堆學院
原來如此 謝謝指正
要舉例學院層級也該舉加州那間科技學院而不是MIT吧XD
原新聞提到的那幾間要倒的學校都沒有研究所吧?這些學校的
老師不用作研究有疑問嗎?好好教書就是本份了阿,質疑人家
沒有生存能力真的很可笑,幾十年來他好好教育學生難道就不
是他一直以來的生存能力?只是換了環境無法適應而已
不說別的,你叫國小、國中中年被資遣的老師都可以在業界找
到工作試試看,別跟我每一個都可以去補習班教書喔,但你會
說這些國小國中老師很廢嗎?多點同理心,少點優越感的批評
Caltech 只是比較小型的 MIT 一樣是完整大學
不是學院
4
講到後段科大困境,因為在科大短期待過,分享一下看法。 後段科大的學生素質的確不好,對於課業的確也很不用心, 也花很多時間在打工賺錢上面,這個是後段學生的普遍現象 ,所以後段科大要思考的是,除了學業外,能夠給他們什麼 可能性,學生如果把你當學店,他們直覺就認為在學校學不5
這篇昨晚寫好,本來想一想還是不要回好了,今天看到新的推文,顯然有人還不死心, 那就來吧。 ※ 引述《htchang (ZZZ)》之銘言: : 每隔一陣子就看到這樣的新聞專貼在此與長串的回應,私自猜想,回應「沒競爭力」、「 : 不意外」、「沒仔細思量局勢還要投入,怪誰?」等的,應該是屬於已有不錯位置或是自9
想想還是回文好了,本來就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有研究所, 或者說,很多後段大學即使有研究所都是為了其他特殊目的存在的, 不這麼必然是純粹為了研究,有跟沒有也差不多。 在原新聞中那樣等級的學校教書本來就是好好把學生教好就好, 他們要負擔的教學、行政、服務的壓力比你我想像的都大得多,X
^^^^^^^^^^^^^ : → Ihsuma: 人在教學跟研究上平均來說絕對都比老一輩的人來的有競爭力 06/16 18:55 ^^^^^^^^^^^^^^^^^^^^^^^^^^^^^^^^^^^^^^^^^^^^^^^^^^^^ 哪些「這十年聘進來的人」? 那些「老一輩的人」? 有競爭力? 請明確列出評量競爭力的方法與標準。24
我無意加入戰局 不過大家在評論不同時代的議題時 還是不要太武斷 只比較數據是不太客觀的 無論是對老一輩 還是對年輕一輩皆是 老一輩博士畢業取得教職的機會比較高23
我自己的求學過程,雖然不算是離奇,但算是比較曲折一些,從國中重考、私立五專、 插班大三、碩士、當兵兩年、在職博士班五年(台積電3.4年工程師、工研院2年副研究 員)、私立科大助理教授、國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我對於培養的專科老師,一直都是非常感謝,當初帶領我走上專業的啟蒙,所以我每隔 一陣子,就會回到專科的校園走走,探望當初教導我的師長。其實近年探望,都有感受X
每隔一陣子就看到這樣的新聞專貼在此與長串的回應,私自猜想,回應「沒競爭力」、「 不意外」、「沒仔細思量局勢還要投入,怪誰?」等的,應該是屬於已有不錯位置或是自 認研究內容卓越者。我也認為,如果在國內教職待過十年以上、或是待在非頂尖校院系者 ,應該普遍不會發表以上言論。 大學的本業本就不是「只搞研發」,那是中研院、工研院、各種法人、大企業投資的研發16
可是,私校退場這種狀況從1990年後廣設大學政策 +少子化後, 沒多久就知道了。少則數10年,多則20年就知道會發生的事情, 這些當事人當時少說也是中壯3X歲。難道都不知道? 還是說要在賭賭看,看能不能65歲下莊?說真的40歲以後只有大 學任教經歷,如果不找教職,大多真的沒有甚麼用。
6
Re: [問卦] 台灣在量子領域484在睡近年來,台灣政府及學術界在量子領域上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並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 是一些例子: 1.台灣量子科技發展計畫:台灣政府於2018年啟動「台灣量子科技發展計畫」,預計於2027 年前投入500億元新台幣,推動量子科技產業發展。 2.國家實驗研究院量子科技研究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於2017年成立了量子科技研究中心,2
[討論] 政客真的毋湯中研院、工研院、中科院,傻傻分不清楚 Posted on December 29, 2020 by Ronald 在和許多人聊天的過程當中,發現許多人不了解中研院、工研院和中科院的差別。我爸媽 不了解也就算了,但居然年紀相仿的交大畢業的電子電機博士聽到我說「我在中研院的實X
Fw: [新聞] 216名教師不憑論文升等 人數6年成長108倍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AfterPhD 標題: [新聞]216名大學教師不憑論文升等 人數6年成長10 時間: Tue Mar 9 13:16:55 2021 216名大學教師不憑論文升等 人數6年成長108倍 2021-03-08 19:36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