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題] Postdoc 博後選擇 Harvard or Stanford

看板AfterPhD標題Re: [問題] Postdoc 博後選擇 Harvard or Stanford 作者
legend
()
時間推噓12 推:12 噓:0 →:1

首先恭喜恭喜!(回憶當年,拿到 offer 的當下真的好美好啊~!!)

哈佛部分 - 優點區
2. 哈佛醫學院即使正教授,薪水也是主要從funding出。
不過這個環境的壓力就是在那裡,跟升等或許不全然有關係。
但跟到有成就又願意提拔人的老闆,未來一定是比較吃香,
但只要來了,就算跟到不適合的,很多人也就換實驗室就好了。只要肯做就有機會。
5. 波士頓區什麼沒有,生醫的工作機會最多,也不特別需要看醫院的工作。
尤其這一兩年非常誇張,你可能來了就會開始整天收到獵頭的信了。

缺點區
1. 面試怎樣跟實際怎麼樣可能也很難說?我一個很熟的collaborator(德國人),
其實第一次見面感覺好冰冷,但一轉眼是十多年的朋友/導師了。
2. 這麼說吧,這裡的PI有很高比例猶太人,加上實驗室裡都是國際勞工,
大家整年都泡在實驗室裡是很常見的。
耶誕假期是趕著把PNAS的quota送出去的好時間啊!
但這幾年的氣氛感覺好很多
(也可能我年紀大了自己不在實驗室就不知道其他人其實都還在實驗室裡XD)
3.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有 1.)都應該要問實驗室的同事才可能知道。
他們要給你 offer 了,問他們可不可以跟現在實驗室的同事聊一聊應該不是問題。
每個實驗室都不一樣,跟他們聊一聊你才有辦法多了解情況
(如果有辦法認識附近的實驗室的人,就可以更多了解一點!
Longwood有個台灣人群組,FB上也很多社團,都可以上去打聽這個實驗室的內情。)
4. 波士頓之於台灣人真的真的很冷。
不過說真的久了就習慣了,也開始讚賞四季的美。
記得第一次回台灣(冬天),反而覺得台灣室內沒有暖氣冷到受不了。
而到灣區之後,那個回台灣的冬天,家人說寒流很冷,
反而我們覺得跟"所謂四季一致溫暖的"灣區比也還好(咦?)
食物的話,十幾年前剛來時真的食不下嚥,
但搬回來這幾年意外地覺得波士頓的食物變好吃了!?
這裡許多亞洲料理也都不像記憶裡那麼糟。
(不曉得是不是自己的味覺已經調整到美國標準了。)
但灣區因為地緣和高比例的華人,食物一般是比較合口味。
(但請還是不要期望跟台灣吃起來一樣)
而回家的話,灣區可以直飛是真的很幸福,波士頓至少要轉一次。
但也要看你多常回去,不常要這樣飛也就是久久一次而已。

Stanford - 優點區
1-4 都是真的優點。說真的選老闆,合得來最重要。
能是老闆最重要的人,一起胼手胝足打天下,那種革命情感是無可取代的。
老闆將來推薦信還可以寫"這就是幫我把實驗室蓋起來的人!"
5. 因為看你另一個 offer 是HMS,我推測你是做生物的。
如果是做生物,波士頓的工作其實遠遠多於灣區。
我記得在灣區那幾年,同事聊到二十年前灣區的生技公司比那時多太多了,
但隨著慢慢被合併、加上科技業的高薪把灣區物價拉上去,
生技公司都只能另謀他處。而對比之下波士頓區則持續擴張。
6. 我想提 Stanford 的薪水高, 是因為那裡的物價高得嚇人。
波士頓這幾年也是一直漲一直漲,但因為生技公司的薪水遠遠低於科技公司,
波士頓的物價跟灣區還是有一段差距。
所以薪水/物價,你可能也要算一下是不是Stanford真的薪水比較高。

缺點區
3-4 其實我覺得這兩個是優點耶!
之後只要是想找學界的工作,有帶學生或是寫計畫這類的經驗,都是大加分啊!
1-2 一年一簽其實壓力真的滿大的(希望你有辦法談到好幾年的約)。
我不少朋友因為這樣不敢回台灣
(因為每次回去都要辦簽證,background check 下去久久不能回來,我還聽過因為這樣丟工作的)
不過在這兩間學校,壓力大概都是這麼大。
不過綜合來說,以我聽到/感受到的情況,東岸比起西岸壓力還是大一些。
哈佛過年那個禮拜PI都還來趕文章,走廊燈火通明,
但在Stanford的朋友說學校放兩個禮拜,她們實驗室加放一個禮拜,
然後不少人自己再加碼一個禮拜,搞得最後一個月實驗室裡都沒什麼人。

不少版友都提到博後期就是人脈建立期。波士頓區的密度之高是很少其他地方能比擬的。MGH的演講聽完,繞過去就可以接Broad的另一場演講,哈佛和MIT就是兩站T的距離。
但早上在柏克萊,要想開車到史丹佛,光車程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更別說現在灣區交通那麼糟。
UCSF跟柏克萊或是史丹佛都是5-10站BART or Caltrain 再加上Muni的距離。
我總跟人家說,東岸的壓力和密度比較適合求學時往上進步,
西岸的生活步調、天氣、人文,過日子實在很舒服。
(當然我也可能被自己的經歷 biased 了,波士頓對比美國許多其他城市,說真的也已經很舒服了。
我總還記得那年朋友從中西部的鄉下來,帶了一整個行李箱的台式麵包回去的情景。)

第二個問題:
這麼說吧,人家會欣賞你,會想給你 offer,知道或預期你有別的 offer 是很正常的啊!
你說他是第一選擇,但那是還沒有看到 offer 前的事啊!
他如果package 給不到那麼高,他也不可能覺得你不能去別的地方啦!
我們最近在招人,老闆也還擔心我們的 candidates 一定也有別的 offer,
我們要怎麼開才能吸引到好的人才。
只要專業地回答、語氣誠懇,清楚說明選擇的原因
(話說你拿到 offer 也該跟史丹佛的老師說你拿到 offer 了,讓他們知道該開好一點的package),
你做任何一個選擇,兩邊都一定能了解的。
我其實不少朋友都和 turn down 的實驗室保持很好的關係,甚至之後有合作或是其他的工作機會呢!

最後一個問題:
回到前面說的,因為哈佛和史丹佛都有那麼多個實驗室,每一間實驗室都不一樣,
有那種惡鬥的,也有那種很溫暖的,這些都只有你更了解你的這兩個實驗室才有可能知道。
跟現在實驗室的同事聊聊,透過network找到在那附近的人讓你問,都是唯一了解他們的方法。

我當年也是拿J1就來了,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從沒想過要離開台灣,
一直以為來了幾年就要回去,連要辦綠卡都不太知道
(當年沒有花時間想自己的未來,也覺得自己沒有那個閒錢),
是第一份業界工作很幸運地就讓公司辦了。
(但回頭算起來,為了要等簽證上班拖了幾個月,以當年兩份工作的薪水差異,
其實自己去辦綠卡早就回本了。)
J1 可以辦 waiver 其實也沒有那麼麻煩。而且也有聽說有些單位比較不願意辦H1B。
能拿H1B的確未來是容易些,但拿J1也不是真的那麼糟。
再說你還沒來美國生活過,想不想待下來也真的很難說。
我也看過太多來幾個月就回去的例子
(也不一定是自己適應的問題,台灣突然有更好的機會、台灣的家人需要照顧等等),
如果拗不到H1B,先來J1來感覺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英文好不好這件事,是問題也不是問題,你和老闆、同事OK就好。
我出國前沒有特別覺得自己英文糟,
(我也是土博,念書時跟到好老闆,整天出國開會、做實驗、接待外賓),
但來美國第一個實驗室整間都是英文母語的人,別說聽不清楚,文化也不了解
(人家昨晚看了什麼影集、現在大法官退休了怎麼選)我就真的插不上話。
很多時候話跟不上,真的覺得自己很笨,完全沒有在台灣時的風光。
(但聽懂時覺得實在沒有必要瞧不起自己,他們也就閒聊而已。)
還記得剛來時,過了週末,就好像 reset 了 (因為週末常常跟台灣人聚餐出遊),
禮拜一早上連接電話都沒辦法。
但這麼多年下來,日子過得舒適, 反而中文很明顯退步了。
換了幾份工作、也建立了家庭,這裡也真的是第二個家鄉了。
回台灣時還常常不習慣夜裡太亮的霓紅燈、路上很可怕的摩托車。

總之很高興又看到另一位優秀的學弟妹要來美國闖了。
還是再次恭喜,有問題也別客氣私訊或公開問,一點淺見希望能有幫助。
加油!祝一切順利!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6.15.119.218 (美國)
PTT 網址

skba01/29 21:43心得分享給推

chamber01/30 02:11多打聽 避免鬼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aquantum01/30 02:17

unmolk01/30 07:51文字好溫暖 推

qumai01/30 11:17推這篇

aa165571401/30 17:41大推!

qkenny01/31 00:03暖暖的文字,看來是很推哈佛的前輩,歡迎加入我們哈佛醫的

qkenny01/31 00:03大家庭啊 XD

eric092902/01 02:40來史丹佛啦,天氣很好的~

Queenie702/03 09:48推推

hifrankya02/05 01:07推!真的有機會就來美國試試看!

TRPCs02/07 09:31哇是羅編!!!大推羅編!!!朝聖中!!!

ironyam02/11 13:31超好的心得 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