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去公園玩
2Y6M,女兒,在托嬰中心,放學後會去體育場跟其他小朋友玩。
BallII的文章內容基本上就很像以前的我,
對於孩子,會覺得要放手讓他們去發展,尊重他們的主體性所以基本上孩子提出要求不會拒絕(指的是前篇如果孩子想要在雨中玩會陪他們玩等等)。
我的孩子兩歲之後比較會跟其他人互動,衝突難免。
心裡也多少覺得介入孩子之間的衝突是在作樣子給對方家長看,所以只要對方家長是比較熟的家長,我通常不太會介入,也會試著跟對方家長溝通不要介入。
但後來發現完全不行。
因為兩歲的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解決衝突的能力,要嘛直接動手,要嘛直接哭。
家長不介入現場會非常失控。
不要說責怪誰或指責誰,每次的衝突都是一次學習機會,安撫哭的孩子也是,這是很好的學習時機點,對於每個孩子都是。
家長的作用就是要提供孩子更多可能性,除了動手以及哭,還能怎麼辦。
「要問對方你可以借我玩嗎?」當孩子搶別人家的玩具時。
「大家可以一起分享玩具。」當其他孩子想玩自家孩子的玩具時。
「你要問過才能拿別人的食物吃。」這點是我女兒的硬傷,只要出現在眼前的食物都是她的。
諸如此類的。
再來,我想分享一次經驗,
孩子之前跟一對大姐姐玩的非常開心,第二次遇到那些姐姐時,大姐姐們在玩一個遊戲,是立了一堆現場的三角錐,跑過去推倒,跑回來立起來,就是那麼簡單。
我女兒中途想加入,學那些姐姐把他們立好的三角錐推倒,但姐姐們正在跑回來的階段,等於是他們一立好就會被我女兒推倒。
姐姐們不開心了,不玩了。她們只是不玩了沒有罵我女兒我都還覺得她們很有風度。
他們跑去作別的事情,女兒一直跟著,姐姐們在當天晚上就都沒理她。
姐姐們沒有錯,因為他們的遊戲被破壞了;女兒有錯嗎?在她的認知她一定不知道為什麼姐姐們不玩了,她只是跟隨姐姐們推倒三角錐;而身為在旁觀看的家長,我知道為什麼姐姐們不開心,我也能瞭解女兒沒有惡意要破壞遊戲,但女兒沒有弄清楚遊戲規則(或許遊戲規則對她的年紀也太難),確是造成沒辦法玩的後果。
我後來有在周育如的課程聽到,要怎麼教孩子進入別人的遊戲。
這段寫那麼長,要講的是,人際之間是有技巧的,這些是家長要教的。
怎麼去觀察別人在作什麼,怎麼進入別人的遊戲,怎麼不會遭到別人的排斥,都是可以教應該學的。在初入職場怎麼看風向,也就是這樣子而已。遊戲,相當大的程度是會對應到出社會後的技巧,這些都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家長面對遊戲時,應該思考的過程。
不是放著讓孩子自己去碰撞就好。
再來,無論家長的標準多麼寬鬆,在家就是要建立一定的規則。
服從規則、甚至是年紀再大一點的討論規則與挑戰規則,都是社會化的過程,畢竟社會就是有明文的與隱性的規則。
前面所談的遊戲也是一種規則。
經研究統計,不建立規則(這些研究會認定此現象為過度溺愛)的家庭與虐兒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犯罪率是一樣高的。
這部份有很多書在談,有興趣我再找找書單。
我不是說我不認同要放手或留給孩子空間,我也不太喜歡有些家長覺得要管教孩子、或是一發生事情就否定或唱衰孩子,或幫孩子鋪好路。
但該積極介入的,再累都還是要作。
我這篇是針對ballII與認同其教養方式的家長發的,
當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我一點都不排除ballII的心胸廣闊、孩子極為天使或是所有一切美好事物都發生沒有負面影響的可能性存在,也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所堅持有其規則而且運作得宜。
我只是就我看到,很片面的資訊與印象,提出一些建議,以上都尚屬善意。
若要說心底覺得ballII還能那麼天真的面對這一切(我承認這句話有點重,如果有人這樣說我我也會不開心,等請容我直白一些),
對照我自己,不免覺得只是因為ballII的孩子還沒有兩歲罷了;兩歲的線一過,不要不要期一來(而且來得很快),就會覺得噢我可愛的孩子跑到哪裡去了。
然後就會開始大量的看資料想要瞭解怎麼解決現在的狀況,
然後,就會發現以前的自己多天真。
畢竟在我孩子兩歲之前,要將她帶離遊樂場,完全沒有難度。
當然也不排除ballII的孩子兩歲後還是那麼可愛。畢竟媽媽看起來也是可以處之泰然,不得不說,實在是很好的心態與狀態。
但不可以只是這樣。
最後,另外提醒,如果不要不要期沒有發生,是應該要看早療的。
*更正:
如果沒有不要不要期,代表自我形成有問題。到青少年很容易反撲叛逆。
所以在小時候就要積極協助自我意識的建立。
未必要看早療,就此更正。
此外也一併提醒(原本沒有要打這段),如果兩歲前很好帶,要注意有沒有ASD的問題。
當然不是一定會有,但家長可以多接觸相關書籍,以作為評判孩子狀況的標準。
--
據說,燃香所產生的煙是溝通的媒介,包覆著簌簌的思念與期許,裊裊而上。
就只是怕漏傳了些許訊息,是以緊緊旋繞著,反反覆覆的,直至末稍,消逝。
--
我以前也有這種迷思(?) 例如小孩的衝突讓小孩自
己解決才能學會 但是後來朋友說到鷹架理論 要小孩
完全靠自己發展出解決方法是很困難的 家長給選項、
陪練習也一樣可以讓孩子學會 那我們幹嘛不幫孩子架
鷹架呢
等兩歲文(敲碗
不過我是覺得家長要去了解兒童的發展 一樣是爬高 三
歲跟四歲的判斷能力跟體能就不一樣了 四、五歲稍微
玩得有挑戰性一點 旁邊就有家長說危險、不准 這種
狀況就有點過保護
推! 有些能力是孩子無法自己發展的
然後 自己對教養有一些堅持的話 最好出門找同溫層一
起玩 要放生就一起放生 不會影響其他人也比較放鬆
加入前詢問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以及排隊輪流玩,
或交換手上的玩具,這些都是需要大人引導學習的,
她只是放任小的亂入,至今只是運氣好沒受傷而已。
另外想請她兩三年後再回來看自己到底寫了什麼
推你的條理清晰並且替原原po設想,分享放手給孩子探
索立意良善,但開頭就說別家親子互動讓她「血壓升高
」然後開始說自己的作法有多與眾不同,讓人接收到的
自然會是優越感及自負
推這篇~非常認同!
原來沒有不要不要期需要看早療!筆記起來QQ
感謝分享
推兩歲叛逆期後真的是另外一種狀況,但原po蹺蹺板
的那一段敍述我看得怵目驚心,如果我女兒在玩蹺蹺
板然後一個小嬰兒跑過來趴在另外一端,還努力要爬
上去、結果家長卻在旁邊一吭不響地看著,我只會當
這家人大有問題啊!
推
沒有不要不要期不一定要看早療,每個孩子的氣質本
身就不同了
推
沒有不要不要期不一定要看早療+1
我家寶寶有在早療,不要不要期晚了一年多三歲多才
來,我覺得寶寶要會講話,而且很想跟你說的時候,才
會開始不要不要,我寶寶三歲前不會講話的時候,一遇
到事就崩潰大哭,跟不要不要有落差
大部分時間都自己解決(自己拿高處的東西、從來不會
要求換尿布),這種沒有溝通能力,就需要早療
等他會講話,就突然什麼都要你幫忙,什麼都要他方
式,開始不要不要期
我剛剛再翻了一下書,修改一下:「不要不要期是自我
形成的問題,如果沒有不要不要期,代表自我形成慢,
到青少年很容易反撲叛逆。所以在小時候就要積極協助
自我意識的成立」。謝謝各位指正。有電腦再修改內文
。
推
推
推,孩子需要先經過適度的引導,再放手讓孩子嘗試
那個爸爸也傻傻的,小嬰兒坐蹺蹺板後面手沒抱好往
後倒算誰的
對,社交是需要示範的
而且公園各年齡的小孩都有,每個小孩的溝通能力不同
,在大小孩眼裡,他小孩的年齡不算是可溝通的範圍
遇到不會講話的嬰幼兒怎麼溝通,"我們想自己玩""我
們不想跟你玩""你要排隊",講不通的
“小孩往後倒就跌倒,以後就知道要抓住啦” 我是有
遇過這種家長屬於這種放任學經驗的,但自己沒顧小
孩,小孩受傷還等別人來道歉那種應該只算__家長。
推
其實就連成人都還在學習如何與其他小孩跟家長互動,
很多文章都提到類似的困擾
那為什麼會覺得小孩就能獨自得到答案,尤其現在少子
化,獨生子根本沒有與其他小孩的長期互動經驗
社交文化是一種社會參照,每個文化族群都差異很大
我想原原po的原意應該是當小孩在探索時,我們不需要
特別教他這個玩具要怎麼玩,而是讓小孩自己去找出怎
麼玩,自己發揮創意怎麼玩。至於講話這部分原原po也
有說在家常常跟小孩說話,他的沉默應該是單指探索的
不介入以及讓小孩自己跟其他小孩相處。不過我也覺得
這種自我探索應該要分場合,要適時介入,小孩之間的
相處也是需要適時的介入。之前帶約一歲半的小孩去公
園玩,遇到一個可能大班或小一的哥哥,那個哥哥很熱
情的一直找我兒子,要帶著他玩,我跟阿公就是緊跟著
兒子在旁邊看,結果在溜滑梯的時候,那個哥哥差點就
推我兒子下去了,我看得出來那個哥哥沒惡意,他是想
教我兒子怎麼溜,但還是被我制止了,跟那個哥哥說弟
弟還小讓他慢慢溜就好了。還有我兒子在慢慢爬樓梯,
哥哥就又要出手拉他了,我也是趕緊跟哥哥說讓弟弟慢
慢爬,這樣拉弟弟手有可能會受傷。所以就算小孩沒惡
意,也有可能用錯方法,這時還是需要大人介入跟他們
說該怎麼做。
沒錯,原原po文章只覺得那是因為小孩還小,等到長大
就知道多天真,但原原po文字內容真的帶著一股優越感
讓人不舒服
推,原PO讓我不舒服的是她太看輕嬰幼兒身旁潛在危險
讓幼童自己接近馬路跟接近移動中的翹翹板真的不行阿
真的家長都放著不管不教,最後是一群半獸人互咬互
推尖叫爆哭,最後強者為王,其他小的聽命。不覺得
幾個家長能接受真.放養XDDD
話說他id不是4個L,長度不同可能是LLII的小寫
等我注意到時已經發了我就...好我改。
很認同,坦白說我在孩子2歲3個月前我完全沒有因為他
的任何事情而生氣或沮喪,但在他開始頑強抵抗後,
我真的會不時感到沮喪,因為1件事指導示範100次他
還是不見得能做好(例如不要打人咬人,可以怎麼做
等等,因為3歲以前衝動制御很困難)
我也是。身邊的人都說我很有耐性很寵。但前期真的不太有讓人崩潰的狀況。
先不要製造別人困擾再去教導,最討厭衝突當下只顧教
育自己小孩浪費別人時間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女兒用玩具丟同學(我們在他同學家),我叫女兒道歉, 但對方根本沒在意,等到我女兒哭到道歉時,對方早就跑走了...
其原PO注意力有一直在小孩身上啊,總比在旁邊滑手
機的父母好,有在看著小孩再大點就知道要不要調整
介入程度了
不在現場無法判斷,我寫的內容或許多少有點腦補吧。
推~~先不管原Po,我覺得這篇好實用
這篇很棒又實用+1
推分享
注意力在小孩身上但不作為,讓別的爸媽出手,我覺
得跟滑手機的效果滿類似的...
我也覺得這個很實用
我就是長到大都很難融入的那種人,後來發現只要掌握
你說的原則,其實沒有很難。
我的母親因為身體因素在我幼兒時期幾乎不曾帶我和手
足到公園玩(基本上連離開5樓公寓都很少,買菜就打
電話請熟識的店家送上樓)所以我們都很缺乏同儕互動
能力。自己的孩子在公園裡面遇到衝突,其實我也不知
道該怎麼介入,很多時候都是跟別的爸媽取經。
或許我們碰到一些很類似的處境。先不要說教養書了, 我現在面對教養問題,第一時間都先GOOGLE。 然後問題就解開了。
※ 編輯: DAKOU (36.229.120.35 臺灣), 05/03/2024 09:58:33推這篇
對,大家放養起來,全部在公園廝殺,上演真人版蒼蠅
王
我覺得3歲以下不用非得跟大一點的小朋友玩不可,造
成人家困擾就要適時抱開了,不要只是口頭告知。
這篇很實用
我覺得原篇未必會養成需要早療或是ASD的小孩,但很
高機率小孩以後上學會一直被老師投訴,然後家長還不
以為意,覺得讓小孩自己解決,家長不介入,讓他自由
探索就好。
ASD是先天遺傳的,所以不會有「養成ASD的小孩」這件事。 剛剛看了一下原文的推文,很多人認為ballII有ASD,我多少也這麼覺得, 但畢竟我不是醫生、治療師,所以這不好說,我也不覺得一定要往這方面判斷。 就無腦善意提醒一下。這樣就好了。
※ 編輯: DAKOU (36.229.120.35 臺灣), 05/03/2024 11:17:33推這篇
我不是說養成ASD,只是那個或的斷句問題啦Orz
哈哈哈 抱歉我看懂了
我家也有ASD小孩,我沒有其他意思XD
老實說,我在其他篇文章是蠻欣賞B 大的,但這篇看了
他「實際」帶小孩去公園的行為,實在是沒辦法認同,
覺得很衝擊,如果他讓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是放任,真
的很不OK,在其他人眼裡看來就是沒在顧的,而且他不
理解這樣在他人眼中是不好的,才能這般沾沾自喜的打
出來,他可能甚至不懂為什麼會被抨擊,我覺得他的小
孩可能會有些錯誤認知。
你的文章寫得好棒,文字組織能力好強(當然,內容本
身也很棒,但現代人普遍稀缺的文字組織、段落編排、
文章構成能力更令我感到驚歎!),謝謝你的分享~
真的超討厭在公園遇到放養的小孩...不介入只是比較
好聽的說法,哈
推,等書單XD
推這篇,我的成長背景和Laura大相似,也對於孩子在
公園的衝突處理很挫折,感謝您的分享~
再分享一下好了,就本文寫的與幾位姐姐的事件,當下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從女兒一開始搞錯規則開始, 我就沒有打算要跟女兒講解規則是什麼,因為我不覺得她聽得懂; 此外,我也想看看姐姐們會是什麼反應。 嗯姐姐家教很好。 後來姐姐不理會我女兒時,我一直在旁邊看, 心裡想的是我小時候也是這樣,但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開導女兒, 或是要不要跟姐姐解釋我女兒不是故意的。 後來聽到周育如的課程恍然大悟。 我沒有業配,但如果對這段有興趣,是出自於周育如在親子天下的線上課程中。 直到現在,我帶孩子還是有某程度的放養, 除非是很能掌握發生什麼事/知道該怎麼作/必須作給對方家長看/有立即危險的, 我都會觀察想一下該怎麼作比較好,當然也不乏當場放空。 要搶玩具就去搶吧,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得玩(就跟姐姐事件一樣), 等女兒遇到挫折再回來會比較聽得懂人話。 更何況,並不是每次都會有不良後果,我會覺得這也是試錯的過程。 當然我很多的作法跟技巧,很多都是各式教養書、媽寶版或是現場家長的分享學到的。 至於書單,單純就規則這一點,《教養大震撼》, 這本絕版了,應該不會有業配的嫌疑。 其它的我未必記得書名或確定書中有寫,但實在滿常在教養書中看到類似的敘述的。
別擔心,她小孩應該是穿越者
沒滑手機只有眼睛盯著但完全不管小孩那跟滑手機有什
麼兩樣?該介入時就是要介入
推
推,謝謝分享
公園都陌生人,我覺得是教會孩子怎麼跟陌生人保持
禮貌互動就好,除非有一兩個投緣跟年紀相仿的小孩
,可以一起玩。就像成年人去遊樂園玩,也不會跟路
人玩阿
推這篇
推 原文明顯就是因為孩子還小 夢幻泡泡還沒破
育兒真的好難,好多事情媽媽不知道如何應對..
這篇真的比較現實,原本那篇文章好像活在自己的世
界……
我家兩歲前很好帶,也沒有不要不要期,三歲時發現是
ASD
幸好我家從小就很會不要不要(?
周育如老師的幼兒交友技巧真的很棒,可以先聽YT她
跟黃醫師的討論影片
那我家一歲半就不要不要了怎麼辦 哭
推 他能這樣處之泰然完全是因為小孩還小沒啥侵略性
以及身邊有那些自律「給人壓力很大」父母費心在引
導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欺負幼幼,不然每個爸媽在公園
都走讓孩子放飛自我,他孩子可能都被哥哥姐姐從溜
滑梯的樓梯上推下來了
寫得真好 認同
推!目前小孩九個月還好控制,也常常思考未來會走動
要怎麼引導,這篇很受用
推這篇:) 適時引導陪伴孩子發展怎麼與人應對相處
很重要
我只好想說 「會說不要不要的小孩表示有自己的個性
跟愛好 」不然沒有個性跟愛好的人類 其實很詭異 只
要這樣想會覺得好一點
但是有些「不要」也是要要求她以其他方式表現 可以
隱晦一點 不然這樣以後怎麼跟其他人交際…
我就要她說 請不要 不要謝謝 可以講得充滿怒意口氣
(我覺得在這年紀 她無法掩飾她真正的情緒)但不要
給我原地爆炸 就說請不要 就好了
推這篇!
適當的引導的確是必要的,要小小孩自己摸索真的很
困難,社恐的大人有時候都不一定處理得好了,很謝
謝這篇文。
推,做父母難在拿捏,也是需要學習、思考和不斷修
正做法的
36
首Po1y7m 在他開始會走時,我就預料自己疲於奔命的日子不遠了(從網路上看來的經驗談)。 但現在我發現: ……不是啊,老嬰仍然跑很慢,我輕輕鬆鬆就追到啊。XD 在公園時,我是很安靜的媽媽,20
先推個回文,再補充一些自身看法和經驗。 回文提到的關於規則這部份, 真的是非常必要的養成。 這半年來我因女兒高敏的關係, 有帶她去上職能治療課,4
大寶幼兒園座談會時,老師請家長輪流說想在幼兒園讓孩子學到什麼?我聽了一輪,大概 四分之三的爸媽說: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小孩,希望能學怎麼跟其他孩子互動、在團體生活 的規則等等。 去公園玩算是我認為很好的一個與他人來往的機會,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家長跟孩子,而我 是把自己當作領隊或導遊,共同面對在公園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狀況。4
看了大家的留言, 覺得深深對不起也誤用了探索這個詞。 改成危險模式, 不好意思侮辱了探索這個詞。 不過還是想要說明一下,23
20年後, 媽媽我這個疤痕怎麼來的啊? 你1y6m的時候拿筆走來走去, 我跟你說拿筆走會流血也會受傷。 然後你就流血受傷了。6
看看這些新聞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 就像有人開車不幫小孩坐汽座
92
[心得] 發展遲緩孩子家庭的接納本身是早期療育領域的物理治療師, 是一個孩子的媽,也是一個瘋了的媽 (想說跟著孩子一起唸書,所以他去幼兒園我去研究所…) 近來疫情平緩終於可以到外頭溜小孩,卻看到不了解的家長覺得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孩子” 很奇怪…”51
Re: [寶寶] 四歲男生什麼事情都不配合我不知道標題這句話,你有沒有跟孩子這樣講過,但是最好是避免這種說話方式。大家可 以想像一下夫妻吵架時,一旦對方說出「你『每次』都如何」,自己會不會想要爭「沒有 每次」、「上次就沒有這樣」。然後完全失焦。 《正向聚焦》一書有個概念,孩子的表現通常是浮動的,再仔細想想,難道他一次都沒有 主動收過玩具嗎?會不會可能有時候他突然願意收玩具,有時候他不願意收玩具呢?會講50
Re: [寶寶] 如何避免淪為免費陪玩阿姨媽媽我本身是獨生女, 但童年有許多和父母友人孩子們玩樂的回憶~ 因為也想給女兒一樣美好的回憶, 所以在這方面真的有特別努力, 以下想法小小分享一下。35
[寶寶] 公園安心玩耍心得與分享我自己希望我的孩子去公園 不單是玩耍、練習肢體動作和消耗體力 還能學習跟別人互動 尤其是和自己不同個性和年齡的孩子 可是這些目標的前提(應該也是所有家長的期望)是 自家孩子能夠安全開心的活動 而且不要學到其他小孩不好的行為 ......但這非常的困難。30
Re: [寶寶] 老公在我娘家大爆走一直看到這些神邏輯的文章,要怎麼冷靜。 : 我先說,我也是會叫我的孩子先讓步的那種家長 : 直到前幾天,我和我的一位媽媽朋友聊天, : 她給我很多不同觀點的看法。 : 像是,為什麼我要叫我的孩子先退讓27
[寶寶] 兩歲搶玩具,媽媽的煩惱前情提要: 家中大寶約兩歲,家人的孩子比我家大寶大三個月,因為居住與工作地很相近,所以每週 相處時間非常長,我們大人的共識是對於孩子的互動不會特別干涉,也會希望他們常常一 起相處玩樂,孩子彼此沒有特別情感連結,平時相處不好也不壞。 問題:兩個孩子都還不是很會表達,前陣子兩人會搶同一個玩具,(玩具是其他長輩準備4
Re: [寶寶] 老公在我娘家大爆走這兩篇文章的推文, 好多人都好生氣喔! 大家可以冷靜一下嗎?@@" 我先說,我也是會叫我的孩子先讓步的那種家長 直到前幾天,我和我的一位媽媽朋友聊天,10
國小孩子溝通(更新回覆,因為回文方向蠻一致,朋友統一回喔) 全班只有三個女生,真要分交情其實孩子B跟C比較深,在過去三人算是形影不離,課程中分組倒是不一定因為還有其他男同學。孩子A跟B也還是會一起玩,有時A出遊會是跟B(但是家長邀還是孩子邀我不知道)。 我並沒有說霸凌,也沒有評判對錯,而是當一個只跟另一個說話時,遺漏的會感覺自己被排擠,這樣的感受在ABC身上都有,所以才會說三個湊在一起問題就會顯露出來,並且已經衍伸成私下說壞話,同樣ABC都會,只是孩子A會說給家長A聽,包含她跟B或C在一起時會說或聽不在場人的壞話。 孩子們最後一起是不是真心開心我不知道,因這次事件是家長A轉述,家長A那天處理完其實也沒一起去是爸爸去,而孩子A在玩樂過程中也有打電話給家長A說她有受委屈,是幸好後來鄰居D加入才玩得開心。 基本上老師學生家長們彼此都是認識的,我個人立場是非我主場不直接介入(如跟孩子和家長一起出遊等),如不認同我又在場的話,也會在盡量不當場打岔下視情況向家長或老師提出。我從來沒有要求孩子人人都是好朋友,或不能有秘密,而是強調孩子們自己都會有被排擠的感受,個別輔導也不只一兩次了,但都不能真正換位思考別人的感受,表現出來的是反擊而不是理解。- 手機之於孩子與家長 先從家長看起 以個人觀察,家長會給孩子手機有以下兩種可能: 1. 必需品:課業、聯絡需要等。 2. 電子保母:你玩你的,不要來吵我。
- 這篇是現役於小學的學年主任寫的文章 她本身有兩個孩子1個3歲1個剛要上小學 剛好碰到專注力與表達的問題 寫了一篇心得給大家參考看看 希望能幫到覺得自己孩子怎麼沒辦法專心或者表達的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