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討論] 宅與非宅嗜好的文化價值觀點探索

看板Boy-Girl標題Re: [討論] 宅與非宅嗜好的文化價值觀點探索作者
breath35
( 慨之巨人)
時間推噓 1 推:2 噓:1 →:3

14:00 刪文重編修[2.0] 回覆

※ 引述《missnake (超苦咖啡)》之銘言:
: 這篇的大概念我認同
: 社會觀感較佳的興趣標籤以及有溫度的文字
: 會吸引人跟你聊天
: 但是看到實驗設計 理論 論述 我都無法認同
: 以下來試圖說說 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missnake (超苦咖啡) 你好喔。
小弟哥是一開始撞破城門毀天滅地,後來只想找張椅子坐的慨之巨人來吶。
先禮後兵的開場白先謝過。
以下我也來試圖說說,對於不熟悉整個交友流程的,您閱讀中有誤會或是
過度引申的地方。

: 像是"進擊的巨人""海賊王""鬼滅之刃"
: 非動漫圈的人都知道的作品 基本上根本就不宅
: 如果你是用一個傳播度很低的東西 圈外根本就看不懂

一、

首先關於「宅」的定義,前文中已經定義為「人造世界封閉的內循環」,
與社會普及度沒有必然關係。

一個作品的流行雖然代表它的「符號」開始與更廣大的外部社會有所交會
,但不表示「把這個符號狂熱地當成自己的身份核心認同」的行為就不會
得到「宅化」標籤。

整天在那邊喊著「我是鳳凰院胸針」的岡部自創一套傳播度很低的「鳳凰院凶真」+「這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組織
」+「el psy congroo」(根本只有他自己知道意思)

但是泡在次文化論壇用「栗悟飯與龜波功」當暱稱的助手一樣被實驗室夥
伴調侃為宅宅而且她也臉紅承認。助手七龍珠的暱稱,你會說是傳播度不
高所以讓她變成宅宅嗎?

小弟哥是助手腦粉,所以可以理解(理解不表示我認同)有女生「聽過巨
人、甚至自己也看過巨人」,但第一印象仍會懷疑「一個把巨人裡面的符
號拿來取名的人會不會是個死宅?」「一個把封閉世界人造循環裡面的設
定開口閉口拿來現實中自我定義的人
會不會是個現實感不足的中二死宅?」


: : 【一、田野調查成果展示與證據整理篇章】
: : 結識。加上我的外表被當中妹子認證僅在中上差不多(「75往上」),
: : 所以別說什麼「人帥不準」之類的。因為這個社會觀察中涉及的大致變
: : 項分數,我都已經提供給各位了。
: : 這裡30位的妹子「相貌/身高/身材/學歷/工作五科當中最高三科之
: : 平均在PR97+」,在配對之後不少都會透露我的自介哪邊讓她們感興趣。
: 相貌/身高/身材 的PR97是如何定義的? 每個人都各有喜好

二、

您的問題像是在說:美女是怎麼定義的?全球百大美女怎麼選的?

臉形精緻、五官端正、皮膚好、高挑、凹凸有致... 這些標準在普世審美
不太容易犯錯吧?

: 既然你85%樣本都是從軟體上取得 不如就只討論這個軟體吧
我 100% 全部的樣本都是從軟體上取得,但有 4個是在另一款我滑得很少
的軟體上配對的。

: 我載了這個軟體滑了 試圖可以讓這個實驗再現
: 我將目標設定年齡為25-34歲 性別女性 一共滑了46位
: 身高 體重 學歷 工作(詳細) 工作(模糊)
: 人數 38 17 12 8 14
: 比例 82 37 26 17 (%)
: 光是要收集到有效的資料 比例都很低
: 不知道你是怎麼評測的

三、

您疑惑的最大問題,來在於你方法完全沒有再現到小弟哥的再現。

我不是只有滑而已啊!也不是只有配對而已啊!!

您才滑46人。小弟哥從前面幾天平均一天滑30-40,到後來每天都
有滑近百位,而且小弟哥的給分愈來愈硬,一天大概給一個人 5分
、兩個人 4分差不多。

→這100個檔案中被挑出來給 5'4'4 的三個妹子,就是小弟哥認定
的PR97 了。

我的觀察樣本至少有2000個女生檔案。保存的紀錄截圖+評分歷史
紀錄沒 300份量、至少也有 200份。而且這兩百多份全部是進行了
「足量自我基本信息揭露」的檔案。

那2000個妹子裡面,PR97的比例有60個。小弟哥穩聊了26個、26個
裡面又有大概近一半是小弟哥丟了 3分以下、但妹子回給4或5因此
認識的。

那麼給高分之後的中獎率差不多是13/60吧。

: 題外話
: 我有順便看了一下自介
: 有認真介紹讓人會想聊天的只有7人 15%
 ︿︿︿︿︿︿︿︿︿︿︿︿︿︿︿︿︿︿
這就是問題惹!

當小弟哥說,相貌、身高、體重、學歷、工作「五科中取最高 3科
平均PR97」為小弟哥招納入聊天室後宮的標准,代表妹子的介紹至
要能被爬到三科的「數值」,才會進入評選。
才是「足量自我基本信息揭露」的檔案。

自介很神秘、工作不知道、學歷沒講、身高體重也不填、照片只放
一張而且看不出五官正臉基本比例的,那就是五科鴨蛋。

水準不到、或「兩科」看起來超高、但完全沒有可以採納為第三科
分數的信息者,我最多就是給予 3分。這樣對方要丟 4分、甚至 5
分我們才會配對開聊。

: 剩下的完全沒有讓人有可以聊天的空間
: 配對30位女生這代表他們對你有興趣了
: 但是最後只有10位換得到通訊軟體
: 成功機率偏低 大概你的吸引力沒有到很高

: 是在看將負評都刪除 只剩下五星 有稱讚店家的食記
: 應該問問那些沒交換到通訊軟體的女生的意見
︿︿︿︿︿︿︿︿︿︿︿︿︿︿︿
: 也許會收集到比較有趣回應
: PO這些我感覺你在展示你的優越感

四、

您有所誤解。不是只有10位換得到,而是只有10位有提到互加其他
的社交帳號。每一位都換成功。

您都下載了,應該知道這交友軟體本身就是通訊軟體了。小弟哥從
來只會提跟妹子交換社交媒體帳號。

要求加line、追到其他帳號私訊要聊要聯絡的,都不是小弟哥啊。
這種有辦法跟您假嗎?
https://i.imgur.com/2sztpUo.jpg

https://i.imgur.com/S7TJqIb.jpg
https://i.imgur.com/m3gDlqQ.jpg
https://i.imgur.com/QjMi9Vm.jpg
https://i.imgur.com/twSIv1j.jpg



: 如果再加上那些沒有配對成功的黑數

與 PR97+ 妹子

穩聊率 →13/60
配對率 →15/60 (有兩個還沒有進入穩聊關係。放了兩三天沒空
跟她打招呼破冰就被退聊了)

配對失敗的黑數  →45/60

: 關於你的外貌部分75的部分
: 如果有人叫我對他的外貌評分
: 基於禮貌問題我至少會給60分 最高也只會給到90分
: 大部分都是給70-80分
: 我會猜測你大概不是很懂得人情事故

五、

其實小弟哥我的真相很好找。畢竟15米級又是九大巨人之一,放在
人群之中也是小小顯眼吧。75還是50真的不要在意啦。

您要說第一次聊天就有「自己是萬中選一」自信的妹子,會毫無必
要地在意矜持禮節恭維小弟哥,那您的解讀還是比較懂人情事物。
小弟哥是沒看出來啦。50分的凡人普男受教一波。

人盔甲怎招架得住啊。


: 既然你的實驗條件一開始就設定不完善
: 實驗過程及數據也很多瑕疵
: 我也看不出你怎麼使用這些理論的
: 你用了一些專用名詞 但是要表達的東西很少
: 頭看得很痛

六、

小弟哥一開始就沒有說在「做實驗」,而是進行「社會觀察」。

在真實的交友過程中,如何吸引到個人審美(也代表了絕大程度時下男性主流
價值認定)標準下 social desirability 最頂標的優質異性。

: 要用心 讓人覺得有趣
: 找到對方跟你的共通點

: 這邊莫名奇妙DISS很多興趣
: 跟女生聊天 只要能建立跟她共通話題 過程有趣貼心就好
 ︿︿︿︿︿︿︿︿︿︿︿︿︿︿︿︿︿︿︿︿︿︿︿︿︿
: 平常宅什麼動畫 或是玩手遊 她也不會管你

小弟哥看動畫也玩手遊啊。問題是您自介比例如果最大亮點、最高成就
就是「人造封閉世界文本」的「文化消費者」,那您在上面分數不會高
啊。連配對都不會開始、配上了你的聊天室也只會被「留言版」式回覆
。別說讓妹子想要跟您要Line或是加入IG、FB,光是在上面要穩聊都不
太可能吧。

有人說金城武也玩看動畫也玩手遊啊。問題是現實中金城武那張臉就是
活名片、就是他自介的最大亮點啊。是他的身價、外貌、演藝圈的成就
、廣告的價格啊。動畫手遊不會是他的最高成就啊。

小弟哥那些交友日誌社會觀察,完全禁不起實驗設計的方法論檢視啦。
只能請您繼續使用這個軟體當對照組看看囉。

而如果您覺得裡面公共神學與流行文化理論是瞎掰的,也可以看看這本
書啦!
https://www.amazon.com/Understanding-Theology-Popular-Culture-Gordon/dp/1405117486

小弟哥也只是把十幾年前在美國研究所修課接收的理論荼毒繼續發展噴
濺而已。

始祖巨人下台一鞠躬。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28.250 (臺灣)
PTT 網址

BoBoLung08/18 10:50還來啊,自己活在世界的人真的很可黏

BoBoLung = a5378623(黑雲) = NTUfighter (打手哥)

https://www.ptt.cc/NTU/M.1583501879.A.773

feaze08/18 13:03別刪啊,蠻多地方值得思考的。

Thanks. 刪掉一些過度曝曬的人權圖和自我解釋。文中一些核心說明留著。 :) 14:50 刪文重編修[2.0]

加談

被誤解的 McLuhan 冷熱媒體理論

這篇一樓還有前文的 BoBoLung = a5378623(黑雲) = NTUfighter(打手哥) = SamuraiJack = palepaper = 一直是掛著台大學生 ip 的引戰俠啊。

https://www.ptt.cc/NTU/M.1583501879.A.773

如果是分身引戰俠的問題,小弟哥就是真的不想回這種很像讓自己在跟 學生上課的話題。但是由於 LoveSports 小妹還有 osmanthusjo也有點 被這個問題困擾,小弟哥一次說明一下好了: → LoveSports: 網上看到卡通跟電視都被界定為冷媒體喔,跟你說的不同 08/15 11:13 → LoveSports: 可以請你解說一下嗎? 08/15 11:13 → breath35: 愛運動:魯漢自己的分類法改很多次.從他的定義去看 不要 08/15 11:14 → breath35: 去記他的分類. 媒體樣貌早與他70年代認識不同 小弟哥當初解釋得很清楚: 冷媒體是指「低清晰度」、「參與程度高」、「有包容性」的媒介,它 傳達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時需要動員多種感官的配合和豐富的想 象力。比如手稿、小說、演講,理解它們時必須強迫調動人們感官互譯 ,需要信息接受者耗費較多熱情,才能達致理解。

https://i.imgur.com/1dBGcsS.png

那為什麼「卡通」、「電視」一開始被 McLuhan界定為「冷媒體」,而 後來學界繼續使用了他的理論卻推翻了他的分類法? 因為在 McLuhan研究媒體的時代,他心目中的「卡通」範本是長這樣的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h448fLd1g

配在一個13吋的 黑白螢幕電視上+默片。

因為那粗略的淪落線條只提供了很少的視覺數據,而需要觀看者填補 ,或自己完成這影像

。」 而小弟哥說「當前的 ACG動畫IP是熱媒體」,是建立在咱們現在談的是

「鬼滅之刃/進擊巨人/人龍六/巫師三/太七重製」+放在4K或是8K 的65吋家庭劇院式電視牆/高解析曲面螢幕+立體聲重低音喇叭+劇情 有聲優+大製作遊戲原創配樂

。 小弟哥當初就有舉好幾個例子說,冷/熱媒體在咱們應用 McLuhan時是 放在相對概念裡而不是絕對。所以那種一跑去查詢維基或 Google 就響 叮噹嗨翻的,小弟哥不才剛好在這方面有一些學院派背景,所以可以斷 定完全是門外漢之所為。 向這一間小弟哥很多年前只有去上課聽講淵源的美國私立學店,是這樣 解釋「電視」成為「冷」媒體的時空背景相對意義的:

https://lucian.uchicago.edu/blogs/mediatheory/keywords/television/

The tension has sparked a plethora of arguments concerning form and content that can be characterized mostly by cinema represented as the artistic, larger-than-life, spectacular, hot medium (McLuhan 1964) and television as the commercialized, intimate, cool medium. For McLuhan, television is a “cool medium,”

one with which the viewer participates actively, rather than passively as one watches a movie in a dark theatre. The construction of television as a cool medium is partly due to its technology and visuality compared with film: the pixilation and generally poor, digital, blurry image quality (likened to a mosaic) as opposed to the crisp analog of film invite the viewer to “complete” the picture, complete the medium, which forms a highly participatory circuit completely unlike in the movie theatre, as the viewer has nothing to “fill in” with a movie that is already so much larger-than-life.

Yet the “filling in” is complicated by the fact that the motion is filled in by both mediums, and more pronouncedly in cinema, which does not have interlaced graphics. “The TV image requires each instant that we “close” the spaces in the mesh by a convulsive sensuous participation that is profoundly kinetic and tactile, because tactility is the interplay of the senses, rather than the isolated contact of skin and object.” (McLuhan 273) 這一段在講什麼呢?在說 McLuhan當初認為「電視」是相較於「電影」為冷媒體。 因為當年電視的螢幕很小、音場很薄弱、像素很差,觀看者的沙發體驗像是這樣: . ← 我是電視 U ↖ 我是沙發 反過來說,電影工業當時使用了類比技術、最燒錢的工業技術製作、最精良的劇 本、一線團隊、影音體驗。到劇院看電影的感覺是這樣: ↙ 我是電影 ㄇ . ← 我是觀眾 在這個(時代)意義上,才會說

電視是觀眾主體參與度高、掌控性強的冷媒體, 而電影提供的是體驗完全被包覆、感官被撐爆的熱媒體

。 在這個意義上,太七原版是冷媒體、太七重製是熱媒體。在重製版本Tifa超香 的情況下,要有辦法耐住回去完原版方塊人的,你必須「超有熱情超有愛」。 冷熱媒體的理論,恰恰解釋了為什麼有些老玩家會去懷念老遊戲、老作品的好 。因為當時我們被迫使用了大量腦部空間去轉譯、補白過去低像素的作品,那 種體驗反而是深刻、持久、更為有內蘊和感動人心的。 但「熱媒體」剝奪了這過程中當中的辛苦和樂趣,直接把你的五感塞滿,使得 你縱使可以直接獲得「文化成品」,卻失去了很多自我文化鑑賞/薰陶的美感 教育體驗。 在這個意義上,小弟哥才會在原文中說:

「金庸武俠小說」是較冷的媒體,要求閱讀時我們「腦補」 畫面、動作、聲音;但拍成影視作品後,就成了「熱媒體」,使我 們降階為更低階的文化消費者。 同理地,你讀一本心理哲學書,在吸收「冷媒體」;而在你咀嚼過 後拍出了一個YT短片十分鐘說書。那麼追蹤你YT短片「熱媒體」的 人,就自然在這意義上成了比你更低階的文化消費者。 當我們用「冷媒體」、「熱媒體」定義來理解「文化鑑賞者」和「 文化消費者」的高低之差,便會認同「抽象畫作」、「文言文」、 「原文小說」、Nolan 的電影,都具有「冷媒體」低清晰度、參與 程度高這層意義,代表會去吸收與欣賞這些作品的人,自動會被認 定歸類為比較有腦、有品味,或說是「文化鑑賞者」。

記住,冷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要從他的定義和內涵去看,不 要去死記他的分類。媒體樣貌早與他70年代認識不同,如今也是不 斷發展和持續改變。 不論如何,我們都應當持續保持自身對文化的敏感度。

※ 編輯: breath35 (111.240.28.250 臺灣), 08/18/2020 15:46:58

osmanthusjo08/18 20:37我還好,完全不關心冷熱媒體,那是相對的。只對你一

osmanthusjo08/18 20:37開始的三階理論有興趣,前面已經有完美矩陣說明了

LoveSports08/18 21:44雖然這不重要: 我不是小妹

LoveSports08/18 21:44我是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