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24歲短期籌備頭期款操作

看板CFP標題[討論] 24歲短期籌備頭期款操作作者
shane87123
(陽光大肥宅)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12

即將入職

前陣子計算一下月薪後,估計一個月能夠投資、儲蓄的金額為 38000,約月薪 47% 左右。

原本是預計 10000 進行投資指數投資,28000 定存



然後最近很希望能有自己的房子,

給自己目標是一年的時間湊齊 200 萬當頭期款(總價1000萬的房子)

由於老家不會給支援,

所以興起了信貸頭期款這個念頭。


根據月薪*22 計算,

我封頂大約可以借到 180 萬,

那當然我也知道信貸過後,會讓房貸能貸的成數下降,

所以操作會是工作半年後,信貸出來半年至一年(期間慢慢看房)再房貸。




以上僅算月薪金流,

年終兩個月以及一年分紅兩次未計入


想問的是

1. 我一個月 38000 的投資儲蓄比例(占月薪 47%)是否會太低?
2. 照我的計畫執行的話,是否投資金額 10000 應要變成儲蓄?亦或是降低
因為我自認為個性上無法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所以應該會採行指數投資,
但這一投至少五年起跳

3. 信貸出頭期款這個操作有什麼地方要注意?
以月薪來看負債比,800萬房貸+180萬信貸感覺還不到月薪七成,
且以月薪三成來計算生活費,應是綽綽有餘,還不包含年終與分紅。
4. 信貸出來之後會有 180 萬的現金,但又不會馬上買房子,
若存入定存生利息以抵擋部分信貸利率的利息是否可行?

謝謝大家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238.24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shane87123 (114.32.238.248 臺灣), 08/17/2022 11:50:54 ※ 編輯: shane87123 (114.32.238.248 臺灣), 08/17/2022 11:53:25

tatsuyas08/17 12:25信貸有需要再借就好,如果沒辦法有效應用資金,沒必要

tatsuyas08/17 12:25借出來付利息,以你的月收找信貸應該不難,沒必要超前

tatsuyas08/17 12:25部署。房貸加信貸最需要小心的就是現金流,以800+180算

tatsuyas08/17 12:25,我猜寬限期後本利攤還每個月大概要快6萬,以你現在8

tatsuyas08/17 12:25萬月薪可能沒有你想的輕鬆,當然若是拿到更低的利率,

tatsuyas08/17 12:25或是更長的期間,每個月還款金額更低,那或許就能符合

tatsuyas08/17 12:25你說的狀況了

我會想提早拿到現金是因為,我爬文都有提到,若要申請房貸時有信貸在,會降低房貸成數, 或是信貸+房貸仍然只有8成 主要是因為銀行不希望全貸買房 所以提早取得現金後,在定存或市場上滾一圈比較不會有全貸買房的問題 至少我爬文得到的結論是這樣 或是直接問銀行:我信貸+房貸最高能多少,但這樣等於是告訴銀行,我幾乎要全貸買房了。 然後你說的逼近6萬,我剛剛查一下,應是這樣: 信貸試算:2%年利率,費用9000元

https://i.imgur.com/wSWe7pa.png

不知為啥他會跳2.15% 房貸試算:1.7%年利率,寬限期3年

https://i.imgur.com/bYh5HW3.png

前七年月償還54000,不到月薪七成 若信貸提早還款應該可以應付?

※ 編輯: shane87123 (114.32.238.248 臺灣), 08/17/2022 12:54:16 ※ 編輯: shane87123 (114.32.238.248 臺灣), 08/17/2022 13:16:30

klmer1910408/17 15:31你這條件 LineBank 信貸應該可以利率不錯,488那個方案

peter9808/17 23:16先存到你半年的薪資 然後all in 大盤

tony82501108/18 03:55建議可以借.我每次買房頭期都用信貸的,多欠錢就不敢

tony82501108/18 03:55花錢了。寬限期三年的時候盡快把信貸清完

tony82501108/18 03:59另外信貸跟房貸加起來七成 有可能某些銀行不核准貸款

tony82501108/18 03:59。銀行計算你所有支出必須小於7成或6成才會核貸。最大

tony82501108/18 03:59的風險就是你信貸拿到了,房子買到了,但房貸拿不到

tony82501108/18 03:59或條件很爛

suspect108/22 23:58指數投資無法避免風險,資產配置比較重要。

suspect108/23 00:00就算你都定儲,只要你進入資本世界,風險永遠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