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活俠] 餐餐有雞腿的可行性

看板C_Chat標題Re: [活俠] 餐餐有雞腿的可行性作者
midas82539
(喵)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14

※ 引述《FatZhai017 (肥宅零壹柒)》之銘言:
還是一個基本問題,活在一個幻想的山洞裏面想著
「古人怎麼可能做到,不可能吧」,而不試著走出無知的山洞
試著找古籍來了解他們是怎麼做的,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拉回來,關於古代養雞紀錄的話,我也講過很多次了。
google跟網路資訊沒有什麼用。你要找的是同時代或者更早的著作。
比如說賈思勰(音:協)《齊民要術》,這本是北魏的農業技術史的名著。
齊民要術的好處在於它還有引用當時還有,但現今已經佚失的古著,
不過還是先從〈養雞第五十九〉這段來看吧:

「《廣志》記載,雞有鬍鬚、五指、金色的腳和反向的翅膀。大的來自蜀地,
小的來自荆州。白雞和金雞叫聲都好聽。吳地有一種長鳴雞,
它的叫聲比一般的雞長很多。《異物志》記載,九真長鳴雞的叫聲非常好,
清晰而響亮,並不一定在黎明時分就開始叫。每當夜晚來臨,雞就會鳴叫。
有些人也把它叫做伺潮雞。

--
《風俗通》說,有一種說法是朱氏公化為雞。因此,人們呼喚雞的時候,
都會說"朱朱"。《玄中記》記載,東南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樹。
每當日出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雞在樹上叫,群雞也會跟著叫。
雞的種類取決於桑樹的落葉時間。

生下來的雞如果能守護窩巢,叫聲少,且能善於育雛,那麼這種雞就是好的。
形狀小,毛淺,腳細短的雞,如果是在春夏季節出生的,那麼就不好。

如果雞厭煩產蛋,且不守護窩巢,這樣的雞就無法生蛋繁衍。
形狀大,毛羽豐滿,腳粗長的雞,如果是在春夏季節出生的,那麼就是好的。
春夏季節的雞,在二十天內不能讓它出窩,要用乾飯飼養,如果用濕飯,
那雞肛門會化膿。

如果讓雞早早出窩,那麼就會被烏鴉和雞攻擊。要在地上建一個籠子,
籠子裡要墊個棧板,雖然雞被關在籠子叫聲可能不好聽,但是會感到安全,
且容易變肥,也能避免被狐狸攻擊。如果任由雞在棲息樹林上,一旦遇到風寒,
大的雞會變瘦,小的雞可能會死。

這時如果用柴火薰雞,小的雞會死,大的雞會變瞎。這種方法的原理很難理解。
這也是燒穰殺瓠的道理。」

--

北魏這時候比較有趣的是,它剛好在人類試圖找到養殖雞的過渡期。
你可以看到原始的野生雞其實是棲息在山林,甚至會飛至樹上的。
當時的養殖法有放養跟直接關在籠子裡兩種。
至於薰雞是針對像是碰到暴雨或嚴寒,想燒柴火幫雞保溫,古人的經驗是
反而會適得其反,小雞會死而成年雞也會被薰瞎。

至於《家政法》則有針對養殖法有做進一步的攻略:

"讓雞快速增肥的方法,不需要在房子裡飼養,也不怕在戶外被鷹或狐狸攻擊的方法"
1. 二月時,先翻耕一畝熟田,土上灑些秫米稀飯,割取鮮茅草覆蓋地面,
讓米飯自然腐敗生蟲。

2. 在地上蓋長寬約十五尺的一間雞小屋,並建立屋頂與棚架,然後買十隻黃母雞,
一隻公雞後,讓雞棲宿在上面。夏天天氣炎熱,即便是在白天,
雞也會躲到屋內歇涼。此外,這些小屋也可以讓母雞在裡面孵小雞,
但其他鳥禽卻不能進入搶食。

3. 收集秕稗、胡麻等作為飼料。同時,也要製作一個水槽來供水。


--
4. 雞小屋要有牆,牆中有小門供雞進出,然後用藤蔓編織雞籠,放棚架上
讓牠們住在離地一尺高左右的高度,並定期清理雞屎。

5. 不論公母雞都要把翅膀毛拔掉避免牠們飛走

6. 冬天屋內要特地鋪設乾草保暖。

7. 若用蒸過的小麥來飼養雞,三到七天雞就會變得肥大。

8. 如果雞舍裡出現蟲子,則需要將雞放到外面,並用籠子罩住,就像飼養鵪鶉一樣。
等到雞變大後,再將它們放回到牆裡。


至於這種方法真的可行嗎?其實以最理想的現代飼養法,在不顧動保的國際法標準,
僅僅以穩定提供肯德基等速食店的雞腿來說的話,小雞養大變成你手上的雞腿,
平均只需要35天,這就是沒有掠食者威脅,每天吃飽睡睡飽吃肥宅化的結果。

不相信的話,這是《齊民要術》〈養鵞鴨第六十〉的紀載,也就是北魏時期
中國人對於養鴨的經驗談:


--
一般來說,養鵝的比例是三隻母鵝配一隻公鵝,養鴨比則是五母配一公鴨。
鵝在初次產蛋時能生下十多顆蛋,鴨能生下數十顆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產蛋量會逐漸減少。如果飼料足夠,則產蛋量會回復,但飼料不足,產蛋就會減少。

為了防止豬、狗和狐狸等動物的驚擾,可在畜屋下面做個窩,窩中放一些細草保暖。
或者先雕個以白木製成的蛋形窩,然後在裡面放顆蛋讓鵝或鴨學會用。
必須注意的是你只建一窩,那其他鵝或鴨可能會爭搶窩。

產蛋期間,你應該立即收集蛋,並將它們放在一個溫暖的地方,
用柔軟的細草覆蓋它們,並將它們放在窩中。如果蛋凍住了那就沒救會死。
在孵蛋期間,大鵝可以產下十個蛋,大鴨可以產下二十個蛋,小的則會少一些。

孵蛋時,鵝鴨可能會經常起來,但經常起來的鴨鵝不是個好種鳥,因為會讓蛋變冷。
如果種鳥孵蛋而懶得起來,那麼你就要每五到六天幫牠們餵食,並適時趕它們
起來洗澡。如果鵝或鴨長時間不起來,那麼它們會變得虛弱,
即使它們孵蛋,也不會有雛鳥出生。

鵝和鴨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孵出雛鳥。在雛鳥即將出殼的時候,
你應該避免讓鵝或鴨聽到打鼓、紡車的聲音、大叫聲、豬和狗的聲音,
也不應該讓它們聽到其他的噪音。因為這會讓雛鳥嚇死,
即使你強迫雛鳥出殼,它們也可能會死。
--

雛鳥一旦孵化,你應立刻把牠們集中在專門的雛鳥籠。籠內有用粳米做的粥,
然後餵食雛鳥吃飽。如果不這樣做,雛鳥會因為飢餓而變得虛弱而死。
稍大後你可以用粟米飯、切碎的苦菜和蕪菁葉來飼養雛鳥,並餵以清水喝。
如果水是濁的,那麼雛鳥會生病。如果水中有土,泥土可能會堵住雛鳥的鼻子,
導致它們窒息而死。

雛鳥需要在水中游泳,但你不應該讓它們在水中停留太久,否則天氣太冷還是會凍死。
在籠子裡,你應該在高處鋪一些細草,讓雛鳥可以在上面休息。雛鳥小的時候,
由於毛還沒長齊,所以你不應該讓它們感到冷。在雛鳥出殼後的十五天,
你可以讓它們出籠。如果你讓雛鳥過早出籠,
那麼它們可能會因為力量不足而感到困倦,並可能會因為寒冷和鳥類的攻擊而受到傷害。

故簡要來說,就算是古代鳥禽養殖的經驗,雞鴨要長大出籠大約需要15天,
至能食用以鴨的標準為6~70天,雞則是: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理解成從孵出到宰來吃只要2個月就夠了。

講完供給方就是需求方了,這些禽肉的終點就是市場與夜市小吃,
比如說南宋的《東京夢華錄》〈卷二〉:


--

「自朱雀門出來,走到龍津橋。從州橋南邊開始,街上開始有有賣稀飯、烤肉、乾肉
等攤販。到了王樓前,還有有賣獾肉、野狐肉、雞肉販。像梅家和鹿家有賣鵝、鴨、
雞、豬肚、豬肺、鱔魚包子、雞皮、豬腰、豬腎和雞碎,每樣都不超過十五文。
曹家則是賣熟食,到朱雀門就有賣煎羊肉、白腸、魚肉脯、冷凍魚頭、
薑豉、豬內臟、紅絲、切好的羊頭、辣雞腳和薑辣蘿蔔的攤販。

夏天會賣麻辣豆腐雞皮、素簽紗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生醃木瓜、
藥膳木瓜、雞頭鑲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廣芥瓜、鹹菜、杏片、
梅子薑、萵苣筍、辣瓜、細料、香糖果子、煎糖荔枝、越梅、紫蘇膏、
金絲黨梅、香棖元,並用梅紅色外盒裝著。

冬天的時候,有賣盤兔、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燴、豬內臟,
一直賣到龍津橋的須腦子肉,這些都被稱為雜嚼,直到深夜三更。」

這就是北宋開封的州橋夜市,你可能會覺得曹家那段怎麼會接到朱雀門。
那是因為當時餐廳已經演化成一種可以不斷改建擴大的複合式餐館,
餐廳會沿著道路發展,裡面會有讓你吃飽喝茶閒聊的茶坊、有包廂的酒樓、
士大夫吃飽太閒還可以繼續逛,樓內還有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
就跟百貨公司一樣你想買啥裡面基本都有,還包含住宿。

--

此外,就是賭博了。宋代養殖其中一個服務業變體就是鬥禽,
比如說鬥雞、鬥鵪鶉、鬥山鵲、鬥黃頭、鬥蟋蟀..這些都是在市集夜市可以看到的。

宋代對於鬥雞的癡迷可以說到了瘋狂的地步,例如南宋《嶺外代答》的鬥雞紀載:
「養鬥雞會割去雞冠,使敵雞無處下嘴;剪去尾羽,使雞在鬥爭時能輕易旋轉。
將羽毛攪入雞喉,以去除口水,然後用米飼養它。或者用水灌兩腋。
調養飼養有各種方法。

至於鬥雞,必須讓它們死鬥,勝負一分,生死即刻不同。鬥輸的雞會喪失鬥志,
終身不能再戰,最後變鍋中雞肉。然而,常勝的雞也必然早衰,因為每次
皆生死鬥。

鬥雞規則分為三回合。第一回合,如果雞失利,主人就會抱雞回去休息
去掉口水,給雞喝水以恢復氣力,再戰一回合,如果那只雞失利,
主人再抱雞回去休息,如前恢復氣力再鬥,最後一回合就是戰到生死了。

我從西廣回來,經廣東番禺,才看見傳說中的芥肩金距。
所謂"芥肩",就是將芥末摻入雞的肩腋,當兩隻雞互相刺擊頭部和腋下,翻身相啄,
會因為攻擊中被芥末刺激而瞇眼,因而取勝。至於"金距",就是在雞爪鑿柄安插刀片
雞爪一揮可能就斷了對方雞頭。」
--

你有玩過far cry6的話,大概會對裡面的一個"夥伴"鬥雞炸五花肉感到印象深刻,
想說怎麼可能會有人在鬥雞裝刀片是吸到啥鬼東西。

但很遺憾的,這個最早在南宋就有人這樣幹過了。
而這個文化還可以追到東南亞的鬥雞文化。

總而言之,宋代會有不亞於現代的集體養殖業,主要還是因為
上頭就有一個把禽鳥當主食、零食來吃,還可以當作娛樂賭錢的服務業需求。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6.59.34.88 (臺灣)
PTT 網址

bloodruru06/30 02:33推 古代資源少 但法規不嚴的情況下生活花樣應該很多

teren06/30 02:35請問你有龍家血脈嗎

a3070652006/30 02:35南宮家的鬥雞是不是裝肩甲

dalyadam06/30 02:36你知道雞隻生長快是這一個世紀挑選品種的關係嗎

dalyadam06/30 02:37古代雞隻沒長那麼快

....我都花時間引證這些史料了你要還是要講古代雞沒長那麼快, 那麻煩你引證出同時代或更早期雞禽成長需要更久的史料證據阿

FatZhai01706/30 02:40哥們 你蒐集史料是很好啦 但是十五天出籠的結論是從

FatZhai01706/30 02:40哪裡看到的?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22310

「鶵旣出别作籠籠之先以粳米為粥糜一頓飽食之名曰填嗉... 籠中髙處敷細草令處其上鶵小臍未合不欲冷也十五日後乃出籠」 「鴨靡不食矣水稗實成時尤是所便噉此足得肥充供厨者子鵞百日以外子鴨六七十日 佳過此肉硬大率鵞鴨六年以上老不復生伏矣冝去之少者初生伏又未能工唯數年之中佳耳」 這是鴨類的,也就是以古人的標準,鴨大約15天就已經脫離雛鳥,到6~70日 會是最鮮美的狀態,至於雞的紀載為 「墻匡中其供食者又别作牆匡蒸小麥飼之三七日便肥大矣取榖産雞子」 依照古籍紀載,你把買來的雞放雞籠養個一禮拜就會開始變肥生蛋, 至於可以食用的標準則是: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大約最慢70天就會判定成熟可以宰來吃了。

dalyadam06/30 02:4450年前雞隻就長的沒那麼快了

dalyadam06/30 02:44https://i.imgur.com/eWppXE0.png

leafingv06/30 02:44去看齊民要術原文就有啊 他只是改成白話

wenku8com06/30 02:45生下來15天可以出籠,現代都沒這麼扯

wenku8com06/30 02:45這個意思應該是可以從雛鳥小籠子拿出來放養吧

dalyadam06/30 02:46https://i.imgur.com/ORoE5gV.png

幾個層面: 1. 南宋與歐洲的緯度氣候、氣溫差異 你從齊民要術的紀載就可以知道養雞的問題就是低溫、風雨 寒帶地區的歐洲冬天可以低於0度,但秦嶺淮河以南的氣候就是高於0度的分界線 這是不同氣候區會面臨的不同難度問題 2. 你引援的圖案資料到56天左右的圖像資料,差不多為成雞。 當然你可以質疑說怎麼可以用現在飼養紀錄35天來類比宋代以前成熟日 但以成年的話,古人認為成熟可宰來吃的天數大約為60~70天左右 3. 你從養鵞鴨第六十就可以看到其中就有討論類似換肉率的概念了 不過它是針對飼料與產蛋的消長來比較的,這說明了古代的集體養殖技術 概念上其實並沒有差別太多,剩下就是硬體與育種的改良。

dalyadam06/30 02:46現代肉雞也不可能養15天就殺

leafingv06/30 02:48不過我去看了原文 十五天出籠後面那段有寫鴨子六七十天

leafingv06/30 02:48吃 所以放出籠離可以吃還很遠

dalyadam06/30 02:49https://i.imgur.com/DAHOr6e.png

qlz06/30 02:50你真的好猛 推

man8152006/30 02:51我竟然看完了,我只能說家禽承擔了一切

dalyadam06/30 02:52現代肉雞能夠40天左右就出貨那已經是篩選品種的關係

dalyadam06/30 02:52也不用古代 1920年雞隻要出貨要16週

dalyadam06/30 02:52https://i.imgur.com/AnNmdWX.png

twosheep060306/30 02:55看過一個東南亞鬥雞的GIF 真的是腳一揮就雞頭落地

mushroomDD06/30 03:08我相信宋代有一定的能力飼養比較大規模的食用動物,但

mushroomDD06/30 03:08就算在現代特別要用來生蛋的雞 也要快5個月才能生蛋

mushroomDD06/30 03:08什麼奇妙的雞30天就能生= =

mushroomDD06/30 03:14你標記起來的那段 意思是孵一顆蛋到生出雞要三十天 不

mushroomDD06/30 03:14是三十天就可以生蛋餒

mushroomDD06/30 03:18貼一大段文字 結果自己統整出來的結論是錯

我原文是寫"鵝和鴨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孵出雛鳥" 你能解讀成:三十天就可以生蛋餒我也是覺得很有趣啦。 不過的確我用現代肯德基那段概念有問題,那一段我改掉好了。

※ 編輯: midas82539 (156.59.34.88 臺灣), 06/30/2024 03:23:26

ieyfung06/30 03:2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ieyfung06/30 03:27孟子說的是七十歲老者可以吃上肉 怎麼變70天就能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