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閒聊] 武林門派的主要收入是什麼啊?

看板C_Chat標題Re: [閒聊] 武林門派的主要收入是什麼啊?作者
Napoleon313
(十四行詩)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2

※ 引述《kiranumen (簡單生活)》之銘言:
: 如題
: 一個武林門派小的也有十餘人,大一點的就有幾十人
: 更不要說比較有名望的動輒就是百人規模以上
: 光是每日伙食費肯定就是一筆大開銷,自產自銷感覺也應付不來
: 更不用說有的還包吃包住,那個花費更是驚人
: 雖然可以想像的到有些門派是有賺錢手段啦
: 像是少林寺可以收收香油錢,巨鯨幫那類可能是在海上當海賊王
: 但其他門派像是什麼華山、武當之類的,到底要靠甚麼賺錢啊?
: 是當當鏢局保鑣,還是收地方保護費,總不可能挖礦種田賣錢吧...
: 還是開放觀光賺旅客錢勒?
: 有沒有武林門派到底要怎麼賺錢養活門下眾米蟲?

西螺七崁與鍾廖李三姓大械鬥(白馬事件)BY 維基百科

七欠,亦稱西螺七崁。是在台灣雲林縣西螺、二崙、崙背地區定居的張廖家族的子孫按
照其居住地所劃分的七個區,同時也是指在這七個區域流行的某些武功門派。

七欠聯防制度與範圍

七欠,根據雲林崇遠堂內記述文字指出,原指當地張廖家族七條祖訓,稱「七欠箴規」
。而後為促進族人團結,張廖家族又將分居的25個客莊畫分七大角落,亦稱「七欠」,
實施聯防自保。張廖氏既以務農為業,同時族繁人眾,為了自保乃在張廖所墾殖之25莊
頭,以一村里或數村落為單位,分為「七欠」,形成犄角之勢守望相助,實施宗族聯防
自保的制度。

春秋二祭

清朝道光28~29年(1849年~1850年),由張廖子孫共同損資,於現今西螺鎮下湳里,
興建的宗祠名為「繼述堂」,當時在西螺地區定居的張廖子孫可分為二十三莊,為了團
結張廖氏家族,故將二十三莊分為七個地區,頭欠和第二欠分別為現今的西螺鎮,第三
欠、第四欠、第五欠和第六欠為現今的二崙鄉,第七欠則是分別位於現在的崙背鄉和土
庫鎮,第七欠的祝天宮媽祖也被稱作七欠媽。七欠張廖人的祭祖分為春秋二祭,春天是
在正月十一,即為始祖廖元子的忌辰日,秋天是在農曆九月九日,因為後代不知廖元子
生辰,故將重陽節定為廖元子生辰,在這天舉行祭祖。另有人主張除了春秋二祭之外,
在十月秋收之後,舉行祈安謝神迎神賽會。這些活動,就由七嵌輪流舉辦,每七年輪一
次。

後因白馬事件 (光緒元年, 1875年) 引起鍾李廖三姓大械鬪,歷時三年造成三姓族人死
傷慘重,春秋二祭在此期間 (光緒元年至三年) 停辦而後日漸式微。

西螺三姓械鬥

西螺三姓械鬥簡稱三姓械鬥,又稱李鍾廖械鬥,是1875年(光緒元年)至1877年(光緒
三年)發生在清治台灣雲林縣西螺鎮一帶的分類械鬥。當時雲林有廖、李、鍾三大姓。
李姓、鍾姓為姻親,分布於新店一帶,他們的商業交易區稱為「頂店」,廖姓居住於七
嵌,他們的商業交易區稱為「下店」。「頂店」與「下店」雙方因迎神賽會的觀念以及
經濟活動的糾紛而相互結怨。1875年,住在茄苳仔的李龍溪之子騎著自家的一匹白馬踩
踏和盜食居住在西螺廣興莊廖雀輝的稻田,導致廖雀輝之子襲擊和報復白馬。李龍溪於
是到廖雀輝家中理論,未有結果。隨後李龍溪和廖雀輝互相殺死對方的兒子。(此段經
過又被稱為「白馬事件」)由於雙方不斷喊來宗族助陣,最終演變成李、鍾二姓與廖姓
在西螺的全面械鬥。械鬥持續2年4個月,至1877年,鍾姓頭人戰死,官府介入後,廖、
李兩姓頭人又被處決,李、鍾二姓族人被迫搬離新店。

台灣民間諺語:「鍾廖李,拚生死」(台語)

表示清代臺灣械鬥案例之一。發生地點在今天臺灣雲林縣西螺鎮,時間是1875年至1877
年。當時雲林的廖、李、鍾三大姓,因迎神賽會的觀念以及經濟活動的糾紛而相互結怨
。最後演變成鍾、李二姓與廖姓在西螺的全面械鬥,因此出現這句諺語。

七欠武功門派

七欠地區依武術不同而分成振興、勤習、武野三大流派,後來衍生出四個武館系統,分
別是勤習堂、振興社、武野館及振興館。

約在道光年間逐漸發展出來,尾欠的金獅連陣武野館系統,頭欠的振興社系統,相傳都
是來自詔安客家的武師所傳,另外還有在七欠範圍之外的西螺街上,發展出以太祖拳為
主的勤習堂系統。頭欠振興社系統的武術為金鷹拳或揲仔手,並在七欠範圍外的西螺街
上又分支出振興館系統。尾欠金獅連陣武野館為金星師的布雞拳,當時的在土庫牛埔一
帶的土匪猖獗,地方人士皆會習武自保並抵禦土匪侵擾。

1. 勤習堂

勤習堂系統的武術以太祖拳為主

勤習堂是由廖懋昭(萬得師)於光緒年間取得武秀才,在二十四歲盡得高榮師真傳所創
,因為高榮師期許習武者唯有「勤習」才能練就一身好功夫,遂將武館代命名「勤習堂
」。西螺當時武師均擅長北管文武場樂器(錦城齋)成員。當時西螺街流傳一段佳話:「
聽曲市仔頭錦城齋,看武街仔尾勤習堂」。

勤習堂的拳法基礎為太祖拳系統,相傳源自以武術見長的宋太祖趙匡胤。太祖拳講究剛
、猛、緊、穩、小等基本原則,拳技的內容在西螺地區最稱大宗,以太祖拳為主體,另
外包含蝶拳、鶴拳、虎拳、蛇拳及猴拳等,可謂台灣武術中的百科全書,顯見其博古。

2. 振興社

頭嵌振興社系統的武術為金鷹拳或揲仔手

振興社的創始人阿善師本名劉明善,是張廖氏的表親,初來台灣時原本定居在打貓(今
嘉義縣民雄鄉一帶),清朝道光8年(1828年)到今西螺廣興里一帶設館授徒。由於阿善師為人仁厚、講義氣,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阿善師和振興社的名號傳遍台灣各地。
道光26年(1846年),阿善師將館師的頭銜傳給徒弟廖富;廖富兩年後因病過世,阿善
師於是復出,繼續執掌振興社。同治元年(1862年),阿善師以七十一歲高齡,加上雙
目已失明,而告退休。

西元1896年(光緒22年,明治29年)是台灣進入了日治時期的第二年,那年的6月13日,因為日軍企圖越過濁水溪進軍雲林西螺受到抵抗,引起日本政府的關注,這也是雲林地
區斗六、他里霧、西螺抗日行動的開始。當時,西螺青年組成的義勇軍在濁水溪畔夜襲
日軍,並將所殺的兩名日軍軍人的頭顱懸掛於西螺王爺宮朝廟以示抗日決心;日軍因此
大舉攻占西螺地區,尤其將西螺當地的武館成員視為大敵,嚴令振興社解散關閉。振興
社的門人四散躲避追緝,教授暗館維生,意外促成振興社武藝在臺灣開枝散葉。

阿善師曾習武於少林寺,在振興社主要傳授的就是少林寺的金鷹拳。

3. 金獅連陣武野館

尾嵌金獅連陣武野館為金星師的布雞拳

金獅連陣武野館的創始人是廖金星,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左右設館於港尾(第七欠),布雞拳,金生師又擅長氣功、輕功和外傷骨科藥物的調配。

金獅連陣武野館除了布雞拳還有跌打損傷的配藥聞名之外,舞獅(開口獅)的名聲也是享譽全台。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97.152 (臺灣)
PTT 網址

pgame304/06 22:38其實台灣古早械鬥拍成最後王國或浴血黑幫那種風格的劇應

pgame304/06 22:38該很好玩,就重點放在拼生死爭權

Napoleon31304/06 22:41古早移民社會就是打出來的 不能寄望官府只能練武自保

werther04/06 23:34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