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情報]人生不應該只有一條路,輕學術的新可能

看板CareerPlan標題[情報]人生不應該只有一條路,輕學術的新可能作者
RoFish
(夢幻魚丸湯)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這是我長期追蹤的一位大神舉辦的活動,這次的文章令我有些感觸
在職場上打滾總會交換一些東西換生存,很少可以與愛好並行的

如果能以自己的興趣發展職涯獲取足夠的報酬來規劃人生
我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我雖然不是研究者,但是喜歡這份精神,分享給大家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rainreader1/posts/3430932210287292

以下原文:

.你的人生不應該只有一條路:寫在第九屆研討會錄取名單前
----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唸碩博士班的研究生(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或是希望擠進大學教職窄門的博士,希望這篇能給您一點想法。

經過多次的會議,我們終於確認今年的錄取名單,55 篇中錄取 18 篇,實在遺珠難免。在今年報名表中,我首次加入了「你如何看待 ACG 研究」的問卷,包含你喜歡動漫研究嗎?你想要(或你覺得有可能)以此為職業嗎等等?

結果和預測的一樣,大家都很喜歡,但卻認為此一領域沒法作為維生的職業。
難道只有進入大學窄門才能夠作研究嗎?您為何不考慮成為一位獨立的研究人員?

----
.我的一位學妹大學念物理,後來轉行念歷史。
在美國 UCLA 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後,她運用自己的專長,營運自己的事業。
除專業翻譯外也擔任留學申請的顧問和委託,此外她也繼續獨立做著自己喜歡的研究,
時不時去中研院發表最近的研究心得;

第二個案例是我交大的學生。大學念設計、碩士念數位科技媒體,
後在東京大學攻讀農科博士,還去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
他最近的研究被刊載在 Nature 上面,
東京大學官方網站推崇了這位來自臺灣的留學生成就,臺灣媒體也有報,

這項橫跨臺灣、日本和法國的跨國研究中,
至少有三位獨立研究者,甚至只是一般的臺灣上班族。
臺灣未必有多少大學教授能在 Nature 上發表論文,普通上班族卻可以作得到。

如果上面的兩個例子不能讓你信服,那就以我本人為例吧。

我同時兼具學者、商人和獨立研究者的身份。
在國立大學內教書,同時營運一個很小的跨國研究組織。
除了授課外,也承接外部的內容委託或是國際商業案;
同時我也設計自己喜歡的主題,商業化後找到合適的買主推銷出去。

雖然不多,我們聘任了過去優秀的研討會發表者成為敝司的研究人員;
有些得獎者自立門戶,設立了類似的公司,亦或是拿著論文得獎履歷去應徵面試,
現已成為公司主管。我們的論文集得過文化部的相關獎章,
而最早收錄我們論文集的不是臺灣國家圖書館,而是海外的慧眼。

----
.隨著網路興起,各種領域都出現了新的內容生產形式。
在過去,這一切掌握在特定的媒體與通路商手中,而網路改變了一切。
以獨立遊戲為例,大概在 2005 年以後發跡,在 2010 年代成為一個被重視的領域,

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製作人,懷抱著對於遊戲的熱情與想法,想要對世界訴說自己的世界。各種獎項、投資、資源媒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擴大也改變了整個遊戲產業。
目前許多最熱門的遊戲、嶄新的設計和商業銷售模式都從這些獨立工作者手中創造,

作為資金和市場相對弱勢的臺灣,
獨立遊戲蘊含的創新和可能性更是我們最值得發展的精神,
我認為其他領域亦是如此;
而學術是所有創新領域中最僵化保守的,這也表示最有機會。

----
.從 2012 年開始,本學術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年,
這是一場沒有學歷要求,我們獨立營運的學術研討會。

從第三屆設立論文獎給予實際的獎金鼓勵、第四屆開始國際化,第八屆移師海外,
招待了大約 40 位參與者前往日本進行四天三夜的動漫知識研討會之旅。

我從第二屆開始將本研討會定調為「輕學術」
所謂的「輕學術」是一種兼具「知識性」、「傳播性」和「商業性」的研究思維。

商業的本質是根據「供需」所產生的交換;
而「研究」是一種對「自然邏輯、社會運行與人世流轉」的細微觀察,
發現其中因果脈絡,進而滿足人類在情感上的慰藉或實際需求上的解決交換。

在我首次提出「輕學術」概念時毫無附和,今天在學院高塔中可能依舊沒什麼迴響,
但那麼多年研討會的舉辦,同時在學界與產業界內打滾,或許我略知這個 Know How 了,

所以今天我可在
嚴肅學術高塔和輕挑商業銅臭中覓一安身立命之處,浮世閑步,陵藪市朝。

你也可以。
人生最悲慘的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而是你以為自己只剩這一道窄門,望穿秋水卻無視背後天際無邊。

----
.在此恭喜今年所有的錄取者,也勉勵所有的未錄取者。
在現在有熱情願意寫萬字來闡述表達你的理念,非常了不起;
未錄取者也請千萬不要氣餒,請保持這樣的心態明年再來。

我誠摯邀請大家來參加今年的研討會,在跨界的知識和脈絡中發現自己的可能性。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rainreader1/posts/3430932210287292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8.49.192 (臺灣)
PTT 網址

MorikonHase 12/10 03:01你的文字激勵了我 謝謝

kerkerfish 12/10 14:37物理轉歷史....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