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閒聊] 錄影別用副廠鏡,zv-e1動態防抖的代價

看板DSLR標題[閒聊] 錄影別用副廠鏡,zv-e1動態防抖的代價作者
gerojeng
(GeroGero)
時間推噓11 推:11 噓:0 →:26

sony zv-e1 使用非原廠鏡頭在
積極,動態積極防手震錄影時的穩定表現遠輸原廠
請當作雞肋功能

低光源情況下, 1/50快門會讓畫面出現抖動, 保持1/200
可以改善, 透過數位裁切達成的防抖需要拉高快門

因為透過裁切達成防抖,動態積極模式會使低光源的噪點
表現變差一檔iso, 類似全幅機和apsc半幅的差異

而新發表的 Sigma 標準變焦二代鏡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Art

並非齊焦parforcal鏡頭,切換焦段會喪失焦點
同時具有肉眼可察覺的的呼吸效應

sony 24-70 gm ii 台灣售價 56k, 美國售價74k
在台灣買已省近兩萬
sigma 24-70 二代預計 40k

對於錄影來說, 這 16k 的價差, gm ii 可以有

sony機身的呼吸效應補償只支援原廠鏡
因此 gm ii 可以不用擔心呼吸效應的問題
gm ii 是 parfocal 齊焦鏡頭

結論:預算充足時,要錄影直上 sony 24-70 gm ii

原廠卡這些, 可以理解爲是為了保護原廠鏡的銷路
副廠雖便宜, 但被原廠卡脖子, 錄影就是幹不過原廠
少掉的這些東西, 也反映在鏡頭的價格上

覺得還是有必要譴責一下S家的閹割行為
例如為了個破風扇要+5萬上 fx3 ?

錄影不應過熱,就像是手機不應該爆炸對吧? 這不應該允許啊

為了30%數位裁切和8級防抖,請多加12萬上 a93 ?
但是抱歉沒散熱風扇喔

每次,新品上市時, 總是看到一堆業配片同一天同步發佈
但要找到批判性比較強的內容, 相對困難, 低流量, 而且容易被刪
網路上還是有願意把缺點分享出來的聲音
只是相對冷門, 且看且珍惜


資料來源
副廠鏡 vs 原廠鏡 防抖測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FHQSvVlwo
zv-e1的動態積極實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BKfeyu5Os
a7c對zv-e1防抖測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Uts1Etu_E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A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SpcshqRdM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75.24 (臺灣)
PTT 網址

canandmap05/18 00:47非副廠?原廠?

※ 編輯: gerojeng (61.228.75.24 臺灣), 05/18/2024 00:48:48

gerojeng05/18 00:49已改,感謝指出錯誤

xiangduck05/18 01:08FX3不是只有多風扇啦 然後有上到a7s3也不太會過熱了

xiangduck05/18 01:08其實我是覺得應該是zv-e1太過超值 稍微在可靠度上跟專

xiangduck05/18 01:08業機種做一點區隔是合理的 除此之外 zv-e1該給都給了

xiangduck05/18 01:08還多了不錯的內建指向麥克風 另外 zv-e1其實有副廠外掛

xiangduck05/18 01:08風扇 可以自己去買來加 看實測可以大幅度改善過熱問題

flyinggoat05/18 10:27原來積極防抖的奇怪抖動感用原廠鏡就會減低這麼多…

DaMaoMi6905/18 11:02非原廠鏡效果會不好,可以選擇拉高快門速度+ibis,再

DaMaoMi6905/18 11:02用電腦catalyst browse穩定

DaMaoMi6905/18 11:02或是將ibis全關,使用gyroflow穩定,gyroflow穩定能在

DaMaoMi6905/18 11:02晃動較大時裁切較多,而晃動小時裁切較少

DaMaoMi6905/18 11:06但如果要省事還是原廠鏡+ibis+eis全開,快門速度還是

DaMaoMi6905/18 11:06可以2倍fps

nathan200005/18 14:42正常的錄影需求不上穩定器跟腳架拍出來的東西扛的住

nathan200005/18 14:42嗎??

nathan200005/18 14:48此外錄影的邏輯跟拍照差別也太遠了,功課太多要做,

nathan200005/18 14:48個人建議可以先看看傑克森林作功課先.

KingSccasher05/18 16:43婚禮現場蠻常看到動態單純手持作業的,當然還是有

KingSccasher05/18 16:43其他機位是腳架的

nathan200005/18 17:53要這麼講所有場景都能動靜兩用,Pan鏡連穩定器都扛不

nathan200005/18 17:53住了,手持只是沒有辨法的辨法,先求有再求好不衝突.

nathan200005/18 17:53

user112005/19 01:22我記得PetaPixel的影片,說Sigma 這支二代鏡呼吸效應很

user112005/19 01:22不明顯耶,還是我誤會了?

gerojeng05/19 01:45上面是sigma二代呼吸效應的實測,可以自己判斷一下

gerojeng05/19 01:46原廠的呼吸效應補償是透過裁切處理掉呼吸效應,省去後製

gerojeng05/19 01:49的麻煩,即使是10~12k的sony 35mm f1.8 在原廠加持下

gerojeng05/19 01:50防抖和呼吸效應表現比sigma 28-70, Tamron 28-75 好

xiangduck05/19 06:42原廠35/1.8應該是呼吸效應表現很好的前段班了 就算沒有

xiangduck05/19 06:42補償 還是贏過很多鏡頭 反而貴很多的35GM才是呼吸大的

xiangduck05/19 06:42鏡頭

user112005/19 12:43在PetaPixel上看到的部分,我是覺得還可以啦...

user112005/19 12:448:37 的地方

kax020505/20 13:291/50 不就正常錄24P的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