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題] Leica鏡頭以及機身的選擇障礙

看板DSLR標題Re: [問題] Leica鏡頭以及機身的選擇障礙作者
diamondX
(清新 健康 專業)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 引述《RustyScar (請給我黃金)》之銘言:
: 各位好,因為先前投資東西有小賺一筆
: 想說可以升級一下目前自己的系統來犒賞自己。
: 我目前服役的機子的是Leica Q,使用起來非常的愉快,不論或者街拍是出外旅遊都很方: 便,拍出來的品質也是極好。以目前的使用情況來說沒什麼好嫌的。
: 但可是,唯一有個問題比較難去克服,也就是焦段的問題。在近期拍照時發現到我幾乎都: 是全程使用裁切的畫面,原生28mm幾乎只剩下幫人拍大合照時有在使用,覺得有點浪費到: 這顆鏡頭的能力,故萌生升級的打算。
: 又因為預算關係,攻頂什麼的也是不怎麼實際,畢竟是個中年上班族,還是有些養家活口: 的壓力。
: 一開始我想的很單純,就是直接M11 + apo 50 mm或35mm的M鏡,但很快的就被預算擊潰: ,官方定價全新的加起來大概接近60萬,大幅超過了我設定的金額(40內),且想說機身: 這種數位的東西只會隨著時間老化,而品質變差。所以想說是不是購入二手的機身(m10之: 類)就好?
: 但若是考慮入手新的apo鏡,是否用二手機身會有無法發揮鏡頭解像度的情況?畢竟使用l: eica算是小眾,國外的網頁也是看的似是非懂,滿頭霧水。中間我也是有考慮是否改拿其: 他系統的機身加轉接環(比方a7r4之類),這樣預算上能獲得良好控制。只是說,自己心中: 還是會對leica m機有個嚮往,甚是為難。
: 除了機身外,其實鏡頭也是一直兩難,因為長期都是裁切使用的關係, 大概知道自己最: 常用焦段的大概是接近50mm 左右,但若是搭配較高解析度的機子+35mm,好像又可以靠裁: 切來得到不錯的畫面?
: 所以繞來繞去真的是很困難…..一直在無限回圈中思索。如果今天我爸是郭台銘就沒這個: 問題了。
: 所以想問看看版友們對於這樣的想法有什麼樣的建議?還是說乾脆集中銀彈直接購入原本: m11 + apo 35 or 50鏡頭?或者説apo鏡其實過譽了,購入一般的款的即可?
: 當然有些心路歷程的也很歡迎分享,畢竟可樂標東西那麼高單價,總是會有很多心中糾結: 的。(還是只有我一個…?哈)
: 感謝囉


先說結論,可能會觸犯某些基本教義派,在這裡說聲抱歉,結論就是沒有什麼照片只能用Leica照出來,請依照自己的經濟基礎作最優化打算

回歸初心,相機無非就是一種工具,越簡單呈現自己想要的作品,並且具有可靠度,盡量不故障.Leica在底片時代真的強,超級工作馬,機身跟同期歐洲及日本相機相比,簡單又耐用,不過到數位時代真的不是這樣

對焦:
M機只能手動對焦,隔壁可以人眼辨識AF爽爽拍,估焦也不是M機的專利,在大光圈下,黃斑對焦會有誤差,在高畫素機身上可能不準焦,說白了RF的對焦系統真的很老很過時了

M11是6000萬高畫素,隔壁的Sony跟Canon新機也是

機身強韌度?其他家高階相機也都是防水防塵

講轉接,其他家轉接環也都很齊全,M鏡配Sony/Canon也是比比皆是

RF沒有微距鏡,對焦40cm以內就是死穴,135mm的框線小的要命,再上去的焦段就沒有了

Leica調性?這很玄學,但是在數位時代差距沒那麼大,反而後制要花時間學好

除了真的對Leica很有愛,非他不可或者是經濟實力雄厚,如果很心理躊躇的話,替代方案太多了,不要被品牌迷思卡住


同樣的金額不如上中片幅譬如富士或哈蘇.富士中片幅整套下來$$還有剩,中片幅跟135片幅相比,那是另一風景

Leica底片機我玩過,現在要棄坑了,一方面是底片難買,一方面現在科技太進步.輕鬆拍照,美好時光一去不返,善用器材,快門按下張張順利不失誤.

我自己用過645跟66片幅底片機,真的體驗到何謂底大一級壓死人,我自己也作過Fuji數位中片幅的功課,Youtube很多專業攝影師也作過評測了.

真的非徠不可,福倫達跟Zeiss的M鏡也不錯,但是別買新鏡,跌價很快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59.171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