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低成本律師上榜心得(勞社)

看板Examination標題[心得] 低成本律師上榜心得(勞社)作者
Taiwanisbest
(恁爸是中國台北人)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2

○、分數

第一試:

01.綜合法學(一)(刑法、… 、法律倫理) :124
02.綜合法學(一)(憲法、… 、國際私法) :116
03.綜合法學(二)(民法、民 事訴訟法) :104
04.綜合法學(二)(公司法、 …、法學英文):88

第一試成績 432分

(成績排名:653)(錄取標準: 374分)

第二試(選考勞動社會法):

01憲法與行政法:127.5 (63/64.5)
02刑法與刑事訴訟法:105.5 (54.5/51)
03國文:67 (31/36)
04民事法(一):93.5 (43/50.5)
05民事法(二):70 (38.5/31.5)
06公司法、保險法與證券交易法:45 (22.5/13/9.5)
07勞動社會法:61 (21/20/20)

第二試成績 569.5分 及格標準: 515.5分

一、背景與前言

今年112法律系畢業,但曾重考一年,也岩壁一年,無研究所,在校成績平平 (通常B+ ~ A-),畢業名次大約50%上下,去年有去一試試試手感,裸考320上下,信心大增,才有認真準備司律的信心。

本人生性懶散,妄圖在備考期間也維持舒適而不至緊繃的生活節奏,在板上發現科法學姐/長的好文(下稱好文) #1Y83q0VE(Examination) 覺得這個模式和我有可比較性,所以以這篇
文的模式當作參照,當然不是說學姐/長也是懶懶散散,沒有認真準備。只是備考期間主流的信念通常是「全力以赴」、「讀到不會讓自己後悔的程度」,雖然要拚上岸確實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時間、勞力、費用,但我一直有些懷疑這樣有種逼到極限、燃盡自己的備考信念是不是健康的,我能不能承受。每當我覺得自己太混,想否定自己這樣根本不可能考上,然後乾脆放棄一了百了的時候,我就會回顧上面的好文,相信自己還是有上岸的可能(再度重申,不是要否定學姐/長的努力程度)

所以希望寫一篇相對懶散、沒太大自制力、或者常常自我懷疑的人看了比較不會焦慮「要這麼認真才考得上」進而否定自己的文章,給予大家一點安慰。

不過還是要較為嚴肅的說明,這是我個人經驗,混雜很多不確定的或不可比擬的因素,還是要謹慎服用,或就當成自誇炫耀文看看就好,又或者有強者覺得「你還是要那麼努力喔???」也請小力鞭。
畢竟人也很容易找到理由為自己開脫,而持續客觀上已屬放縱的行為,相信大家多少也有這種經驗。也希望這篇文不會誤了大家,導致多耗費心神才上岸,這樣的罪業我就承擔不起了QQ

◆字跡與字數:我覺得我能考上帶給大家最大的啟示就是字很醜的人也能考上!所以我一定要先講這點,下面附上我的字跡,是真的醜。另外則是我字也寫得很慢,30分大概都寫2面而已,所以大家還是要相信自己可以內容取勝(不排除我幸運的比較早被改到,閱卷老師還沒眼力耗盡)

https://imgur.com/m9lDOBW
https://imgur.com/XjlcdxM

◆相對短的準備期間:雖然有完整修完法律系的課程,並非從零開始,但對於自己的基本功並沒有太大信心,又因家庭因素無法專心準備考試,才選擇延畢,所以課程安排還算彈性,基本上七天都有充分時間可以唸書。但還是拖拖拉拉到今年3月9號才買函授,快3月底才開始看,但我都用2倍速看,一天3-4堂大概7月中才把主要科目看完(國公、私、證交、強執、法倫、法英都基本沒看,只看總複習)

◆讀書時間:我相信好文的說法,我大約都9-10點起床,讀到11-12點,扣掉東
摸西摸的時間,淨讀書時間6-8小時真的差不多了。但我很常原本自我約定吃午餐30分鐘就好,但看個YT就1.5小時過去了。所以如果真的很專注,我想要再往上提升時數,因該也有注意力耗盡的問題。延續上一點2倍速的問題,相信經歷疫情期間,大家因該很能體會盯著螢幕很容易注意力渙散,導致開2倍速最後花費時間大概只有節省1/3,不過我的想法是,開較低倍速並不會提升專注程度,不如開2倍要跳回去補也比較快。

◆無參加讀書會、但近幾年較重要的最高院、最高行決議、聯席會議還是有背,也很幸運今年考的實務見解算多。個人還是推薦知道一下,但可以和著相關見解延伸的爭議、反對見解一起背,可以提升理解程度跟有趣程度,在考場上掰不出來也可以充一下版面。

◆平時累積不算特別認真,複習也只有期末,但上課時就算不抄筆記也會盡量維持注意力,避免去了課堂有體無魂親像稻草人。但相對認真的課的筆記在二試複習時惠我良多,也會恨往日的自己沒有抄齊全,所以還是推薦大家培養抄筆記的習慣(雖然現在講好像太晚)。
但我個人以為值得說嘴的是我喜歡在腦中爭論,喜歡看各種見解間如何回應,也會對相互回應的見解做出評價,哪一方比較有道理,哪一方其實沒講到點或著是根本的理解基礎不同,然後挑選自己喜歡的記,好處是不用條列式的記起每一個批評(例如洗澡熊教授對供述基準有很多點批評,我就只記得有些情況很難解釋成具供述性質),也不限於一方見解,具有透過對各種見解下評斷,主動型塑自己想法,加深印象的優勢。劣勢就是上述評斷極可能出於自己沒讀懂、誤解等,以及懷疑自己判斷是否正確,在考試上較嚴重則可能造成體系不一貫。而且光是弄清楚學說見解間的關係,在哪個議題上,如何相互回應,這個前置條件就十分耗費心神。不過我很喜歡漢娜鄂蘭所說的,從各種立場看同一件事的能力,造成我們在心智世界真正的移動自由,也就是康德所謂「擴大的心智」。
(政治的承諾,232)(或者寶寶說的一個人腦中可以放幾種不同的思想)

◆全職考生,基本上不用擔心生計,而且我預定計畫是畢業至少兩年內要考上,也就是有明年再來的心理準備,不確定這樣是不是好事,但至少今年準備心情上比較不會緊繃。也就是我評估我家能夠支應我這兩年當米蟲,應該也不會反對我再考一年。光是這點我知道我就佔據極大優勢,所以大家還是可以輕視我,認為我是靠階級考上的。

二、工具與準備方法

◆教科書部分,基本上沒有完整的再翻過一次,主要都是當天讀到什麼相關的東西,然後回去喚起記憶,尋找相關說法。

◆解題書部分,我還算貫徹一本書主義,但主要因素是我不想特別花錢,也是看到社團有人賣才收的佛系收書。但使用方式確實可以參考好文所說,解題書刷三遍,但我實際上最多也只刷了1.5遍,不過我很習慣在看的時候會來回翻閱,把我覺得有相關的東西連結在一起。

-民法:財產法 賴川爭點地圖 2022 以及陳忠五教授上課講義,肉圓我好愛你,真的充分感受溫暖的人性光輝,透過構成要件的寬嚴條配,達成更多納入保障而不至於過於寬鬆的思考模式打開我的視野,也是很重要的思考工具,但自殺違反公序良俗的判斷我真的不能接受(?)。物權則是顏佑紘教授,我印象中以及斷簡殘篇的筆記中,老師上得很扎實,但可惜上物權的時候還是小大一,還沒辦法承接老師的功力。順帶一提,我今年還是用平等保護說解題,分數也還行(吧),應不用擔心自己見解不容於考試(又或者我很幸運閱卷老師有容乃大);
身分法 黃詩淳教授上課講義,以及助教課輔講義,詩淳上課很有趣,我愛北海道小故事,助教很強已經快要當司法官了,課輔惠我良多,在這裡感謝詩淳跟助教。

-民訴:喬律2018或2016,沈冠伶、陳瑋佑教授的上課ppt,以及許士宦教授口述講義,基本上使用方式是看侯台大罵邱派,然後心中小邱派被激起,回去翻書試圖反駁,但基本上如上,是沒有再完整的讀過一次教科書。

-刑法:透明的刑法 2022,易台大的書一試蠻好用,二試可能就像網路上見仁見智,但因為我刑法修寶寶全餐,所以也是看到所謂通說或實務見解時,會很想回去找客觀主義刑法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如何回應。但考試時我就沒有都用客觀主義刑法維持構成要件純主觀,罪責純客觀的架構,只有盡量限縮解釋,寶寶我很抱歉。但我還是很推去修或了解客觀主義刑法的立場,真的對於培養問題意識很有幫助,有如永恆的叩問,提醒你「如果是客觀主義刑法也一定會這樣解釋」(另外我也有修水水的課,對於貫徹主觀規責的解釋方式也很喜歡,雖然還在試著接納或反駁)

-刑訴:jango 題型破解 2023,沒什麼好說了,一定是大拇指,就解題書而言,真的物超所值,我很喜歡可以交叉查閱的編排,註腳、旁註也值得看。就刑訴部分,雖然大學時是修蘇凱平教授的課,但有點快被洗澡熊洗過去了,這方面好像就沒什麼忠誠度可言。差不多是對 jango的內容、架構照單全收了。

-憲法、行政法:周凌周董 題型破解 2023,其實我對公法沒很有興趣,但不知道為何反而最高分= =,看新近憲判跟最高行見解個人認為投報率還是很高,重要釋字當然還是得背,善用車牌、價格等等看到數字就逼自己想釋字,內容我覺得需要背到有點偏細的程度,雖然這是大勢所趨。在背釋字方面,我會把某個基本權相關的釋字,以及怎麼闡述其內容整理在一起。在讀行政法的時候也會連結到釋字,反之亦然。(雖然這似應是基本功)
類似這樣,抱歉用genius截圖法 https://imgur.com/J7GLCte
另外則是今年第一題的第二小題,則是我在雙周的某一題的註腳下看到李建良教授的評論,針對救濟機會提供構成要件效力的例外,希望可以印證上述多看不同見解的想法。
然後我為了怕考憲訴之類程序法的東西,還特別修黃昭元的憲訴,結果沒考,但我想大家可能、盡量、最好還是準備一下,不然像之前110那樣,我在當年第一科第一題可能就心態崩潰了。然後黃昭元上課超有趣,十分推薦大家去上

-商法:基本放推,公司法是曾宛如教授跟超級強的陳楓助教的課輔講義救起來的但沒有買解題書,保險法則是汪信君教授的上課講義跟筆記。證交從大學放推到現在。

-勞社:當初商法跟勞社選擇放推前者,勞社則是徐婉寧教授上課ppt筆記跟函授時薛政大的課和書,對照著看相輔相成,徐婉寧教授上課也算很扎實,雖然很愛聊天,我不知道她怎麼同時辦到的。社會法因我有修孫迺翊教授的專題,教科書蠻推薦買,可以理解社會保險的設計理念因該就可以應付很多問題(吧)


◆一試準備方式:我大約一試前一個月開始刷考古題,自認算認真訂正,在阿摩下面會自己整理筆記,主要不是用來回頭看,是透過輸出過程加深印象。另外我認為好文提到的75%答對率可以當作基準,畢竟多一些冗餘會比較安心,不用糾結要不要讀二試。一試完對完答案,我也休息了一個禮拜,所以如果確定可以進二試,我覺得還是可以適度放鬆一下。

◆二試準備方式:有點散落在上面的解題書介紹。綜合來說,我的心法是讀書的時候除了理解以外,盡量把腦中的內容連結整合起來,形成整全法(並不是這樣用的)。以及針對同一個議題,努力讓自己熟悉(至少)兩面說法,其實跟這兩點可以算同一個步驟。 再來就是準備自己的文字方塊,也就是針對一個特定爭點,先擬好自己大概會怎麼寫,也可以是帥話,具體化程度可能根據每個人需求不同,但我就如上述,對於供述基準的批評就只記得可能會保護不足這樣,我覺得大概記1-2點其實考試時就夠用,可能也沒時間寫那麼多。
最後則是輸出,我大約也考前一個月開始寫考古題,真的要寫出來才能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一開始確實很痛苦,覺得自己不論內容或形式或物理上都到底在寫啥siau5寫完就看評分要點,抓出題者到底想要你寫什麼爭點,但有時侯他們也很不知民間疾苦,爭點一堆哪寫得完,這時候還是要自己判斷哪裡要放棄,但放棄就考驗判斷力了,儘管多寫幾次大概能知道自己在時限內能寫多少爭點,只能說要誠實面對自己,不要因為不太會寫就覺得是出題者的鍋。
輸出這個步驟跟上一步搭配著做,寫到自己不太會的爭點就回頭補充文字方塊。另外是看到題目描述就要猜到要考什麼蠻重要,這可以題幹跟評分要點對照看,也需要基本功對既有的爭點足夠熟悉才想得到,也就是第一個步驟。
還有畫答題架構蠻重要的,會用畫是因為我感覺那個架構有種空間提示的感覺,讓自己有印象寫完什麼要接著寫什麼,尤其寫刑法,很容易寫到憨神去,忘記還有什麼要寫,這時候回顧答題架構就蠻有用,但相對的答題架構也不能太簡化,不然就失去提醒的作用。
再寫考古題的形式上,我不會要求一次寫完一份,通常都寫一題,這樣時間比較彈性,時間門檻降低也有助於自己邁出第一步開始寫。缺點可能是審題時間不連貫,計時上可能有誤差,但我個人在考試時沒有因此超出時間,大部分都有寫完。印證考場老話,考試的時候會寫比較快,跟寫完就贏一半了。
附帶一提的是,我在備考期間還是會看一點點論文,主要還是第一點如果遇到本來就有興趣的爭點,又教科書等資料不能滿足我,我會有點執著想要被說服或是想反駁,所以會去找相關論文來看,但我覺得很容易陷於自我滿足,而且容易被自己拿來開脫還是有在讀書,儘管心裡明白讀論文這個手段大概不符合上岸這個目的。所以就自己衡量ㄅ,但我在讀的過程中是會得到滿足的啦,如果根本讀得很痛苦,其實讀論文因該真的蠻沒必要。

三、休閒娛樂

雖然是希望大家看完不要太焦慮,但還是放到最後才寫休閒娛樂、怎麼維持身心平衡,主要還是怕看完這篇文會有人覺得,「這樣都可以上」然後容任自己逃避面對讀書、考試、理解、輸出等等壓力。但我還是很相信,耗盡自己以求上岸實在不太健康,儘管我也同時相信直面一點人生不可控制、難以迴避的磨難有益人格培養,但前題總歸是人格完整俱在,還是希望能祝福大家保持可以控制的壓力,不用一直焦慮自己不夠努力。
我的興趣是打麻將跟抱石和喝酒。麻將部分基本上開始備考到一試前一個月都還是會大
概平均2周打一次,一次2-5將,也就是常常打通宵,而且很壓縮隔天讀書時間。一試完那個禮拜也有打,但接下來是完全沒打直到二試。(如圖,我們甚至還做了麻表紀錄,黃底是將數)
https://imgur.com/MrJZgS5
抱石則維持一個禮拜2-3次,考前兩個禮拜降為一個禮拜1次,每次耗時2-3小時左右,而且也很常玩過頭,一個下午就沒了。但抱石真的是我刻意維持的休閒娛樂,因為我認為備考期間整天待在房間裡面,太過封閉,似乎不是很健康,透過空間轉換,我覺得有轉換心情的功能。
但上述兩個興趣的風險是麻將輸錢跟抱石爬不好的當天很影響情緒,進而可能影響讀書品質,然後抱石有受傷的風險,考試前要降難度,但還是很容易玩過頭。但好處是小臂會變比較有力,可能對減緩手寫題痠痛有效,至少我手沒有很酸。
喝酒就是偶爾(3-5天一次)喝一點(2瓶500ml)啤酒,但不致影響睡眠或是隔天的讀書表現的程度,切記要先吃東西才不會傷胃(?)
考試前我則蠻喜歡爬山的,在憲法第二題涵攝撥用防災,我就有寫救災設施通常無須那麼大片面積。在作文部分我也是盡力把題目扯到我喜歡的後殖民理論 spivak和漢娜鄂蘭相觀的概念上。只是要陳述,要相信自己過往的積累,放心地去豐富自己的人生面向(雖然拿國考應用的經驗為例還是有點功利主義)

四、廢話

大概可以當成是心態設定,我其實很認同寶寶說的大一、大二、甚或大三都不太用去顧慮國家考試的問題,雖然這句話的基礎很可能奠基於台大生有asobi(?),有較為從容應對考試的天賦或能力,也就是我們本來就是考試機器。還有良好的師資,可以提供充足的思想刺激。當然還有台大生普遍的階級優勢。但大學前期充分享受理解知識、建立問題意識確實是難能可貴的經驗。雖然學弟、妹可能很想黜臭(吐槽)我是考上才有餘裕說這些話,但這篇文你們現在還是看看就好,可以左轉了。
另外就是以考上為目的的心態,目的會自動將一切可運用的事物降級為手段(政治的承諾,264) 也就是盡量說服自己既然設定上岸的目的,無可避免的會運用與捨棄某些手段,例如上述讀論文的部分,告訴自己這不過是目的/手段的關係,可能會比較不想屈身國考,不太情願的那部分自己被說服。
最後是寶寶說的考上前懷揣不安、惴惴惶惶,考後儼然先知大神,我也盡量警惕自己不要這樣,希望文中還是有展現適度謙虛。但我其實也認為說大人,則藐之是有益的德性,有時候適度的瞧不起人有益身心健康(?)(雖然我還是考上了才能說這些話才可能被看見)
祝福大家順心

*相信大家看了我很多因該,因該很痛苦,但我考試時有下意識地寫成應該,所以沒有被閱卷老師說明年在來,真是好險。
*沒有要限於二元性別,只是為了行文方便(但為了方便而省略正正是主流的展現)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153.75 (臺灣)
PTT 網址

anarch12/19 09:40恭喜上榜

ikariamman12/19 11:39台大強者的餘裕

ms070337012/19 15:25不知道是我國文不好還怎樣 完全看不懂最後一段在說啥

mimmy102312/19 18:27推推 雖然謙虛 看得出來具有強者的游刃有餘

abbasxu12/21 11:10推推

csaoesc12/21 18:56

coldplay556612/22 00:58好文是我嗎XDDD超級恭喜~很開心!!

fortesv12/22 14:03推推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