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當年納粹解散國會取得獨裁權?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當年納粹解散國會取得獨裁權?作者
andy2011
(andy2011)
時間推噓 推:0 噓:0 →:1

※ 引述《jacknavarra (阿姆羅)》之銘言:
: 聽說希特勒是靠選票上台的
: 但是納粹在國會並非第一大黨
: 其他政黨卻被納粹黨強力打壓排除,甚至解散國會重選
: 透過一系列操作,反而讓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
: 聽說東方某小島有人想仿效納粹作法?



再造民國,一切從頭來起

文/唐德剛

 黎元洪、張勳一時俱去,北京剩下個段總理,又作何打算呢?吃一塹,長一智,在段派的算盤裡,那個專 肆 搗 亂的國會,是不能再有了。儘管南方各省,乃至全國輿論都在叫囂,要恢復國會,段老總是充耳不聞了。但是民國既有個總統,也有個總理,怎能沒個國會呢?

可是將來的國會,只能聽話,不能遇事搗亂,才是個正常的國會嘛。段祺瑞和他的策士們,經過了多年的折騰,這下才恍然大悟:要組織國會,就得組織個「御用國會」。國會議員,只許聽報告,舉手贊成,不許搗蛋,就庶幾乎天下太平了。

 其實這項從實踐得出的真理,原始發明人是袁世凱,而不是段祺瑞。袁世凱在搞垮「民元老國會」之後,本來就要再組織一個御用國會,來聽他指揮。不幸這個御用國會還未組成,袁就和他的皇帝之夢,一道死掉了。
 【附註】老國會始會於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四月八日。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因袁驅逐國民黨議員,被迫閉會。袁死後,老國會於民五(一九一六)八月一日復會,至民六(一九一七)六月十三日,黎元洪為張勳所迫,明令解散國會。復辟失敗後,段祺瑞「再造民國」,乃拒絕恢復舊國會。

 這次民國再度死亡。段在「再造民國」之後,就輪到他來組織五千年中華通史上的第一個「御用國會」了。段祺瑞的御用國會,雖然還不太成功,他後來的接班人,蔣、毛二公再繼續加以改良,就大派用場了。在毛主席時代,欽「選」的人大議員諸公,連個不舉手的自由也沒有了。遇事無法搗亂,毛公就可以為所欲為,甚至無所不為了,此是後話。

 朋友,相信嗎?在毛主席當政時代,我們要是有個「民元老國會」,來把他老人家的後腿拖一拖,約束約束,不讓他土法大煉鋼,亂搞一泡,我們數千萬可憐的同胞,也就不會被他餓死了。您能說,三權分立的「制衡制」,沒有其若干真理嗎?但是要把這套本領學會,非兩百年不為功也。咱們軍閥時代,在歷史三峽中轉得幾轉,畫虎不成反類狗,歷史三峽之水,竟開始回轉倒流。結果弄得無數知識分子和士大夫階級,寡廉鮮恥;可憐老百姓、小士兵,也就人頭滾滾了,言之可歎。

 話說回頭,段祺瑞那時拒絕恢復老國會,一切從頭來過的耍 賴政策,其背後最大的智囊,不是旁人,卻是名滿天下的梁啟超也。段祺瑞當時那個皖系的軍閥集團之內,還找不到像梁舉人那樣的高級參謀呢。

 根據梁啟超政治邏輯的發展,這時才不過六歲的民國,已經猝死過兩次了。第一次是袁世凱稱帝,民國死了八十三天而復活。這次張勳復辟,民國又死了十三天,又再次復活了。既然死而復生,則一切典章制度,都理應從頭來起。但梁氏認為,既然恢復民國,則民國賴以生存的《民元約法》,則不可廢。這也是當時南北一致的意見。現在民國復生,則民國的一切的典章制度,就得按民元「開國」的舊例,一切復活起來。但是那個已喪失其作用和尊嚴的「民元老國會」,既已解散,卻不應該讓其復活。

 如何從頭來起呢?老段、老梁就認為按民元舊例,應由全國各省區自行選送二三代表來京,先行根據《約法》,組織個「臨時參議院」,來代行國會所應有的職權,改組政府,制定《憲法》。然後再由憲法取代《民元約法》。再按憲法由各省重行選舉國代,來組織正式「國會」。因為制憲和另選國會,都是百年大計,有待仔細琢磨,現政府的當務之急,則是組織個和民國初年一樣的「臨時參議院」了。

 這一政治邏輯,顯然是經過梁和段派策士詳議之後,始由梁啟超執筆,撰成通電文稿,才用國務總理段氏之名,於一九一七年七月二十四日,通電全國,再由北京政府明令執行。這就是那篇當時百禍之源的所謂《敬電》了(「敬」是二十四日的代日韻目)。這篇《敬電》,根據《梁啟超年譜長編》所記,是梁氏起稿的,其內容顯然就是他的智慧財產之精華了。(「敬電」全文,見上引《北洋軍閥,一九一二~一九二八》,第三卷,頁二九六~二九七。載自《東方雜誌》,第十四期,第九號。當時中國主要報刊,均曾刊載。外國媒體,乃至國家密檔,亦有節譯或全譯。)

梁啟超政治智慧試評
 梁啟超是胡適出現之前,在近代中國思想界影響最大的人物。晚年雖然與北洋系軍閥合作,他顯然也是想藉北洋系的權勢,來推行他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他這次和段派合作,反對恢復國會,而要重行建立人數較少的「臨時參議院」,這項政治設計,如果不出於卑鄙的政治投機,是否也有若干可取之處呢?我們在八十年之後,愛人以德,虛心地翻查百年舊史,是否也能為這位前輩思想家,找出點由實踐所檢驗出來的真理呢?

 第一,從近百年政制轉型的史實來回頭檢討一下。辛亥革命之後,全國朝野都把「共和政體」,也就是所謂「議會政府」,看成一種天經地義的制度。其實這一制度,不但在當年中國,縱是在目前中國,都還是無法實行的理想。因此,在民國初年,幾乎所有最重要的政治糾紛,都是從這個躐等引進的,不切實際的西方制度所惹起來的。遲至二十一世紀,還不是有人(江澤民)在說中國如實行西方議會政治,十二億人口都要挨餓?
 台灣呢?宋楚瑜先生不是也在問,今日台灣的制度,是「總統制」、「內閣制」,還是「亂七八糟制」?(見《世界日報》美東版,二○○一年十一月五日,A4版。)台灣政壇元老趙耀東先生,提起台灣現狀,不也是「老淚縱橫」,認為「台灣的民主,根本不是真民主」(見同上)。今日兩岸情況尚且如此,那麼八十年前的中國,還用說嗎?所以民初的國會,弄得天怒人怨,實在也是它本身有缺憾,不可全歸罪於軍閥們的。

 第二,議會政治搞不成了,在那時代,似乎就只有回頭再去搞帝王專政,或個人獨裁了。所以袁世凱要稱帝,張勳要復辟,孫中山要搞「盲從領袖」和「個人獨裁」。因此袁世凱的美國憲法顧問古德諾教授才建議,與其搞最劣等的「非承繼式的獨裁制」(像後來的法西斯或共產黨),倒不如搞「承繼式的獨裁制」(乾脆做皇帝)之為佳也。(見拙論古德諾專章,載民國通史北洋政府篇《袁氏當國》專冊。

 第三,中國除掉搞「議會政治」和「獨裁政治」之外,有沒有第三條出路呢?路是人踩出來的;真理是實踐出來的。梁啟超輩有心人,顯然就想,試試這既非議會政治,也非個人獨裁的,第三條路的中間路線。它雖然不如先進的議會政治,但卻優於反動的個人獨裁。這第三條路,在現代政治學裡,原有個專用名詞,叫Aristocracy,老的漢譯叫做「貴族政治」,我們可試譯為「集體領導」,或「精英專政」。事實上,中共政權在毛澤東絕對獨裁前的打天下時代(一九三五~一九五六),和改革開放後的「毛後時代」(一九七九年至今),所搞的就是這個制度。二者都是成섊Z斐然的。這至少表示,它在政治轉型期中,是個暫時「可行的制度」嘛。

 可惜在國民黨的「百年老店」裡,老K就始終未嘗有過這種「集體領導」的經驗。在上一世紀的二○年代,汪、胡、蔣原有其三雄集體領導的契機,不幸這契機,未經掌握,一縱即逝。蔣中正先生在我民族史上,功高不賞,兩千年來,初無二人,而他老人家最後竟弄到不能埋骨故土,就是他搞一人獨裁的後遺症所致也,實在是十分可悲的。

 話說回頭,梁啟超要作帝王師,他那時顯然是想利用段的聲勢,把中國推向這個「集體領導」的中間路線吧。可惜他一介書生,手無寸鐵,影響力極其有限,而他本人且久處醬缸,身有餘臭,就號召不起來了。這也是政治轉型初期,免不了的現象吧。我華族在民族翻身史上,該有如此折磨,夫復何言!


--
共產黨一個正在做
有反對的嗎?沒有沒有沒有
另一個開始想要做
兩個都是中國執政黨
還梁師公道者唯共產黨爾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97.217 (臺灣)
PTT 網址

polestar0505 05/19 13:32人民素質如此 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