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怎麼面對親人過世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怎麼面對親人過世作者
tatty5566
( )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

※ 引述 《brad001》 之銘言:
: 雖然這個問題問爛了
: 但還是想要抒發一下
: 上上禮拜爺爺意外在家過世 是毫無預警的
: 活了二十幾年 第一次真的面對自己的親人過世
: 還是覺得好不真實
: 剛好人在國外 也沒辦法現場參加告別式
: 只能透過家人的鏡頭看著爺爺最後一面跟他道別
: 透過家人直播告別式
: 看著奶奶在告別式中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望著周遭的人群
: 好像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一樣
: 看著看著更難過
: 家人在群組傳有爺爺的照片每點開一次就會默默流淚一次
: 根本不敢再點開
: 大家怎麼面對親人過世 尤其是第一場告別式


先推薦一本繪本:淚湯,圖書館搞不好也有,如果找得到,推薦找來看,翻一翻也可以。

裡面的重點很簡單:哀悼有很大的個人差異,所以每個人能重新面對親人逝世這件事所需要的時間不同,過程會經驗的也不同。在哀悼這段期間裡,我們有時需要有個單純的陪伴者,有時需要自己獨處的空間,這都是正常的、可能出現的哀悼過程。

在親人過世以後,如果是自然死亡,有一些事對遺族是會有幫助的:談論我們與逝世者之間的相處記憶,「我印象中他是怎麼樣的人」「他喜歡穿的衣服是怎麼樣的衣服」等等,或者聽聽別人說說自己認識的逝世者是個怎樣的人,與遺族聊聊以前他們曾經一起去哪、做過什麼 。

如果能夠抽出時間陪伴對方,也陪伴自己,在哀悼歷程裡就已經很夠了。

這段歷程不太能,也不太需要做什麼。如果有一些儀式,比如做七,可以試試看讓這些儀式完滿,或者盡量參與這些儀式。

可是在心理的感受上,哀悼沒有太多可以做的,甚至可以說,對這個過程來講,有一種「不做」的品質會很重要。大體上,這種品質可能是:在哀悼的過程裡,不去壓抑,不逃避,也不去找「應該」要出現的感覺,只是在一個適當的距離上,陪伴著出現的種種感覺。

我有個被我視作第二位母親的親戚,在我念研究所時過世。

十幾年過去,我還是記得那天早晨發生的情境:早上5:43分,我在床上被手機吵醒,朝陽從我的右手邊灑落。我接起來,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她過世了,在凌晨三點左右。

那時候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在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可以如此無動於衷,完全沒有任何感覺或波瀾。聽完,我就只是換上外出服,從林口一路騎到三總。到的時候,時間好像是八點半,這我就記不得。

靈堂就架在三總附近,葬儀社已經先把要處理的事項先簡單處理完。而之後我做了哪些事,到現在我已經記不太清楚。只記得,那時候像是機器人般,看著眼前的一切發生著、進行著。

我像是這個場子裡的局外人,想要對其他人說些什麼,喉嚨卻像被卡住一樣,話說不出來,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事情過去了一個月,兩個月,幾個月。我研究所的事仍持續進行著,卻覺得好像少了什麼。而也是在這種情況裡,我對她逝世的感覺也是一絲一絲,再來猛然回來。

她過世的一年後,我在騎車的路上崩潰,坐在路邊大哭。那時候我才知道,我不是沒有感覺,是那些感覺被擋在外面,是身體處於保護而截斷。

當中一個奇妙的感覺是,隨著時間過去,我害怕遺忘這位親戚的恐懼變得愈發強烈,變成了一種「我怎麼可以忘記她」的愧疚感。而後我才知道,我不可能忘記這個人(不然我就不會十幾年過去,還能打下這篇文),我會忘記的,是緊抓,是執著,是拒絕面對她已經死去的事實。

所以有什麼可以說的呢 我的經驗是,好沒有關係,不好也沒有關係,那都是這段期間內可能會出現的部份,生命本有的起伏。但祝願你能在當中發現,不論是好,或者不好,平安都在那裡,柔軟的接受都在那裡,等著你去連結。

不知道怎麼陪伴,先承認不知道有很重要的部份。因為不知道,我們才能探索怎麼樣陪伴更適合這個人,或更適合那個人。

祝福你,也祝你們家人平安。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51.194 (臺灣)
PTT 網址

joanne770429 03/27 16:42

ct13579 03/27 17:01好文

a4786033 03/27 17:01

koty6069 03/27 17:06推優文

egg100152002 03/27 17:29拍拍 (抱 親人過世真的很難

brad001 03/28 04:31謝謝你的分享 很溫暖 我會試著慢慢理解你

brad001 03/28 04:31字句中的含意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