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討論] 我知道網軍的行動方式了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Re: [討論] 我知道網軍的行動方式了作者
klm
(唐吉柯德的宿命)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1

其實你想的太複雜了 真正要看的是網路輿論管理項目的KPI

通常在做網路營銷 因為其交易的複雜性 很難透過(交易額)來做為結算點

(如果是政治上 就是得票數)

因為交易期間長,影響因素太多,中間過程複雜 造成很難對網路營銷的勞動付出

用結果去做合理評價..(EX:與論做的很好 結果事主跑去摸奶...orz)

那就得考量一個合理的KPI來進行勞動報酬或獎勵的依據

而KPI又會影響到這些操作人員的行為模式...

簡單來說網路營銷KPI,分幾種

1.單純強化客戶印象-->不斷的強化某個特質

EX:產品上--某個產品洗衣服特別乾淨

政治上--某個候選人,特別NICE

這種的KPI會著重在『曝光量』常見的就是點擊量 點擊率 轉發率

轉發量..以及UV 監控就是跳出率..還有停留時長

2.對應產品衝擊--->我的比對手的更好

EX:產品上--我新出的車比XX更能上山下海 OR 更省油

政治上--XXXX約是要坑害台灣人

這種營銷有兩個目的 鞏固當前支持者+攻擊/說服/影響 中立或對手支持者

那他的KPI就會著重於 討論數..回帖率 回帖數 GOOGLE熱度

延伸議題的管理/封鎖/控制...FB族群的散撥速度 FB帖子的回應數

這兩種是常見的KPI 也就影響到的業務人員的工作方式

以上知道就不多說了,PTT其實是很好的學習田園 很多模式都看的到

當然我個人主要在產品營銷方面,如果涉及政治那會比產品更複雜

包含用詞管理 關鍵字封鎖/攻擊...與論塑造...都是很專業的操作..

某些大品牌當然也會做類似的 (不信? 你去FB或YT上如果罵一些大IP

罵上排行 你就知道下場了)

阿悶...



其實台灣這方面雖然起步的早 但目前來看操作的精細程度不夠 算比較粗糙

仔細多看下 複製貼上 用詞的訓練 都還不夠

很明顯操作人員要是不用心 要就是沒有培訓就上場

真的要多學習學習~

喵..


※ 引述《skliveman ()》之銘言:
: 以下論點只適用PTT
: 比如說民進黨最近在親綠媒體攻擊柯粉支持者與性別歧視問題
: 那反綠網軍就刻意渲染 把這個攻擊擴大成更不理性的全面性詆毀
: 製造衝突展現其不合理之處
: 同時讓理性攻擊者與非理性攻擊者混在一起 難辨真偽
: 將他們被認知為同一團群眾
: 讓網民自動站出來發聲
: 比如上次挺綠網軍在蔡英文選舉期間就發動一波母豬教攻勢
: 以此催出女性票
: 這次在政黑的則是反綠網軍
: 故意發布偏執言論來攻擊反綠陣營
: 但是上次網軍和這次網軍 應該是同一批人
: 因為有重複帳號
: 所以掌握這一批網軍的人 以動機論來說
: 可以推測為1.蔡英文 2.國家背後某集團
: 原因是1.蔡英文讓賴落選的話 還是可以保有一定的控制民進黨權力
: 2的話就很玄了 必然是能在兩次政黨輪替中獲利的集團才有可能
: 政黨輪替想到的利益 第一就是官職大洗牌
: 官職洗牌會獲利 比較容易想到的就是貪汙弊案 與工程發包
: 換新的人上去搞一波 薛一票 下台了然後再分贓
: 畢竟單一個政黨執政沒辦法做得太明顯
: 3.的話可能就是法律制定了
: 有的法律必須給調性不同的政黨才比較推得動
: 法律制定背後也是牽扯到利益團體
: 訂法律後一定會有獲利的公司
: 因此可能跟股票操作也有關係
: 結果還是錢
: 恩....
: 不是蔡英文就是搞錢的共犯
: 我個人推測是搞錢的共犯
: 不然DPP執政不會那麼多弊案
: 可能檯面上的政客 只是被金主控制的演員而已
: ※ 每日發文數上限為5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 ※ 發文 內文請滿40字 ※
: ------以上看完可使用 Ctrl+y 刪除------

--
命運的風車不歇停的轉動..
拿著執著的長槍
毅然著催動我心愛的小毛驢
向那命運的扇葉發動誓死的衝鋒.
這就是我---唐吉柯德土撥鼠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4.3.33.5 (香港)
PTT 網址
※ 編輯: klm (154.3.33.5 香港), 07/20/2023 11:14:51

webster1112 07/20 11:12這些是秦城監獄 ABC常識 !!!

雖然不知道這監獄是幹嘛的,但明顯這推文有引導意味 這樣我一回通常就會有提成..如果不回 就要看其他有沒有人推 沒推沒回 那這基本就沒收益了... 這種引導主要目的在偏離主題,我無論正反討論 1.正:開始討論這個監獄 2.反:開始討論w大是不是在引導 無論哪個結果 都可以讓這主題被偏離... 阿悶..

skliveman 07/20 11:18有道理 那過激言論只是要控制議題發散?

不一定 看甲方/金主的目的 EX:有真人投訴我產品對人身造成傷害... 防禦方式: a.冷處理 (控制流量進入) b.平台處理(刪除或限流) c.降權處理 (就是讓這個帳號的發言變得不可信) d.論述引導 (從產品投訴--->品牌很負責) 還有一堆 ....

※ 編輯: klm (154.3.33.5 香港), 07/20/2023 1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