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中國板友請進,關於高捷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討論] 中國板友請進,關於高捷作者
TheoEpstein
(Red Sox→Cubs→?)
時間推噓17 推:18 噓:1 →:56

剛剛看到中國板友這篇,我覺得他可能誤解了高捷的問題所在

※ 引述《icrose (真誠,人本,良心)》之銘言:
: 笑破人肚皮,連喝糞水都we don't care的高雄,真是不一樣
: 車站下午3點半才開冷氣,還是提前一個小時大開恩的結果
: 笑死咯逼人,這就是最有希望和未來的鬼島六都。哈哈哈哈
: 同樣是東南亞,你看人家香港新加坡,冷氣凍死人,
: 不是四小龍之首,不是20年經濟最好
: 好個鳥XD

高捷的很多問題,不是因為「2024的經濟」。

簡單的說,是台灣在捷運草創期的一連串失誤與事後的矯枉過正


這件事說來話長,但一定要講的就是「黃大洲的木柵線火燒車」

木柵線在規劃上就很多問題,當時的承包商根本沒做過四節列車的軌道系統,
把「兩組兩節車併在一起跑」,就出事了。

前面那節加速出站,後面那節判斷還在站內→啟動煞車,火燒車就是這樣來的。

而且因為路線關係,要過科技大樓那邊那個超級大彎道
所以木柵線的車廂非常小,方便轉彎,但就不是以運量為優先。

而這個一般在台灣人的認知就是「中運量捷運=木柵線=小不拉機的車廂」

之後的淡水線,則是高運量系統,車廂又寬又大,舒服多了。


在1990年代,給高雄人選,他們會想要災難性的木柵線,還是又寬又大的淡水線?

注意:在那個當下,其實只有這兩個例子可以選。


結果選了高運量系統,卻沒有那個運量,所以高捷一開始是減半車廂先上路。
現在運量慢慢上來,卻說車廂不能掛回去,那樣不如買新車,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7862323

「高捷當初設計興建採高運量6節車廂,但先以3節車廂營運,人潮都擠在月台前段」

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

月台是以六節車廂去設計的,站體都太大了,結果實際上路只需要一半。
車站那麼大,開冷氣既耗能又不環保,就變成現在這樣節能關冷氣了。

反而是這幾年的輕軌系統才是適合高雄的。

但2024的我們知道高雄適合什麼

1996年的台灣沒有人知道。


PS.
另一個被當時印象搞到現在只能後悔的,就是「內湖線」。

那個時候的台灣人不知道什麼是「對向轉乘」(同一個月台直接換車),
聽到要「轉車」就是天翻地覆,後來淡水線拆成紅綠線時就吵過很長一段時間

更早的「內湖線興建」就多了一個神奇的條件:

「要跟木柵線"一車到底"」

前面提過了,木柵線的車廂是特別為了科技大樓那個大彎道的,不是一般捷運車廂。

結果內湖線因為要跟木柵線一車到底不轉乘,好啦,整個運量都被限制住。


跟高雄剛好相反,內湖線變成運量怎樣都不會夠,因為車廂就那麼大
後面只好拼命想辦法加開,縮短班距,盡可能塞人,但還是變成很不舒適。

試想,如果內湖線是環狀線或是機場捷運那種車廂,不是很好嗎?


但當時誰敢說「木柵線不通內湖線,請在中山國中轉乘」?一定被幹爆啊。


軌道建設在台灣就變成一種「試誤」,第一批的木柵線、淡水線,
影響到第二批的內湖線、高雄捷運。

到現在過了快三十年,才終於有比較好的經驗,知道該怎麼做,上軌道了。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3.223 (臺灣)
PTT 網址

nhk123871192 06/19 15:56台灣會越來越好的!只要綠共別一直

nhk123871192 06/19 15:56卡台灣就會好!

Hohenzollern 06/19 15:56馬特拉只有做低運量捷運 我國不採

Hohenzollern 06/19 15:56購會讓幻象-2000戰機沒有飛彈

zxcas 06/19 15:58高雄的輕軌是笑話吧?造成梅花紅綠燈

gogobar 06/19 15:58畜生母豬菊就是腦殘

hugog 06/19 15:58可以看一下捷運白皮書--4,444億的教訓

Hohenzollern 06/19 15:59內湖線是用龐巴迪的中運量捷運 當

Hohenzollern 06/19 15:59時算是拗他們幫忙更新木柵線系統

Hohenzollern 06/19 15:59 不然2010年前後 木柵線捷運的使用

Hohenzollern 06/19 15:59壽命到期......

ethanNTP 06/19 16:05劉寶傑寫的那本很讚

KurtCobain 06/19 16:05新北環狀線也真的蓋出笑話

Hoty69 06/19 16:05高雄捷運站體真的是大

somehog 06/19 16:06想到東京羽田機場的單軌電車,車廂也是

somehog 06/19 16:06矮矮窄窄的,但運量好像不大

Hohenzollern 06/19 16:08新北環狀線就是亂搞才變成笑話

Hohenzollern 06/19 16:08更別提二線輕軌嚴重高估使用人數

Tosca 06/19 16:09捷運還好啦 台北高雄都有的流音中心才好笑

Tosca 06/19 16:10蓋了流音 結果演唱會還是都在體育場辦XD

Tosca 06/19 16:10高雄很神氣說上半年一堆國外天團來高雄開演

Tosca 06/19 16:10結果沒有一場在流音XDDDDDDDD

momoMax 06/19 16:10環狀線是速度上是低捷這麼能跟高捷比?

Tosca 06/19 16:10台北也是 念茲在茲只想在大巨蛋辦演唱會

Tosca 06/19 16:11所以當初花那麼多錢蓋流音幹嘛????????????

t1329kimo 06/19 16:11不如把音改成鶯 直接改成專區

TheoEpstein 06/19 16:184444億的教訓那個劉寶傑就是我們認識

TheoEpstein 06/19 16:18的那個劉寶傑喔?好強

SunnyBrian 06/19 16:19

jeylove 06/19 16:34日本武道館也不是拿來當演唱會的,還不是

jeylove 06/19 16:34變演唱會聖地,連國立競技場跟日產S也都

jeylove 06/19 16:35開過演唱會

cama 06/19 16:36政黑KP又不懂裝懂了zz 北流高流蓋中型場館

cama 06/19 16:36是為了彌補台灣音樂場景的缺口

TheoEpstein 06/19 16:37政黑KP聽起來好容易受傷...

jeylove 06/19 16:40順便提一個,當初Linkin Park來台灣開演

jeylove 06/19 16:40唱會還是用中山足球場,以Tosca標準用台

jeylove 06/19 16:40北流音,應該會笑死全世界。

jeylove 06/19 16:42台北流音是給滅火器這種等級用的,他們6/

jeylove 06/19 16:4215演唱會就在台北流音

breathair 06/19 16:49所以跟冷氣的關係是?小弟魯鈍

TheoEpstein 06/19 16:55站體設計,高捷站體太大又挑高,冷氣

TheoEpstein 06/19 16:55開下去那個花費不得了而且不環保

Hohenzollern 06/19 16:55以前台北演唱會首選場地是中山足球

Hohenzollern 06/19 16:55

TheoEpstein 06/19 16:56以「後見之明」來看,不需要那麼大的

TheoEpstein 06/19 16:56站體,但當時錯估運量連月台都做太大

TheoEpstein 06/19 16:56高捷現在車廂是「減半」在運行,月台

TheoEpstein 06/19 16:56只用了一半。

Hohenzollern 06/19 16:56結果郝龍斌為搞花博破壞殆盡

heavenvoice 06/19 17:08高捷上下班通勤時間明明就擠爆人好嗎

heavenvoice 06/19 17:08,哪裡沒人坐

jacid 06/19 17:12真專家~

TheoEpstein 06/19 17:12我沒有說沒人坐吧?最近運量起來了啊

TheoEpstein 06/19 17:12,才會有「恢復六節車廂」的意見,結

TheoEpstein 06/19 17:12果無法恢復,還是只能三節。

TheoEpstein 06/19 17:13我文章明明就寫了「現在運量慢慢上來

TheoEpstein 06/19 17:13,卻說車廂不能掛回去」

ethanNTP 06/19 17:28印象中高捷有解釋過 運量要達到一定門

ethanNTP 06/19 17:28檻才能加掛車廂 現在人變多但還是不夠

ethanNTP 06/19 17:28民營的就是會考量各種成本 月台冷氣也

ethanNTP 06/19 17:28是一樣的

ethanNTP 06/19 17:29雖然很不滿但只能接受

ethanNTP 06/19 17:30劉寶傑在關鍵說過他以前剛入行的時候就

ethanNTP 06/19 17:30是專跑捷運新聞的 超帥><

TheoEpstein 06/19 17:37他們現在最新的解釋是掛不回去了。

TheoEpstein 06/19 17:37因為六節車廂跟三節不同,改裝跟動力

TheoEpstein 06/19 17:37都要重算,改車還不如買新車。

ethanNTP 06/19 18:14那這個解釋和文湖線不加掛車廂的道理差

ethanNTP 06/19 18:14不多 系統要整個改掉 對多一事不如少一

ethanNTP 06/19 18:14事的人來說確實挺麻煩的....

beagle2001 06/19 18:51寶傑當初也有調查記者的樣子呢,這年

beagle2001 06/19 18:51頭看到記者出書很少了

beagle2001 06/19 18:51只是當綜藝咖更賺啊

beagle2001 06/19 18:52而且所需要耗費的腦力還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