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確診速率比較跟『新台灣模式』具體意思?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討論] 確診速率比較跟『新台灣模式』具體意思?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時間推噓15 推:17 噓:2 →:30

比如說 今日(2022/04/24)是禮拜天,確診人數為

新增5,17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092例本土及80例境外移入

衛生福利部CDC官網 發佈日期:2022-04-24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crwRuw-bw4RLXAvbCNiU9A?typeid=9


應該和上個禮拜的同一天 也就是禮拜天做基期比較


新增1,30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10例本土及93例境外移入

衛生福利部CDC官網 發佈日期:2022-04-17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_nrqfWvyKejoLXTitPftvQ?typeid=9


更上一週的禮拜天

新增5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31例本土及144例境外移入

衛生福利部CDC官網 發佈日期:2022-04-10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ghKztUv_quukRbryMpse6A?typeid=9


這樣比較可以考慮到一個重要因素

那就是實施PCR檢測的情況

不會因為平常日或上班日而有所不同

禮拜天就跟禮拜天比 禮拜一就跟禮拜一比

禮拜三就跟禮拜三比較

而且相隔一個禮拜

可以更明確的看到趨勢

我們學微積分的時候 老師一定會教趨勢


所以單純就今天發布數據和上週日數據做比較

是本土 1210 上升到 本土 5092

相除之下 約4.21倍

上週跟上上週日比

是本土 431 上升到 本土 1210

相除之下 約2.80倍



單純就這樣的數字來判斷

或許可簡單推測

我國的疫情不僅沒有收斂

而仍持續在擴大當中


總之 這篇的重點是指出

某些人喜歡單純拿今天的數字跟昨天比較

然後說斜率不陡 疫情傳播不快

但本文要指出

這是一個比較不全觀的看法

日本的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和NHK的圖表

頗多都是拿本週跟上週的同一日做比較

比如月曜日跟前週月曜日比

這樣的比較方式可以更明確的看出『趨勢』



所以本文的結論是根據數字推論

本次疫情的傳播速率並不慢

從數據的趨勢看疫情尚未收斂

其實還有很多圖表和數據可以查

從CDC的連結點進去都看得到

所以

還真的不知道這波台灣本土疫情的高峰在哪裡?

換句話說不知高點在哪?



最後,日本、韓國在Omicron疫情時所施加的限制

甚至比台灣還多

比如限制飲食店內用的營業時間等等

台灣卻是鼓吹要正常生活兼顧防疫的『新台灣模式』

那究竟新台灣模式管的比日韓還寬鬆

真的能兼顧防疫嗎?

數字可能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確診數字確實是在上升

而且速率是在加快


另外

看到某些版友說希望感染人數增加快一點,
最好趕快感染到15%甚至20%人口?

以台灣來說 20%人口感染就是460萬人感染

甚至有網友說很希望台灣人趕快感染到15%KPI,
這樣就可以邁向群體免疫,全面解除限制甚至是出國去玩?


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的人數有多少?

但很明顯

這個思考方向是更激進的

跟之前指揮中心宣稱的是完全不同的目標

而且也不同於已經是再調整後的目標

《指揮中心:目前防疫目標為減少重症 減緩病例增加速度》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2/6243991

所以指揮中心要的是『減緩病例增加速度』喔


所以關於有人呼籲『儘快讓更多人染疫達成15%或20%人口染疫的目標』

『不是』指揮中心說的

而是說這是版上某些網友的說法

這是相對激進的


對於決策者來說,有必要說明清楚

因為『盡量減少染疫病例增加速度,以國民健康為優先』的說法

跟 『盡量增加染疫人數感染速度,儘快達成群體免疫而後全面開放』

本質上是不同的論述

目標不同 手段和工具也會不同

前者很可能就要學日本、韓國在疫情期間
適當增加一些內用的管制或對群聚的限制

後者可能要學英國、丹麥等走向全面開放共存的國家等的做法

我對此沒有偏見

但認為中央和地方都有必要說明清楚

不能打官腔含混帶過


說A做B 或說B做A 都是不合邏輯的事吧?


大家怎麼看?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57.67 (臺灣)
PTT 網址

Pietro04/24 15:45問就是東京迪士尼

coyoteY04/24 15:47趨勢看周線,炒短看日線,投資看月線,套牢看年線

fuyu111204/24 15:47減緩是理想 不過現在重災區無法做疫調的情況下 應該是

fuyu111204/24 15:47退守到可以及時滿足急性就醫需求為目的

fuyu111204/24 15:47這幾天有看到新北救護車擴增 電話人員擴編的新聞

lazycat504/24 15:49你的看法過時了,核心問題是 中重症,這數字沒飆高即可

lazycat504/24 15:49核心問題是,CDC容許中重症的高峰是多少,會補那些短期

lazycat504/24 15:49降溫措施

fuyu111204/24 15:50現在出院下轉到集檢所或是居家的條件也放寬 如果實務上

fuyu111204/24 15:50可以運作的話 應該是還可以支撐

chungrew04/24 15:50中重症和病床的數字 我每天都在FOLLOW

chungrew04/24 15:51但這篇是給一般人看的 所以只從最粗淺的數據做簡單比較

TheoEpstein04/24 15:52一樓笑死

chungrew04/24 15:53切入角度不是醫療的量能 而是民眾的防疫新生活模式調整

lazycat504/24 15:53假設全國確診350萬是共存終點,那高峰應該一日幾萬?

KONAMI04/24 15:54原PO是想討論放寛和管制介入的平衡吧

lazycat504/24 15:54這是一個數學問題,目前1萬以下的確診量,離350萬太慢

dddd345tw04/24 15:55與病毒共存 一切煩惱都沒有了

TheoEpstein04/24 15:55要介入什麼你要先講啊

KONAMI04/24 15:56改天就PO文了你再看嘛 一直放寛沒措施叫放推 不叫共存

fuyu111204/24 15:57我是覺得不太適合大幅度拉高管制 這樣反而會嚇到民眾

KONAMI04/24 15:57找一個平衡阿 你也不可能一直不管制

KONAMI04/24 15:58雖說健身房那種管制我不認同 但很多族群是有必要的

KONAMI04/24 15:58比如老人

Pietro04/24 15:59長照要求打疫苗很久了

LF2Jeff04/24 15:59一般人喔 黃瑽寧最近的影片說以不違法的狀況正常生活

LF2Jeff04/24 16:00這就是最符合政府希望的模式啦

lopwer04/24 16:00今天確診數是上週日的4.21倍,所以下週日有機會破2萬了

yamitis04/24 16:04當篩檢量能差不多時,陽性率是個重點

biopdm04/24 16:05我是覺得很奇怪,明明小英要減災控制,政黑想要爆發快速傳

biopdm04/24 16:05染,就只因為東京迪斯尼?綠營接受這樣的風向嗎

vicklin04/24 16:06現階段本來就不是求收斂

Pietro04/24 16:06樓上缺乏東京迪士尼價值

elainakuo04/24 16:07看醫療量能的負荷程度

xxxcv04/24 16:09政策目標跟措施搭配不起來,因為選舉啊

KFVC04/24 16:09應該有鄉民製作這種東西吧??? 日旅版S大比9成日本人還更清楚

goetze04/24 16:09指揮中心嘴巴不是共存~行動上就很共存

KFVC04/24 16:09每天確診狀況是說

tkglobe04/24 16:10這樣不就代表4%仔才是最死忠的嗎?還敢笑別人死忠

KFVC04/24 16:11J種→https://i.imgur.com/6vUvLcA.png

seanidiot04/24 16:11只要算一下醫療資源的胃納量就知道有沒有問題了。目前

seanidiot04/24 16:12的數據看起來還沒崩

KFVC04/24 16:12是說覺得現在疫情下降很不妙== 希望黑數爆炸多

biopdm04/24 16:12還是政黑先知們看破小英減災只是畫虎爛而已

abyssa104/24 16:13KPI都訂出來了 月底破萬 暑假15% 趕快衝刺啊

Ligamenta04/24 17:04每天都要說清楚,你腦袋到底有多差,都說二年多了

Ligamenta04/24 17:05政黑眾怎麼想還要陳時中說清楚? 打了一長篇証明你沒腦

biopdm04/24 17:25樓上原po 如果檢舉,你可能會被水桶。上星期才宣布重症清

biopdm04/24 17:25零,控制輕症的減災宣告。不是就打了小英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