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KG CFA3 試聽心得 ft. ZMF Caldera

看板Headphone標題[心得] KG CFA3 試聽心得 ft. ZMF Caldera作者
chinyuechen
(夜車)
時間推噓16 推:16 噓:0 →:6

這台 KG CFA3 是跟 ang 大借來試聽的
ang 大最近做了點調整
跟之前幾篇心得的版本有幾個差異

1. SS 跟 ZF 模式下的音量有對齊
模式切換沒有音量落差,A/B 起來比較方便

2. 輸入改成 JFET
之前是用 BJT,換成 JFET 聽感可能會跟之前心得有些不同

另外 ang 大提到這台 prototype 的腳墊很矮
所以上下疊可能會聽變壓器的聲音
我有特別用 OREA 墊高

這台 CFA3 大概在我這停留了兩週左右
算是有充分時間熟悉與比對

然後進入本文前還是再提一下
因為大家的音樂喜好、器材、聽感都不一樣
下面是我的感受供大家參考
如果跟您的不一樣,那大家都是對的
請相信自己的耳朵


https://i.imgur.com/pg6wKN4h.jpg


CFA3 體積相當大
兩箱疊一起比 WA33 還來的大
我把原本放在這層的耳擴收起來才有空間招待 CFA3
也因此沒辦法同時開好幾台耳擴快速比對
只能在聽的時候把感受記錄下來然後再整理比較


系統配置

耳擴對照組 Benchmark HPA4、Zahl HM1
耳擴電源線 Crystal Future Dream 22
耳擴訊號線 Siltech Ruby Crown XLR
DAC Esoteric K-03XD
耳機 ZMF Caldera、Final D8000 Pro LE

線材部分應該是沒有虧待這幾台耳擴
音樂類型為流行(J-Pop 為主)、爵士、古典
耳機主要使用好聽又好看的 ZMF 旗艦平版 Caldera(圖左)
下面心得如果沒有特別指明都是搭 Caldera

https://i.imgur.com/QEz9dCbh.jpg


Caldera 的特點是音色自然偏厚聲走向
音場、解析、樂器分離度均屬上乘
低頻的下潛與衝擊力道都非常到位
但是不容易推好,比 D8KpLE 還難處理

耳墊我試過羊皮、麂皮、牛皮、薄的、厚的
但耳機 run 開後我覺得還是原廠配置最均衡
所以後來都固定用原配的中等厚度開孔羊皮耳墊
耳機線搭配 Cardas Clear Beyond 配 Furutech XLR4 頭
這條線與 Caldera 搭起來很不錯,但是跟其他 ZMF 動圈沒有到很合適


CFA3

CFA3 背面有 RCA 跟 XLR 輸入
還有個輸入選擇切換開關
我是使用 XLR 輸入
前方有 dual-XLR3、XLR4 跟 6.3mm 耳機孔
我試了同時接上兩支耳機
出力還是非常的夠

https://i.imgur.com/RxIgV0oh.jpg


SS/ZF 雙模

CFA3 有 Super Symmetry 跟 Zero Feedback 兩種模式切換
差別在於回授方式不同
TL;DR 我比較喜歡 SS 勝過 ZF

SS

SS 聲音紮實有厚度
鋼琴高音清脆
細節很好
音色算是中性無染
不是中性到無聊那種,稍微有些明亮討喜走向
個性上穩定、紮實,但有時稍微冷靜了些
低頻解析跟控制力很有一套
讓我直接聯想到 KGSShv Carbon
小音量下仍然可以給出很完整的音場與低頻細節

ZF

ZF 聲音比 SS 稍微厚一些
但是背景沒有 SS 那麼黑
就類似有些人唱歌時喉音跟鼻音比較多一些的感覺
低頻比 SS 更大片也散的慢
在某些音樂上會有嗡嗡嗡的淤積感

低頻散的慢就變成了低頻過量
聽久了會覺得耳朵疲乏
這個狀況在我聽的曲目還滿常出現的
SS 就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後來都用 SS 聽
當然這跟耳機還有音樂有直接關連
若是換別的搭配組合或許會不一樣

推力

CFA3 推力非常夠
充沛的電供把低頻推的非常到位
宇多田光的節奏藍調那幾首經典歌曲,曲曲都打到心坎去

通常推力大的耳擴會有個狀況
會把不同耳機都推的很像
例如把不同耳機接上 WA33,聽起來都變的像同一隻耳機
CFA3 比較沒有這個情況
耳機大致上還能保有自己的特點
同時接上 Caldera 跟 D8KpLE,還是很容易分辨出兩支耳機的特色


HPA4 vs CFA3

https://i.imgur.com/EwzNxPQh.jpg


這次對照的耳擴靶機主要是 HPA4
HPA4 我用了好幾年
在我的系統上除了當晶體擴,還擔任兩聲道的前級

HPA4 推動圈可說是可圈可點
但推起平版來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人聲較遠,聲音有點太乾淨
好像濾掉了一些東西
聽起來就是中性無聊
中性不是問題,但是無聊就會讓你提不起勁聽
也因此我一直想找台可以取代 HPA4 的前級+晶體擴

HPA4 低頻不像 CFA3 這麼沉
低頻量感夠,但比起 CFA3 還是稍微少了一些
結像與解析較不清楚,稍稍有悶住的感覺
我的猜測是差在電源
HPA4 的開關電源跟 CFA3 那一箱發燒電源
電源配置完全小巫見大巫

以耳擴功能來說
我覺得 CFA3 比起 HPA4 高上一階
CFA3 不管是低頻或是情感表達上都好上許多
音場縱深也有明顯差異


HM1 vs CFA3

https://i.imgur.com/hmkl8SBh.jpg


HM1 我主要用來取代 HPA4 前級+晶體擴的角色
如果說 HPA4 是「帶耳擴的前級」
那麼 HM1 就是「帶前級的耳擴」
但是這個附帶的前級比專門的前級還有料
耳擴的部分就更不用說了,甩開不止一條街

HM1 也有兩種模式,分別是 Class A 跟 Class A & Servo
差異就是有沒有開 Servo
跟 CFA3 的模式對照比較像是

ZF : Class A
SS : Class A & Servo

CFA3 我比較喜歡 SS
但是 HM1 我比較喜歡純 Class A 不開 Servo

在純 Class A 模式下型體比較完整
開了 Servo 速度快但聲音較薄
基本上我都用 Class A
但如果遇到錄音是稍糊稍悶的話,開 Servo 聽起來會比較舒服

HM1 的低頻扎實渾厚
推 Caldera 極低頻下的去夠低沉
縱深層次感也很好
CFA3 低頻的呈現方式跟 HM1 不太一樣
沒那麼沉,但比較大片包覆感比較好
CFA3 的縱深層次也和 HM1 一樣優異

以音場、解析、聲音的紮實度來說
CFA3 比起 HM1 都毫不遜色
但在情感傳達上兩者有些不同
CFA3 大致上是一種明亮大器的走向
在某些很需要感染力的音樂上
CFA3 會讓你覺得過於冷靜了些

那感覺就像是你在聽演場會現場
你想要的是到搖滾區跟著音樂搖擺
但實際上卻是坐在看台上看著別人嗨
HM1 在這個部分就比較厲害一些
基本上情感都能夠精準傳達


總結

CFA3 我給予很高的評價
以耳擴功能來說大概就跟 HM1 差個半階吧
當器材的技術能力達到一個水平之後
再來就是設計師想要賦予它的風格走向與附加功能
CFA3 的硬素質是夠的
只要你有空間擺 CFA3,喜歡他的風格
它絕對是個非常優秀的耳擴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229.49 (臺灣)
PTT 網址

shaylin312/06 00:44666 真想聽看看ZMF Caldera

chu9001612/06 00:46推,感覺不錯就是有點太大了

luke41712/06 00:48推心得,有Caldera好讚

hdd6031112/06 00:51要體積小看headamp版吧,只是好像龜到現在還在龜的樣子

ang72812/06 00:59hm1也是感覺很有意思

LevisDoll12/06 01:196.3是跟xlr3共用?

itai12/06 01:28居然附帶hpa4和hm1的心得比較 很難得的心得啊~

ang72812/06 01:29對,用的是XLR combo jack 中間有6.3TRS孔

dzwei12/06 01:43巨…巨燒

quillmane12/06 03:02好文推,好漂亮的Caldera配色

quillmane12/06 03:20剛剛看了一下,ZMF也是用mini XLR,請問是跟Audeze通

quillmane12/06 03:20用嗎?

是的,耳機端Audeze跟ZMF通用 大家對Caldera都挺有興趣的,附上一張近照

https://i.imgur.com/p06RnkPh.jpg

artorias199312/06 03:29推心得分享

Skrwuword12/06 08:42推卡德拉!但ZMF的設計不適合我QQ 點頭或轉頭就會滑掉

我頭比較大沒這個困擾 還要把頭樑扳鬆才不會太緊

odanaga12/06 09:30

Mysterydog12/06 10:40推 確實是台好擴,不過原來wa33會讓耳機走向變一樣?

可能擴太強勢把這些耳機壓過去 變成在聽擴不是聽耳機

Mysterydog12/06 10:40我只有用1266聽過

Amulet112/06 11:39zmf好美..

cheng11812/06 12:58推Caldera ,敲碗它跟其他耳機的比較

有在規劃請大佬試聽比較

osirislinus12/06 18:34推! Caldera也太漂亮了!

eddie081712/07 10:52推!CFA3會先玩Headamp廠機版,體積太香了,每個月都

eddie081712/07 10:52在期待出貨。

體積真的是個考量點

※ 編輯: chinyuechen (1.163.242.29 臺灣), 12/07/2023 17: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