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閒聊] 喜歡的歌手,錄音品質很差

看板Headphone標題Re: [閒聊] 喜歡的歌手,錄音品質很差作者
Oswyn
(Oswyn)
時間推噓13 推:13 噓:0 →:7

分享一下個人經驗:如何從同曲目不同版本的池卡裏找出比較歐一點的快篩法

多大圖,因為用視覺來分辨比較直觀、快速,準確度算滿不錯的
使用 TT Dynamic Range Meter 的 DR 值、或 ReplayGain 會有盲點所以只拿來輔助

主要依靠 foobar 的 Waveform Seekbar 這個組件所顯示的音軌波形來快篩

每個音軌會有兩個 Waveform 做為對照,上方是傳統以 Peak 描繪的 Waveform Minbar
下方是 Waveform Seekbar、此組件的波形是以 RMS 的最大/最小值來描繪,作者述這
會使得波形比起傳統的 Waveform 更有膨脹感。但就是這個特殊的膨脹感使得此組件顯
示的波形很好的反應了音軌的響度/壓縮感



範例音軌以 和楽器バンド 的 千本桜 之幾個不同版本

1. ボカロ三昧
https://imgur.com/7JEtFFA
可見下方波形的上下邊緣很满

2. 八奏絵巻
https://imgur.com/fNt0G8X
更滿、最後的段落都快完全是直線

3. 軌跡 BEST COLLECTION+
https://imgur.com/PSCGO4n
比起前兩首的毛邊感重了許多,有更多的起伏【最佳】

4. 軌跡 BEST COLLECTION Ⅱ
https://imgur.com/VBvs7I0
同樣比起前兩首更有毛邊感、但比起前一首在部分區段要平【次佳】

5. 軌跡 BEST COLLECTION Ⅱ Mini Album「序章。」
https://imgur.com/mlWKl4k
與第一首的版本相近

所以可以快速看出 1st Best Album 的千本櫻波形起伏多、不扁平、壓縮與響度最低保
留了較多動態(雖然這個音軌還是屬於被過度壓縮了的)
2nd Best Album CD1 的千本櫻次之,其它的版本則是...龜鱉之爭沒什麼好比的



以數據來看這幾首千本櫻,也是兩張 Best Album 的 DR 值 (6 and 5)比較高

Album DR(track/album) RG(track/album) True Peak(dB)

ボカロ三昧 4/4 -12.51/-12.19 +1.65
八奏絵巻 4/4 -15.29/-12.79 +2.08
軌跡 BEST COLLECTION+ 6/6 -10.94/-10.57 +0.57
軌跡 BEST COLLECTION Ⅱ 5/5 -10.99/-11.51 +0.73
Mini Album「序章。」 4/4 -12.41/-11.51 +1.74


依波型分析的結果與 TT Dynamic Range Meter 的 DR 值相似,但如果詳細比較前兩首

Left Right
ボカロ三昧
Peak Value: -0.01 dB --- -0.01 dB
Avg RMS: -5.44 dB --- -5.28 dB
DR channel: 4.32 dB --- 4.16 dB
八奏絵巻
Peak Value: 0.00 dB --- 0.00 dB
Avg RMS: -5.57 dB --- -5.29 dB
DR channel: 4.45 dB --- 4.28 dB

從 Waveform Seekbar 看 Track 1 比 Track 2 好,但 DR 值則相反是 Track 2 較好
這是因為 TT Dynamic Range Meter 挑選音軌中數據析分的特性偏粗略比較,內容相近
的音軌精準度有可能有落差

所以使用 Waveform Seekbar 顯示的波形+ True Peak 值有多超過 0 dB 可以很不錯
的反應出該音軌的響度/壓縮程度



第 1 2 5 一開始進歌前奏的三味線比起第 3 4 就是比較有力又響亮
這種亮眼的效果就是目前商業導向的結果,要競爭的對象是其它藝人的樂曲
短時間內快速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而細節、動態等被犧牲

尤其是為了提高響度,盡可能的最大化的使用了數據的振幅沒留淨空
樣本的 Peak 值被推的非常高甚至數據本身就已經削波,而 True Peak 理所當然的超
過了 ± 1(0 dB)

以這幾首千本櫻來說,True Peak 全都超過 0 dB。如果播放時所使用的 DAC 沒有淨空
保護的話會引起削波

訊源本身的採樣數據已經削波的是無解,但若是 True Peak 引起的削波則可將送出的
數據 -1.5 dB 或更保險的 -3 dB 來避免



不同版本(單曲、專輯、精選等)的音軌因為不同的 Mastering 有時會出現極大的差
異且通常 Live 版的 Mastering 都會比較溫和不會太過度的壓縮

GARNiDELiA 有些音軌就發生了很極端的狀況,單曲的 DR 值還有 5,但之後收錄在專
輯時就被壓到沒人性的 DR 3

有種說法是、母帶工程師太過依賴在錄音室聽到內容。Studio 級的設備在多半寬容度
比起消費級的設備要高。Studio 級的 DAC 幾乎都有淨空保護,所以在錄音室聽來正
常但許多消費者卻無法感同身受XD

--

いざ舞い散れ桜咲いて 命のある限り参れ
^,,,^ 嗚呼、もう誰もいない ふわり、風が凪いだ…
(ω)\m/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0.128 (臺灣)
PTT 網址

Tznami04/15 00:18專業推 沒有比較還真的沒有傷害

Tznami04/15 00:19我也有發現live版反而比錄音室好聽....有點諷刺啊

Tznami04/15 00:28真的很謝謝您!比較過八重繪卷跟軌跡兩張專輯,真的差很多

Tznami04/15 00:28,尤其是吉他與很多高頻細節。雖然還是很滿就是XD

asdfg061204/15 00:31淨空保護是什麼阿?

現代絕對多數的 DAC 都依賴 Oversampling 來進行數模轉換 所以在 DAC 之前會進行 DSP 計算 16 or 24-bit 的整數,若轉換成浮點其最大與最小值可表示為 +1 ~ -1 而訊源的數據如果太接近 ± 1 在計算插值後有可能超過 如上面的 True Peak 就是計算後的結果,沒有淨空保護 +1.62 dB 約= 1.209 因為 1.209 超過 1 會被削成 1,就形成失真 沒記錯的話像 RME ADI-2 DAC 就有 3-bit、+18 dB 的淨空 本來淨空應該是在訊源的數據中為了安全而保留下來,但為了響度被用光了 所以變的需要硬體(DAC 的 DSP)有淨空才不會計算錯誤

djboy04/15 06:16

vein82804/15 07:19等一下,一樓說的吉他部分似乎是他們重新混音過喔

粗略的比較音軌內容感覺主要是母帶壓縮及限制帶來的影響

https://imgur.com/zoqAF4B

上方 Track 1、下方 Track 3。開頭有做對齊、但近結尾處可發現 Track 3 慢了約 0.001 秒,所以下面的截圖中上下音軌之間會出現偏移

https://imgur.com/dnXIbLS

https://imgur.com/Pc7T28I

https://imgur.com/zWR3f7w

可以看出兩個音軌的內容是相似的,Track 1 的能量更高、釋放的更慢 推擠到邊緣的振幅被偏平化、失去動態,Track 3 的邊綠處相較之下比較自然 但也是有慘到,差異較大的部分主要在邊緣被嚴重擠壓受到限制影響的部分

martinlin7704/15 08:18推,最佳版本跟最差版本,我覺得鼓點清晰度可以輕易

martinlin7704/15 08:18聽出來

lwecloud04/15 09:24一般應都講dynamic range compression吧,淨空保護是第

lwecloud04/15 09:24一次聽到;削波(clipping)台灣比較常用應該是截波。

clipping - 削波,限幅,削幅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91865/?index=5

音頻檔中或 DAC 中的 Headroom 是否存在也有可能是個玄學啦XD

https://www.fabfilter.com/help/pro-l/using/truepeaklimiting

https://www.pro-tools-expert.com/home-page/2016/9/7/video-true-peak-metering

https://blog.landr.com/create-headroom-7-tricks/

要更正一下 RME ADI-2 DAC 的 internal Headroom 是 24 dB

https://imgur.com/UJ3y5Vm

Apple Digital Masters 對於 Digital audio data 的建議是留 1 dB Headroom

https://imgur.com/JTsB2LE

lwecloud04/15 10:46有DSP的比較不用擔心,多半是用32bit或轉浮點數在處理;

lwecloud04/15 10:47Codec就要看電路有沒有設計DRC了。

kodokawa051504/15 11:13所以喜歡的買單曲不買專輯?

不一定、也有單曲壓爛,但是收到專輯時改善了的例子啊

yohsiatai04/15 12:30分享一下,低品質mp3壓縮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削波問題XD

yohsiatai04/15 12:30D

#1UZWXvzq (Audiophile)

https://www.ptt.cc/Audiophile/M.1586366585.A.F74

https://imgur.com/JjEWgCo

影片2、True Peak 2.0 dB 十分超過

https://imgur.com/DTDQhhs

CD 音質對照組、 True Peak 0 dB 但一點 Headroom 都沒有留 有損不一定會緩解哦,上面的例子有損的 Peak 就很猛、但 CD 安全上壘 有損因為壓縮、刪減頻率、量化,Peak 值會比無損有更多的上下起伏

https://imgur.com/OiUPo0i

千本桜 (八奏絵巻ver.) | 和楽器バンド * WagakkiBa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uef4IAt4k

Albume DR RG True Peak(dB) 八奏絵巻 4 -15.29 +2.08 千本桜 (八奏絵巻ver.)@YT 4 -12.59 +2.11 但就本例來說,八奏絵巻的千本櫻的有損跟無損 Waveform Seekbar 很相似 不過 YouTube 版的響度較 CD 低、但 Peak 高了一點點 然後雖然很稀有、但有看過不同的版本左右聲道對調的、也有相位顛倒的 沒記錯的話 Remastered 的版本好像比較會發生這種狀況

※ 編輯: Oswyn (220.136.127.49 臺灣), 04/15/2020 13:12:38

TAIWANSEAL04/15 14:38推分析

cathy020404/16 13:13推專業

charley120404/18 18:11推和樂器

tim96tim04/22 23:43專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