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歷史篇(一)概說.史前至豐臣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歷史篇(一)概說.史前至豐臣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9 推:9 噓:0 →:0

長崎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歷史篇(一)概要.史前至豐臣時期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183112


本篇相關景點

日本二十六聖人紀念碑
日本二十六聖人紀念館
大浦天主堂(日本二十六聖殉教者聖堂)

前言

長崎市是位於九州西南方的港灣都市,也是長崎縣的首府,目前人口約40萬人,市區平地極少,許多建物與街道依山而建,這樣的特徵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臺灣的基隆市。長崎市處於日本本土南方,地理接近中國與南洋,也是與西洋接觸的前線,雖然1571年才開港,但迅速成為西洋與中國商業與文化交流的中心,直到二戰結束為止,因此市區與郊區遍布西洋住宅,市中心也有中華街,飲食文化也參雜西洋與中國風,呈現與傳統日本城市不同的異國風味。

一般臺灣人對長崎的印象,大概就是以「長崎」為名的蜂蜜蛋糕,與原子彈爆炸這兩點,但如上所述,長崎市雖然歷史不長,但是充滿歷史人文魅力的觀光城市。臺灣的日本觀光書籍並沒有介紹長崎的專書,都只是當成九州觀光的一部分而已,而且受限長崎與臺灣沒有直飛航班,與以前沒有新幹線的緣故,許多臺灣遊客在九州旅遊時,甚至把長崎直接跳過也不算罕見。本系列就是嘗試將長崎市的歷史與人文觀光景點結合,製作成歷史人文觀光指南,來引起臺灣遊客對長崎的興趣。

本系列是將過去3次共8天,前後發表共15篇長崎遊記,加上歷史敘述後重新整理編輯而成,部分景點雖然歷年遊記也有介紹,但會在這系列重新增加許多內容,因此與過去遊記是有差別的。另外長崎市近代因為合併周圍市町村而使市域擴大很多,但本系列仍以介紹市中心景點為主,而且也不損歷史文化的觀光價值。

本系列歷史篇將分成史前至豐臣時期、江戶時期(分成上下兩篇)、幕末至明治時期、近現代等共5篇,大多數內容參考長崎市的官方史《新長崎市史》與長崎新聞社所出版的《「新長崎市史」普及版》,必要時則利用其他書籍補充。

長崎的歷史人文觀光重點

1.天主教的信仰中心:長崎是1571年後由耶穌會所打造的城市,教堂曾遍布全市,曾有「小羅馬」之稱,市內居民都是教徒。雖然在豐臣秀吉與後來江戶幕府的禁教下而隱藏,後來在幕府末期開國之後再度重見天日,日本現存最早教堂也在此地,至今長崎仍有不少基督教徒,保存許多該教文物。長崎在歷史上也成為多次宗教迫害的舞台,如「二十六聖人」、「浦上四番崩れ」等,這個特色甚至吸引2019年羅馬教皇前來。

2.日本的重要對外港口:長崎在1571年開港後,始終扮演對西洋貿易的角色,1641年起更成為日本唯一對外通商港口,貿易對象只有荷蘭與中國兩國,並建立出島與唐人屋敷成為這兩國家的居留地。1858年日本在歐美列強壓力下開國,長崎依然是重要貿易港口,居留地也隨之擴大,也隨者需要而進行築港工程,但隨者橫濱、神戶等港口的興起與現代空運的發達,長崎的貿易機能也隨之沒落。長崎在近代也是重要軍事港口,1874年的侵臺戰爭便是從長崎出發,後來又在三菱造船所主導下成為重要的造船基地。今天長崎的港口機能雖然凋零,但居留地遺跡、西洋住宅、教堂、中國寺廟、軍事遺跡散佈在長崎市區各處,顯示該市過去的風華。

3.日本與世界名人來往的舞台:長崎過去港口機能的發達,使得該地成為日本與世界往來的重要據點,許多名人都曾前來長崎。在日本方面除了前來視察的天皇、幕末志士坂本龍馬、出兵臺灣的西鄉從道等外,也有許多對日本貢獻極大的外國人,包含引進佛教黃檗宗始祖隱元隆琦、教導西洋醫術的西伯德(シーボルト)、引進近代產業的哥拉巴(グラバー)等。在近代來往的外國人中包含當時還是俄國皇子的尼古拉二世、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國父孫文等,最近的名人則是2019年的羅馬教皇。今日長崎市內仍有許多紀念館或紀念碑,述說這些名人在長崎的足跡。

4.西洋與中國文化的輸入窗口:長崎由於是日本歷史上重要港口,江戶時代大部分時間甚至為唯一開放通商港口,除了貿易往來以外,也成為外國文化的輸入窗口。江戶時代的西洋學術稱為「蘭學」,就是以荷蘭為媒介輸入的,內容除了翻譯需要的語言學外,還包含醫學、科學、軍事、繪畫等,長崎成為西洋學術的重鎮。幕末開國後長崎更是西洋現代技術的輸入地,舉凡西式活字印刷、照相、修船廠、國際電信等都是以長崎為發源地。長崎也是中國文化的輸入地,佛教黃檗宗便是其代表。在西洋與中國文化的雙重影響下,從長崎大祭「長崎くんち」與長崎燈會,到桌袱料理、強棒麵、土耳其飯、蛋糕等名產,都受到西洋與中國的影響。

5.原子彈爆炸的陰影:1945年8月9日,也就是廣島被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天後,長崎也遭受原子彈爆炸,雖然爆炸地點並非市中心,但還是造成7萬人死亡,市區成為一片焦土,倖存者受到輻射線影響下,也有不少人在數年後患病甚至死亡。現在的平和公園、爆心地公園、浦上天主堂、原爆資料館、平和祈念館、永井隆紀念館都是原爆事件有關的景點,尤其原爆資料館展示內容相當豐富,內容包含原爆事件始末、死傷者的物品、救援活動、與核子戰爭的反對運動等。

史前至戰國時期

長崎是1571年開港後才快速發展的都市,雖然不代表開港之前沒有歷史,但由於與日本歷史與開港後的發展關聯較少,因此以下簡單說明開港前的歷史,與開港前的狀況,包含「長崎」這地名的由來。

日本古代有繩紋文化與彌生文化,長崎市也有該文化的遺跡留存。進入西元4世紀豪族所開創的大和政權時期,西日本與九州都盛行古墳,作為當地首長權威的象徵,因此該時代又稱古墳時代。今日長崎市區東部邊緣的牧島島上的曲崎古墳群,便是古墳時代後期的遺跡,推定約6世紀所形成,已被指定國家史蹟。

進入日本的歷史時代後,在「大化革新」下實行天皇中央集權的律令制度,本來比照唐朝的均田制實行班田制度,但隨者天皇中央集權的沒落,班田制度遭到破壞,各地形成了莊園,而為了守護莊園又促使各地武士的興起,之後日本長期成為武士政權把持的狀態,也就是幕府時代。

長崎市古代屬於「肥前國」,該國範圍大抵是今日佐賀縣與長崎縣的大部。鎌倉幕府時期各地派遣「地頭」來處理田地森林與徵稅的工作,這些人也成為當地的武士階層,當時長崎半島有深堀氏、戶町氏(以上為地頭)與肥御崎寺(京都仁和寺的地方勢力)三者互相爭奪勢力。室町幕府時期因為1467-1477年的應仁之亂而使幕府名聲掃地,各地武士進入大規模混戰,開啟了戰國時代,後期長崎周邊形成有馬氏與大村氏兩大武士勢力,其他武士勢力不是被消滅就是被臣屬於下。

這時長崎周邊有長崎氏這一個武士勢力,也是「長崎」這地名的由來。他們傳言本來也是被鎌倉幕府派遣的地頭之一,後來第14代長崎甚左衛門(又稱長崎純景)也是戰國時代末期的武士勢力之一,其公館就在今長崎市內,但在戰國大名有馬氏與大村氏這兩大武士勢力壓力下,首先臣屬於有馬氏,後來轉臣屬於大村氏,當時也是下述天主教前來布教的時代,長崎甚左衛門也跟者大村氏成為天主教徒,並在1569年在其公館旁設立教堂,也就是長崎最早的教堂。甚左衛門在進入江戶幕府時代時依然保有長崎一帶,但長崎後來被劃為幕府所有,只好離開長崎在今日西海市內度過餘生。

長崎的開港

1543年有一中國船漂流到今日鹿兒島縣的種子島,船員其中有數名葡萄牙人,帶來了火槍技術,1549年有天主教旗下的耶穌會教士方濟各.沙勿略前來鹿兒島縣傳教,開啟了日本與西洋貿易與傳教的時期。該時期正好處於戰國時代,九州有許多武士階層受到這些教士影響,紛紛受洗成為天主教徒,當然這現象也與西洋貿易利益有關,當時統領長崎的戰國大名有馬氏與大村氏也是其中之一。

在這些信仰天主教的戰國大名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大村氏與大村純忠,他們也是促成長崎開港的人物。大村氏據傳也是被幕府派來的地頭之一,但在戰國時代勢力受到衰微。大村家第12代當家大村純忠本來是有馬家的兒子,後來過繼到大村家作為養子,成為當家正好是耶穌會傳教之時,他由於是養子因此在家中領導基礎不深,為了葡萄牙的貿易利益,因此不但受洗成為天主教徒,而且信仰十分虔誠,甚至到搗毀他領地的寺院與神社,部分僧侶與神官也被教徒殺害,使他遭到家族成員的反彈。

當時與日本貿易者主要是葡萄牙人,雖然使這些戰國大名獲益不少,但受到天主教徒與佛教徒衝突的因素而使貿易據點數次改變,今日長崎縣的平戶市與西海市都曾是貿易港口。在大村純忠的支持之下,長崎在1571年以葡萄牙人的貿易港的地位下開港,開啟了長崎市的歷史。

隨者長崎的開港,各地的貿易商與天主教徒也前來移住,最初形成了「六町」的市街地,大約為今日的江戶町、萬才町一帶,後來再擴展到今日的樺島町、五島町、興善町一帶。1579年大村純忠決定把長崎與附近到茂木地區捐贈給耶穌會,之後有馬氏也把長崎附近的浦上捐贈給耶穌會,開啟了短期的耶穌會統治時代。

天主教的興盛與鎮壓

耶穌會是歐洲由馬丁路德帶領的宗教改革浪潮中,由天主教自身發起改革的急先鋒,1549年耶穌會教士方濟各.沙勿略首次前來日本傳教後,靠者與戰國大名們的合作與保護之下,至16世紀末葉全國已有200多所教堂,信徒約15萬人,從武士、商人到農民都有信徒分布,另外創立學校、醫院等教育社會事業,也帶來了俗稱的「南蠻文化」,帶給日本文化不小的衝擊。

長崎於1579年由耶穌會統治後,耶穌會便立即開啟建設的腳步,當然建立教堂是最重要的工作,除了早自1569年由長崎氏建立的教堂以外,直到1614年江戶幕府頒訂禁教令為止,長崎市內共興建了約10座左右的教堂,大多在早期市區「六町」周邊附近。當時的長崎早上與傍晚都有教堂的鐘聲環繞,讓它曾有「小羅馬」的美譽,市內也有醫院、養老院、孤兒院等教會附屬設施。1614年禁教令後,這些教堂與附屬設施全被破壞,今天都已不存。

1582年大村氏、有馬氏與大友氏等派遣4位信仰天主教的日本少年使節,從長崎港出發前往歐洲,最終目的便是拜見羅馬教皇。該使節團歷經多項困難後,於2年後的1584年到達葡萄牙的里斯本,拜見國王腓力二世,隔年前往義大利,拜見當時羅馬教皇額我略十三世,但拜見不久後該教皇去世,因此有參加繼任教皇西斯篤五世的受冠儀式。該4名少年歷經波折,於1590年回到長崎,並前往京都拜見豐臣秀吉,但如下述豐臣秀吉已經發布驅離教會牧師的命令,因此對這4名少年並沒特別好感。

戰國時代大名為了窺伺西洋貿易的龐大利益,許多對天主教會的傳教抱持即使不支持也容忍的態度,豐臣秀吉也是一樣,他還曾頒布特許狀允許耶穌會的教士可在日本居住。但畢竟天主教與日本本土宗教差異極大,來自佛教與武士的反對勢力不小,豐臣秀吉隨後也採取了禁教的措施。1587年豐臣秀吉頒布「伴天連追放令」,命令傳教士立即離開日本,但許多教士不顧禁令依然潛藏在日本傳教,種下之後殉教事件的種子。

1596年豐臣秀吉以一艘貿易船事件為契機(該船上有教士,被認為試圖傳教),再度重申禁教令,並將正在京都與大阪傳教的6名傳教士與20名天主教徒逮捕(其中3位還是僅有12-14歲的少年),首先遊街示眾,之後送到長崎,於隔年2月在長崎的西坂在許多民眾的圍觀下遭到處刑。該事件後來傳到歐洲,長期受到教會的注意,1627年教皇為此舉辦了祝福式,後來1862年教皇宣布殉教者為「二十六聖人」。如今長崎車站附近的西坂有該事件的紀念碑與紀念館,以大浦天主堂(正式名稱為「日本二十六聖殉教者聖堂」)為首,今日日本各地都有紀念該事件的天主教教堂。

秀吉時代的長崎

在紛亂的戰國時代中,豐臣秀吉是首次成功統一日本全國的人物,1585年取得象徵朝廷大權的關白與大政大臣,由天皇賜姓豐臣,隔年平定九州後,全國完成統一。豐臣秀吉除了在1587年如上述頒布「伴天連追放令」外,並在同年派遣藤堂高虎前往長崎,沒收原本耶穌會所持有的土地,結束僅僅數年的教會統治時期,並對當地的天主教徒處以巨額罰金。豐臣秀吉雖然對天主教並無好感,但仍窺伺西洋貿易利益,因此長崎港口的貿易依然持續。

豐臣秀吉支配長崎後的隔年即1588年,首先派遣「長崎代官」統治當地,首任代官為鍋島直茂,接下來將長崎的核心地帶整編成23個町,稱為「內町」,以外則為「外町」,並於1592年成立「長崎奉行」來統治內町,首任奉行為寺澤廣高。長崎代官與奉行為武士政權直接統治長崎之始,之後也由德川幕府繼承。

秀吉時代被任命的長崎代官中,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村山等安。他據傳是博多出身,1592年拜見秀吉時,秀吉欣賞他的才華,因此給予長崎代官的職務,統治長崎的外町,後來靠者貿易與借貸成為巨富。村山等安直到江戶時代初期都維持長崎代官的職務,1616年曾接到幕府指示侵略臺灣,但後來無功而返,不久之後就因懷疑在大阪之陣中協助豐臣陣營而遭到斬首。

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後,身為其手下「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趁機崛起,並於1600年與原本豐臣勢力大戰於關之原,戰勝後於1603年創立德川幕府。隨者德川家康的崛起,長崎與它的貿易也成為德川幕府的囊中物,進入全新的時代。

(下篇待續)

本篇參考文獻

林明德,《日本中世近世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原田伴彥,《長崎:歴史の旅への招待》(東京都:中央公論社,1964年)。
長崎市史編さん委員會,《「新長崎市史」普及版》(長崎市:株式会社長崎新聞社,
2016年)。
瀨野精一郎、新川登亀男、佐伯弘次、五野井隆史、小宮木代良,《長崎県の歴史》(東京都:株式会社山川出版社,2013年)。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0.192.88 (臺灣)
PTT 網址

yulun71806/19 20:44

zoo0021506/19 21:41推歷史考察

aragonite06/20 01:47推!長知識

HC68315006/20 02:56

wcc96006/20 22:15"蜂蜜"蛋糕其實是台灣人發明的,原始的カステラ沒有蜂蜜XD

chenbillups06/21 12:55

zongfd1106/21 15:21推推 長知識了

※ 編輯: k4851118 (123.0.192.88 臺灣), 06/21/2021 18:00:57

misuta2706/22 09:38推長崎

g093095065106/29 02:18nakasaki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