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皇居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皇居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1

2019東京歷史人文之行:皇居(外苑.東御苑)(附2022年皇居內部參觀紀錄)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617567


(造訪日期:除附錄為2022年11月外,本文為2019年10月)

(本系列雖然分類為遊記,但做為未來東京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的準備,包含許多歷史典故解說,因此介於遊記與深度歷史導覽之間)

上篇簡單介紹東京的歷史,本篇則從皇居開始。就如同基本瞭解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的,皇居與周圍的庭院前身為江戶時代,由德川家康所建立的江戶城,該城的範圍相當廣大,包含丸之內都曾是江戶城的外郭。本篇先簡單介紹江戶城與到現代的變遷,接下來介紹皇居外苑與東御苑,最後補充2022年參觀皇居內部的紀錄。

江戶城的歷史

江戶的稱呼是從平安時代末期以這裡為根據地的武士家族江戶氏而來,直到室町幕府時代中期關東發生內亂,即將進入戰國時代的前夕,當時在關東的武士上杉持朝的家臣太田道灌,在1457年在後來德川所建的江戶城本丸建立江戶城,就是江戶城的開端,不過據說當時相當簡陋,因此直到戰國時代結束前,豐臣秀吉將關東分封給德川家康時,江戶城已經破敗不堪,周圍更是荒涼,甚至現在丸之內的地方還是被稱為「日比谷入江」的海灣,跟現在東京的市貌相差甚遠。

德川家康於1603年建立江戶幕府,確立他在日本的實質統治地位後,以「天下普請」要求全國各藩來資助江戶城的建設,江戶城自此大幅擴張,尤其是為了防衛海上的入侵,將城東的海邊進行當時可謂浩瀚的填海造陸工程,上述的「日比谷入江」的海灣就在這時成為陸地的丸之內地區。順便一提,東京的歷史就是不斷填海造陸的歷史,包含現在靠海的江東區大多數都是填海造陸而來,現在被稱為「台場」的人工島,最早是幕府末期為了防範外國軍艦入侵,在東京灣海上所建立的砲台,直到近年新市鎮開發而成為人工島。

由1849年的江戶城配置圖可以看出,整個江戶城結構有層層的城牆與護城河保護,可分為內郭與外郭兩部分。內郭分為處於幕府核心的本丸,與外圍的二之丸、三之丸、西之丸、北之丸等幕府辦公、管理與遊憩的區域。外郭為西之丸下、大手前與大名小路等,主要是各地藩主的住宅地。另外,江戶城的更外圍有河流或護城河,稱為外濠,江戶時期主要是作為運輸貨物使用,現在大多已不存。

處於本丸的本丸御殿,是幕府將軍的生活與辦公、儀式、接見場所,是幕府最重要的建築,最早在1606年建立,但歷經多次焚毀重建,尤其幕府末期歷經3次焚毀,重建2次後,在1863年焚毀後不再重建,反映幕府地位的衰落與經濟問題。本丸御殿由入口到深處分為表、中奧與大奧,表為將軍接見與有關人員的執勤處所,中奧為將軍生活與處理政務的區域,大奧為將軍夫人與服侍人員的處所。本丸御殿為了展示將軍權力,部分建築訴求廣大華美,例如做為發布政令與舉行儀式的「大廣間」,擁有兩側寬度50公尺,面積500疊(大約相當於250坪)的廣大空間。

就如同近世許多城一樣,江戶城本來也有天守,最早在1607年建立,後來歷經2次改建,1636年改建完成的天守是擁有5層的建築,站上最高層不僅江戶市區,連市外郊區都清晰可見。1657年的大火將天守燒毀後,本來有重建的計畫,但幕府考量政局已和平穩定,把經費用在市區重建復興更為重要,因此從此不再重建天守。

二之丸、三之丸與西之丸作為幕府的附屬建築物使用。最初於1636年完成的二之丸御殿,作為將軍的遊憩空間,擁有優美的庭園與山水造景,後來同樣數次焚毀重建,1867年焚毀後不再重建。西之丸御殿比照本丸御殿,同樣有表、中奧、大奧等結構,及大廣間等建築,主要是退位將軍的隱居場所或將軍的繼承人使用。

由江戶城到皇居

1867年大政奉還幕府雖然將政權還給天皇,但由長州、薩摩等為主的雄藩與舊幕府勢力產生衝突,爆發了戊辰戰爭,隔年舊幕府節節敗退到江戶城時,靠者雙方的溝通下而不戰開城,江戶城落入明治政府的手中。同年天皇前往東京,將原江戶城作為居所,就此成為皇室的居所至今,不過「皇居」是1948年才開始使用的名稱,最初的名稱為「皇城」。

在天皇進入原本的江戶城時,原本江戶城建築幾乎都在幕府末年焚毀殆盡,因此先在西之丸建造簡單的宮殿,不過不久之後再度焚毀。1888年位於西之丸的「明治宮殿」完工,成為近代天皇處理政務與舉行儀式的場所,雖然外觀模仿京都的天皇御所,但內部裝飾部分使用西方樣式,由照片可看出相當精美華麗。

1945年東京大空襲時,皇居地區雖然並未成為轟炸對象,但被附近大火波及,明治宮殿依然遭受全毀。考量戰後初期民生凋蔽,天皇宮殿並未立即重建,直到1968年重新建造的宮殿才完成,也就是現在的皇居宮殿。另外除了原江戶城外郭部分在近代逐漸開放成為民有地外,原本作為皇室或軍隊使用的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北之丸等地區,都在戰後逐漸開放成公園給民眾參觀。

皇居外苑、東御苑

狹義的皇居是目前天皇的居處,也就是過去江戶城的西之丸。廣義作為觀光景點的皇居,則包含原本江戶城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的皇居東御苑、及原西之丸下的皇居外苑,甚至可包含原本北之丸的北之丸公園(北之丸公園與景點留到2020年東京遊記再介紹)。

作為天皇居處的皇居,除了平日兩次與特殊日子的參觀以外,一般人無法進入。現在皇居內的宮殿包含最高地位,重要儀式舉辦之地的正殿、作為大型宴會場所的豐明殿、中小型宴會場所的連翠、參訪者拜會與休息用的長和殿等,另外還有現在上皇夫婦居住的吹上御所,及過去昭和天皇夫婦居住的吹上大宮御所等(皇居內部詳本文最後2022年的參觀紀錄)。

相較於參觀受限的皇居內部,皇居外苑是相當於公園的休憩空間,過去江戶時期曾是藩主住宅與馬場,明治之後便撤去成為空地,之後在戰後作為一般公園開放。外苑境內的景點包含正門石橋、櫻田門、楠木正成像與和田倉親水公園。正門石橋是1887年所建,連接外苑與皇居內部的橋樑,由於是雙拱橋的造型,因此容易被認為是相當知名的「二重橋」,但實際上真正的二重橋是該橋後方,另一個跨越護城河的橋樑,但由於正門石橋很受歡迎,如今稱為「二重橋」也並無不可。

櫻田門位於皇居外苑與霞關之間,本來是江戶城城門之一,最早建於1636年,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櫻田門是幕末重要歷史事件「櫻田門外之變」的舞台,當時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由於行事風格受到部分武士不滿,因此在1860年3月大雪紛飛的日子,將他暗殺在這門附近。

楠木正成像是1904年由近代財閥家族住友家捐贈皇室的銅像,由於楠木正成是中世紀的武將且以忠君聞名,因此捐贈也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田倉親水公園最早是1961年為了慶祝明仁上皇(上一代天皇)結婚所建立,後來因為現任的今上天皇結婚而改建至今,是一個有噴水池的西式公園。

原本江戶城的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在戰後以皇居東御苑對外開放參觀。穿過原來三之丸的大手門後,首先進入的是原本的三之丸,不過主要建物只有「三之丸尚藏館」,主要展示宮內廳所保管的重要美術品與繪畫等。

通過三之丸後便是二之丸,原來御殿已不存,但城牆與庭園仍保留下來,加上作為江戶城內警衛功能的番所等建築,仍可看出昔日風貌。目前東御苑留存的番所包含三之丸守衛的「同心番所」、進入本丸與二之丸要徑守衛的「百人番所」,及作為本丸最後守衛的「大番所」,江戶時期有許多警衛日夜監視,尤其最接近本丸的大番所的負責官員層級最高。這些番所都在關東大地震損壞,於戰後復原重建的。

東御苑最大的本丸部分就是過去江戶城的最核心的本丸御殿,但在幕末被火燒毀後,如今已被一大塊草原與環繞的步道取代,唯一可看出過去江戶城風貌的便是最上方的「天守台」,不過自從1657年天守燒毀不再重建後,該遺跡已經留存300多年(2019年10月由於正在進行天皇即位儀式的準備,因此本丸大半區域被封閉而無法進入)。

皇居畢竟是天皇的居住地,能開放民眾參觀的地方有限,而江戶城在幕末被火燒毀且無力重建,加上明治後改成皇居又大力整頓周邊等各樣因素,皇居外苑與東御苑雖然留存部分江戶城遺跡,但所數不多,且因歷史因素也不可能復原。畢竟皇居不論是地理與政治上都是東京的核心,因此是必定要來的景點,但參觀時間可視對歷史的了解與時間而定。

附錄:2022年皇居內部參觀紀錄

2022年11月相隔2年以後再度前來日本,這次有參加皇居內部的參觀行程。皇居內部參觀目前為平日早上與下午各一場,可以網路與現場報名,但前者很快就額滿,所以也可參觀當天前往皇居桔梗門前的報名現場。目前因為疫情因素,參觀名額較少,現場排隊也很快額滿,或許將來疫情結束後會增加名額。

以早上的導覽為例,早上9點開始發放整理劵(號碼牌)與報名表,在發放時會檢查身分證,外國人則是護照,因此前來參觀務必攜帶。9點30分開始參觀手續,包含繳交報名表、導引進入皇居、行李檢查、觀賞皇居介紹影片與宣導注意事項等。10點多開始參觀,參觀時間約1個小時,大約於11點20分左右結束回到桔梗門。

10點多後便開始參觀行程,觀光客會依使用語言分別由導覽人員導引,目前有中文導覽人員。首先導覽路線會經過「富士見櫓」,是江戶城的遺跡。「櫓」有城郭防衛建築物的意思,1657年的大火將天守燒毀不再重建後,富士見櫓便取代天守功能,成為江戶城最重要的防衛要塞,另外由於居高臨下,且就如「富士見」的名字一樣,也可用來眺望江戶周邊這遊憩功能。

接下來導覽行程會經過宮內廳的門口前方。宮內廳是負責皇室事務的行政機關,目前的辦公大樓是1935年建造,1945年原本天皇居住的明治宮殿因戰爭燒毀,直到1968年重建現有宮殿前,這裡曾是暫時宮殿。

通過宮內廳便進入宮殿東側的「宮殿東庭」,便可看到宮殿中的「長和殿」。就如同本文所述,現在的皇居宮殿是1968年所重建,其中長和殿寬有160公尺,走廊也有100公尺,作為參訪者拜會與休息用的地方。另外每年1月2日皇居的特別開放日,天皇會在此宮殿的走廊向東庭空地的參觀者祝賀新年,是每年的重要行事之一。

通過宮殿東庭便可接近皇居的正門,便可看到「正門鐵橋」,也就是真正的「二重橋」,往皇居外苑方向便可看到前往正門的「正門石橋」與丸之內市區。正門是天皇貴賓前往皇居的入口,通過兩個橋樑後前往宮殿東庭。鐵橋旁有「伏見櫓」,是江戶時期將京都的伏見城移建而來。這裡便是參觀路線終點,之後便折返回宮殿東庭。

通過宮殿東庭後參觀路線往左轉,便通過宮殿中的「豐明殿」與「連翠」的右側。豐明殿是皇室舉行大型宴會的場所,而連翠是中小型宴會場所。通過兩建築便繞過宮內廳的後方,再回到富士見櫓周邊。

通過富士見櫓便回到桔梗門,也就結束參觀行程。雖然能皇居內部參觀的區域十分有限,但有中文導覽人員可看出工作人員的用心。雖然參觀時都有警衛在周圍,但基本上拍照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或許有幸運的收穫,例如這次參觀正好遇到用來迎接賓客用的馬車。皇居內部參觀非常推薦參加,也期待參觀人數限制回到疫情前,讓更多人前來。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101.58 (臺灣)
PTT 網址

srhrich 12/11 10:28正在規劃明年一月東京行程,皇居也想去。很幸運看

srhrich 12/11 10:29到大大分享,謝謝您!